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与三区革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7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与三区革命
分类号: K294.52
页数: 10
页码: 169-1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时期,新疆先后经历了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和国民党的统治。
关键词: 伊犁 国民党统治 三区革命

内容

民国时期,新疆先后经历了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和国民党的统治。
  民国初期,伊犁、塔城、阿勒泰不属新疆都督管辖。民国成立,伊犁将军改为镇边使,由广福担任。1914年2月1日广福病故,杨增新将镇边使改为镇守使,由杨飞霞暂时署理,凡重大事件,镇守使必须秉承都督。原将军、镇边使的职权由都督杨增新兼行。同年,伊犁设道,许国桢任道尹。从此,伊犁军政均归新疆直辖。
  1916年11月19日,杨增新呈请将塔城参赞改为道尹,归新疆统摄。塔城设道,汪步端任道尹,乌苏县、新设额敏县、沙湾县、和什托落盖县佐等均隶属该道尹。满、哈萨克、蒙古各部直接归新疆省长兼督军杨增新管辖,原参赞所辖军队汰弱留强后,统属于新疆督军。伊犁、塔城隶属的变化,对边防的管理和巩固是有利的。
  民国成立,阿尔泰办事大臣改为办事长官,首任为土尔扈特首领帕勒塔,直属北京政府,刘长炳、程克、张庆桐先后继任。1915年7月,刘长炳提出阿尔泰归并新疆,程克接任办事长官后,虽然同意阿尔泰归并新疆,但对设官有不同意见。杨增新认为,外蒙独立,波及科城,阿科毗连,势甚危及,阿存则新疆可保,阿亡则新疆难以独全。阿山应以新疆为根本,新疆应恃阿山为屏蔽。因此,呈复中央政府将阿尔泰归并新疆改区为道。1919年4月25日,电呈阿山改道,请即以周务学署理道尹并设县治县佐。布尔津设县治,布伦托海设县佐,直接由新疆省长兼督军管理。伊犁、塔城、阿尔泰设为三道,归属新疆。
  1928年7月,杨增新被刺,金树仁上台执政。1929年,伊犁、塔城、阿山均由道改设行政区,设行政长公署。伊犁行政区辖伊宁、绥定(今水定,霍城南)、博乐、精河、巩留、霍尔果斯6县和特克斯设治局。塔城行政区辖塔城、沙湾、乌苏、额敏4县及和什托洛盖设治局、察罕托海设治局。1942年以和什托洛盖置和丰县(今和布克赛尔),以察罕托海置裕民县。翌年,改称专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阿山行政区辖承化(今阿勒泰)、布尔津、布伦托海、哈巴河、吉木乃、可可托海6县及青格里河设治局。1941年青格里河置青河县,可可托海县更名富蕴县,次年布伦托海县更名福海县;1943年改称专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3年4月,金树仁政权被推翻,盛世才上台执政。当时,张培元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疆政府委员兼伊犁屯垦使及陆军新编第八师师长。张培元与马仲英联合反对盛世才。盛世才向苏联求援。1934年1月,苏联出兵帮助盛世才打败张培元。之后,省军进驻伊犁,张培元所属第八师残部改编为新疆边防军第七旅。盛世才委派刘斌暂时任伊犁屯垦使兼伊犁警备司令,宫振瀚为伊犁区行政长。后来,邱宗浚(盛世才的岳父)接替刘斌任屯垦使兼警备司令。1944年秋,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爆发了反抗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并取得了政治、军事上的巨大胜利,成立了三区革命政权。这场斗争被称为“三区革命”。
  1940年,为反抗盛世才的暴行,抵制收缴民间枪支,阿山牧民在可可托海设治局暴动。暴动民众杀死清枪委员会成员王明阁等7人,攻入可可托海设治局。在青格里设治局地区与政府军发生激战。盛世才派出民政厅长邱宗浚与暴动代表谈判。暴动民众提出释放被政府扣押的阿山区全部人员,不追究暴动的责任等五个条件。9月,省政府欺骗暴动民众,表示接受全部条件,当即释放了被关押在迪化的布哈提贝子、贾尼木汗台吉、达列力汗台吉等,归还了死在狱中的满凯等人的尸体,任命布哈提贝子为阿山行政区区长。阿山第一次暴动在盛世才计策的软硬兼施下被平息。
