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陀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819
颗粒名称: 参考文献
页数: 11
页码: 177-187

内容

一 基本文献
  〔唐〕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唐〕李德裕:《李卫公别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年。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
  〔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4年。
  〔唐〕李林甫:《唐六典》,中华书局,2005年。
  〔五代〕孙光宪(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中华书局,2002年。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宋〕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98年版。
  〔宋〕王溥:《五代会要》,中华书局,1978年版。〔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凤凰出版社,200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版,1989年。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年影印本。
  〔宋〕陶谷:《清异录》,(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版。
  〔宋〕洪迈:《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59年。
  〔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64年。
  〔宋〕《张方平集·乐全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宋〕叶隆礼:《契丹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5年。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元〕脱脱等:《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校点本。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上、中、下),中华书局,1975年。
  〔清〕顾祖禹著,贺次金,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全十二册),中华书局,2005年。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
  〔清〕和宁:《三州辑略》,(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
  〔清〕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韩荫晟:《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野史集成》(第3、4册),巴蜀书社,2000年。
  傅璇琮,徐海荣,徐吉军主编:《五代史书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
  陈尚君辑纂:《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全十二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全十册),文物出版社,1981—1991年。
  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巴蜀书社,1988年。
  小田义久:《大谷文书集成》(法藏馆),平成十四年(2002年)。
  周绍良主编:《全唐文新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
  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中华书局,2008年。
  二 现代学者著作
  丁谦:《新唐书沙陀传地理考证》,浙江图书馆丛书第一集,民国4年(1925年)。
  何健民编著:《隋唐时代西域人华化考》,中华书局,1939年。
  杨志玖:《隋唐五代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中国史学会河南分会:《史学问题解答》,河南人民出版社,1957年。
  吴枫:《隋唐五代史》,人民出版社,1958年。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59年。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三联书店,1961年。
  王寿南:《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台湾)嘉新水泥公司基金会,1966年。
  蓝文徵:《隋唐五代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
  王寿南:《唐代宦官权势之研究》,(台湾)正中书局,1971年。
  巴托尔德著、罗致平译:《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周伟洲:《吐谷浑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
  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
  傅乐成:《隋唐五代史》,(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0年。
  沙畹著,冯承钧译:《西域地名》,中华书局,1980年。
  李唐:《五代十国》,(台湾)国家出版社,1982年。
  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1982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沈起炜:《五代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王寿南:《唐代政治史论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陶懋炳:《五代史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
  《西域史论丛》第一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
  《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新疆分册)》下册,甘肃省图书馆,1985年
  。孟凡人:《北庭史地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全6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社,1985年。
  陈述:《契丹政治史稿》,人民出版社,1986年。
  宁可,阎守诚等:《晋冀豫访古》,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王寿南:《隋唐史》,三民书局,1986年。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松田寿男:《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林幹:《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
  费孝通等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院出版社,1989年。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江应梁主编:《中国民族史》(中),民族出版社,1990年。
  王仲荦《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
  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
