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回鹘、吐蕃西域之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7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回鹘、吐蕃西域之争
分类号: K294.5
页数: 4
页码: 324-327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回鹘、吐蕃西域之争的情况。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回鹘 吐蕃西域之争

内容

自贞元六年(790)第一次北庭大战到唐朝安西大都护府最终失陷,回鹘、吐蕃之间的战争一直继续进行,其中北庭的陷而复收,收而复陷,究竟是两次还是三次?回鹘、吐蕃之间的战争究竟以何方的胜利为其结局?学术界众说不一,主张回鹘胜利者皆以《九姓回鹘可汗圣文神武碑》为主要依据。我则认为此碑记述片面,综辑其他史料,吐蕃应当是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
  首先应指出,北庭大战绝非两次,而是三次。第一次是贞元六年(790)吐蕃一度占领了北庭。第二次是贞元九年(793)跌氏出身的回鹘次相跌骨咄禄,即“龙潜”之怀信可汗夺回北庭。第三次北庭大战的胜利属于吐蕃虽然史无明载,时间也很难确定,但从以下迹象显示,尽管战事历经多次反复,总的趋势则是日益向着有利于吐蕃方面发展。结局必定如此:
  (1)跌汗朝共传七代君。①这场大战由怀信可汗(贞元十一年至永贞元年,795~805年在位)一直持续到第四代君崇德可汗(长庆元年至四年,821~824年在位),延绵二十余年。根据《九姓回鹘可汗圣文神武碑》所记,跌可汗第一代君怀信可汗“龙潜之时”,确实功业赫赫,及其称汗后反无一言道之,意味着已无显著武功可言。夺权后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已吸引了此汗全部注意力,早已无暇对外,吐蕃必乘势联兵葛逻禄,再度攻陷北庭。(2)怀信可汗在位约10年(贞元十一年至永贞元年,795~805年),永贞元年八月“回鹘怀信可汗卒,使来奔丧”②,必死于永贞元年(805)八月以前。其嫡子腾里野合可汗继位,永贞元年(805)十一月,遣鸿胪少卿孙杲临吊,册其嗣为腾里野合俱录毗伽可汗。①这一汗号似仍有所节略,其汗号全称应是爱登里罗汩没密施俱隶毗伽可汗,复回鹘语作aytangridayaralpbulmixqutlukbilgaqaγan意为受命自月神,自天宣示英勇坚毅圣智可汗,带有浓厚的摩尼教色彩,其在位时期,(永贞元年至元和三年,895~898年)摩尼僧不仅辅掌国政,兼充使臣及商人,而且弘法中原②,在唐朝建立摩尼寺院。③回鹘武功全凭其游牧军勋贵族创建,粟特人虽善经商,却并不长于征战。回鹘武功的衰落与此有关。
