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沙陀以河东为基础拓展势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陀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8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沙陀以河东为基础拓展势力
分类号: K289
页数: 13
页码: 89-1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沙陀以河东为基础拓展势力的情况,包含了介入河朔军阀之争,与义武结盟,争夺河中等。
关键词: 沙陀 河东 势力

内容

上源驿事变之后,李克用率军北返太原,朱全忠以汴梁为中心向外拓展。双方都立足于先巩固自己的根据地,短时期内并未发生直接的大规模冲突。
  李克用自上源驿返回河东之后不久,很快就在东线介入河朔军阀镇、定、幽之争;在西线介入河中藩镇王重荣与宦官田令孜之争,这为李克用向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介入河朔军阀之争,与义武结盟
  返回太原之后,李克用首先应王处存之请,进军太行山以东,介入河朔军阀之间的纷争。黄巢起义虽然未波及河北地区,然这一地区自安史之乱后,实际上已经处于割据状态。黄巢起义失败之后,河北北部藩镇主要有: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定州义武节度使王处存,镇州成德节度使王镕,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以及退居邢洛磁的昭义节度使孟方立。其中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地处河东、幽州、成德之间,仅有易定二州,力量最为弱小。在朱全忠和李克用两大势力之间,魏博和成德最初都倾向于河东沙陀集团。唯有卢龙镇同沙陀集团自始至终处于对抗状态。如李克用弑段文楚事件发生之后,卢龙即与河东一道出兵,数次打败沙陀军队。李克用出任河东节度使后,卢龙节度使李可举“以太原李克用兵势方盛,与定州王处存密相缔结。可举虑其窥伺山东,终为己患,遂遣使构云中赫连铎乘其背,则与镇州合谋举兵,兼言易、定是燕、赵之余,云得其地则正其疆理而分之”①。于是有了光启元年(885年)义武、河东与卢龙、成德之间的战争。
  光启元年三月,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可举、镇州成德节度使王镕联兵,南北夹攻义武节度使王处存,欲一举灭之,瓜分其地。李克用派大将康君立等率兵赴援。随后李克用又亲自率军增援,击败成德军于无极。与此同时,王处存也率本部兵败幽州军于易州(治今河北易县),使义武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义武虽仅辖两镇,地狭势弱,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裴行俭曾云:“欲固河北之藩垣,先绝云、蔚之窥伺;欲绝云、蔚之窥伺,先壮定州之扃鈀”;顾祖禹云:定州“据燕代恒冀之交,控临雄关,诚自古必争之地”,“建中以后,易定一隅常足以离范阳、成德之交而为河东之卫,虽强邻角力,以二州兵力拒之而有余”②。通过此役,河东与义武之间初步缔结了军事联盟,这不仅有利于沙陀东部太行门户特别是飞狐陉(太行八陉之一,位于今河北蔚县和山西灵丘之间,是代北地区进入河北的重要通道)的巩固,也为其东出河北,并由此北上幽州,南下成德、魏博,进而增援徐、充、郓等地区提供了便利。
  二、争夺河中
  河中设置于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初为防御使,领有河中府、晋(治今山西临汾)、绛(治今山西新绛)、慈(治今山西吉县)、隰(治今山西隰县)等州,治所在河中(治今山西永济)。河中地区毗邻河东的西南部,位居关中、河东,以及泽潞与河阳之间,“黄河北来,太华南倚,有羊肠、底柱之险,浊河、孟门之限,以轘辕为襟带,与关中为表里”①。河中历来是自河东西入关中的捷径,也是南下河阳及其他中原地区的重要门户,在沙陀集团的扩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所以沙陀集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经营河中地区。
