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西辽帝国统—西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71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西辽帝国统—西域
分类号:
K294.5
页数:
6
页码:
381-386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西辽帝国的建立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动乱,西域重又归于政治统一。
关键词:
新疆地区
西辽帝国
统—西域
内容
西辽帝国的建立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动乱,西域重又归于政治统一。耶律大石西迁之前,伊斯兰化的哈剌汗朝已吞并了千年佛国于阗,雄霸葱岭东西,以圣战为名,武力推行宗教输出,北庭回鹘面临严重威胁。辽朝皇统的移植西域中断了这一历史进程。
哈剌汗朝是新疆伊斯兰教的策源地,早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但是,这一汗朝究竟是由哪支操突厥语的族群所创立的,涉及到对于最早西域穆斯林的族群辨识,迄今仍然是一个学术悬案。汉文史料中对哈剌汗朝没有专门的记载,有关这一王朝的基本史料都来自伊斯兰学者加玛勒汗哈尔希(JamalQarshi)《苏拉赫词典补编》中存录的两部11世纪佚书残卷,一是阿不都·卡费尔的《喀什噶尔史》,另一是佚名作者的《布格拉汗事辑》。这两部佚书共同记载哈剌汗朝(约940~1211年),本朝人都自称为“Haqanija”(哈罕尼耶),其语言亦称为哈罕尼耶语,与东部天山的畏兀儿语并为西域流行的两大突厥语方言。并详细地记载了哈剌汗朝的最初活动地区是在七河流域的白水胡城、怛逻斯城,后来才迁徙到喀什噶尔。但是,这两部书也都没有提及率先皈依伊斯兰教的布格拉汗及其所率“20万突厥人”的族属。在汉文史书中,那里原本是西突厥右厢弩失毕诸部的游牧范围,接着是黑姓突骑施的主要活动地,后来则乃葛逻禄部族联盟政治中心所在地。曾经有人认为哈剌汗朝是西迁回鹘中的一支一一“葱岭西回鹘”所建,这种说法迄今找不出充足的证据。《突厥语大词典》提及回鹘或畏兀儿人时,总是将他们看作居住在别失八里和高昌一带的“异教徒”,即特指一种信仰佛教或摩尼教的突厥语族群。《九姓回鹘可汗碑》中虽提及回鹘人确曾在远征葛逻禄时到达过这一地区,但时间却是西迁前而不是西迁后,正好反衬出这一地区属于葛逻禄的游牧范围。藏文和阿拉伯文史料也表明,早在拉飞起义期间,葛逻禄就追随吐蕃同阿拉伯人及萨曼尼家族先祖在此激战,失败后仍游牧于七河流域。《世界境域志》征引阿拉伯史家Masudi在伊斯兰历332年(943,后晋天福八年)的一段记载,反映这时的葛逻禄国君已不再称叶护,而是占有了“Mulk”,即对草原的统治权。并“从他们可汗中间产生了众汗之汗(HaqanalHawaqin),这位众汗之汗统一了所有的突厥部落,所有的突厥统治者都臣服于他”。这一时间正与吐蕃国势衰落,哈剌汗朝兴起的时间上下相承,也同建国于河中的毗邻政权萨曼尼王朝兴起的时间相符。且中外文献共同印证,葛逻禄人数众多,广泛分布于七河地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西部、费尔干那和吐火罗斯坦,敦煌写本《西天路竟》所记的割鹿国也是葛逻禄人所建,地在龟兹西三日程。而葛逻禄部族联盟的构成基本上都是原先西突厥治下被蔑称为“黑民”,在名著《从葛逻禄到哈剌汗朝》(VondenKarlukzudenKarachaniden,)中推断葛逻禄部族联盟就是哈剌汗朝的前身。