  回鹘同吐蕃之间的西域大战,都是以助唐防守北庭、安西的名义进行的。参稽《九姓回鹘可汗圣文神武碑》所记可知,自从怀信可汗逝世之后,双方的争夺重点已转为安西,说明北庭早已沦陷。至腾里野合可汗之世连西州也非复回鹘所有④,唐朝在碛西的最后据点已只余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龟兹一座孤城了。克孜尔千佛洞后山题刻中有贞元十年字样,说明贞元时期安西仍在唐军手中。吐蕃以重兵围之,腾里野合可汗发兵驰援,大败吐蕃,解救了安西之围。《九姓回鹘可汗碑》曾对这一胜利大加渲染:“□□□遗弃(疑为“自西州遗弃”),复吐蕃大军攻围龟兹,天可汗领兵救援,吐蕃落荒,奔入于术,四面合围,一时扑灭,尸骸臭秽,非人所堪,遂筑京观,则没余烬。”此事似发生于元和二年(807),然而尽管碑文中对腾里野合可汗的武功着力渲染,而据元稹、白居易共赋的《缚戎人》诗中透露:“主帅惊跳弃旄钺,半夜城摧鹅乱鸣..平明蕃骑四面走..少壮为俘头被髡,老翁留后足多刖。”安西的结局仍是为吐蕃攻占。据我考证,具体时间应为元和三年(808),即回鹘救安西大捷之次岁。说明腾里野合可汗之世,曾两次同吐蕃大战龟兹,第一次胜利,第二次失败,同年三月腾里野合可汗死⑤,五月,其弟立,受唐朝册封为保义可汗:“以回鹘腾里野合俱录伽可汗卒,命使册九姓回鹘可汗为爱登里汩没密施合加保义可汗。以前山南西道节度使柳晟为简校工部尚书,兼匠作监,持节充使。”⑥参稽《九姓回鹘可汗碑》、《册府元龟》卷915、《唐会要》、《新唐书》、《资治通鉴》,上述是号中尚应补入一“罗”字或“逻”字,即爱登里罗汩没密施合毗伽可汗,回鹘语当做aytangridaqutbolmixalpbilgaqaγan意为受命自月神,成为幸福、英勇圣智可汗。此汗在位时期(元和三年至长庆元年,8,08~821年)同吐蕃之间的战争进行得最为激烈,而始胜终败。
  保义可汗继位之初,很有一番作为,曾在河西发动反攻,以报复吐蕃攻占安西。史中记载元和三年(808)“回攻吐蕃,取凉州”。①由之引起吐蕃对游牧于北庭、河西一带的沙陀部落的怀疑,“吐蕃疑沙陀贰于回鹘,欲迁之河外,沙陀惧,酋长朱邪尽忠与其子执宜谋自归于唐,遂帅部落三万,循乌德鞬山而东,行三日,吐蕃追兵大至,自洮河转战至石门,诣凉州降”。②这对吐蕃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与此同时,又在西线发动反攻:“□□□□□□百姓与狂寇合纵,有亏职贡,天可汗躬总师旅,大败贼兵,奔逐至真珠河,俘掠人民,百万有余,驼马畜产,不可胜计,余众求归,□□□□□□□□□□□□□□□□□□□□□□□□□□□□□□,自知罪咎,哀情祈诉,天可汗矜其至诚,赦其罪戾,遂谕其王,令百姓复业,自兹已降,王自朝觐,进贡方物,与左右沓实力□□□□。”沓实力即踏实力,属三姓葛逻禄之一,可见这次西征对象乃是葛逻禄。但仅仅根据回鹘人自己镌刻的碑文判断回鹘的军事力量强于吐蕃显然是片面的。此后回鹘全力向唐朝求和亲,并多次遣使向唐朝追讨马价,就是回鹘财力困窘的重要指征。反映了其国力的日趋虚弱。至元和十一年(816),吐蕃大败回鹘,深入其境,逼近大牙。吐蕃大将尚骑他必儿(尚绮心儿)会见唐使刘元鼎公然傲慢地宣称:“回鹘,小国也,我以丙申年,逾碛讨逐,克其城郭,二日程计到,即破灭矣。会我国有丧而还。回鹘之弱如此。”③丙申年即元和十一年(816)可见保义可汗在位晚期又一次兵败于吐蕃。
  长庆元年(821)保义可,汗死,句主录可汗崇德可汗继位。唐朝许嫁穆宗第十妹太和公主。为了迎娶这位和亲使者,此年“六月..戊寅(十四日,7月16日)回鹘奏以万骑出北庭,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④。
  对于上述这段记述,学术界的认识颇有歧义。根据已知史料,安西、北庭皆已为吐蕃占领,回鹘是否有能力自此两道发师,殊成问题。且太和公主已出塞,乃取漠南回鹘路,即参天可汗道,安西、北庭距长安万余里,回鹘发师彼地,对护送公主北上成亲有何用处?但回鹘奏文必非无的放矢。揣情度势,大约担心吐蕃乘其忙于和亲之际,自西线发动进攻,因而抢先发动反攻,缓解漠南战场的压力,以保证和亲顺利成行。汉文史料中未见报道,唯《九姓回鹘可汗碑》中留有以下一段文字:
