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元朝汉军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71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元朝汉军屯田
分类号: K294.5
页数: 7
页码: 400-406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元朝汉军屯田是畏兀儿亦都护政权衰微后的历史产物。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元朝 汉军屯田

内容

元朝汉军屯田是畏兀儿亦都护政权衰微后的历史产物。始于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灭亡南宋之后。因为只有实现了全国的政治统一,才能调集大军全力讨伐叛王,全面加强西北边疆的军事力量,并兴办屯田,积粮养军。虽然平宋元帅伯颜率兵北返,各路叛军迅速被击溃,然而随着西北藩王的大规模叛乱,原居别失八里和火州一带的畏兀儿亦都护政权连遭重创,城堡残破,田园荒芜,单凭元朝所属蒙古军及少量由西域穆斯林组成的探马赤军非但兵力不足,军粮供应的困难尤是面临难题。在汉臣的建议下,吸收前代治边经验,调发河西及巴蜀一带南宋降兵大规模经营屯田,于是大批汉人重返北庭故境,成为助元防守北庭的亦民亦兵的特殊军事力量。
  由于先所经营的阿力麻里深悬察合台汗国境内,周围地区穆斯林众多,被迫放弃,改而经营佛教徒尚有一定势力的斡端(于阗,今和田)、畏兀儿故境,主要经营别失八里。至元十六年(1279)灭宋后,最先进入西域的元军中就有进驻忽炭、可失哈耳一带的阿老瓦丁、也罕的斤及进驻别失八里的汉将李进、綦公直。至元十七年(1280)元朝取消了畏兀儿断事官,建置北庭都护府于别失八里,官阶从二品,派蒙古人脱脱木儿为首任北庭都护,以加强抗击海都和笃哇叛军的力度。同年,创立火州交钞提举司,仿照宋朝交子体例,印制纸币 “大元宝钞”,与银、钱并行。又在火州创置了储存和发放钞票的机构火州交钞库,以保存和发放“大元宝钞”。至元二十四年(1287)局势又变,海都策反东部藩王乃颜等,自己挺进漠北草原,笃哇进攻畏兀儿地,连下别失八里、火州、哈密立等地,忠于元朝的亦都护火赤哈儿战殁,其子纽林的斤(?~1318年)尚幼,部众拥东奔甘肃永昌。纽林的斤入朝大都,令其暂驻永昌,许配窝阔台孙女不鲁罕公主。不鲁罕死后,又配其妹妹八卜叉予为妻。不久受命统探马赤军万人,出平青海吐蕃首领脱思麻之乱,留镇于青海的吐蕃宣慰司境内。自此结束了西域畏兀儿亦都护政权,从而结束了回鹘佛教的隆盛时代。至元朝与察合台汗国议和之后,畏兀儿王国故境属于察合台管辖,另立了亦都护,畏兀儿王国已经脱离蒙古大汗 ——元朝,变成察合台汗国治下的附庸政权,高度自治的特权也逐渐沦丧。
  畏兀儿亦都护府内迁之后,移居西域屯田的汉军代之承担了保卫元代西北边疆的重任,其中别失八里的汉军屯田尤为元代西域屯田中的重中之重。元朝的西域屯田本以斡端为最早。至元十六年(1279)八月创立了斡端宣慰使(司)元帅府,分遣也罕的斤率所部探马赤军一万及四川新附军,忽必来、别速台率本部蒙古军二千、河西军一千,汉将刘恩率蒙古、汉军万人相继戍斡端,开始在昆仑山北麓经营军屯,其中南宋降将刘恩似为斡端屯田的主持人。至元十七年(1280)随着天山北麓成为元军与西北藩王的主战场,开始集中经营别失八里屯田,此岁,元朝取消了畏兀儿断事官,建置北庭都护府于别失八里,官阶从二品,派脱脱木儿为首任北庭都护。同年派遣辅国上将军綦公直率领大批汉军和新附军,进驻别失八里,是岁正月“丙午,命万户綦公直戍别失八里,赐钞一万二千五百锭”。①所率兵力主要是肃州汉军数千和收编的原南宋汉军“新附军”。《元史》卷63地理志六也记载:至元“十七年,以万户綦公直戍别失八里”。万户是蒙元时期统率军队士兵屯戍的高级军官。