  周伟洲:《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
  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王钟瀚主编:《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日〕前田正名著,李凭等译:《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
  李永瑜:《沙陀李晋王及其后裔》,民族出版社,1994年。
  刘维新主编:《新疆民族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陈佳华,蔡家艺,莫俊卿,杨保隆著:《宋辽金时期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
  郭武雄:《五代史料探源》,(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
  谷霁光:《谷霁光史学文集》(第1—4卷),江西人民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朱玉龙:《五代十国方镇研究》,中华书局,1997年。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张久和:《原蒙古人的历史——室韦—达怛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方积六:《中国军事通史》第11卷《五代十国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
  韩荫晟:《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上卷,第一册,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
  樊文礼:《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减嵘:《隋唐五代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崔正森:《五台山佛教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戴显群:《唐五代政治中枢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李方:《唐西州行政体制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2004年。
  杨铭:《唐代吐蕃与西域诸族关系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
  高明士等:《隋唐五代史》(增订本),(台湾)里仁书局,2006年。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三联书店,2006年。
  《龟兹学研究》第一辑,新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徐黎丽:《突厥人变迁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
  陶懋炳,张其凡,曾育荣:《中国历史·五代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
  薛宗正:《北庭历史文化研究——伊西庭三州及唐属西突厥左厢部落》,上海古籍出版,2010年。
  三 论文(包括学位论文)
  张西曼:《中亚缠回为沙陀苗裔考》,《西域史族新考》,中国边疆学术研究会出版,1947年。
  姚雪垠:《论石敬瑭式的政权》,《时与文》,1948年第3卷第20期。
  陈寅恪:《唐代蕃将与府兵》,《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
  傅乐成:《唐代宦官与藩镇的关系》,(台湾)《大陆杂志》,1963年第6期。
  毛汉光:《五代君臣之义淡而政风多贪渎》,(台湾)《大陆杂志》,1964年第10期。
  毛汉光:《五代豪侈、暴虐义养之风气(上、下)》,(台湾)《大陆杂志》,1965年第3、4期。
  刑义田:《契丹与五代政权更迭之关系》,(台湾)《食货月刊复刊》,1971年第6期。
  〔日〕室永芳三:《关于唐代代北李氏—沙陀部族考之三》,《有明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纪要》第7号,昭和46年(1971年)。
  〔日〕室永芳三:《唐代沙陀部族的成立——沙陀部族考之一》,《有明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纪要》第8号,昭和46年(1971年)。
  〔日〕室永芳三:《关于吐鲁番发现朱邪部落文书——沙陀部族考之一(补遗)》,《有明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纪要》第10号,昭和49年(1974年)。
  傅乐成:《唐代夷夏观念之演变》,《汉唐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
  傅乐成:《论沙陀的汉化》,《汉唐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
  毛汉光:《唐末五代政治社会之研究——魏博二百年史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79年),第五十本第二分本。
  毛汉光:《五代之政治延续与政权转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80年),第五十一本第二分本。
  谭其骧:《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应山西史学会之邀在山西大学所做报告的记录》,《晋阳学刊》,1981年第2期。
  艾尚连:《回鹘南迁初探》,《民族研究》,1982年第4期。郑学檬:《关于石敬瑭评价的几个问题》,《厦门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汤开建:《〈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补释》,《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4期。
  任崇岳:《略论辽朝与五代的关系》,《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4期。
  任崇岳:《契丹与五代山西割据政权》,《晋阳学刊》,1984年第5期。
  汤开建:《〈太白阴经安西关塞四夷篇〉陇右、河西、北庭、范阳五道部族、地理考证》,《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
  薛宗正:《阿史那弥射生平析疑》,《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
  徐庭云:《晚唐五代时期的沙陀》,《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
  邵勤:《石敬瑭:人物评价问题的再思考》,《探索与争鸣》,1987年第2期。
  王育民:《论唐末五代的牙兵》,《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成岳冲:《论郭崇韬》,《宁波师院学报》,1987年第4期。
  陈述:《阿保机与李克用结盟兄弟之年及其背盟相攻之推测》,《历史语言所集刊》第七册,中华书局,1987年。
  李树桐:《唐代借用外兵之研究》,《唐史索隐》,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
  徐庭云:《一位有贡献的沙陀政治家——论后唐明宗》,《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张士尊:《唐庄宗亡国论》,《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
  杨庆明,宗哲:《沙陀国的传说与历史上的沙陀国》,《张家口师专学报》, 1989年第1期。
  芮传明:《天山东部地区铁勒部落考》,《铁道师院学报》,1989年1—2期。
  戴显群:《唐五代假子制度的历史根源》,《人文杂志》,1989年第6期。
  王寿南:《唐末变乱之分析》,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1989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黄盛璋:《炽俟考》,《新疆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李锋敏:《唐五代时期的沙陀》,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1990年。
