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沙陀叛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陀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8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沙陀叛唐
分类号: K289
页数: 8
页码: 6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沙陀叛唐的情况,包含了李克用弑段文楚事件,朝廷征讨李克用父子,沙陀投靠鞑靼。
关键词: 沙陀 崛起 叛唐

内容

一、李克用弑段文楚事件
  李克用是李国昌的第三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的新城。李克用的母亲为秦氏,其上有兄长二:克恭、克俭①,身下还有诸弟,如克勤、克让、克柔、克章(璋)等。
  李克用的出生伴随着沙陀入主中原而被后世涂上了浓厚的神意色彩:李克用在娘胎十三个月,临产时难产,族人担忧惊骇,遂到雁门买药。买药途中遇到一位神叟,告知,这不是巫医所能医治的,可以疾速返回,率领所有部中之人,身披铠甲,手持旗帜,击打钲鼓,纵马大声叫喊,围绕她的住处跑三圈,然后停下。族人按照神叟所言去做,结果李克用顺利生产。此时,彩虹的光芒照亮整个室内,白气充满庭院,井水暴涨。这种说法十分荒谬,只是为沙陀政权的“君权神授”寻找一个借口。
  李克用孩提时代便表现出游牧民族特有的剽悍、争强好胜的特质。史载,李克用开始学说话时,便喜欢军中语言,童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和同龄人赛马嬉戏,总是胜过他们。十三岁时,他见到两只野鸭在空中飞翔,张弓引箭,连中目标,众人甘拜下风;李克用担任云中牙将时,又和鞑靼部人争胜负。当时鞑靼人指着空中飞翔的两只雕说:“你能一箭射中吗?”李克用张弓引箭,连穿双雕,边地众人拜伏①。
  李克用15岁时开始踏上政治舞台。史载:“献祖之讨庞勋也,武皇年十五,从征,摧锋陷阵,出诸将之右,军中目为‘飞虎子’。”②李克用初出茅庐便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干。战后,李克用以军功被授任云中牙将,居防御使支谟之下。
  然而,一区区云中牙将已不能满足李克用的欲望。其时天下扰乱,藩镇纷纷割据称雄,李克用割据称雄之欲望日渐暴露。史载,李克用曾在一次军队晨练之后,擅入防御使支谟衙中,模仿支谟演起了圣堂的游戏。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已经严重僭越唐律,然支谟畏于沙陀之势力,忍气吞声,未敢惩处。
  支谟之后,段文楚接任云中防御使,此时李克用担任云中守捉使兼沙陀三部落副兵马使,戍守蔚州。就是在段文楚统辖沙陀部时期,李克用割据称雄之欲付诸实践。
  乾符五年(878年),发生了李克用弑段文楚事件。关于该事件的发生经过,《资治通鉴》有较为全面的记载:
  会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兼水陆发运使,代北饥荒,漕运不继,文楚颇减军士衣米,又用法稍峻,军士怨怒。(李)尽忠遣(康)君立潜诣蔚州说克用起兵,除文楚而代之。克用曰:“吾父在振武,俟我禀之。”君立曰:“今机事已泄,缓则生变,何暇千里禀命乎!”于是尽忠夜率牙兵攻牙城。执文楚及判官柳汉璋系狱,自知军州事,遣召克用。克用率其众趋云州,行收兵。二月庚午,至城下,众且万人,屯于斗鸡台下。壬申,尽忠遣使送符印,请克用为防御留后。癸酉,尽忠械文楚等五人送斗鸡台下,克用令军士〓而食之,以骑践其骸。甲戊,克用入府舍视事①。