葛逻禄西迁之后,早已由早期的三姓葛逻禄发展为突骑施汗国全盛时期的规模,即由十四姓部落组成,常以QaraYaγma自称(意即黑样磨)的样磨人也属于葛逻禄联盟中的加盟部落之一,这同巴尔托里德所记名哈剌汗人“持铁剑,服黑衣”①,手举黑色军旗的风俗一致。可见所谓哈罕尼耶语也应当指以样磨语为标准方言的葛逻禄十四姓联盟的语言。唐大顺二年(891)萨曼尼王子阿布·纳斯尔·萨曼尼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失败,逃亡到哈剌汗朝避难,成为萨图克·布格拉汗的教父,伊斯兰教自此正式传入,哈剌汗朝成为新疆境内第一个伊斯兰化的地方王朝。哈剌汗朝故境巴拉沙衮(与碎叶故城所在的阿克·贝希姆遗址基本上都在同一地区,今吉尔吉斯境内)、喀什噶尔东、西对峙,双方宗教敌意非常明显。《突厥语大词典》中的有关词条反映,在哈剌汗朝使用的哈卡尼耶语方言中,“畏兀儿”虽然操纯正的突厥语,却被视为“凶恶的异教徒”。有迹象表明,于阗战争结束以后,哈剌汗朝的穆斯林已开始披挂东征,前引吐鲁番诗歌中有一首就是描写一位丢失了战马的回鹘战士的悲怆心态,说明战争有利于哈剌汗朝的穆斯林,而不利于北庭回鹘。哈剌汗朝圣战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北庭回 鹘,西辽帝国的崛兴中断了这一历史进程。
历史上的西辽帝国是辽朝的政治继续,本质上是中原辽朝移植到西域的政权,应当视为我国西徙的正统王朝。辽朝始创于梁开平元年(907),与我国五代、北宋同时,后晋石敬塘在位时期,汉人聚居的燕、云十六州都被划归辽朝版图,自此,汉人成为辽朝人数最多的居民之一。辽朝领有东北三省和内蒙、河北、山西的大部分地区。自澶渊之盟后与北宋议和,南北分疆。推行契丹、汉人双重官制,契丹官员称北面官,汉人官员称南面官,通行契丹、汉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字,使用汉式纪年和科举选士制度。西辽帝国的创始人耶律大石,字重德,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生于辽道宗大安二年(1086),正当辽道宗在位盛世。当时西域三国中的高昌回鹘和佛国于阗都是辽朝的藩属,哈剌汗朝也同辽朝存在着密切的商贸往来。耶律大石精文墨、善骑射,是个文武全才。天庆五年(1115)考中进士,殿试第一名,相当于宋朝“状元”。任翰林应奉,契丹语称翰林为林牙,因此,耶律大石又被称为大石林牙。金天会四年(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建国200余年(907~1125年)的辽朝被女真人创建的金朝灭亡,辽朝末代国君天祚帝兵败被俘。同年,金兵南下攻宋,徽宗退位,钦宗新立。当时驻师今内蒙可敦城的耶律大石率所领契丹、奚、汉等三军、十八部军民“以青牛白马祭天地祖宗,整旅而西”。①先致书一直臣属辽朝的畏兀儿王毕勒哥,进入北庭回鹘境内,受到热情款待②,显然就是毕勒哥。由此西进吉利吉思(即黠戛斯,今吉尔吉斯),这些地区先都属于辽西北路招讨使司的辖境,一路畅通无阻,占领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在西域初步站稳脚跟。金天会五年(1127,南宋建炎元年)金兵攻陷汴京开封,徽宗、钦宗被俘,北宋亡,高宗渡江,创建南宋王朝。出现了金与南宋、西辽三个王朝共存的局面。耶律大石在水草丰美,宜农宜牧的今额敏县叶密里城停留了下来,初步创建政权③,金天会九年(1131)散居各地的契丹人1.6万帐纷纷前来投奔。西辽人马增至4万户、开始扩建叶密立城。金天会十年(1132)二月五日甲辰耶律大石在叶密立举行了登基大典,上尊号天辅皇帝④改元延庆、正式创建西辽帝国,但周邻操突厥语诸族则另称这一政权为哈剌契丹,将耶律大石称为菊儿汗,意即英勇的可汗。继承了辽朝的典章制度,正式揭开了西辽历史的首页。拓地东至今奇台县,西至伊犁河流域;对当地居民推行招抚政策,1.6万帐突厥部落脱离东哈剌汗朝,耶律大石将西辽原由契丹、奚、汉等三族组成的三军,改组为契丹、汉、突厥等三军,契丹人与奚人并为一军。