  李宗保,曾敏:《浅析唐末藩镇的特点》,《唐都学刊》,1992年第3期。
  戴显群:《唐五代优伶的社会地位及其相关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王永平:《略论后唐明宗李嗣源》,《历史教学问题》,1993年第4期。
  钟兴麒:《唐伊吾军驻所甘露川考》,《西域研究》,1993年第4期。
  徐庭云:《内迁中原前的沙陀及其族源》,《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6期。
  徐庭云:《沙陀与昭武九姓》,《庆祝王钟瀚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
  曾国富:《论刘知远》,《民族研究》,1994年第5期。
  桂齐逊:《河东军对晚唐政局的影响》,《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1994年),第26期。
  钱伯泉:《从传供状和客馆文书看高昌王国与突厥的关系》,《西域研究》,1995年1期。
  李万禄:《古代沙陀部的兴衰演变与汉族李姓》,《西北史地》,1995年4期。
  王义康:《沙陀汉化问题再评价》,《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蒋武雄:《辽太祖与五代前期政权转移的关系》,(台湾)《东吴历史学报》,第1期,1995年。
  蒋武雄:《辽与后汉建国的关系》,《东吴历史学报》,第2期,1996年。
  赵荣织:《忠节中官张承业略论》,《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易图强:《动乱与反动乱:五代历史发展的线索——兼谈五代历史的地位》,《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王义康:《后唐、后晋、后汉王朝的昭武九姓胡》,《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2期。
  蒋武雄:《辽与北汉兴亡的关系》,《东吴历史学报》,1997年,第3期。
  樊文礼:《关于沙陀内迁的几个问题》,《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蒋武雄:《辽与后晋兴亡关系始末》,《东吴历史学报》,第4期,1998年。
  李锋敏:《唐五代时期的沙陀汉化》,《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樊文礼:《沙陀的族源及其早期历史》,《民族研究》,1999年6月。
  黄淑雯:《李克用河东集团人物分析》,(台湾)《淡江史学》(1999年),第7期。
  张荣:《7世纪上半叶“前庭州地区”历史考述》,《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王义康:《后唐建国过程中抵御契丹南进政策探微》,《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贾艳红:《略论沙陀骑兵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的作用》,《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刘正民:《西域籍沙陀人在中原称帝及其历史作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徐庭云:《隋唐五代时期的生态研究》,《国学研究》第八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锋熹:《艰难的抉择和融合——浅论“华夷之辨”观念对中华民族史的负面影响》,《文史哲》,2001年第1期。
  樊文礼《试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形成》,《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陈海涛:《“萨葛”钩沉》,《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王化昆:《北朝至五代时期晋阳的历史地位》,《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金宗燮:《五代政局变化与文人出仕观》,《唐研究》(2003年),第9辑。赵荣织:《五代义儿与社会政治》,《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张兴武:《五代政治文化的蜕变与转型》,《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蔡家艺:《辽宋金夏境内的沙陀族遗民》,《民族研究》,2004年第5期。〔
  日〕山根直生:《唐朝军政统治的终局与五代十国割据的开端》,《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都兴智,田立坤:《后晋石重贵石延煦墓志铭考》,《文物》,2004年第11期。
  谢大伟:《略论郭崇韬》,《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2004年。
  王凤祥:《五代士人群体及士风研究》(硕士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张乃翥:《裴怀古、李释子、和守阳墓志所见盛唐边政之经略》,《西域研究》,2005年第2期。
  苗普生:《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维吾尔族的形成与发展》,《西域研究》,2005年第4期。
  赵荣织:《略论沙陀人的内迁》,《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赵荣织:《试论沙陀政权后唐的兴起》,《西域研究》,2005年第4期。
  〔日〕西村阳子:《唐末五代代北地区沙陀集团内部构造再探讨——以〈契苾通墓志铭〉为中心》,《文史》,2005年第4辑。
  李丹婕:《沙陀部族特性与后唐的建立》,《文史》,2005年第4辑。
  谢贵安:《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文史哲》,2005年第5期。
  刘浦江:《正统论下的五代史观》,《唐研究》第十一辑,2005年。
  赵荣织:《沙陀名号考实》,《西域研究》,2006年第4期。
  赵荣织:《沙陀“朱邪”姓氏消失与重现原因蠡测》,《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赵荣织:《趣谈沙陀三王朝》,《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方驰,唐炜,程志立,陈方耀:《鸡冠山曾有一个沙陀王国?》,《成都日报》,2007年7月4日,第A09版。
  李玉林:《一代豪酋李克用的汉化》,《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曾国富:《略论五代后唐“小康”之局》,《唐都学刊》,2008年第1期。
  王旭送:《沙陀来源新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彭艳芬,于森:《论阿保机与李克用的会盟》,《北方文物》,2008年第4期。
  赵荣织、王旭送:《唐代沙陀人在西域的活动区域》,《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王旭送:《沙陀与周边民族之关系》,《新疆历史与文化》2007年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黄淑雯:《沙陀早期历史与东迁代北考述》,(台湾)《通识研究集刊》,第15期,2009年。
  王旭送:《沙陀汉化之过程》,《西域研究》,2010年第3期。
  黄英士:《沙陀与晚唐政局》,(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知识出处

沙陀简史

《沙陀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赵荣织提出撰写思路和方案,设计出章节框架,王旭送承担撰写工作,内容共六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沙陀的历史,包括沙陀的早期历史、沙陀发迹代北、沙陀在河东崛起、沙陀与朱梁的争斗、沙陀建立的四个政权、沙陀的汉化及分布区域,沙陀传及沙陀人物传志,碑刻及出土文献中的沙陀资料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沙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