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睡美人”——早期衣冠的发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842
颗粒名称: “楼兰睡美人”——早期衣冠的发现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2
页码: 023-0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衣冠服饰的发现,揭开了原始初民衣饰创造的序幕。出土的衣物使人们顿悟:原始初民为了生存,具有一种对于生命渴求的冲动,他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创制石质、骨质纺轮,开始选用羊毛、驼毛捻成毛纱,运用纺轮织成原始的粗纹毛织物,摆脱了以披兽皮为衣饰的状态,创造了古朴、厚拙按照人体长短编成的披风式衣饰。与披兽皮相比,毛织披风先进了一步,它在人类服饰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 楼兰古城 衣冠 服饰

内容

1980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队,由考古专家穆舜英主持,曾在楼兰古城、罗布泊北面铁板河地带古墓中,发现保存完好的女尸。此古尸于1992年在日本展出时引起轰动,震惊中外。古尸被誉为国宝级文物,是新疆迄今为止发现的早期古尸,成为考古学界的奇迹。据测定约有4000年历史。
  古尸的发现,初步揭开了古楼兰人的穿着衣冠之谜。古尸被称为“睡美人”,其全长152厘米,外形特征:“下巴尖瘦,深目微闭,鼻子高而尖小,薄嘴唇,褐黄色头发披散肩上..”①她穿着粗纺毛披风式上衣,紧裹全身。衣的形式虽不清晰,更不完备,却能裹住身体。衣的前襟用磨光的尖细而光滑的木针别住,起着纽扣作用;头上戴着缀有毛线边饰与插羽毛的毡帽,呈尖顶形,能将护耳、护颈的功能连成一体,并有毛绳系于颏下。脚穿生牛皮短靴,形式虽不规范,却保护了脚面与脚后跟。
  衣冠服饰的发现,揭开了原始初民衣饰创造的序幕。出土的衣物使人们顿悟:原始初民为了生存,具有一种对于生命渴求的冲动,他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创制石质、骨质纺轮,开始选用羊毛、驼毛捻成毛纱,运用纺轮织成原始的粗纹毛织物,摆脱了以披兽皮为衣饰的状态,创造了古朴、厚拙按照人体长短编成的披风式衣饰。与披兽皮相比,毛织披风先进了一步,它在人类服饰发展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毡帽”的出现,可视为人类早期衣饰文化的精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种标志。毡帽上的羽毛饰,不是单纯的装饰品,它在原始初民的心目中,是一种偶像崇拜或象征物。羽毛冠既是狩猎人的头饰,又是一种保畜平安的吉祥物,是实用的功利性与美感形式结合的开端。
  古罗布泊人创造的为护体需要的衣冠服饰,足以证明他们在原始社会末期即已步入以毛织为衣的时代。那顶护耳插羽毛的毡帽,毡色纯正,毡质平均、厚实。衣冠面质料的变化,是人类衣饰文化史上的一个历史性转折和一个时代的象征。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