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伏羲女娲绢画——兼论人物造型与衣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91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伏羲女娲绢画——兼论人物造型与衣冠
分类号: K879.49
页数: 2
页码: 112-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伏羲女娲绢画是一幅古代人类顶礼膜拜的图腾式偶像,是华夏子民传说中的始祖神灵,渗透着古代传说和神话的诸多因素。
关键词: 女娲 绢画 衣冠

内容

伏羲女娲绢画是一幅古代人类顶礼膜拜的图腾式偶像,是华夏子民传说中的始祖神灵,渗透着古代传说和神话的诸多因素。
  发掘于吐鲁番阿斯塔那的伏羲女娲绢画,画面构图与中原地区同中有异,绢画中的人物面貌,具有西域人的容貌特征,它是西域画师的杰作,是汉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会的结晶。
  女娲满头乌黑的头发盘挽成高髻,梳理成回鹘髻,面部薄施粉妆,朱唇,红颊,细眉,额际间略见红色花子,是当时高昌流行的粉靥妆。伏羲五官端正,头梳平髻,略见少许胡须。两人均穿开襟宽袖上衣,腰间束系一条扇围裙。发式与衣饰组成一个完整的穿着形式。但是,在他们的下半部却笼上一层神秘色彩,呈现出一种连体蛇状交尾对称的组合形式。女娲右手拿矩,伏羲左手拿规,正与“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理相吻合,但其含义极为深远,表示了“规天”、“矩地”以定方圆的开辟性功绩,寓意了神的法度、规则、标准、礼仪等。“天道成规,地道成矩”①。象征着人世间不可逾越的神所设置的天地之道。画幅上方绘有星星点点放射状圆圈和下方圆形物状相呼应,它们代表着日与月的符号,是传说中影响着人类生活、覆盖面极大的日月星辰,表示着崇拜、信仰与浩瀚的天宇,从而打破了一般规律的模式,创造了具有立体感的天空境界。
  无独有偶,“1953年科学家克里克和沃森研究发现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吐鲁番地区表现化生物的人类始祖形象是那么相像。于是早年被窃往国外,现收藏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一幅伏羲女娲画像,更加受到人们的瞩目,人们在新的意义上作了第二次发现,而且以《化生万物》为名,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83年试刊号的首页插图。”①双螺旋线的形式是表示人类繁衍的符号,在伏羲女娲绢画中充满着这种符号,它又蕴含天人合一,物我浑融的意义。绢画构图的萌发与显露与神话传说和天上、人间有机地联系一起,以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思想,创造出无比神奇的世界。

附注

①扬雄:《太玄经·玄图》。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