  沙陀集团争夺河中,自光启元年(885年)一直到光化四年(901年)河中被朱全忠攻陷,其间几经反复,历时十余年,双方共计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战事。
  河中自广明元年(880年)起为王重荣所占据,黄巢起义时,王重荣曾与杨复光一道,建议朝廷招李克用出山镇压起义军,史称“其倡义启导之功,实重荣居首”②。从此王重荣与沙陀集团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李克用为巩固与王重荣的关系,还将女儿许配王重荣的养子王珂,双方结成儿女亲家,关系更加密切。
  唐朝中后期,国家实行盐铁专卖,盐利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度占至国库收入的半壁江山。安邑、解县两盐池是唐朝最重要的产盐基地,唐先后设置河中院、两盐池榷盐使等进行管理。王重荣入河中节帅时,“兼领榷务,岁出课盐三千车以献朝廷”③。其余皆留作军用。时值战乱之后,国库空虚,军费匮乏。宦官田令孜欲收河中盐利以供神策军。同时,河中、河东接壤,两镇关系密切,恐日后难以制伏,遂于光启元年五月建议朝廷移王重荣出镇泰宁(治今山东兖州),以泰宁节度使齐克让出镇义武,而以义武节度使王处存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拒不奉诏,田令孜遂以邠宁、凤翔兵连神策军共讨之,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援。
  李克用感到这是一个插手河中的难得机会,另,李克用从王重荣处获悉邠宁朱玫、凤翔李昌符早就暗结朱全忠以图河东。于是李克用上书朝廷称:“玫、昌符与全忠相表里,欲共灭臣,臣不得不自救,已集蕃、汉兵十五万,决以来年济河,自谓北讨二镇;不近京城,保无掠扰。既诛二镇,乃旋师灭全忠以雪仇耻。”①随后即亲领军队渡过黄河,与朱玫决战于同州沙苑(今陕西大荔县南),击败了邠州、凤翔联军,保住了王重荣河中节度使的地位,并从此确立了河东与河中的战略同盟关系。
  光启三年(887年)六月,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为部将常行儒所杀,王重荣无子,李克用又推荐王重荣之兄重盈接替。乾宁二年(895年)正月,王重盈死后,李克用又支持王重荣养子王珂继任河中节度使,并击败支持王重盈之长子王珙的关中军阀集团,从而巩固了与河中的战略同盟关系。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光化四年(901年)二月,河中为朱全忠攻陷为止。
  李克用与王重荣结盟,成功地击溃了由宦官田令孜发起,由关中军阀集团参加的军事进攻,巩固了与河中的关系。但是节外生枝,光启元年(885年)十二月田令孜挟持唐宗逃离长安,避难兴元(治今陕西汉中)。光启二年(886年)四月,朱玫拥立襄王李煴(唐肃宗之玄孙)在长安监国,遥尊僖宗为太上皇,一时之间出现了两皇并立的混乱局面。时人皆归罪于沙陀集团,李克用因此背上犯上作乱之恶名。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李克用的心腹谋士盖寓进谏:“銮舆播迁,天下皆归咎于我,今不诛玫,黜李煴,无以自湔洗。”②李克用采纳其建议,故当李煴派遣使者抵达河东宣谕诏书之时,李克用果断燔诏书,囚使者,“移檄邻道③”,并遣子存贞奉表行在,请车驾还京”①,表示仍推尊僖宗,并号召各藩镇讨逆勤王,以此表达自己对唐僖宗的忠诚。李克用此举挽回了一些负面影响。
  其后,朱玫、李昌符慑于李克用军力强大,主动与河东讲和。田令孜为关中军阀抛弃,遂自请去职,避难于其弟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田令孜本姓陈,字仲则。懿宗时,令孜随养父入内侍省。因养父姓田,故改姓田)处,宦官杨复恭接替田令孜。杨复恭乃杨复光之兄,杨复光在镇压黄巢起义时,对李克用有赦免荐举之功,并曾与王重荣共同举义勤王。故当杨复恭遣使宣谕僖宗之诏时,王重荣、李克用欣然听命,旋遣使贡奉,献缣十万匹,愿杀朱玫以赎罪。之后,朱玫部将王行瑜袭杀朱玫,献首于僖宗行在,被授静难节度使(治邠州);襄王李煴则为王重荣所杀。僖宗结束流亡返回京师长安,李克用则回师太原。沙陀插足河中,及其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政治混乱,至此告一段落。
