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西迁回鹘重返北庭、安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70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西迁回鹘重返北庭、安西
分类号: K294.5
页数: 5
页码: 337-341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回鹘西迁是西域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自此以回鹘为主体的操突厥语诸族群开始统治西域,不但结束了吐蕃的西域霸权,而且结束了长达千余年的印欧语系诸族的语言主导地位,成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民族维吾尔族的重要族源。
关键词: 新疆地区 西迁回鹘 北庭 安西

内容

回鹘西迁是西域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自此以回鹘为主体的操突厥语诸族群开始统治西域,不但结束了吐蕃的西域霸权,而且结束了长达千余年的印欧语系诸族的语言主导地位,成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民族维吾尔族的重要族源。
  大唐帝国的日落与漠北回鹘汗国的解体几乎前后相续。继贞元六年(790)北庭陷蕃之后,西州与安西(龟兹)这两个唐朝在西域的最后据点又先后于贞元十九年(803)①和元和三年(808)失陷②,回鹘在这两场西域大战中彻底为吐蕃击败,至迟崇德可汗在位后期已被迫约和,回鹘的武力衰落引起属部黠戛斯的叛乱,势力日益壮大,组成五部联盟,回鹘四面受敌,国势日衰。开成四年(839),回鹘相安允和勾结柴革特勤作乱,为彰信可汗所杀。另一粟特国相掘罗勿(karabulak的音译,意为大智囊),借兵沙陀复仇,彰信可汗自杀,出现了昙花一现的署飒可汗(cawcaγqaγan,一作■职可汗):“有将军句录莫贺恨掘罗勿,走引黠戛斯数十万骑,破回鹘城,杀■■,斩掘罗勿,焚烧殆尽。”③《资治通鉴》则明确系之于开成五年(840),此年还发生了天灾 “饥疫,羊马死者被地,又大雪为灾 ”。
  漠北回鹘汗国解体,部众纷纷逃亡,西迁回鹘即其中的一支,而所迁之地就是安史之乱以后长期助唐戍守的北庭、安西故境。因此,这次西迁实为故地重返。
  我国史料中对回鹘西迁的记载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错误和混乱,主要集中于谁是西迁回鹘的首领和西迁回鹘究竟是一支还是三支这两个关键问题上,所以研究回鹘西迁,首先要对这两个关键问题予以正名和澄清。
  查阅一切史料,这些史料中共同承认西迁回鹘的总首领是一位回鹘王子(在回鹘语中称为tegin,特勤),但是此人在汉字中却有不同写法。《旧唐书》卷195作庬勒特勤或庞勒,《新唐书》卷217作庞特勒,《资治通鉴》作特勒厖,又作庬历劣。《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卷17《回鹘事宜状》,则作厖勒特勤。法国学者哈密屯指出,庞、庬乃是读音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庬,莫江切,通常所说的庞特勤实乃庬勒特勤之误,应为回鹘语migligtegin的译音,其相■职则乃sabqi的译音,意为中人或信使,而庬勒特勤、庬历劣、特勒庬、庞勒诸名在回鹘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解释,可见这位率领回鹘西迁的总首领应正名为厖勒特勤(migligtegin),不应继续沿用庞勒特勤等错误译名。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西迁回鹘究竟是一支还是三支?对此,几乎所有流行的说法皆谓西迁回鹘乃是三支。①这同西迁回鹘拥有一个共同首领厖勒特勤(migligtegin)的记载明显矛盾,在逻辑上根本不能成立。正本清源,《旧唐书》卷195回纥传如下一段文字就是这一逻辑矛盾产生的根源:
  (开成五年,841)有将军句录莫贺恨掘罗勿,走引黠戛斯,领十万骑,破回鹘城,杀■■,斩掘罗勿,烧荡殆尽,回鹘散奔诸蕃。回鹘相■职者,拥外甥庬勒特勤及男鹿并遏粉等兄弟五人、一十五部西奔葛逻禄;一支投吐蕃;一支投安西。
  细味其文义,西迁回鹘虽分投三地,却皆以庬勒特勤为其共主,说明三支实由一支演变而成。《新唐书》卷217回鹘传更明确了有主部与残众的区别,强调了厖勒特勤主部乃投葛逻禄:俄而渠长句录莫贺与黠戛斯合骑十万攻回鹘城,杀可汗,诛掘罗勿,焚其牙,诸部溃。其相■职与庞特勤十五部奔葛逻禄,残众入安西。《资治通鉴》卷246会昌元年(841)李德裕奏疏中虽也提到回鹘分三支迁徙,但包括南迁回鹘在内,则西迁回鹘实只两支:“今闻其国败散无主,将相逃散,或奔吐蕃;或奔葛逻禄。”
  以上三种汉文史料所记虽有若干小异,却皆明确记载西迁首领乃庬勒特勤,先奔之地乃葛逻禄与吐蕃。会昌元年(841)李德裕为相时安西尚无回踪影,其 中《新唐书》更强调庬勒特勤亲率之主部乃往投奔葛逻禄。问题在于所奔之葛逻禄部究竟在哪里呢?照我国学术界的传统理解,似乎当时葛逻禄已尽数远徙葱岭以西,因此,杜撰出“葱岭西回鹘”的伪概念,华涛博士根据大量阿拉伯史料详加考察,结论是那里始终不见回鹘西迁产生的任何影响,根据前引史料,率部往奔葛逻禄的回鹘首领乃庬勒特勤,这在葱岭西更是找不出任何痕迹。可见西迁回鹘并未远逾葱岭,则所奔之葛逻禄断非葱岭西之葛逻禄,而是游牧于金山 —北庭间的葛逻禄。阿拉伯史料阿布齐《突厥世系》一书有如下一段叙述:
  在该地(指漠北)回鹘人居住了三千年,后来他们衰败,成了俘虏,并离散了。一些人仍居故土,而其余的人去也儿的石河岸,并在那里成了三支。其中的一支去往别失八里,此地住下来,并使这一地区达到繁荣、昌盛的状态。另一支从事马和牛的饲养,并游牧到别失八里附近。第三支迁往也儿的石河的林木中,没有饲养牲畜,而是从事渔业,猎取水獭、黑貂、貂鼠和灰鼠。他们食其肉,衣其皮。
  葛逻禄乃九姓铁勒中最强大部之一,早在归唐前后已分化为东、西两大支,西支游牧于金山西,直至葱岭西,热海一带,东支则游牧于金山以东的漠北地区。归唐后东支置狼山、浑河二州,西支置阴山、大漠、玄池、金附四都督府,一部而置四府、二州。此后回纥汗国崛兴,东支葛逻禄酋Taybilgatutuk迎战兵败,自金山东退至金山西,汉文史料改译之为顿毗伽叶护,牙于金山,牧帐南至北庭,安史乱前曾助唐擒阿布思,拜金山郡王,后又叛唐,封常清统兵讨之,未接战而复降。岑参诗云,“单于犹在金山西”足以证明此支葛逻禄的中心仍在金山一带,亦即也儿的失河一带。直至德宗贞元六,年(790)始正式叛唐附蕃,并成为北庭沦陷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知直至公元8世纪此部依然游牧于“金山西,北庭西北”①,北庭即别失八里,回鹘西迁必定沿着唐朝所开辟的回鹘路西进,即由漠北越金山而西,经今木垒、奇台而至庭州,易言之,回鹘西迁必翻越阿尔泰山,到达金山北麓。正如法国学者哈密屯所言,“从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古城,一直往西,那就是阿尔泰山区,回鹘人似乎就是在那里与葛逻禄人相汇合”。②我国哈萨克族学者巴哈提·依加汉也指出:“学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庬勒特勤所率回鹘十五部最初的迁居地是东部天山北麓。”③这一判断同《突厥世系》所记三支西迁回鹘中的两支都以天山北麓东部重镇别失八里(庭州)为迁居地的说法相合。回鹘势力早就到达这一地区,曾同吐蕃进行了多次激烈的北庭争夺战,后来虽以吐蕃的胜利告终,但吐蕃似乎并不接派兵驻,而是推行一种类似于唐朝羁縻政策的管理制度,把这一地区交给其属部葛逻禄托管,因而事实上以庭州为中心的东部天山北麓地区乃置于葛逻禄的统治之下。回鹘汗国的组成本来就存在着作为客部之一的葛逻禄部落,尽管盘踞 于天山北麓的葛逻禄人昔日曾为回鹘宿敌,毕竟语言相同。正好以自身客部的葛逻禄人为媒介,通款曲,求容纳,终于在此长途迁徙中得到了第一个居留地。其具体时间似为会昌元年(841)。