  暴动失败了,斗争并未结束。1943年,在苏联和外蒙的支持下,哈萨克头目乌斯满组建的反政府武装逐渐发展壮大,并成立了“阿尔泰哈萨克民族复兴委员会”乌斯满担任会长。这支武装曾歼灭政府军一个团,攻占了青河县,该县县长陶百川在,逃跑中被击毙。1944年6月,达列力汗从苏联返回,在青河县与乌斯满汇合。达列力汗曾任阿山区哈族文化促进会会长、承化县副县长,三年前逃离新疆在苏联学习受训,返回后组织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在福海、吉木乃、哈巴河一带袭击政府军。10月,阿山反政府武装在青河县布尔根成立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由12名委员组成,乌斯满任政府首脑,达列力汗任政府副首脑兼军事总指挥。哈萨克民族武装被整编为9个大队。①阿山地区的反政府武装斗争,持续数年,牵制了政府军的力量。
  巩哈县(今尼勒克县)是伊犁行政区的一个县,1938年设尼勒克设治局,1939年在尼勒克设治局范围置巩哈县。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锡伯、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巩哈暴动标志着三区革命的爆发。1944年8月14日,帕提哈·莫斯利莫夫、艾克拜尔、色益提等人在巩哈县的乌拉斯台建立了游击队。帕提哈·莫斯利莫夫原为巩哈县土产公司副经理,曾前往苏联阿拉木图受训,其目的是组织反政府武装暴动。从苏联返回时,他在中苏边境与艾克拜尔、色益提汇合,携带从苏联获得的枪支弹药,到达巩哈县乌拉斯台山区组建了反政府的武装游击队。在苏联受训归来的热菲克·白求仁、哈米提·莫斯里莫夫、库尔班·包尔汉、乌斯满·伊不拉伊木、努络木·乌布力、吾秀尔·马木提等人和艾克拜尔、色益提、艾尼·阿不都等,成为游击队的骨干。盛世才曾下令征集1万匹军马扩充骑兵,美其名曰“捐献军马”。无力献马者,“将马折价每匹须缴纳700元新币”②。时逢巩哈县警察局局长冯维俊率50名警察进山催缴军马,在返回途中遭游击队伏击,警察死伤10余名。9月中旬,朱绍良(国民党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派预七师副师长杜德孚坐镇伊犁指挥。伊犁行政区代理专员兼保安司令、警察局局长高炜派警察局副局长赵中明率300多名军警深入乌拉斯台山进剿,结果惨遭溃败。10月5日,乌拉斯台游击队500余人由艾克拜尔、哈米提·莫斯里莫夫等率领去进攻巩哈县城,沿途有群众近千人加入。经过一天一夜激战,10月7日,巩哈县城被游击队攻占,共打死守城军警30余名,俘获地方官吏140多名,缴机枪3挺、步枪66支,释放被关押的人士100多人。冯维俊、赵中明、巩哈县县长罗齐生等政府军警官员被处决。①暴动取得了胜利。游击队整编为三个大队:第一大队以艾克拜尔、色益提任正副队长,主要由哈萨克族组成;第二大队以艾尼任队长,主要由维吾尔族组成;第三大队以肖托夫·伊万任队长,主要由俄罗斯族组成,总计约800余人。②巩哈游击队在与政府军警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其势力和影响迅速扩大到新源、巩留、特克斯等周围各县,并准备随时开赴伊宁参加武装暴动。
  此时,蒋介石已经委派吴忠信到新疆任省主席。吴忠信、朱绍良采用剿抚兼施的方针,在增兵伊犁的同时,派出伊犁驻军和保安部队围剿巩哈游击队,预七师参谋长曹日灵被任命为暂代伊犁区绥靖指挥官,在伊宁部署和指挥。11月2日,政府军占领巩哈县城,艾克拜尔在战斗中负重伤后身亡。游击队主力撤退到乌拉斯台山区。大约有1600多名政府军警被吸引到巩哈地区,伊宁守军不足千人,分散在各个据点上。伊犁局势日益紧张,吴忠信派宣慰团去安抚。“伊犁宣慰团”由省民政厅厅长邓翔海担任团长,成员有知名人士广禄、萨拉春等。宣慰团在政治上进行安抚,企图缓和局势,还有重要任务,是收集了解当地情况。从10月21日到11月2日,经过13天宣慰,回迪化后邓翔海向上司汇报称:伊犁局势虽不能说太平无事,也不是如流传的那么严重,只是少数不良分子不明大义,为非作歹;伊宁夜间枪声,系空军教导队哨兵会哨时发生误会所发;巩哈之“匪”,有枪300余支,现已逐步包围,俟合围后限期劝谕自首,倘在顽抗,即予聚歼,必不使其分股引退,致贻后患;曹参谋长和彭团长均谓保障地方安全实有把握。③邓翔海等在伊宁还会见了各族各界人士,拜访了苏联驻伊宁领事馆领事。宣慰团返回迪化只过了5天,伊宁便发生了暴动,说明他们了解的情况是不真实的。