  乾宁二年(895年)正月,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死,军中推举王重荣养子王珂继位。此举引起王重盈之子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节度使王珙、绛州(治今山西新绛)刺史王瑶之不满,遂发兵进攻王珂,并致书朱全忠求援。朱全忠因羁绊于兖、郓一线与朱瑾、朱瑄兄弟之战事,爱莫能助。他们遂又求援于凤翔李茂贞、邠宁王行瑜和镇国韩建等关中军阀。此三大军阀亦不愿看到沙陀集团将势力扩张至河中,故站在王珙一边。于是,王行瑜等奏请昭宗立王珙为河中节度使。昭宗几经权衡,以业已答应李克用要求,覆水难收为由予以拒绝。王行瑜等未达目的,输了面子,恼羞成怒,遂兴师问罪,进犯长安,并与王珙、王瑶连兵进攻河中。于是沙陀再度西征,对抗关中三镇之师。河中节度使的人选之冲突,演变为河东与关中军阀之争。
  此前,静难节度使王行瑜谋求尚书令未遂,对朝廷也已心存不满。此次与李茂贞、韩建为王珙争取节度之位又遭失利,心中愤恨剧增。于是,王行瑜就派其弟王行约攻打河中,王珂遂向李克用求救。是年五月,王行瑜、李茂贞、韩建各率精骑数千进入长安,逼迫昭宗改诏。昭宗被迫下诏改王珙为河中节度使。王行瑜等人并不罢休,意欲废掉昭宗,另立新君。
  李克用闻听三人入京逼君之事后,立刻上奏,称王行瑜、李茂贞、韩建进犯京师,欺君犯上罪不可恕,请求讨伐他们。不久,李克用发表征讨檄文,起兵“勤王”。此时,李茂贞、王行瑜均欲劫昭宗到自己的藩镇,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两人产生矛盾。昭宗则趁乱逃离长安,驻跸于终南山。
  李克用率领沙陀军队进至渭桥,派遣军队护迎昭宗回京城长安。同时,发兵进攻李茂贞与王行瑜。李茂贞作战失利,内心恐惧,上表请罪。昭宗于是传谕李克用,命其赦免茂贞,全力讨伐王行瑜。十一月,沙陀军队攻占邠州,诛杀了王行瑜。
  李克用本欲一鼓作气,攻灭李茂贞。但是昭宗恐李茂贞被灭后,李克用的势力过大,危及朝廷。于是赐予李克用“忠贞平难功臣”①,拜为晋王②,督促其回军晋阳。李克用不得已,率军撤回河东。
  此役沙陀不但使王珂稳坐河中节度使的位置,还以勤王之功,被赐予“忠贞平难功臣,”拜为晋王,名利皆收。
  三、兼并昭义地区
  昭义节度使又称泽潞节度使,于唐德宗至德元年(756年)设置。昭义节度使原辖泽、潞二州,大历八年(773年)瓜分相卫节度使所辖邢(治今河北邢台)、洺(治今河北永年县)、磁(治今河北磁县)三州,从而拥有五州。昭义地理位置亦十分重要,时人杜牧云:“上党(即昭义)之地,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战国时张仪以为天下之脊;建中日,田悦名曰腹中之眼。带甲十万,籍土五州,太行、夷仪为其扃关,健马强弓为其羽翼。”③
  黄巢起义之后,昭义节度使高浔部将孟方立篡夺帅位。孟方立为邢州人,他知潞州地势险要,民风强悍,军士屡屡篡夺主帅权,因此恐下属仿效其武力篡权,遂于中和三年(883年),将节度使治所由潞州迁至邢州,并欲将军中大将及富家豪族一并迁往山东,引起潞人强烈不满。监军使祁审诲恐由此引起动乱,密令武乡镇使昭武九姓胡人安居受用蜡丸装信件,向沙陀集团乞师,企图借沙陀之力复军府于潞州。
  李克用原就有夺取泽潞之意,只是苦于师出无名。祁审诲、安居受的乞师,正好为李克用兼并昭义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可乘之机。于是,李克用当即派遣部将贺公雅及李筠、安金俊等率兵攻打潞州。结果初战失利,李克用又派其堂弟李克修率兵讨伐,最终拿下潞州。李克用即上表荐李克修为昭义节度使。昭义从此一分为二:泽、潞为一镇,由沙陀集团占据(其中李克修占据潞州,而泽州则由河阳大将张全义占据);邢、洺、磁为一镇,仍由孟方立所据。
  沙陀集团驱逐昭义节度使孟方立,夺取泽潞地区,迫使孟方立移镇邢州,坚守邢、洺、磁,而沙陀集团随即便开始了对此三州的争夺。光启二年(886年)九月,李克用派遣昭义节度使李克修对邢州进行试探性进攻,曾一度拔下故镇、武安、临洺、邯郸、沙河等外围据点,但在进攻邢州时失利,进攻暂停。
