第十八节 质地、造型各异的鞋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935
颗粒名称: 第十八节 质地、造型各异的鞋履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4
页码: 165-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质地、造型各异的鞋履的情况。其中包括云头锦鞋、唐代麻线鞋、蒲鞋、云头锦鞋、麻线鞋、蒲鞋等。
关键词: 质地 造型 鞋履

内容

唐代妇女着履,样式各异,做工精细,其中有一种履头或尖或圆,高高翘起,这种履为唐代诗人元稹诗中称颂的“金蹙重台屦”。此履的形式与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云头锦鞋十分相似。该鞋面用蓝、绿、浅红三色云〓彩锦织成,履头部位造型巧妙,呈圆形翘头,织锦履头并绣如意云头纹饰,显得精巧又与众不同。鞋帮颜色浓艳,用变体宝相花纹锦制作,鞋的前脸颊缀红色花鸟纹锦,鞋里则是彩色晕网经锦,鞋头与鞋后跟系用斜纹包镶,真可谓集彩锦于鞋履一身。鞋内附一副平整、细密的黄色菱纹绮鞋垫,说明穿着此履的女主人生前对此鞋履的珍贵。
  云头锦鞋 此鞋图案纹样、色调绚丽多姿。主体花纹以宝相花斜纹饰为主花纹,在白色质地上织缀放射状花纹,中心部位织出宝相花型六瓣圆形花朵,四周衬以对称的呈放射状如意状勾藤,又附以花蕊、花叶,色彩以宝蓝、墨绿、橘黄、深棕为主,闪烁出凝重又美丽的色泽,使花纹图案丰满而庄重。
  宝相花是唐代传统的装饰纹样,将那盛开、半开、含苞待放的花叶组成富丽堂皇的团花,装饰于丝绸织物之中,它不仅呈现人类审美观的升华,也蕴含人类的情感与美好的愿望。原先的牡丹花纹又发展为宝相花纹,纹饰随着时代而变化,既反映当时社会风尚与精神风貌,又是豪门贵族妇女穿着讲究的一种标志。云头锦鞋的发掘对研究唐代鞋履制作提供了实物资料。
  唐代麻线鞋 此鞋古称“屦”,用麻线、草编织成的鞋。它的特点是轻便,利于远行。一般世俗观念的居民认为此鞋不登大雅之堂。
  发掘于阿斯塔那古墓的麻线鞋,鞋头作上翘状,它的形成与当地穿着习俗有关。贵妇着云头锦鞋,侍女一般穿轻便的线鞋。线鞋多用麻绳编底,丝绳做帮,编织细致,式样轻巧。史书记载:“武德中,妇女着履,取轻妙便于事;侍儿乃着履。”与那幅《侍女图》高昌绢中侍女穿丝帮麻线鞋,服饰穿着虽与内地汉装相似,但却不着履,与记载不相同,穿着因地域因人而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习俗的风貌。
  蒲鞋 蒲鞋出土于阿斯塔那古墓。此鞋形式为鞋头上翘状。史书中记载:“吴越之间织高头草履,纤如绫谷,前代所无,费日害功,极为奢巧。”这段文字记叙了蒲鞋编织费工,虽纤细巧妙却难度很大。蒲鞋系用极纤细的蒲草编织,它与麻线鞋一样,以其轻巧博得人们的喜爱。
  云头锦鞋、麻线鞋、蒲鞋虽出土于吐鲁番地区,但是鞋履样式却有别于西域的乌靴、高筒皮花和毡靴,是鞋饰文化综合反映的时代,说明地域性与民族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融合的交流与变迁。历史上各民族的迁徙与流动,致使服饰穿戴与足衣互相吸收与互补,鞋履呈现多样化格局。又有一种说法,认为麻线鞋、蒲鞋为唐墓汉人穿着,它反映了这一地区汉人穿着的情景。
  长靿靴 长靿靴是西域各民族经常涉水草,游牧四方所需的主要靿靴。仅从高昌石窟壁画中即可见到不同式样的长靿靴。游牧民族为骑射、牧放便利,多穿紧身裤或小口裤,套上长靿靴。靴的形式各异,有一种呈直筒形,两侧有明显线缝,有黑、赭两色,系带从靴筒上缘扣眼穿出,再束裤内腰带上,既紧身又不易散落。有穿灯笼裤装束的,则将白色有侧缝的毡靴套上,紧扎适中十分便利。还有一种复合式长靿靴,是用几种不同毡块剪裁而成,脚踝处有绳带交叉系束,紧贴脚面。靴的质地以皮革或毛毡为主。长靿靴的创造,既是西域地区民族着靴的习俗,富有地域特色,又蕴含了历史文化的丰富性,是传承至今仍极富民族余韵流风的鞋饰文化。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