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悦般柔然瓜分乌孙故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7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悦般柔然瓜分乌孙故地
分类号: K294.52
页数: 4
页码: 38-4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悦般柔然瓜分乌孙故地东汉末年,乌孙开始衰落。汉顺帝时期,鲜卑首领“檀石槐既立,乃为庭于高柳北三百余里弹汗山啜仇水上,东西部大人皆归焉等情况。
关键词: 伊犁 魏晋南北 乌孙故地

内容

东汉末年,乌孙开始衰落。汉顺帝时期,鲜卑首领“檀石槐既立,乃为庭于高柳北三百余里弹汗山啜仇水上,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兵马甚盛,南钞汉边,北拒丁令,东卻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罔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汉患之,桓帝时使匈奴中郎将张奂征之,不克。乃更遣使者赍印绶,即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拒不肯受,寇钞滋甚。乃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辽)接夫余、貊为东部,二十余邑,其大人曰弥加、阙机、素利、槐头。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为中部,十余邑,其大人曰柯最、阙居、慕容等,为大帅。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为西部,二十余邑,其大人口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等,皆为大帅,而制属檀石槐”①。自是,西域诸国皆臣属鲜卑。汉末,魏、吴、蜀汉三国鼎立,乌孙仍与北方的曹魏政权相交通。②参稽《魏略·西戎传》,其时的乌孙仍居两汉故地,东与鲜卑,东北与呼揭,西北与丁令、坚昆诸部相邻。西晋时期,乌孙国势似有所回升,东向略地,至焉耆国北,即今沙湾、玛纳斯一带。①两晋交替之际,一度亡于鲜卑:“平文皇帝讳郁律,姿质雄壮,甚有威略。元年,岁在丁丑。二年,刘武据朔方,来侵西部,帝大破之。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晋元帝即位于江南,”马将百万。是岁,刘曜僭帝位②。按晋元帝即位江南,乃建武元年(317),岁在丁丑,而前引传文,谓为丁丑次年,其间有一年之差,未知孰是。《资治通鉴》卷90系此于元帝太兴元年戊寅(318):“郁律西取乌孙故地,东兼勿吉以西,士马精强,雄于北方”。以此判断,乌孙一度并入鲜卑乃317~318年事。其后鲜卑拓跋氏南下,逐鹿中原,乌孙再度复国。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期,重用汉族名臣崔浩等襄理政事,国势强盛。利用淝水战后我国北方的混乱形势,步步进展,歼灭群雄,一统黄河南北,尽有关中、关东之地,河西北凉、河源的吐谷浑一度也向其称藩,遂以华夏的正统王朝继承者自居,开始图谋向西域发展。史载北魏太延元年(435)“龟兹、疏勒、乌孙、悦般、渴般陀、鄯善、焉耆、车师、粟特等九国入贡”③。北魏立即遣,使者王恩生奉使还聘,而道遇柔然劫掠,“恩生等竟不能达西域”④。北魏第一次出使西域失败后,继续努力,锲而不舍。其时河西北凉犹存,称臣于魏,魏主乃“诏牧犍(按即沮渠茂虔)发导护送出流沙”⑤。在其密切合作下,太延三年(437)魏使董琬、高明厚赍金帛,顺利出使至乌孙,“乌孙又发导译护送董琬至破洛那,高明至者舌”⑥,实现了重开丝绸之路、交通西域诸国的政治目的。“旁国闻之,争遣使者随琬等入贡,”柔然汗国已经兴起,取代鲜卑成为漠凡十六国⑦。这时,北霸主。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以可汗为君主尊号的强大游牧奴隶制汗国。柔然先后灭亡了乌孙、悦般,共历十九君,存在了152年(402~554)。柔然,南朝作芮芮,北朝则作茹茹、蠕蠕,其中芮芮、茹茹等译名都不准确,蠕蠕之名则是一种污辱性很强的蔑称。《魏书》、《北史》都明确记载:“自号柔然”。