  龙纪元年(889年)六月,李克用遣李存孝、李罕之攻克洺、磁二州,重创敌军,并包围邢州,孟方立服毒自杀,军中拥立其弟孟迁为留后,继续组织抵抗,并先后向镇州王镕和汴梁朱全忠求援。朱全忠遣将领王虔裕率精兵数百,抄小道进入邢州,协助固守。到大顺元年(890年)正月,孟迁终弹尽粮绝,遂执梁将王虔裕向沙陀军队投降。河朔南部的邢、铭、磁三州终为沙陀集团获得。由此,沙陀集团取得了东出河北、南下徐、兖、郓的另一个前进基地,并且以此为中心,与两翼的泽潞和易定两大重镇互为策应,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东南防线。
  沙陀集团夺取三州不久,于景福元年(892年)八月发生了邢州节度使李存孝叛乱事件。是年八月,邢州节度使李存孝因不满李克用赏罚不均,又与李存信、康君立等有矛盾,乃举邢、洺、磁三州叛乱,并求援于朱全忠和成德王镕等。李克用派兵征伐邢州,多次大破王镕和幽州李匡威援军。最终,沙陀军队于乾宁元年(894年)三月攻下邢州,俘获李存孝,重新控制了邢、洺、磁地区,东南太行一线再次得到巩固。然李存孝被杀之后,与其关系密切的另一晋军骁将薛阿檀亦畏惧自杀,李克用痛失两员虎将,又杀掉康君立以解恨,李存信也因此逐渐失宠于李克用。这场严重的内耗,使得沙陀军队元气大伤。
  至乾宁五年(898年)五月,这一地区终为朱全忠夺取。其后,镇定、河中尽收朱全忠囊中。朱全忠构筑起一条从河中—河阳—邢、洺、磁—定的对河东的战略封锁线,形势开始变得对沙陀不利。
  四、化解朝廷讨伐危机
  在上源驿之变之后,沙陀集团东结易定、西连河中、南定泽州、东南拔邢、洺、磁,所向披靡,拓展速度之快,令周围藩镇深感不安。大顺元年(890年),李匡威、赫连铎、朱全忠上表云:“请因沙陀败之,臣与河北三镇及臣所镇、汴、滑、河阳之兵平定太原,愿朝廷命重臣一人总戎事。”①其时刚即位的唐昭宗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年轻皇帝,他鉴于“僖宗威令不振,朝廷日卑”,“有恢复前烈之志,尊礼大臣,梦想贤豪,践阼之始,中外忻忻焉”②。他以张浚为宰相,试图通过张浚对内抑制宦官专权,对外削弱藩镇势力,以重树中央权威。
  收到朱全忠等人请求讨伐李克用的奏章之后,昭宗便命群臣共同商议这件事,结果认为不能兴兵讨伐的人占十之六七。但是张浚试图凭借藩镇的势力来排挤杨复恭,便说:“先帝第二次巡幸山南,是李克用带着沙陀人马逼迫的。臣常常忧虑担心李克用与黄河以北的藩镇内外勾结,致使朝廷不能控制,现在河南的朱全忠,河北的李匡威等共同请求讨伐李克用,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只请求陛下授予臣统领军队的大权,一个月就可以消灭李克用,倘若错失良机后悔莫及。”③
  张浚极力主张讨伐沙陀集团还挟有个人恩怨:大顺元年四月:“克用之讨黄巢屯河中也,浚为都统判官。克用薄其为人,闻其作相,私谓诏使曰:‘张公好虚谈而无实用,倾覆之士也。主上采其名而用之,他日交乱天下,必是人也。’浚闻而衔。”①同时“浚恳论用兵之利害,盖欲示外势而挤复恭也”张浚用心皆出于私心,②。由此可见,丝毫没有雄识远略。
  最终,在张浚等人的坚持下,昭宗下诏削夺李克用一切官爵封号,授予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以京兆尹孙揆为副都统,以华州节度使韩建为北面行营招讨都虞侯,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为太原东南面招讨使,成德军节度使王铭为太原东面招讨使,幽州节度使李匡威、云州防御使赫连铎为太原北面正副招讨使,向沙陀集团兴师问罪③。
  但王师尚未北进,潞州发生叛乱。是年五月,牙将安居受利用潞州军民对昭义节度使李克恭的不满情绪,杀之而自立留后,并与朱全忠结好。不久安居受被杀,潞州小将冯霸率三千叛军占据了潞州,并自任留后。李克用派遣大将康君立、李存孝等进攻潞州。朱全忠则命朱崇节为潞州留后,率兵入驻潞州。之后,李克用亲帅蕃汉步骑数万围攻潞州。朱全忠则派重兵增援。而此时征讨沙陀的诸藩镇军队乘机对李克用南北夹击。