  关于段文楚被弑的原因,除了代北地区连年饥荒,漕运不继,段文楚克扣士卒衣米,执法严峻这一原因外,更与当时大的社会背景相关。史载:“时群盗起河南,天下将乱,代北仍岁阻饥,诸部豪杰,咸有啸聚邀功之志。”②可见,其时代北地区诸路豪杰均有借天下将乱之际聚众割据,成就功名之志,而此时的段文楚却成了他们割据称雄的阻碍。《旧五代史》记载康君立在弑段之前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等的一段话:“段公懦人,难与共事。方今四方云扰,武威不振,丈夫不能于此时立功立事,非人豪也。吾等虽权系部众,然以雄劲闻于时者,莫若沙陀部,复又李振武父子勇冠诸军,吾等合势推之,则代北之地,旬月可定,功名富贵,事无不济也。”③由此可见,段文楚被弑主要是其阻碍了代北豪杰割据称雄的道路,而“代北地区连年饥荒,漕运不继,段文楚克扣士卒衣米,执法严峻”仅仅是代北豪杰割据称雄的导火索。
  整个弑段过程中,好像都是李尽忠、康君立等一手橾办,李克用则是在李尽忠、康君立等的威逼下不得已而为之。实则不然,弑段事件中,李克用亦当时主谋。首先,李克用赴云中过程中“行收兵”,至城下时“众且万人”。李克用奔赴云中途中招兵买马,至云中城下时达万人,看不出他是被动;其次,李克用处置段文楚,“〓而食之,以骑践其骸”,手段极其残忍;其三,倘若被动,在唐朝政府以优渥条件招安之后,李克用当顺水推舟,断无拒绝之理,然事实并非如此。史载,是年夏四月“以前大同军防御使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以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为大同节度使,以克用必无以拒也”但并没打动李克用父子。因为李国昌欲①。尽管唐朝政府实行宽宥,“父子并据两镇”,故父子得“大同制书,毁之,杀监军,不受代,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进击宁武及苛岚军”②。由此可见,李克用父子割据称雄之欲早已有之,而段文楚事件恰恰为其割据称雄找到了口实。弑段事件的幕后指使者很可能就是李克用。
  二、朝廷征讨李克用父子
  弑段事件发生之后,李克用“令将士表求敕命”,以求得叛逆之举合理化,然“朝廷不许”。接着,李国昌投石问路,上书唐朝政府云:“乞朝廷速除大同防御使,若克用违命,臣请帅本道兵讨之,终不爱一子以负国家。”③而此时朝廷正欲让李国昌劝喻李克用,于是顺水推舟,以前义昌节度使卢简方为大同军防御使,并赐卢简方诏书。诏书曰:“李国昌久怀忠赤,显著功劳,朝廷亦三授土疆,两移旌节。其为宠遇,实寡比伦。昨者征发兵师,又令克让将领,惟嘉节义,同绝嫌疑。近知大同军不安,杀害段文楚,推国昌小男克用主领兵权。事虽出于一时,心岂忘于长久?段文楚若实刻剥,自结怨嫌,但可申论,必行朝典。遽至伤残性命,刳剔肌肤,惨毒凭凌,殊可惊骇。况忠烈之后,节义之门,致兹横亡,尤悚观听。若克用暂匆主兵务,束手待朝廷除人,则事由权宜,不足猜虑。若便图军柄,欲奄有大同,则患系久长,故难依允。料国昌输忠效节,必当已有指挥。知卿两任云中。恩及国昌父子。敬惮怀感,不同常人。宜悚与书题,深陈祸福,殷勤晓谕,劈析指宜。切令大节无亏,勿使前功并弃。”①