  (保义可汗)崩后,登里罗羽录没密施句录毗伽可汗(按即崇德可汗)继承,□□□军将、供奉官,并皆亲睹,至于贼境,长驱横入,自将数骑,发号施令,取其必胜,劲敌果摧,追奔逐北,至于大败,杀万人有余,□□□□□攻伐葛禄、吐蕃,搴旗斩馘,奔逐北,西至拔贺那国,俘获人民,及其畜产,叶护为不受教令,离其土壤,□□□□□□□□九姓毗伽可汗复与归顺葛禄,册真珠智慧叶护为主,又十箭三突骑施□□□□□□□□□□宇内僧徒宽泰,听士安 乐,自开法来□□□□未曾降伏□□□□□□□□□□□□有□□□□□之
  土,中外国□□□委付□□里(以下二十字不明)。
  据此可知,西征也先后取得了击败葛逻禄、吐蕃、三姓突骑施等重大军事胜利,兵锋及于拔汗那(即碑文中之拔贺那)。虽然北庭、安西二城未必光复,但确实已深入西域,逼近吐蕃北境。这也许是句主录崇德可汗为了迎娶太和公主,对吐蕃的奋力一搏,未必反映回鹘的真正实力。
  太和公主的和亲就是在此回鹘、吐蕃西域大战的兵戈撞击声中启程的。长庆元年七月乙卯(二十一日,8月22日)出长安,十月至丰州边界,十二月在唐军护送下到达鴊鹈泉。长庆二年(822)“正月癸卯(十一日,8月6日)驸马都尉郑何送太和公主回鹘还”。①可见太和公主至迟于长庆元年(821)底已安全抵达回鹘牙帐,然而直至长庆二年(822)闰十月才正式与可汗举行婚礼②显然不是选吉日之类可以解释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同吐蕃战事激烈,而且形势严,峻,须可汗亲自统兵督战,故流连十个月才得完婚。
  然而,句主录崇德可汗与太和公主成亲不久就突然薨逝了,显然同吐蕃大战失利,身负重伤有关。对此,史书有三种不同的记载,《旧唐书》系于长庆二年五月,显然有误,《唐会要》卷98,记为长庆三年(823):“崇德可汗卒,其从父弟曷萨可汗立,遣使来告丧..命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权吊祭册立之。”也不可信。③长庆三年(823)即唐、蕃界约签署之次岁,“是岁,尚绮心儿以兵击回鹘、党项,小相尚设塔率众三万牧马木兰梁”。④两军决战,回鹘大败,国势自是大衰。日人羽田亨宗长庆四年说,是岁正月廿二日壬申(2月25日)穆宗薨,廿六日丙子(2月29日)敬宗以十六岁继位,同岁,回鹘句主录崇德可汗卒。唐以国内政局尚未完全稳定下来,未能及时吊祭册立。我认为此说有理。故至宝历元年(825)才遣使前往:“(宝历元年)春二月,辛酉,遣司门郎中于人文册回鹘曷萨特勒(勤)为爱登里罗汩没密施合毗伽昭礼可汗。”⑤又《册府元龟》卷999,外臣部,通好条亦记:“三月,以前蕲州刺史于人文为司门郎中,摄御史中丞,持节入回鹘,充吊祭册立使,仍赐紫金鱼袋,以右赞善大夫裴会守本官,兼侍御史,为之副。”历来遣往回鹘的吊祭使或册立使规格都很高,正使多为李氏皇族成员,官衔皆为鸿胪卿兼御史大夫一级,今则仅派去御史中丞出任正使,规格大降,说明回鹘国势已衰,可见句主录崇德可汗之标志着北回鹘汗国武功盛世的消逝。

附注