  伊宁是伊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苏联支持下,伊犁的反政府武装为伊犁暴动做了充分准备。11月4日,苏联驻伊宁领事馆建议“伊宁解放组织”趁伊宁驻军主要兵力已调往巩哈一带,守城的1500名军警又分散在伊犁专区警察,局、艾林巴克、飞机场、鬼王庙、司令部、实业公司等地,须加快武装暴动的进程。一方面在城内秘密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同时派人到巩哈县乌拉斯台要求巩哈游击队立即进攻伊宁。11月5日,伊宁街头到处出现“打倒压迫人民的政府”等标语和传单。伊犁专区警察局急电新疆省军政当局称:“伊宁暴动即将爆发,为暴动而准备的枪械已送入市内”①。11月6日,巩哈游击队及民众5000余人分3路逼近伊宁。阿巴索夫与苏联军官彼得·罗曼诺维奇·阿列克山德洛夫率60余人经霍尔果斯潜入伊宁,会同“伊宁解放组织”建立军事指挥部,阿列克山德洛夫为负责人。11月7日,三区革命伊宁暴动爆发。
  11月10日拂晓,巩哈游击队会同城内军事指挥部向守城军警发起总攻。集中攻击驻军司令部、专区警察局和实业公司几个据点。色益提率游击队激战两小时,攻占了驻军司令部,色益提身负重伤。经过两天激烈战斗,即至11月12日,政府军警盘踞的据点被一一攻克,伊宁暴动取得胜利。守军残部、官兵眷属、从巩哈县回援的部队以及各地逃来的官吏、汉族群众共8000多人,由曹日灵率领撤至城郊飞机场及艾林巴克、鬼王庙两处高地,固守待援。②
  1944年11月12日,三区在伊宁宣布成立临时政府。
  1945年2月下旬,游击队已基本占领了伊犁全境,包括伊宁、绥定(今霍城)、巩留、巩哈、特克斯、昭苏、温泉、宁西(察布查尔)、博乐等9个县以及新源设治局。
  4月8日,游击队改编成立民族军。民族军有6个团3个营约1500人。伊宁举行了阅兵典礼。民族军决定三线出击,继图80三区革命政府政治活动中心 续扩大战果。北线向塔城、阿尔泰,中线向迪化,南线向南疆。
  塔城位于伊犁之北。在伊宁暴动期间,塔城地区的游击队活动频繁。同年7月下旬,民族军北上与游击队会合,攻占了额敏县城,并敦促塔城守军投降。7月31日,波里诺夫指挥民族军推进至塔城南郊。塔城专员平戎与苏联驻塔城领事馆交涉,结果苏方同意国民党官兵缴械后退往苏联。这样,官兵加民众约14000人由巴克图入苏联境,民族军进占塔城。8月6日,临时政府任命巴斯拜为塔城专员、满素尔肉孜尤夫(阿拉木图维吾尔人)、哈斯木阿洪、司马义也夫为副专员。8月22日,民族军用重兵攻占了通往阿山的和丰县(今和布克赛尔)。至此,民族军占领了除乌苏、沙湾县外的整个塔城地区。
  阿山地区哈萨克族牧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同年5月,乌斯满、达列里汗带领1000多人围攻承化县城,相持7日后撤退。7月下旬,达列里汗率游击队再次围攻承化。8月7日,千余名游击队以及500名蒙古族军队集中攻击承化东南喇嘛昭,战线很快向承化进展。8月11日,游击队的猛烈炮火摧毁了守军东北部阵地,国民党的阿山专员高伯玉、骑11师师长宛凌云致电迪化,急呼请求飞机支援。国民党的援军赶到后,游击队暂时撤退,等待与民族军会合。
  民族军占领和丰县后,继续北上,并于8月底与吉木乃游击队配合攻占了哈巴河。9月2日,攻占了布尔津。不久,民族军与达列里汗游击队在克木奇、阿苇滩会合,共同围攻承化寺。守军无力抵御,向蒙古方向逃跑。9月8日在中蒙边境乌尔木盖图达坂被游击队包围,被迫投降。
  中线出击,首先是争夺战略要地乌苏、精河。乌苏、精河集结着国民党的两个师约万余人兵力,新二军军长谢义锋坐镇乌苏指挥。民族军于9月1日进攻乌苏北面据点车排子,战斗异常激烈。次日,在波里诺夫指挥下,民族军4000余人和空军配合向守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几天激烈交战,民族军于9月8日攻克了乌苏,谢义锋及其残兵逃往绥来(今玛纳斯)。接着奎屯、独山子也相继被民族军攻陷。
  南线作战主要是指在焉耆、阿克苏、蒲犁(今塔什库尔干)等地区开展游击战。1944年年底,在巴音布鲁克组建了尼克丁游击队,阻止南疆国民党军队救援伊犁。次年上半年多次开展游击战,打击了政府守军和乌静彬的蒙古自卫队。7月下旬,游击队扩编为骑兵营。9月17日,尼克丁游击队向焉耆进攻,袭击了和静县北面的乌瓦门。9月下旬,游击队以600余人两次袭击了焉耆门户察汗乌苏。焉耆虽未攻克,但使守军惶惶不可终日。
  1944年6月至次年2月,蒲犁掀起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游击队截夺粮食,袭击哨所等,斗争异常活跃。1945年8月,游击队占领了蒲犁,成立了政权组织,三区委派伊斯哈克拜克前往担任部队总指挥。这支部队曾先后攻占过叶城、泽普及其周围许多村镇,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势力。后来,由于和平条款的签订,蒲犁临时政府以及其他机构均被撤销。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月27日,中共中央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从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蒋介石发表广播讲话,表示愿意和平解决新疆问题。在国内外形势影响下,三区同意和平谈判。1945年9月,蒋介石派张治中到新疆考察,张治中建议和平解决新疆局势,请苏联方面出来调停。