乃是以郁久闾氏为王族,由原本沦为鲜卑奴隶的“塞外杂虏”庞杂血统组成的部落集团。郁久闾氏由于长期在鲜卑为奴,改操鲜卑语,属阿尔泰语系东支满通古斯语族。郁久闾·社仑(?~410)率领这些被称为“塞外杂虏”的奴隶发起了反鲜卑暴动,形成一支具有庞杂血统而共操鲜卑语的新兴部落集团。北魏天兴五年(402)率众进入漠北,创建了以郁久闾氏等操鲜卑语的塞外杂虏为核心,以大量操阿尔泰语西支语言的丁零、铁勒诸族为主要属部的柔然汗国,成为这一汗国的创业主。“社仑远遁漠北,侵高车,深入其地,遂并诸部,凶势益振。北徙弱洛水,始立军法..其西北有匈奴余种,国尤富强,部帅曰拔也稽,举兵击社仑,社仑逆战于頞根河,大破之,后尽为社仑所并,号为强盛。随水草畜牧,其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其常所会庭则敦煌、张掖之北。小国皆苦其寇抄,羁縻附之,于是自号丘豆伐可汗。(丘豆伐)犹魏言驾驭开张也,(可汗)犹魏言皇帝也”①。一统漠北,国势很快强盛起来。进而率众西征,拓宇至焉耆西北,即今玛纳斯河流域,开始同乌孙接界。
  社仑在位时期,柔然和乌孙间不时发生冲突。虽然乌孙国势久衰,此前已连遭鲜卑多次重创,但毕竟是个大国,柔然独力击之,必难胜任,必定谋与他国结盟,实现东西夹击,世代游牧于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悦般首当其选。
  悦般,是取代乌孙最早在伊犁河流域立足的草原游牧部落。“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去代一万九百三十里。其先,匈奴北单于之部落也。为汉车骑将军窦宪所逐,②北单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羸弱不能去者,住龟兹北。地方数千里,众可二十余万,凉州人犹谓之单于王。其风俗言语与高车同,而其人清洁于胡”。
  悦般建国伊犁河西,加速了乌孙的衰落。传文又记“与蠕蠕结好,其王尝将数千人入蠕蠕国,欲与大檀相见。入其界百余里”③,柔然、悦般两国“结好”就是为了共击乌孙。自此,乌孙“数为蠕蠕所侵,西徙葱岭中,无城郭,随畜牧,逐水草”④。迫使离开水草丰茂的伊犁河平原,远徙葱岭深山之中,进一步证实伊犁河两岸乌孙故地已被悦般、柔然瓜分。
  然而,悦般、柔然成为邻邦之后不久,就开始反目成仇。史载,柔然第三代君步鹿真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大檀(415~429)被部众推立,建号牟汗纥升盖可汗。大约就在步鹿真、大檀二朝易更代之际,柔然、悦般两国反目成仇,显然悦般战败,转而远道遣使,结盟北魏,北魏亦爽然许诺。太延三年(437)二月,悦般遣使通魏,十一月,魏主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再次出使西域,作为回访,都是为了对付柔然,这时正是雄主敕连可汗吴提在位时期(429~444)。太延四年(438)魏主亲统大军,四道伐柔然,“四年,车驾幸五原,遂征之。乐平王丕、河东公贺多罗督,十五将出东道,永昌王健、宜都王穆寿督十五将出西道,车驾出中道。至浚稽山,分中道复为二道,陈留王崇从大泽向涿邪山,车驾从浚稽北向天山。西登白阜,刻石记行,不见蠕蠕而还。时漠北大旱,无水草,”“军马多死⑤。柔然敕连可汗吴提遣使遍告西域各国称已削弱,今天下惟我为强,若更有魏使,勿复供奉,西域诸国颇有贰心”⑥北魏方面遭到了惨重失败,悦般的反攻也遭到了同样的下场。魏太平真君九年(44,8),悦般又两次向北魏遣使,约会东西合攻柔然,魏太武帝缔结了这一盟约。同年,任命淮南王为前锋,北伐柔然,又派遣成周公万度归统兵西征焉耆,这些都是同悦般共同策划的联合军事行动的一部分,但史书中仅仅报导了万度归西征的战绩,而淮南王北伐事却不见下文,说明北伐出师不利,与北魏同时出师的悦般也必败无疑。此后柔然、悦般国名已不再出现。表明在同柔然的争霸过程中,悦般是彻底失败了。被迫撤离伊犁河以东所占乌孙领疆,包括今伊犁地区在内的伊犁河以东乌孙故境,悉已并入柔然汗国。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丝绸之路伊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汉朝伊犁、魏晋南北朝唐伊犁、两辽蒙元明伊犁、清代伊犁、民国伊犁、伊犁民族文化、伊犁历代文化遗产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伊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