  李国昌之举仅是投石问路,并无诚意,故对唐朝政府之旨拒不执行。于是,唐廷又出一策,“以前大同军防御使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以振武节度使李国昌为大同节度使,以克用必无以拒也”。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李克用父子欲同时割据两镇,故撕毁任命书、杀掉监军,并四处侵扰。
  至此,李克用割据称雄之心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唐朝被迫采用军事手段进行镇压。李克用之叛乱首先危及与之毗邻的河东地区。故,河东节度使窦浣在李克用叛乱发生之后,采取了防范措施:他令民众在太原城附近挖堑壕以防御沙陀军;同时命都押牙康传圭为代州刺史,又发土团千人本府代州,企图利用代州险要阻止李克用南下侵扰。结果土团整队不发,“求优赏”,但此时府库空竭,窦浣派遣马步都虞侯邓虔前往慰问劝喻。土团活〓邓虔,并用床抬着其尸体进入节度使府。窦浣与监军亲自安慰劝谕土团,并发每人三百文钱、一端布,土团才稍稍安定。押牙田公锷因经手发钱及布,故被挟持前往代州。同时,窦浣向商人借了五万缗钱用作军费。朝廷认为窦浣没有才干,改换前昭义节度使曹翔为河东节度使。
  曹翔到达河东之时,沙陀仍继续南下侵扰,他们“焚唐林、崞县,入忻州境”。曹翔到达河东之后,很快控制了局面。随之,曹翔“发义成、忠武、昭义、河阳兵会于晋阳,以御沙陀。八月,戊寅,曹翔引兵救忻州。沙陀攻岢岚军,陷其罗城,败官军于洪谷,晋阳闭门城守”。曹翔初战失利。其后,唐军加大攻势,“冬十月,诏昭义节度使李钧、幽州节度使李可举与吐谷浑酋长赫连铎、白义诚、沙陀酋长安庆、萨葛酋长米海万,合兵讨李国昌父子于蔚州。十一月,甲午,岢岚军翻城应沙陀”。曹翔镇压沙陀同样以失败告终。
  之后,朝廷“以河东宣慰使崔季康为河东节度、代北行营招讨使”。其时,沙陀攻打石州,崔季康救之。崔季康和昭义节度使李钧同李克用战于洪谷,两镇兵败,李钧战死。昭义兵退至代州,其间士卒剽掠,代州居民杀之殆尽,余众自鸦鸣谷逃归上党。乾符六年(879年)初,崔季康率河东军退至静乐,士卒乘机作乱,杀孔目官石裕等人。崔季康逃归晋阳,但很快被都头张锴、郭咄所杀。崔季康镇压沙陀叛乱亦以失败告终。
  嗣后,朝廷以陕虢观察使高浔为昭义节度使;以邠宁节度使李侃为河东节度使,然仍无力抗击沙陀侵扰。康传圭任河东节度使时,唐朝对沙陀的征讨有了转机。广明元年(880年)正月,沙陀进入雁门关,寇忻、代二州。二月,沙陀二万余人进逼晋阳,攻陷太谷。康传圭遣汝州防御使博昌诸葛爽帅东都防御兵救河东。但由于康传圭“专事威刑,多复仇怨,强取富人财”,征讨失利。首先,康传圭遣前遮虏军使苏弘轸击沙陀于太谷,至秦城,遇沙陀,战不利而还。当时沙陀已返回代北,康传圭派遣都教练使张彦球将兵三千追之。结果,大军至百井时,发生军变,大军撤回晋阳。
  数月之后,战事出现转机。其时“(李)琢时将兵万人屯代州,与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都督赫连铎共讨沙陀。李克用遣大将高文集守朔州,自将其众拒可举于雄武军。铎遣人说文集归国,文集执克用将傅文达,与沙陀酋长李友金、萨葛都督米海万、安庆都督史敬存皆降于琢,开门迎官军。友金,克用之族父也”。吐谷浑都督赫连铎策反沙陀取得成效,朝廷镇压沙陀之乱开始出现转机。其后,“李克用自雄武军引兵还,击高文集于朔州,李可举遣行军司马韩玄绍邀之于药儿岭,大破之,杀七千馀人,李尽忠、程怀信皆死;又败之于雄武军之境,杀万人。李琢、赫连铎进攻蔚州,李国昌战败,部众皆溃,独与克用及宗族北入鞑靼”。李克用率部逃往鞑靼,而沙陀在代北地区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亦毁于一旦。