  9月14日,张治中与苏联驻迪化领事叶谢也夫见面。叶谢也夫表示:伊犁事变属中国内政,最好设法和平解决,他愿意从中调解,但要得到苏联政府指示。当天,张治中即向蒋介石发电报,建议和平解决新疆局势,请苏联方面出来调停。9月16日,张治中回重庆复命。
  张治中回重庆不久,苏联驻华大使彼得洛夫向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提出一个备忘录,苏联政府表示,如中国政府愿意,则准备委派驻伊宁领事,试对中国政府提供可能之协助,以便调停新疆已造成之局势。
  10月12日,三区代表团3人从伊宁到达迪化。“该团开始由赖希木江率领,以后改由阿合买提江负责”①。10月14日,张治中等由重庆返回迪化。10月17日,和平谈判便开始举行。
  10月20日举行会谈,张治中提出了《中央对解决新疆局部事变之提示案》12条。前4条例述了发展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习俗、语言文字,保障其身体、财产、言论、行动、居住、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第5条是实施地方自治,提出选举乡镇保甲、县参议会、县长,委派副县长,省府保荐、中央任命行政专员等。后7条是善后的承诺和条件,包括减轻赋税、严禁摊派、普及推广学校教育、变乱区的所有军事行动应即停止,并限于一个月内恢复事变以前一切状态与秩序。并取消事变期内一切不合法之组织,及免究参与事变分子,相互释放被拘押者等等。三区代表于10月21日携带提示案回伊宁。
  11月13日,三区代表从伊宁前往迪化,并带来书面谈判条文。
  11月15日,张治中对三区代表提交的条文作了答复。
  双方经过多次会谈,反复商讨,终于拟定了《和平条款》11条作为正文,省府组织与部队改编作为附文(一)、附文(二)。
  1946年1月2日,张治中代表中央政府,赖希木江·沙比里、阿布都哈依尔·吐烈、阿合买提江·卡斯米代表三区人民在《和平条款》上签字。《和平条款》签订后,原新疆省政府进行改组。1946年7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省联合政府。此前,省府名单已由南京政府公布。省联合政府成立之日,委员们举行就职宣誓典礼,国民政府派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监誓,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张治中在会上讲话,他说新疆“将要开始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建设阶段”。
  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以后,制定并通过了施政纲领。但是,在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之下,施政纲领根本无法真正实施。和平条款签订以后,双方之间的矛盾斗争从未停止过。
  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利用《和平条款》控制三区,而三区方面则力图利用合法斗争巩固以往取得的成果,并向七区发展。1946年6月,国民党已经撕毁了与共产党签订的和平协定,公开发动内战。新疆受内地时局的影响,斗争也愈来愈尖锐。当时,军队整编、选举问题成为斗争焦点。后来形成摩擦和冲突,发生流血事件。
  国民党顽固派企图通过对三区军队的整编等方式,进而控制三区。宋希濂等多次与三区军事总指挥伊斯哈克别克会晤协商,要求三区按《和平条款》将民族武装限制在6个团,并且按照国军编制重新改编。三区方面当然不会接受,反而牢牢抓住三区范围内的各种权力,如司法、邮电、海关等。三区所属各县不与省府直接联系,使国民党的政令无法在三区实施。