①自贞元十一年(795)回鹘跌汗朝创立之后,至开成五年(840),漠北回鹘汗国解体,历传七代君,分别是:(1)怀信可汗(贞元十一年至永贞元年,795~805年在位),汗号全称为腾里罗羽录没密施合胡禄骨咄禄合毗伽可汗(tangridauluqbulmixalpqutluγuluqqutbilgaqaγan);(2)腾里野合可汗(永贞元年至元和三年, 80 5~ 809年在位),汗号全称为爱腾里野合没密施俱录毗伽可汗(a ytangridayaralpbulmixqutlukbilgaqaγan);(3)保义可汗(元和三年至长庆元年,809~821年在位),汗号全称为爱登里罗汩汩没密施合毗伽保义可汗(aytahgridaqutbolmixalpbuguqaγan;(4)崇德可汗(长庆元年至四年,821~824年在位),汗号全称为君登里罗羽隶没密施句主录毗伽崇德可汗(kuntangridauluqbolmixalpkutluqbilgaqaγan);(5)昭礼可汗(长庆四年至太和七年,824~833年在位),全称君登里罗汩没密施合毗伽昭礼可汗(aytangridaqutbolmixalpbilgaqaγan);(6)彰信可汗(太和七年至开成四年,835~839在位),爱登里罗汩没密施合句主录彰信毗伽可汗( aγta ngridaq utbolmixa xuwxaγqaγan,开成四年至五年, 839~ 840年在位)。 ②《册府元龟》,卷 965,外臣部,封册二。 ①《资治通鉴》,卷336,永贞元年。 ②《新唐书》,卷217记,回鹘:“元和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其法日晏食,饮水茹荤,屏湩酪,可汗常与之共同者也。摩尼至京师,岁往来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 ③《新唐书》卷217记,回鹘:(元和)二年(807)“正月,庚子(十二日,2月22日)回鹘请于河南府(指洛阳)、太原府置摩尼寺,许之”。洛阳、太原是回鹘入唐所必经,也是粟特人在唐最大的聚居点,因此,虽然唐朝严禁汉人入教,但仍准许为之立寺。 ④关于西州陷蕃的时间,《元和郡县志》记为贞元七年(791),并无实据,王小甫、陈国灿据《金刚坛广大清净陀罗尼经》中西州没落官赵彦宾贞元九年题跋“去年西州顷陷”一语,推断为贞元八年(792),然据荣新江所见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梁玉书(素文)旧日藏吐鲁番文书,西州使用唐朝年号一直持续到贞元十九年或癸未年,二者皆为 803年,依此判断,西州陷蕃之岁乃 803年。 ⑤《资治通鉴》,卷279,元和三年。 ⑥《册府元龟》,卷965,外臣部,封册三。 ①《资治通鉴》,卷237,天和三年。 ②《资治通鉴》,卷237,元和三年。 ③《册府元龟》,卷660,奉使部,敏辩。 ④《资治通鉴》,卷241,长庆元年。 ①《册府元龟》,卷979,外臣部,和亲二。 ②《册府元龟》,卷979,外臣部,和亲二, ③校以《新唐书》本传:“郑权,汴州开封人..穆宗立,以左散骑常侍,持节为回鹘告哀使,以足疾辞,不许,肩舆就道,权识诣魁然,有宏辩,可汗争曲直,持议明壮,虏礼异之。”然其官衔仅为告哀使,无册立使名号,复据《册府元龟》奉使部,称旨条记曰:“郑权为右散骑常侍,穆宗长庆二年三月,自回鹘告哀回”亦仅云“告哀”,且其时间非长庆三年(823),而是长庆二年(882)二日,据此可知,郑权所任实为告使,并非吊祭使,更非册立使,其使命乃告唐帝之丧,与旧可汗之立,新可汗之立,完全无关。 ④《新唐书》,卷216,吐蕃传下。 ⑤《资治通鉴》,卷243,宝历元年。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