  在唐朝军队强大攻势及分化瓦解之下,李克用之沙陀部最终战败,沙陀部由此一分为二,一部在李克用父子率领下北投鞑靼,一部则投降唐朝。降唐的沙陀部被唐朝妥善安置:“沙陀都督李友金屯兴唐军,萨葛首领米每万、安庆都督史敬存屯感义军。”①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唐僖宗逃往蜀地之后,“陈景思与李友金发沙陀诸部五千骑南赴京师②”,降唐的沙陀部又出现在唐朝镇压起义军的战场上。
  三、沙陀投靠鞑靼
  鞑靼属于“靺鞨之遗种”,原先居住于奚、契丹的东北面。后来,鞑靼遭到契丹的攻击,部族分散,有的归属契丹,有的归属渤海,其余散居于阴山一带者,自称鞑靼。直到唐朝末年,“鞑靼”之名才为中原所知①。沙陀迁入代北地区之后,勇冠诸胡,为周边民族所畏服。到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时期,达靼也逐渐听从于沙陀的节制。史载,李克用“尝与鞑靼部人角胜,鞑靼指双雕于空曰:‘公能一发中否?’武皇即弯弧发矢,连贯双雕,边人拜伏”②。其时,李克用仅为唐朝边陲一牙将,但靠沙陀的骁勇和李克用本人的高超武艺,已经使鞑靼听从于沙陀的指挥。后来,唐朝咸通(863—873年)年间庞勋之乱,沙陀首领朱邪赤心前往征讨义军时,鞑靼部每相温、于越相温等首领曾经跟随朱邪赤心征讨庞勋。庞勋之乱被平定之后,朱邪赤心以战功擢升,可能此后鞑靼与沙陀的关系更为紧密,更加听从于沙陀的指挥。
  因沙陀与鞑靼关系非常密切,故李克用割据叛乱为唐朝击垮之后,选择了投靠鞑靼;而鞑靼亦冒着唐朝政府的巨大压力,毅然接纳了沙陀部。李克用北投鞑靼之后未几,赫连铎便私下以重金贿赂鞑靼首领,离间李克用父子与鞑靼之间的关系,企图借机除掉李克用父子。沙陀本勇冠诸胡,在边陲诸族中颇有威望,其长居鞑靼本来就是一个威胁,加上赫连铎的离间,鞑靼对李克用父子渐生猜疑。李克用察觉之后,决定用其高超的武艺震慑鞑靼部。于是,李克用“每召其豪右射猎于野,或与之百步驰射马鞭,或以悬针树叶为的,中之如神。由是部人心伏,不敢窃发”③。而此时黄巢起义军自江、淮北渡,起义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而朝廷却疲于应对,急需劲旅镇压黄巢起义军。割据称雄受挫,北投鞑靼遭猜忌,沙陀自弑段之后一直走下坡路,黄巢起义再度为沙陀的崛起提供了契机。某日,李克用“椎牛酾酒,飨其酋首”。酒酣,谕之曰:“予父子为贼臣谗间,报国无由。今闻黄巢北犯江、淮,必为中原之患。一日天子赦宥,有诏征兵,仆与公等向南而定天下,是予心也。人生世间,光景几何,曷能终老沙堆中哉!公等勉之。”①鞑靼首领获悉李克用的真实用心之后释然无间,沙陀在阴山地区又度过了半载的好时光。

知识出处

沙陀简史

《沙陀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赵荣织提出撰写思路和方案,设计出章节框架,王旭送承担撰写工作,内容共六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沙陀的历史,包括沙陀的早期历史、沙陀发迹代北、沙陀在河东崛起、沙陀与朱梁的争斗、沙陀建立的四个政权、沙陀的汉化及分布区域,沙陀传及沙陀人物传志,碑刻及出土文献中的沙陀资料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克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沙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