《元史》卷91百官志七记载,蒙元军队设有万户府:“上万户府,管军七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正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之上..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之上。”綦公直原本元朝万户,所辖别失八里应属上万户府。说明别失八里屯田之始就有七千人以上,成为元朝西域最大的屯戍基地,并逐步向哈密力(今哈密)、滕竭儿(今阜康)、亦里黑(伊犁)、曲先(库车)、可失哈儿(喀什噶尔)、斡端、阇挥(且末)等地推展,其中别失八里屯田兵一开始就在七千以上。至元十八年(1281)公直晋升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慰使:“秋七月甲午朔,命万户綦公直分宣慰使刘恩所将屯肃州,汉兵千人,入别十八里,以尝过西川兵百人为向导。”②至元十九年(1282),元朝命令李进率军三千多人到别失八里屯田。李进:“至元..十九年,赐虎符,进怀远大将军,命屯田西域别失八里。”③同年又李进统所部汉军三千进驻,元朝在物资上全力支持别失八里屯田兵。至元十九年(1282)二月“给别十八里元帅綦公直军需”④别失八里汉军主要屯田于今吉木萨尔、奇台至木垒一线的交通干线以南,大积田谷,,收获远远高于其他屯区,不仅充分保证本身军粮供应,并有大量余粮赈济哈密力、哈剌火州等地的难民。至元十九年(1282)五月,“别十八里城东三百余里蝗害麦”。⑤这说明别失八里屯田军种植的麦田,已扩大到今木垒县境内,以一人种地50~60亩计,别失八里兵众最多时达11000人,开垦田地已达50余万亩,李进擢怀远大将军。别失八里屯田军民,还发展了手工业。至元十九年(1282)五月,“元帅綦公直言:‘乞黥逃军,仍使从军,及设立冶场于别十八里,鼓铸农器。’从之”。⑥可见别失八里屯田兵中还有脸上刺字的逃犯,主要从事冶铁,铸造农具和兵器,并设有织染局和织染提举司,役使工匠纺织棉布,缫丝织绸,能织能染。“别失八里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十三年(1276)始置。”后来,这些司局纳入了屯田的轨道,屯田工匠成了其中的主要劳力。
  除军屯外,别失八里还有民屯。曾招还在战乱中逃亡的难民参加屯田,共有 民户“三万户,以万户府统之”。①这说明当地民户屯田,也是按军事编制进行组织的。元朝“分农民为三等,上户地一十亩,中户五亩,下户二亩或一亩”。②民屯的土地由官府发给农具、耕牛和种子,有的由政府供给,有的屯户自备。他们负担的赋税,开头几年由政府减免。至元二十一年(1284)十一月,忽必烈“命司农司立屯田法,募人开耕,免其六年租税并一切杂役”。③每户最少可种地十亩以上。万民户,最少可种地 30万亩以上。
  别失八里屯区不仅是元代天山北麓的农业中心,而且是天山北麓的商业中心。至元二十一年(1284)四月,元朝“从迷里火者、密刺里等言,以钞万锭为市于别十八里”④等地。纸币大量投放市场,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至元二十二年(1285)一月,元朝“立别十八里驿传”⑤,使这里向东和太和岭(今山西省雁门北)各站相通,向西和彰八里、阿力麻里及以西各站相连。又成为天山北麓的交通中心。