延庆三年(1134,金天会十二年)耶律大石率西辽三军再次进攻东哈剌汗朝,取得胜利,伊卜拉欣归降西辽。将北部草原地带为西辽帝国的直辖 地,建都巴拉沙衮,迫使哈剌汗朝移都喀什噶尔,东哈剌汗朝成为西辽的属国。同年,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颁布敕令,宗教信仰各依其俗,严禁宗教战争与宗教仇杀,相互攻讦。西辽皇族传统上一直信仰佛教,对伊斯兰教长老的特权也全力保护,取得了穆斯林的效忠。康国二年(1135,天会十三年)三月任命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主帅,率兵七万人东征,沿途沙漠广垠,水草不丰,战马死去很多,被迫退师。康国四年(1137,金天会十五年)应信仰原始宗教的哈剌鲁(葛逻禄)的请援,耶律大石亲率大军进攻西哈剌汗朝,大败马哈木德汗于忽毡城下,马哈木德汗西保撒马尔罕,求援呼罗珊苏丹桑扎尔,号召组成西域穆斯林联兵,发动针对西辽的圣战。联军中包括锡吉斯坦、哥疾宁、杩赞答儿、古尔等国,总兵力多达10万。康国八年(1141,金皇统元年)九月九日,耶律大石率契丹、奚、突厥等三军约5万人,与桑札尔统率的西域穆斯林联军战于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草原,《辽史》记此役为寻思干之战。桑扎尔以艾米尔库马兹为右翼,左翼是锡吉斯坦王,自己率勇敢而有经验的老兵为中军核心,整个阵线长达二里许,阵列严整,兵马众多。耶律大石命令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使耶律松山等率兵2500人进攻右军,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率兵2500人攻左军,自率辽军精锐直攻对方中军,“三军俱进,忽儿珊大败,僵尸数十里”。①联军主帅桑扎尔和西部哈剌汗王马哈木德侥幸逃往捷尔梅兹;桑扎尔的妻子、右翼指挥官库马兹和左翼指挥官锡吉斯坦王皆成了俘虏。忽毡战役和卡特万决战的胜利,是西域穆斯林遭遇的第一次惨败,耶律大石乘胜进驻撒马尔罕,驻跸90天,河中诸城邦纷纷归降,成为西辽帝国的领土。得到中亚多元文化信徒的热烈支持。此年,耶律大石派大将额尔布思降葛逻禄、康里诸游牧部落,乘胜西进里海,花拉子模归降西辽。康国九年(1142,金皇统二年)春,耶律大石西巡至起儿漫,凯旋返师巴拉沙衮。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记耶律大石“把一支军队遣往可失哈耳和忽炭,也征服了该地区。他下一步派一支军队到吉利吉思人的国土,以报他在他们手中受辱之仇”。②“他还占领了别失八里,从那里出兵拔汗那和河中 ”。拉施德《史集》也记耶律大石 “占领了整个突厥斯坦,获得菊尔汗,即伟大的君主的称号 ”。③自此,西辽帝国的领疆东起别失八里、和州,西至咸海,北自塔尔巴哈台山西端,南抵兴都库什山,都已纳入西辽帝国的版图,再度结束了西域的分裂,实现了西域的政治统一。虽然这种统一还是松懈的,原来哈剌汗朝与北庭回鹘各自的国祚仍然继续,但却必须服从西辽皇帝的政治号令,这种松懈的统一无疑也是一种进步和福音。
西辽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类型都带有浓厚的汉文化色彩,原先在中原实行的一切制度大都搬到了西域。而辽朝虽是契丹人创建,却早已汉化很深,属于汉文化圈中的典型王朝。汉语文是西辽帝国的官方语言、文字,使用汉式纪年,以干 支相配的十二生肖历,通行圆形方孔的汉式货币,如耶律大石时代的康国通宝,感天皇后的感天元宝等都属这种形制。汉人在西辽帝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刘郁西行所留下的记载中还明白表明,汉人的分布地域西至邪米干城、阿里麻里城,南至赤木儿城、铁木儿忏察关,东至别失八里,到处都有他们聚居或与当地人错居,而且其籍贯多为并州、汾州人。契丹人保持着游猎、尚武习俗,以保持武力的长盛不衰。春夏都须外出游牧、围猎,但冬天都回城居,主操汉语文,俄罗斯等东正教诸国都已很难发现契丹与汉人的区别,径直以кцTaй(契丹)作为汉人或中国的同义语。这表明,西辽治下的中亚及新疆乃是继汉、唐以来汉文化在西域地区的新恢弘。有人推测,今“奇台 ”之名,就同 “契丹 ”读音十分相似,说明西辽曾在今奇台唐朝墩古城留有驻军,以监控北庭回鹘。