  李克用在四面受敌的严峻形势下,临危不乱,沉着应战。他分别派骁将四面御敌,同时在东南战线继续围困潞州,最终重新夺回潞州,以梁军为主力的东南战线的威胁率先解除。在其他战线,沙陀军队亦捷报频传:北线,沙陀军队在李存信、李嗣源大将率领下,击败幽州李匡威和云州赫连铎联军;南线,李存孝、薛阿檀、李承嗣等率沙陀军队拒王师于阴地关,三战三捷,取得决定性胜利。然而李克用在收复潞州之后,并没有重用在收复潞州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骁将李存孝,却任命康君立为泽潞兵马留后,这为日后李存孝的叛乱埋下了伏笔。
  在获得军事上全面胜利后,李克用发起了政治攻势。他释放先前扣留的朝廷中使韩归范回归朝廷,并附带表章向昭宗诉冤,曰:“臣父子三代,受恩四朝。破庞勋,剪黄巢,黜襄王,存易定,致陛下今日冠通天之冠,佩白玉玺,未必非臣之力也。若以攻云州为臣罪,则拓跋思恭之鄜延,朱全忠之侵徐、郓,何独不讨?赏彼诛此,臣岂无辞!”①由于王师大败,昭宗被迫于大顺二年(891年)正月下诏贬谪力主对沙陀用兵的宰相张浚和孔纬,并恢复李克用姓氏和官爵以示恩宠,沙陀集团的一场政治和军事危机成功化解。
  这场战争沙陀集团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取决于多种因素。《资治通鉴》对此进行了专门分析:“是役也,朝廷倚朱全忠及河朔三镇;及浚至晋州,全忠方连兵徐、郓,虽遣将攻泽州而身不至。行营乃求兵粮于镇、魏,镇、魏倚河东为扦蔽,皆不出兵;惟华、邠、凤翔、鄄、夏之兵会之。兵未交而孙揆被擒,幽、云俱败,杨复恭复从中沮之,故浚军望风自溃。”②
  五、收复代北
  代北地区是沙陀人发迹之地,沙陀人在此经营近百年,是其根据地。但广明元年(880年),李国昌、李克用父子被朝廷军队打败逃入鞑靼之后,代北地区遂落入他人之手。朝廷以吐谷浑首领赫连铎为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白义诚为蔚州刺史,契苾璋则任振武节度使。
  对于苦心经营近百年的代北根据地,沙陀自然不会拱手相让。中和三年(883年),李克用出任河东节度使后,于次年八月奏请将原隶属于振武节度使的麟州割属河东;又奏请罢废云蔚防御使,依旧隶河东,企图通过中央政令,将代北重新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然而,契苾和吐谷浑也绝不会轻易地将自己的统治地盘拱手让出。赫连铎与卢龙结盟,同李克用对抗,李克用收复代北之愿一直未能实现。
  大顺元年(890年)二月,李克用遣大将安金俊率军攻云州,拔其东郛。赫连铎求救于卢龙节度使李匡威,李匡威率军三万救云州,杀安金俊,沙陀兵败。之后,赫连铎和李匡威以及朱全忠建议朝廷乘李克用新败,集诸镇兵讨伐沙陀,结果为沙陀集团挫败。之后,李克用全力以赴进攻赫连铎。大顺二年四月,李克用挥师北攻云州,以大将薛阿檀为前锋。首战即败赫连铎军队。随后,沙陀军队围攻云州城,城内食尽,赫连铎弃城投奔幽州李匡威,李克用奏请部将石善友为云州刺史。其后,赫连铎于景福元年(892年)八月与李匡威合军八万进攻李克用,沙陀军队再败。乾宁元年(894年)六月,李克用在云州附近彻底击败了吐谷浑,杀赫连铎,擒白义诚①,以石善友任振武节帅。由此,沙陀基本上实现了对代北地区的占有。其后,天复三年(903年),振武都将契苾让逐石善友,据城叛,李克用派大将李嗣昭进攻,契芯让自燔而死,复取振武城,“杀吐谷浑叛者二千余人②,”沙陀基本巩固了对代北的统治。
  六、征服成德、幽州
  沙陀集团与成德和幽州素有积怨。早在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卢龙、成德入侵义武之时,沙陀集团就曾与之兵戎相见。昭宗大顺元年(890年),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又联合云州节度使赫连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共同联名上奏朝廷,请求朝廷对沙陀集团进行军事讨伐。其后李克用进攻云州赫连铎、镇州王镕及讨伐李存孝叛乱等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成德王镕和幽州李匡威均与李克用唱对台戏。其次,成德、幽州二镇地理十分重要。