  至元二十年(1283)又设立别失八里宣慰司,这虽然是同军屯无干的纯地方建置,却对后来别失八里民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宣慰司与和州(吐鲁番)、斡端等其余两个宣慰司分治天山北麓和昆仑山北麓。宣慰司的主管官员称宣慰使,下设同知、副使、经历、都事等属吏。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月,北庭“都护府言,合刺禾州民饥,户给牛二头、种二石,更给钞一十一万六千四百锭,籴米六万四百石,为四月粮赈之”。⑥从北庭调大批粮食救济难民,这些粮食不会是从内地运来的,只能是别失八里屯田军民生产的,这说明别失八里屯田区确实有余粮。元时屯田军平均每人种地50~60亩,别失八里屯田军11000余人,总计可种地50余万亩⑦,达到了元朝别失八里屯田黄金时代。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在元朝时期访问过中国,谒见了世祖忽必烈。返回西方时将他的中国见闻写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惊动了全欧洲。其中不仅记述了可随时兑换金银的神奇大元宝钞,黄文弼曾在吐鲁番发现了这种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还记载了所过元朝各地站赤延绵全境。 “站赤”,蒙古语 jamuci,亦即驿站,反映了元朝交通路线的开辟更超越汉唐盛世。别失八里屯田的位置正处于唐碎叶路与他地道的交会点上,余之回鹘路、伊吾路、白水涧道等交通孔道继续使用。其中碎叶路中的果子沟一段险路还修建了桥梁,他地道上还发现了石碾。①别失八里的汉军屯田兵也具有守卫交通,保护站赤的作用。
  关于元代别失八里屯田的组织管理与汉军将士的生产、生活。元代全国屯田分别隶属枢密院、大司农、宣徽院等三个不同系统管理。别失八里屯田属于边防军屯,直属宣徽院统辖。《元史》卷86百官志二记:“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枢密院系统管辖下的军屯系统,设有万户府,由元帅、万户和所属的总管统领;其下为千户所,由千户和总把掌管,再下是百户所,由百户和弹压掌管。百户所是屯田的基层单位,简称为屯。元朝对于各级屯田官吏制订了严格的考核、升迁细则,规定屯田亏损及贪污必须折价追赔,但难于真正执行。
  元代屯田兵中虽有以西域色目人组成的探马赤军屯田和汉军屯田两大类,实以汉军为主力。元代社会分为四大等级,色目人位仅亚于蒙古,以作战为主,屯田为辅;汉军则以北方汉人(汉人)和南宋降兵(南人)组成,社会地位最低,其职务主要在于屯田,规定一切土地、农具、耕牛、种子、衣服、口粮悉由官府供给,收获的粮食全归官府,不许私留,屯田将士的口粮一律定额分配,军府对于屯田军士拥有超经济强制关系,社会身份极端低下,实质上是封建国家的农奴,“人给地五十亩,岁输粮三十石”②,每亩租税平均高达六斗,比当时普通衣户交纳地税每亩三升,高出 19倍。加之 “世袭军官蚕食部下行伍..军户日贫,军官日富 ”。③因之汉军的战斗力也不高。
  元代汉军在别失八里地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屯田,其屯田基地究竟设在哪里?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吉木萨尔山前地带有一座尚很少为外地所知的古城一一韭菜园子遗址,位于县城南19公里处大龙沟河谷西边山湾台地上。1984年轮廓犹存,东西长约200米,南北200米,似是正方形,东北角较高,似为一土墩痕迹,南边有一城门残迹。④四面环山,东面濒临大河,土地肥沃,宜于农耕。曾被当地文史工作者误断为汉城,并同相邻的小西沟古城(在其北)、大龙沟古城(在其南)合称三联城。2005年我前往考察时,古城虽已被夷平,仍能从地表陶片的分布判断古城的基本范围和基本建筑形制。陶片多为粗制青红陶,器形都很大,时代不古, 同汉、唐古堡存在明显差别,但也不是清城。以此判断,很可能就是元代屯田军的驻兵屯田之堡。易言之,元之北庭都护府故址仍为唐北庭古城,主持屯田的汉军驻所北庭元帅府所在地似即今韭菜园子古城。