  选举中的矛盾,成为斗争的又一焦点。在国民党统治下是不可能实现民主选举的。赛福鼎、包尔汉分别到喀什噶尔和莎车监选,均受到当地驻军和保守势力的严重挑衅。穆罕默德·伊敏到和阗监选,他自身就在制造民族矛盾,不允许“当地两千多回、汉族参加选举”①。阿山地区监选组长涂禹则、随行秘书克全斌都是哈萨克族,他们和两名司机在塔城专区额敏县全部遇害,酿成惨案。省参议会的选举也于1947年7月7日流产,“首先是参议员中已分成两派,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彼此都不能相让”②。
  1947年2月25日,迪化发生上万人聚集省府广场,围攻省联合政府副主席阿合买提江等人的“二·二五”严重流血事件。
  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等在南京出席国民大会期间,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回新疆后更加积极地开展革命活动,成百上千的群众经常集会游行,向政府请愿。2月20、21日,维文会召集群众游行示威,人数达5000多人,提出了几十条要求。
  2月25日,万余人汇集到省政府前广场,向省政府提出16条要求,并引发了“二·二五”事件。
  由宋希濂等人操纵制造的“二·二五”事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是省联合政府破裂的直接因素之一。3月16日,张治中从南京返回迪化。3月25日,张治中、阿合买提江、包尔汉及省政府全体委员共同签发了题为《阐明省政府基本态度及坚定立场》的告全省同胞书。
  5月10日,张治中未与阿合买提江等人协商,就向蒋介石提出辞去省主席职务,推荐麦斯武德继任省主席。5月19日,张治中的辞呈和推荐均被国民党政府批准。麦斯武德(1888~1950)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富商,青年时期留学土耳其,毕业于君士坦丁堡医科大学。在,国外接受了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1915年回国,在伊犁以行医和办学为名,传播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曾被地方当局收审关押,后来投靠国民党。1945年9月麦斯武德随张治中回新疆,任新疆监察使。麦斯武德被任命省主席的第二天,迪化街头就出现反对标语,以阿合买提江为首
  的三区代表致函张治中,表示强烈反对。5月28日,麦斯武德举行就职仪式,三区的省政府委员拒绝参加,省参议员乌斯曼大毛拉等40人联名致信张治中,请求他继续留任。张治中则表示,要中央变更明令绝不可能。麦斯武德上任省主席致使新疆局势继续恶化。
  省联合政府成立时,乌斯满担任省府委员兼阿山专员。1946年八九月,乌斯满两次派人到省府联络,投靠国民党。在国民党支持下,乌斯满公开向三区挑衅,攻占福海县。1947年2月,三区宣布撤销乌斯满阿山专员,由达列里汗代替。随即派出3个骑兵团,由伊斯哈克别克指挥,讨伐乌斯满。国民党支持乌斯满,是联合政府破裂的因素之一。
  1947年6月,外蒙边防军入侵中国领土北塔山。从6月5日起,外蒙军队向中国驻军连续发起进攻,有飞机配合,炮火猛烈,争夺十分激烈。中国守军英勇还击,击退了入侵者,坚守了阵地。国民党却利用该事件进行反苏反共反三区革命的宣传。
  1947年7月8日,鄯善县农民武装暴动,数百人攻陷连木沁警察所,全歼驻守警察,缴获全部枪支马匹。7月10日,又袭击了洋海警察所,击毙数名警察,缴获十余支枪和库存粮食万余石。7月12~14日,暴动队伍进攻库米什和胜金口的国民党守军,连遭失利,伤亡200余人,被迫撤退。7月16日,袭击七角井又失利,不得不退入科克牙山中。后被迫沿天山西行退却,于8月7日到达伊犁。
  上述事件说明,省联合政府已经破裂。1947年8月中旬,阿合买提江、阿巴索夫、赛福鼎等三区领导人从省政府所在地迪化返回伊宁。8月27日,赖希木江·沙比里、安尼瓦尔·汗巴巴等三区领导人最后一批撤回伊宁。
  三区人民的革命斗争,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关注和支持。1946年11月,国民党南京政府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三区有7名代表。会议期间,阿巴索夫与中共取得联系,中共驻南京负责人董必武与之会见,并决定派彭国安(又名彭长贵,化名王迪南)携电台随往新疆。从1947年7月起开始工作,抄收新华社消息,供民主报和其他报纸采用。