顾祖禹云:“(成德)府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行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关山险峻,其境内的燕③;幽州则位于河东与河北的大后方,形势冲要,山等山脉历来为阻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以此为根据地俯瞰河北,更有高屋建瓴之势。顾祖禹云:“(幽州)关山险峻,川泽流通,据天下之脊,控夷夏之防,巨势强形,号称天府。”④沙陀集团如能控制成德和幽州地区,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原有的河东、义武军事同盟,解除东出太行、南下河北的后顾之忧,而且可以斩断中原军阀与塞外契丹等游牧民族的联系,防止其插手中原事务。
  沙陀集团对此河朔二镇的军事行动始于大顺二年(891年)。是年十月,李克用发兵首攻成德军,在龙尾冈(今河北临城西北)大破镇州王镕的军队,斩获万人,并顺势进攻元氏、柏乡一带。李匡威率领幽州的士兵前来救援,李克用的军队大肆掳掠了一番后还师邢州。
  景福元年(892年)正月,王镕、李匡威合兵十余万,反攻邢州尧山(在今河北隆尧西),李克用遣将领李嗣勋大破幽州、成德的军队,斩杀、俘获三万人。
  是年三月,李克用又与王处存联兵攻打成德王镕,不久沙陀军队便攻下了天长镇。但是,在镇州外围的新市(在今河北正定东北)的战斗中,成德军队大破沙陀军队,斩杀、俘获三万余人。之后,沙陀军队退兵驻扎在栾城。
  李克用对成德用兵之时,集团内部发生了李存孝叛乱事件。李存孝为李克用手下第一骁勇。张俊进攻李克用之时,李存孝收复泽、潞,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事后李克用以康君立为昭义留后,镇守潞州,而以存孝为汾州刺史。存孝自认为本次作战功劳最大,当由其本人镇昭义,但是未能遂愿,内心不平,愤愠不食数日。大顺二年(891年)三月,李存孝得邢、洺二州,李克用授李存孝为二州节度使。后来,李克用又命李存孝侵入镇州、赵州南郊,又令李存信、李存审与之会合,一起进攻临城、柏乡。李匡威带救兵赶到之后,在李存孝主张下,沙陀军队班师回河东。当时李存信与李存孝不和,便在李克用面前诬陷李存孝,说他望风退却,恐有私盟。李存孝知道后,“自以有功于克用,而信任顾不及存信,愤怨,且惧及祸,乃潜结王镕及朱全忠,上表以三州自归于朝廷①。朝廷授予李存孝邢、洺、磁节度使。
  李克用对此暴怒,出师讨伐李存孝。王镕惊惧,遣使乞和,并请以兵三万助击李存孝。在王镕军队佐助下,沙陀军队不久便包围邢州。不久李存孝坐困孤城,城中食尽。乾宁元年(894年)三月,李存孝兵败归降。
  不久,李克用利用幽州内部变乱对其发起进攻。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二月,李克用大败成德留后王镕的军队。二月二十五日,卢龙节度使李匡威率军援助王镕,在元氏打败李克用的沙陀军队。然而李匡威率兵援助王镕时,其弟李匡筹占据军府自称留后。李匡威人马进退无路,被迫投靠王镕,不久后因阴谋篡夺王镕之位被杀。
  当时刘仁恭戍幽州安塞军(在今河北蔚县),戍期已过,没有来兵更替,戍卒思归,恰逢李匡筹夺位,于是戍卒推举刘仁恭为帅,回师攻打幽州城,至居庸关被镇州军队击败。于是,刘仁恭率众逃往晋阳,投降李克用。
  李克用正欲夺取幽州,得刘仁恭后,十分高兴,“遇之(刘仁恭)甚厚,赐田宅以处之”。乾宁元年(894年),李克用亲率大军进攻幽州,李匡筹兵败,仓皇逃往沧州,为义昌节度使卢彦威所杀。李克用取得幽州后,奏请朝廷以刘仁恭为幽州留后,留心腹十余人分典军政,租赋除了供应军队之外,全部输往晋阳。幽州完全处于沙陀的控制之下。

知识出处

沙陀简史

《沙陀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赵荣织提出撰写思路和方案,设计出章节框架,王旭送承担撰写工作,内容共六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沙陀的历史,包括沙陀的早期历史、沙陀发迹代北、沙陀在河东崛起、沙陀与朱梁的争斗、沙陀建立的四个政权、沙陀的汉化及分布区域,沙陀传及沙陀人物传志,碑刻及出土文献中的沙陀资料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沙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