  由此可见,回鹘西迁的历史必须突破三支说的传统框架,更确切地说实为一支。其中投葛逻禄又是西迁的第一站。而所奔之葛逻禄不在葱岭西,而在金山、别失八里之间。自贞元六年(790)北庭陷蕃,元和三年(808)安西陷蕃之后,吐蕃已实际上全面占领了大唐北庭、安西全部旧境,至长庆会盟后,包括葛逻禄所据的金山一北庭一带名义上都已尽入吐蕃版图。在这个意义上,投葛逻禄亦即投吐蕃,区别仅在于,葛逻禄乃吐蕃的羁縻政权,而安西(以龟兹为中心的安西四镇故境)则乃吐蕃北方节度使的直辖领疆,尽管其驻节地已非龟兹而在于阗。
  会昌二年(842)由于黠戛斯进军天山北麓,一度攻占北庭,是年“冬,月..黠戛斯遣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言‘先遣都吕施合等奉公主归之大唐,至今无声问,不知得达,或为奸人所隔。今出兵求索,上天入地,期于必得’。又言‘将徙就合罗川,居回鹘故国,兼已得安西、北庭达靼等五部落。’”①以庬勒特勤为首的西迁回鹘不得不再次迁徙,翻越银山,进入唐安西故境的焉耆。会昌三年(843),黠戛斯国势正达极盛,《新唐书》卷180李德裕传则记:“(会昌三年,543)二月,黠戛斯遣使来,且言攻取安西、北庭。”又有记载,二月“辛未,黠戛斯遣使者注吾合索献名马二,诏太仆卿赵蕃饮劳之。甲戌,上引对,班在勃海使之上。上欲令赵蕃就黠戛斯求安西、北庭。李德裕等上言:‘安西去京师七千余里,北庭五千余里,借使得之,当复置都护,以唐兵万人戍之。不知此兵于何处追发,馈运从何道得通,此乃用实费以易虚名,非计也。’上乃止”。②足以证实黠戛斯确已攻占北庭,虽然未必占有安西。是岁三月,唐朝“以太仆卿赵蕃为安抚黠戛斯使。上命李德裕草《赐黠戛斯可汗书》”。③计划册拜黠戛斯为可汗,但到了六月“黠戛斯可汗遣将军温仵合入贡。上赐之书,谕以速平回鹘、黑车子,乃遣使行册命”。④仍未正式发使册封,并以“速平回鹘”为册封的前提,说明回鹘南迁焉耆之后,有所复兴,黠戛斯进军安西的计划已遭到挫折。这是庬勒特勤已在焉耆站稳脚跟的信号。回鹘以败亡残众,深入吐蕃直接统治的南疆腹心地带,之所以如此顺利,尚有如下重要因素。一是会昌二年(842)厖勒特勤南下焉耆之岁,正乃吐蕃一代名王达磨被刺之年,其后二王并立,两派交兵,回鹘恰为乘虚而入。二是,焉耆一带早就有西突厥部落游牧,阿史那伽利支官符的发现证实降唐西突厥阿史那忠节部落就在这一带活动,《新唐书》卷215下记:“斛瑟罗余部附回鹘。及其破灭,有特庬勒居焉耆城,称叶护,余部保金莎领,众至二十万。”阿史那忠节所统的胡禄屋 ·阙部就是斛瑟 罗余部之一,与回鹘同操突厥语,故起兵相应,此处所记的“特庬勒”亦即庬勒特勤的异写,实力日益壮大,遂顺利占领焉耆。至会昌三年(843)又成功地击退了黠戛斯的进攻,创建政权。由于当时乌介可汗尚存,庬勒特勤但自称叶护。而其威名已远播回鹘诸部,史载大中二年(848)正月漠北回鹘可汗部落溃散以后,“犹有数帐,潜窜山林,钞盗诸胡。其别部庬勒先在安西,亦自称可汗,居甘州,总碛西诸城”。①而《旧唐书》卷195回纥传无“居甘州”三字,“在外犹有数帐,散藏诸山深林,盗劫诸蕃,皆西向倾心,望安西庬勒之到,庬勒已自称可汗,有碛西诸城”。两相勘较,无疑后者是正确的。“居甘州”实应改为“居焉耆”。遂在焉耆创立政权,进一步西取龟兹,东取西州,中心仍然设在焉耆,由于焉耆在历史上曾备安西四镇,以故史称安西回鹘,又因焉耆与龟兹密迩相邻,亦称龟兹回鹘。《宋史》卷490,高昌传亦记:“会昌中,其国衰乱,其相■职者拥外甥将庞勒西奔安西。既而回鹘为幽州张仲武所破,庞勒乃自称可汗..无复昔时之盛矣。”亦可相互印证。正当此岁,沙州爆发了张义潮起义,敦煌文书S3329号《张义潮传》记大中二年(848)“敦煌、晋昌收复已迄”,敦煌即沙州,晋昌即瓜州,“次屠张掖,攻城野战,不逾星岁,克复西州”至大中三年(849)已一举收复了甘、肃、伊、西四州,然吐蕃寻又收复了西州,故《沙,州伊州地志残卷》记大中四年(850)又再度收复了西州,五年(851)遣兄张义泽奉十一州地图进献于唐。