  别失八里屯田的废置:元代与西北藩王的战争并非始终保持常胜不败的记录,至元二十三年(1286)秋,海都率领数万叛军,大举入犯别失八里,綦公直率别失八里屯田兵拒敌,战于洪水山(今玛纳斯县南的天山),元军大败,綦公直和李进等重要将领皆被俘杀,彰八里等城皆陷。叛军乘胜攻占火州和哈密力。至伯颜率领元军主力收复别失八里之后,重新恢复别失八里屯田,元朝又相继调军增援,至元二十三年十月二十癸丑(1286年11月7日)创立了别失八里元帅府,设元帅、经历、同知等。冬十月,“遣侍卫新附兵千人,屯田别十八里,置元帅府,即其地总之”。①又有记载此年十一月“遣蒙古千户曲出等,总新附军四百人,屯田别十八里”。②元代的“元帅”地位并不高。北庭元帅府其实是北庭都护府的下属汉军建置,实为屯田长官,督率新附兵(即南宋降兵,都是江南汉人)千人在别失八里进行屯田。至元二十四年(1287),元朝发甘肃移民千人往(且末)地,与汉军、新附军杂居耕植,此外,还发遣罪犯参加到屯田的行列。说明元代汉军不但是配合元朝蒙古军戍守西疆的重要武装,而且是西域屯田的主力军。由于叛军的破坏,元军的削弱,别失八里的屯垦事业开始走向衰败。至元二十六年(1289),叛军再次攻占别失八里,元朝被迫撤走这里的屯田军民。“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二月,罢蒙古侍卫军从人之屯田者,别以斡端、别十八里还汉军..合并屯田,设左、右翼屯田万户府以领之。遂于大都路霸州及河间等处立屯开耕。”③至元二十六年四月,“孛罗带上别十八里招集户数,令甘肃省赈之”。④说明别失八里和斡端等地的屯田汉军,已从西域内调河北。别失八里屯田的民户也大批东逃甘肃安置。至成宗元贞元年(1295)再次大破叛军,北庭都护府晋级为北庭都元帅府,以平章政事合伯为都元帅,撒里蛮为副都元帅,都佩虎符。
  成宗元贞元年(1295)再次打败海都叛军,企图重新恢复别失八里屯田。当年设立北庭都元帅府,以平章政事合伯为都元帅,以撒里蛮为副都元帅,统辖天山北麓上万驻军。二月,元朝“命曷伯(即合伯)、撒里蛮、孛来将探马赤军万人出征,听诸王出伯节度”。⑤大德元年(1297),别失八里的元军尚余五千。大德元年(1297)八月,元成宗“诏合伯留军五千屯守,令孛来统其余众以归”。⑥大德二年(1298),海都和笃哇叛军再次攻占别失八里及天山南北诸城,元朝别失八里的屯田全遭破坏,军政官员全部撤出西域。
  除别失八里的汉军屯田之外,滕竭儿西域回回的屯田也很有特点。滕竭儿,元朝又称特纳格力、胜纳合儿,在今新疆阜康县。西域回回,所指就是西域的穆斯林,被编入探马赤军,或被编入官营匠局做匠户。元代西域回回,主要分布在别失八里以西,主要集中于滕竭儿和彰八里二地。至元十七年(1280)前后,他们参加了别失八里地区的屯田。至元二十六年(1289),海都叛军攻占别失八里后,元朝撤走了当地大部分屯田军民,滕竭儿(阜康)等地西域回回人没有及时撤走,其财产被海都叛军洗劫一空。至元二十七年(1290),叛军退走后,元朝命令救济滕竭儿的回回屯田军民。正月,“给滕竭儿回回屯田三千户牛、种”。①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军收复别失八里后,西域回回的屯田一度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至至元三十年(1,293)叛军再次攻占别失八里,滕竭儿屯田全遭破坏。
  至元五年(1268),别失八里一度为海都攻占,忽必烈发兵大败之,穷追至阿力麻里,留皇子北平王统兵留驻,分兵驻忽炭(和田),西域重新收归忽必烈治下。至元七年(1270)再次为海都攻占,复为忽必烈夺回。同年,大力加强西北防务,派遣皇子那慕罕建牙阿力麻里,镇抚西北诸王。由于今新疆北部地区基本上都属西北藩王的封地,元朝只能在中央直辖地设置中央管理机构。至元十一年(1274)于畏兀儿境置断事官,秩从二品,授权专断境内政事。至元十二年(1275)于伊犁置阿力麻里行省,以右丞相安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皇子北平王出镇阿力麻里,总督伊犁水域军政事务。至元十三年(1276)别失八里又陷于海都,至元十五年(1278)复为元军收复。