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部高车的兴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74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西部高车的兴亡
分类号: K294.52
页数: 3
页码: 44-46
摘要: 本节记述了西部高车的兴亡内容包括了,自乌孙失地、西徙葱岭之后,伊犁河流域的流行语言就发生了由印欧语系到阿尔泰语系的历史变化。
关键词: 伊犁 魏晋南北 西部高车

内容

自乌孙失地、西徙葱岭之后,伊犁河流域的流行语言就发生了由印欧语系到阿尔泰语系的历史变化。柔然、悦般、铁勒、高车所操语言都属于这一语系,其中柔然的统治不过形式,实质上此后伊犁河流域的真正主人悦般、铁勒与高车都是属于突厥语部落,其中尤以被汉文史料中写作西部高车丁零的副伏罗(Avares)汗国统治时间最长。
  高车(副伏罗)国的创始者阿伏至罗称侯娄匐勒,意即大伯克,穷奇称侯倍,意即副王,实行双王制,分领部众。这一游牧政权与占有中亚河中地(今乌兹别克斯坦至吉尔吉斯斯坦)的■哒国关系密切,必相毗邻,说明其西界已至伊犁河流域。高车建国不久就连挫柔然,与■哒的结盟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中穷奇的战功尤为辉煌,太和十五年(491),进军高昌,废阚氏,立张氏。
  副伏罗(高车)建国伊始就连挫霸主柔然,有迹象表明曾经得到中亚强国■哒的有力支持和援助。但随着高车之日益强盛,龙其是穷奇主持之南方经略之一系列成功,先后控制了鄯善、高昌、车师前部、焉耆、龟兹等丝路中道之重要城邦,阻断了■哒与北魏之贸易往来,双方关系开始恶化。段连勤曾指出,■哒首次通魏乃太安二年(456),然至正始四年(507)才恢复通使,其间两国交往之中断,说明丝路之壅阻①因之反目成仇。这时,柔然伏古敦可汗豆仑死,侯其伏代库者可汗那盖继立。那盖巧,妙地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发动反攻,策动高昌政变,推翻了柔然之政治代理人张孟明。《魏书》卷101《高昌传》记此人“后为国人所杀,立马儒为王,以巩顾礼、麴嘉为左、右长史”。《元和郡县志》卷40记此事于太和二十年,即496年。副伏罗(高车)支持之高昌张孟明政权覆灭后,车师前部亦必不保,因而“前部胡人悉为高车所徙,入于焉耆”①。此事必亦发生于太和二十年(496)其时高车犹牢牢控制着焉耆,但在■哒强大之攻势下也全线败溃,穷奇被杀。“初,,高车侯倍穷奇为■哒所杀,执其子弥俄突而去,部众分散,或奔魏,或奔柔然,魏主遣羽林监河南孟威抚纳降户,置于高平镇”②。穷奇为高车主持南方经略之雄主,他之败亡曰明焉耆之丢失和■哒势力已进至丝路中道。对此,《资治通鉴》仅附于天监七年(508)带叙,其准确时间必须同相关之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求答案。
  高车(副伏罗)国的崛兴宛如一场狂飙,但前劲猛而后劲不足。阿伏至罗、穷奇死后,事实上副伏罗国的武功盛世已开始沉殒。跋利延的主政时间不长,其后弥俄突、伊匐皆由■哒而得立,他们同柔然的斗争已成为■哒与柔然争夺西域斗争的一部分。再传至越居、比适诸王,其国祚已近尾声了。
  副伏罗本高车丁零的一支,是当时操突厥语的铁勒诸部中最为先进、最有组织的一支。但是,同周邻其他强族、强国相比,其经济、文化、组织水平,毕竟相对较低。《魏书·高车传》记其人:“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就国依,斗无行阵,个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可见虽然勇猛好战,但却缺乏大规模结阵坚战的能力,因此,在草原民族之间激烈的战争中难于保持其军事优势,也就难于自存。《魏书》卷69袁翻传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载:高车士马虽众,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唯以掠盗为资,陵夺为业”。其实,历代高车君主皆非“愚弱”,这种“上不制下,下不奉上”的政治制度和《魏书高车传》中“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的祖俗是一致的。这正是一种落后的原始民主制的残留,可见其政治制度也相对落后。这是副伏罗(高车)国必定走向日益衰亡的内在原因。但内因固然重要,外因也起着催化作用。这里指的是北魏推行的抑强扶弱政策。柔然汗国强大时,北魏原本以柔然为主要对手,因此,对高车对柔然战争全力予以支持。及至高车强大,柔然将亡。北魏又拾起“兴灭继绝”的口号,不但收容阿那瓌、婆罗门两可汗的亡奔,而且武装护送阿那瓌还漠北复国,柔然遂重新雄霸漠北。这时高车的盟邦中亚大国■哒亦衰,高车失其臂助,独力抗衡柔然渐非敌手,开始走向衰亡。
  综上所述,高车乃高车丁零的缩称,乃他称而非自称。起初,自称为丁零、丁令或铁勒。柔然西伐,发其从征,自此分化为东、西两支,其西支建国天山北麓的玛纳斯水域,其武功盛世时一度扩张到天山南麓。其王族出自副伏罗氏,因此,副伏罗应即其国号和自称。其名即Avares或Abares的本音。自阿伏至罗建国,实行两王制,弟穷奇共治其国。自阿伏至罗、跋利延、弥俄突、伊匐、越居、比适,共传承六君。高车(伏副罗)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也是奠基于游牧奴隶制础石上,《魏书·高车传》载:“其迁徙随水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盛产马、牛、羊。北魏天兴二年(399)魏伐高车,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百四十余万”。说明该部特别善于经营畜牧业,在育种、繁殖、饲养、放牧上都有新的建树,因之其民殷富。生活以肉食为主,饮马奶酒。婚姻用牛马纳聘。祭天、报赛、祈福也都要用驰马和走马。高车的他称得自其独擅胜场的制车手工业,所制之车以“车轮高大,辐数至多”①闻名,具有运载货物、槛阑畜群、围捕猎物、结阵应敌的多种功能。
  高车的基本社会职能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宗族部落,部落酋长呼为“莫贺弗”,意为勇健的伯克。开始是公选,后来似已演变为世袭,但原始的民主制残余依然存在。《魏书·袁翻传》记“高车士马虽众,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其实,这不是国君是否“愚弱”的问题,而是酋长必须依据传统,尊重民众的意志,反映在礼仪上“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②,“主人延宾,亦无行位”③。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反映了阶级分化还不很明显,因而“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④。高车的葬俗很有特点:“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矟,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⑤。
  ”这种葬俗既不同于其他铁勒九姓的火葬,又不同于一般的土葬。虽挖土坑,却又置尸不掩,迟早总会被禽兽吃掉,事实上是一种天葬。恐惧雷霆等自然力,存在,着狼祖传说,狼乃其父系始祖,不同于突厥以狼为母系祖先。高车的音乐、舞蹈在游牧民族中最称发达,带有一种粗犷、高昂的草原情调。“平吉之人,则歌舞作乐”⑥“其人好引声长歌⑦。但究竟使用什么乐器,史书中却未留下任何记述,”大约器乐并非其特长,只是喜欢唱歌,在声乐上很有特色。尤以祭天大会为其狂欢节日,“高宗时,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⑧。有关高车服饰、饮食的文献记载虽然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属辫发民族。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汉朝伊犁、魏晋南北朝唐伊犁、两辽蒙元明伊犁、清代伊犁、民国伊犁、伊犁民族文化、伊犁历代文化遗产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伊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