耶律大石的最大愿望是东征复国,重建君临我国北方和西域的大辽帝国,但始终未能实现。1143年(金皇统三年)遗憾地逝世,享年57岁。西辽共传五君,为三男两女。延庆十二年(1143)耶律大石病逝,子夷列年幼,皇后萧·塔不烟执政,号感天皇后,金遣使粘割韩奴出使,感天皇后命杀之,在位七年,子夷列亲政,建号绍兴,绍兴元年(1151)人口普查,另又下令东哈剌汗朝支援西哈剌汗朝,共同镇压葛逻禄,菊尔汗夷列在位十三年,宋隆兴元年(1163)去世,妹普速完柄国,号承天太后,在位时解除了葛逻禄的武装,进攻花拉子模,也取得巨大的胜利。宋淳熙五年(1178),西辽内乱,普速完被杀,立夷列次子直古鲁为帝。西辽诸君的正式称号都是皇帝,女主则称皇后,且各有庙号(德宗、仁宗、感天皇后、承天皇后等)、年号(延庆、康国、承天、天禧等),例如西辽创建者耶律大石,称“天辅”皇帝,庙号德宗,以延庆、康国为年号,各历十年;感天皇后塔不烟用咸清年号,历七年;仁宗夷列用绍兴,历十五年;仁宗之妹普速完以崇福为年号,历十五年;末主直鲁古用天禧,历时三十四年。
西辽领土分王朝直辖地和附属国、附属部族领地两部分。契丹统治者对西域被征服政权,均采取羁縻政策,除每年征税和派驻监临官之外,保留了附属国的原有统治和领地。作为西辽直接行使行政权的直辖地,则主要包括锡尔河上游两岸的农耕地区和自首都巴拉沙衮起沿东北向延伸的辽阔草原地带,具体地界则南接锡尔河上游,北含整个伊犁河谷,西起塔剌斯河,东北向则达额敏河,囊括今新疆西北角和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这一地域成为西辽契丹人新的生存空间。西辽废止了伊克塔分封制,不再对权贵进行分封,而按汉地更进步的封建生产关系构建西辽的统治基础。官吏的俸禄由国家统一支付。这样,直辖地居民成为向国家缴纳农、牧赋税的编户,是自由的农、牧民。对各属国除派驻监临官和征收贡赋外,保持了各国的原有统治。西辽王朝是伊斯兰教传入中亚和新疆几个世纪以来,在这一地区建立的第一个非伊斯兰教政权,具有地域辽阔,族群众多,而统治族群人数极少的特点。包斯窝尔斯记载,1151年西辽的户口统计,契丹人总共8.45万户,在整个西辽王朝入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决定了西辽王朝的统治方式和基本国策。契丹和随迁的晋、汾汉人的传统信仰都是佛教,同伊斯兰教是对立的。西辽故境出土的泥雕佛像和寺院遗址证实了西迁之后仍然坚持这一信仰。在西辽的直辖领地内,发现了许多具有汉风艺术特征的西辽寺院。西辽首府巴拉沙衮还发现了石佛和泥塑像的断块,其历代王子的突厥语教师大都聘自北庭回鹘,说明在宗教上本来是同这一率先迎降西辽的附庸政权更为亲近;但是,西辽建国于哈剌汗朝故境,其直辖地的赋税都由广大穆斯林提供,加之受中原的儒家文化兼容并包,宗教宽容政策的影响,制定了禁止宗教冲突,允许传教自由,信教自便的方针,进一步巩固了西辽的统治。花剌子模沙赫塔克什在位时期(1172~1200年)曾以圣战为名,多次起兵反对西辽,但回应很弱,反映了这一宗教政策的成功。
