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沙陀”名称之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陀简史》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79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沙陀”名称之演变
分类号: K289
页数: 2
页码: 20-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沙陀名称之演变的情况,包含了沙陀的统治权,首领等。
关键词: 沙陀 历史 演变

内容

“沙陀”名称经历了由部落酋长之姓氏到部落之称号的转变,其间又成功将处月部落涵化并融入沙陀部落中。我们在此对“沙陀”名称之演变略作考证。
  “沙陀”之名最早出现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新唐书·沙陀传》云:“永徽初,贺鲁反,而朱邪孤注亦杀招慰使连和,引兵据牢山。于是射脾俟斤沙陀那速不肯从,高宗以贺鲁所领授之。明年,弓月道总竹梁建方、契苾何力引兵斩孤注,俘九千人。又明年,废瑶池都督府,即处月地置金满、沙陀二州,皆领都督。”从这段史料可以看出:第一,“沙陀”为“射脾俟斤沙陀那速”之姓;第二,阿史那贺鲁叛唐,处月酋长朱邪孤注追随贺鲁反唐,而射脾俟斤沙陀那速却弃贺鲁归唐,两者态度截然不同;第三,唐廷对朱邪孤注和沙陀那速赏罚分明,对前者派大军镇压,擒获斩首,对后者不但命其统领贺鲁部众,而且“置金满、沙陀一州,皆领都督”。“沙陀”之名,可能是唐廷为嘉奖沙陀那速的忠诚,以其姓氏为都督府之称。沙陀那速的归唐及沙陀州的设置,使沙陀之名,远扬内地。
  因射脾俟斤沙陀那速归唐有功,故“沙陀”之名日益彰显,而“朱邪”之姓日渐淡漠。据《新唐书·沙陀传》记载,“龙朔初,以处月酋沙陀金山从唐武卫将军薛仁贵讨铁勒,授墨离军讨击使”①,这是沙陀那速之后第二个载入史册的沙陀酋长,其后陆续有沙陀辅国、沙陀骨咄支等沙陀酋长,沙陀之名代代相传。
  对于“朱邪”重新出现,我们认为主要是在吐蕃进逼,北庭难保的情势下,原一直与唐朝对抗的处月部暗通吐蕃,并在吐蕃的扶持下逐渐获得沙陀的统治权所致。
  广德二年(764年)吐蕃占领凉州,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弃城西逃,退守甘州。永泰元年(765年)十月,“沙陀杀杨志烈”②。从处月部屡次叛唐的历史来看,杀害杨志烈的沙陀人,应该就是处月部人。这也说明,早在吐蕃进攻北庭之前,处月已经背叛了唐朝。
  在吐蕃的扶持下,处月势力在沙陀部中迅速膨胀,遂导致沙陀部酋长沙陀尽忠被迫改姓为“朱邪”,名曰“尽忠”。从史料记载来看,沙陀部酋长由“沙陀”姓改为“朱邪”自沙陀尽忠开始。沙陀尽忠之名,见之于《册府元龟》卷九百五十六③。而更多的史料则将之称为朱邪尽忠。朱邪尽忠可能就是遭受到了处月部的威胁,被迫改姓“朱邪”,并率部投降吐蕃的沙陀部首领。

知识出处

沙陀简史

《沙陀简史》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由赵荣织提出撰写思路和方案,设计出章节框架,王旭送承担撰写工作,内容共六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沙陀的历史,包括沙陀的早期历史、沙陀发迹代北、沙陀在河东崛起、沙陀与朱梁的争斗、沙陀建立的四个政权、沙陀的汉化及分布区域,沙陀传及沙陀人物传志,碑刻及出土文献中的沙陀资料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沙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