张义潮起兵时似与焉耆厖勒特勤政权发生了联系。唐朝颁布的《西州回鹘授骁卫大将军制》②证实当时的西州牧首就名干(于)伽思,显然乃颉于迦斯的异译,此外还有俱录合逾越密施莫贺都督、宰相安宁等,这些回鹘接管了西州政权,反映了焉耆庬勒特勤的势力已东进西州。其时牛李党争已初见分晓,李德裕失势,册拜回鹘之风复炽,保存于《唐大诏令集》卷123的大中十年(856)二月《议立回鹘可汗诏》反映唐朝已经闻知“特勤今为可汗,尚寓安西,众所悦附,宰相以事上,誓复龙庭..当议特举册命。今遣使臣且往慰谕”。是岁,庬勒特勤一年两次遣使通唐。唐朝乃于十一月发使正式予以册封。大中十一年(857)春唐朝再度诏:“遣使臣朝议郎、检校秘书监兼卫尉少卿、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王端章,副使臣朝议郎、检校尚书工部郎中、兼国子礼学博士,赐绯鱼袋,李浔持节备礼,册命为九姓回鹘温禄登里罗汩没密施合俱禄毗伽怀建可汗。”③怀建可汗就是唐朝册予庬勒特勤的汗号,但王端章、李浔一行册封并不顺利,遇阻而归。庬勒特勤似乎始终没有得到唐朝的正式册封。尽管如此,据《新唐书》所载,大中十一年以后“后十余年”勒特勤一再献方物。可见此汗一直在位于咸通末年,即870年左右,柄政大约近三十年之久(840~870年)。

附注

①荣新江:《静嘉堂文库藏吐鲁番资料简介》,1992年敦煌吐鲁番学国际讨论会论文。田卫疆主编《吐鲁番历史》,薛宗正执笔的《第四章唐朝时期》。 ②参稽薛宗正:《安西与北庭》,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田卫疆主编:《吐鲁番历史》,薛宗正执笔的《第四章唐朝时期》。 ③《旧唐书》,卷195。 ①例如冯家升《维吾尔族史料简编》中说:“公元840年左右,回鹘..分三支向西迁徙..一支南下到河西走廊,一支西去新疆..另一支迁到喀什和中亚。”《维吾尔族简史》的作者们亦步亦趋,谓此三支之一建立了哈剌汗王朝,之二成为甘州回鹘,其三成为西州回鹘。刘志霄《维吾尔族历史》亦曰:“西迁的维吾尔部众分为三支,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另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地带。”台湾学者李符桐《回鹘史》持论大同小异:“总观回鹘为黠戛斯所破,其西迁族帐计有三支,一投葛逻禄回鹘;二投吐蕃回鹘;三投安西回鹘。”另一台湾学者刘义棠《维吾尔研究》也无新见:“其西奔者大小分为数支,一支投吐蕃(时据北庭),一支投安西,一支投葱岭西之葛逻禄。”杨圣敏《回鹘史》对此虽表态不明,但书中也有“三支回纥人走上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等字句。实际上也是赞同回鹘分三支西迁的。可见上述诸说对存在三支西迁之说都深信不疑,区别仅在于各自解释有所不同。对此,华涛《西域历史研究》第二章、第一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有详细的综述。但所引诸说多属于国外,国人较少。 ①《资治通鉴》,卷233,贞元五年,胡三省注。 ②哈密屯:《五代回鹘史料》,耿升译,第一章,导论。 ③巴哈提 ·依加汉:《840年迁往金山 -也儿的石河流域的回鹘人》,《新疆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①《资治通鉴》,卷246,会昌二年。 ②《资治通鉴》,卷247,会昌三年。 ③《资治通鉴》,卷247,会昌三年。 ④《资治通鉴》,卷247,会昌三年。 ①《资治通鉴》,卷246,大中二年。 ②《樊川文集》,卷32。 ③据《唐大诏令集》卷129,《大中十一年册回鹘可汗文》。《资治通鉴》卷249记为大中十年十一月:“上遣使诣安西,镇抚回鹘,使者在灵武,会回鹘可汗遣使入贡,十一月辛亥,册拜为温禄登里罗汩没密施合俱禄毗伽怀建可汗,卫尉卿王端章充使。”时间有误。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