西辽的统一西域解除了北庭回鹘面临的战争威胁,保证了人民的安居乐业。但是,亦都护政权的独立地位开始消失,必须接受西辽派来的监国少师,监其国政,自此沦为西辽的政治附庸地位。这一时期可考的北庭回鹘亦都护有二,一是率先迎降西辽的毕勒哥,其名似为bilga(毗伽)音译,意为“智慧”。二是率先迎降蒙古成吉思汗的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之父月仙帖木儿,在位时兼臣于西辽与西夏,曾助夏攻杀灭里棘(蔑儿乞)部的脱脱伯吉。约死于12世纪末。西辽推行的自由传教政策,客观上为伊斯兰传教士自由进出畏兀儿佛教领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回鹘、哈剌汗朝东西对峙时期,伊斯兰教等新兴宗教基本上不得进入北庭回鹘领疆。哈剌汗王朝的伊斯兰教多次凭借军事力量都未能突破这道防线,至西辽帝国建国西域,哈剌汗朝、回鹘都成为其属国,名义上西域重新实现了政治统一,这种划疆而治的国界壁垒轰然倒塌,东、西不相往来的局面被打破。原来生活在天山西部的“西域回回”,即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开始被准许进入回鹘境内,自由传教。鲁布鲁克在高昌回鹘王国境内看到,在所有畏吾儿人的城中,都有聂斯脱里派信徒和伊斯兰教信徒。①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说,罗布淖尔附近地区的居民也已信奉伊斯兰教,甚至在沙州(即敦煌)也有伊斯兰教徒。②记13世纪初邱处机(1148~1227年)新疆和中亚之行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载:“九月二日西行,四日,宿轮台之东,迭屑头日来迎。又历二城,重九日至回纥昌八剌城。其干畏兀儿与镇海有旧,率众部族及回纥僧众皆远迎。”“有僧来侍坐,使译者问看何经典?师云:‘剃度受戒,礼佛为师。’盖此以东昔属唐,故西去无僧,回纥但礼西方耳。”③
这表明13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影响已自日益向东扩散。伊斯兰教信仰真神唯一,对于信仰多神的佛教和二元化信仰的祆教、摩尼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导致信徒较少的祆教、摩尼教相继衰落,对于本为回鹘主流信仰的佛教也构成了严重威胁,从而为后世别失八里教案埋下了导火索。
附注
①《巴尔托里德文集》(俄文)第 i卷,《蒙古入侵前的突厥斯坦》第二章《十二世纪以前的中亚》。 ①《辽史》,卷30,《天祚帝本纪》附《西辽本末》。 ②《圣武亲征录》所记年代则乃南宋建炎三年,“己巳(1209),春,畏吾儿国王亦都护,闻上威名,遂杀契丹所置监国少监,欲求议和”。此之“畏吾儿国王亦都护”指巴而术阿而忒的斤。 ③一说此事发生于天会八年(1130)。 ④一说天祐皇帝,但是这个帝号已存,耶律大石不可能使用这个帝号。 ①《辽史》,卷 30 “天祚皇帝纪四”附“西辽本末”。 ②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中译本上册,4 18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 ③中译本第一卷第二分册,99~100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①《鲁布鲁克东游记》,见《出使蒙古记》,15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②《马可·波罗游记》,47~49页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③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建新等编著《古西行记选注》,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见杨,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