《元史》卷62地理志六记载:“至元十五年(1278)授八撒察里虎符,掌别失八里、畏兀城子里军站事。”至元十五年(1278)元朝初立霍,州畏兀按察司,初治别失八里,后迁火州。至元十六年(1279)灭亡南宋,实现了全国的政治统一,才能调集大军全力讨伐叛王。至元十七年(1280)元朝取消了畏兀儿断事官,建置北庭都护府于别失八里官阶从二品,派脱脱木儿为首任北庭都护。至元二十年(1283)又设立别失八里、和州(吐鲁番)、斡端三个宣慰司。其中别失八里宣慰司统辖天山以北地区行政事务,和州宣慰司统辖今东南疆地区的军政事务,斡端宣慰司主管今西南疆地区的行政事务。各宣慰司的主管官员称宣慰司,下有同知、副使、经历、都事等属吏。元代治理新疆的军政中枢是别失八里,即唐庭州故城,地在今吉木萨尔县护堡子古城废墟。至此,天山北麓北庭回鹘故境已全面置于元朝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成为元朝的直属领地。至元二十三年十月二十癸丑(1286年11月7日)创立了别失八里元帅府,设元帅、经历、同知等。元代的元帅地位并不高,实质上不过是主管屯田的汉军将领,督率新附兵(即南宋降兵,都是江南汉人)千人在别失八里进行屯田,北庭元帅府其实是北庭都护府的下属机构。
  元世祖忽必烈死后,对畏兀儿故地的争夺仍在继续。为此,元朝增派了大批 内地汉军进驻,屯田戍边。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增派蒙古将领主持屯田,北庭元帅府晋级为北庭都元帅府,以平章政事合伯为都元帅,撒里蛮为副都元帅,都佩虎符,下领同知、经历等属吏。又创立曲先塔林(今库车、塔里木周边地区)都元帅府,以衅都察为都元帅,佩虎符。而都元帅府则已是军政合一的机构,主管长官称都元帅,下领同知、经历等属吏。这意味着北庭都元帅府、曲先塔林都元帅府设立以后,元朝主管今新疆境内的军政机构已承袭和实现了类似唐朝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那样的南北分治局面。其中北庭都元帅府的设立已取代了原来的北庭都护府。这意味着元朝又有计划地移徙大批汉人充实畏兀儿故境,以协助畏兀儿人加强其自身防务。可见畏兀儿人与汉人的关系,自高昌回鹘以来,一直互为依傍。然至元成宗继立后,西域逐渐安定,撤销北庭都护,畏兀儿民众仍交纽林的斤统辖。反映出随着西域形势的变迁,元朝对畏兀儿地区的控制时松时紧,并以汉军屯田形式,协防别失八里,垦区自别失八里附近扩大至木垒县境内,但随着西域形势的变化和西北藩王势力日益强大,元朝最终在畏兀儿地区和别失八里地区的统治权被削弱。

附注

①《元史》,卷11。 ②《元史》,卷11。 ③《元史》,卷154。 ④《元史》,卷12。 ⑤《元史》,卷12。 ⑥《元史》,卷12。 ⑦《元史》,卷85。 ①《新疆图志》,卷49。 ②《元史》,卷93。 ③《元史》,卷 13,世祖本纪十。 ④《元史》,卷 13。 ⑤《元史》,卷 13。 ⑥《元史》,卷 13。 ⑦《元史》,卷 100。 ①王秉诚:《再探“务涂谷”与“金满城”地理位置一一兼与孟凡人先生商榷》(《西北史地》1992年第3期)云:“金岭古道中有些大山沟至今仍有叫‘阿勒腾’沟(突厥语意为打金子的沟)。我们考察此道时,在二道桥至三道桥之间还有一处叫‘金洞子崖’的地方,据说是古代人开采金矿的遗迹。倒落在路旁用来粉碎矿石的辗盘至今仍凄凉地沉睡在山沟中。” ②《元史》,卷21。 ③《元文类》,卷 15,建白十五事 。 ④王秉诚:《再探“务涂谷”与“金满城”地理位置 ——兼与孟凡人先生商榷》,《西北史地》,1992年,第3期。 ①《元史》,卷 14。 ②《元史》,卷 14。 ③《元史》,卷 100。 ④《元史》,卷 100。 ⑤《元史》,卷 18。 ⑥《元史》,卷 19。 ①《元史》,卷1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