  194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在莫斯科的邓力群带1部电台和3名报务员到新疆。临行前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指示。“指示我(邓力群)的身份是中共中央联络员,任务是了解三区革命政府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组织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沟通三区方面与北京党中央之间的联系,通报情况。另外,中央交给我的一个任务是邀请三区方面派遣代表参加即将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①。
  三区方面密切注视着国内形势的发展,他们已将人民解放战争和三区革命联系在一起。1949年5月11日,阿巴索夫在演说中说:“今天,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向全国的胜利迅速发展着。”“从我们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观点来看,也证明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有着密切联系”★省联合政府破裂后,三区人员撤回伊宁,在军事上,三区的军队仍与国民党军队对峙,国民党军队之所以难以东调参加内战,三区起到牵制兵力之作用。
  8月14日,邓力群一行从苏联首都莫斯科经阿拉木图到达伊宁,次日就建立起“力群电台”。之后,通过该电台收发了大量电文,开通了三区与中共中央的直接联系。8月17日,邓力群与三区领导人阿合买提江、伊斯哈克别克、阿巴索夫会面。阿巴索夫亲自担任翻译,会见的气氛非常融洽,邓力群传达了中央对三区的慰问和评价。三区几位领导人表示:第一,感谢中央的关怀;第二,衷心地服从中央的一切指挥和决定;第三,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三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财政、民族等情况。
  8月18日,毛泽东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主任身份,致电新疆伊宁特别区人民政府和阿合买提江,其中表示:“新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慎重筹备之后,即将在九月内召开全体会议。..你们多年来的奋斗,是我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一部分,随着西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新疆的全部解放已为期不远,你们的奋斗即将获得最后的成功。我们衷心地欢迎你们派出自己的代表五人,前来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如蒙同意,请于九月上旬到达北平”②。
  8月20日,阿合买提江以特区人民代表名义致电毛泽东,电文:“我们认为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时就是全世界和全新疆人民的胜利。所以我们以最高的热情来向敬爱的毛泽东先生表示感谢,并派代表前往北平参加人民新政治协商会议”③。
  阿合买提江、伊斯哈克别克、阿巴索夫、达列里汗、罗志5位代表8月22日从伊宁乘汽车出发,绕道苏联换乘飞机去北平。不幸飞机失事,8月27日在外贝加尔山撞山坠毁,机上17人全部遇难。
  毛泽东为遇难烈士发了唁电并写了碑文。唁电:“阿合买提江等五位同志生前为新疆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最后又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业而牺牲,值得全国人民永远纪念”④。9月7日,三区又选派赛福鼎(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常委)、阿里木江(塔城专员)、涂治(新疆学院教授)作为代表,经苏联到北平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在新疆和平解放的进程中,三区服从中共中央,积极配合,为之作出了贡献。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汉朝伊犁、魏晋南北朝唐伊犁、两辽蒙元明伊犁、清代伊犁、民国伊犁、伊犁民族文化、伊犁历代文化遗产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伊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