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跌氏与回鹘汗朝易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70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跌氏与回鹘汗朝易代
分类号: K294.5
页数: 7
页码: 318-324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跌氏与回鹘汗朝易代的情况。
关键词: 新疆地区 跌氏 回鹘汗朝易代

内容

贞元六年(790)北庭陷蕃和回鹘易主乃是药罗葛氏势衰和跌氏崛兴的历史先兆,此后伴随着北庭争夺战转败为胜,跌氏的威信日益提高,永贞十一年(795)被唐朝册封为怀信可汗的跌骨咄禄登上回鹘可汗宝座,引起回鹘汗国的易代,结束了延祚多年的药罗葛氏的统治,开创了回鹘汗国跌汗朝。对于这一历史进程,史书中所载并不清晰,其间存在着三大疑谜。
  疑谜一:贞元六年回鹘国中接连发生的两场政变何以都发生于颉于迦斯外出驰救北庭之时,扶立幼主阿啜的回鹘次相在这场政变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疑谜二:贞元七年(791)于迦斯反攻北庭兵败后,就出现了杨袭古被杀于回鹘牙帐,与此同时,被宣称为杀人者的颉于迦斯,也自此消隐于史册。而自此之后,跌氏崛兴,药罗葛氏衰微,其中蕴涵的历史内容为何。
  疑谜三:永贞元年(805)药罗葛汗朝绝统,跌氏汗朝创立,其创业国君怀信可汗究竟是颉于迦斯还是扶立阿啜的回鹘次相。
  对此,我的解读如下:
  史载颉于迦斯战败返师之后,幼主阿啜在次相拥戴下称汗已两个月:“及六月,颉于迦斯西讨回,将至牙帐,次相等惧其复有废立,不欲汉使知之,留(郭)锋数月初回,及颉于迦斯之至也,可汗等皆惧其复有废立之由,且请命曰:今日惟大相生死之。悉以所陈器赠颉于迦斯以悦之,可汗又拜泣曰:‘愚玄无知,今幸得立,惟仰食阿爹,国政悉不敢闻也。’①可以发现次相同大相颉于迦斯之”透过这段貌似平常的记载,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恰在颉于迦斯统兵外出期间,回鹘国内连续发生两起政变,实属蹊跷。依政变常规,必以武力为后盾。第一次政变首领忠贞可汗弟的政治倾向显然是摩尼教的反对者,但大相外出,无以为恃,实掌政权的次相不予支持,仅凭勾结宫中内线少可敦,绝不敢自立为汗,说明这两起政变实质上都是次相一手导演以清除政敌为目标的政治戏。及颉于迦斯大败而归,这位心计超群的次相又精心策划了新君郊迎之礼,与其说是恭迎,真不如说是羞辱,以迫使颉于迦斯入瓮。颉于迦斯兵败而归,自然也不敢有所作为,只得承认现实:“颉于迦斯感其卑曲,持之而哭,遂持臣礼。悉以所遗颁从行者,己无所受,国中由是稍安。”②不甘心失势的颉于迦斯只有创建军功,才能东山再起。贞元七年(791),于迦斯再次率兵与驻节西州的唐北庭节度使杨袭古联兵反攻北庭,又大败。“七年秋,(回鹘)又悉发其丁壮五六万人,将复北庭,仍召杨袭古偕行,俄为吐蕃、葛逻禄等所击,大败,死者大半。”③“葛逻乘胜取回纥之浮图川,回纥震恐,悉迁西北部落羊马于牙帐之南以避之。”④此战之后,回纥势力几乎全部退出了西域,葛逻禄则代之而兴,接管了天山东部地区。《旧唐书》卷195,回纥传载:“颉干(于)迦斯绐之曰:‘且与我同至牙帐,当送君归本朝也。’袭古从之。及牙帐,留而不遣,竟杀之。”
  《新唐书》卷7德宗本纪但记,贞元七年(791)“九月,回鹘杀杨袭古”,虽未确言为颉于迦斯所杀,杨袭古乃被杀于回鹘牙帐则是确定无疑的。杨袭古身份乃唐朝大将,在正常情况下作为唐朝盟国的回鹘绝不敢擅杀唐朝大将,说明杨袭古必死于非正常事件。颉于迦斯连战皆败,不可能继续主持军事,云为此人所杀,情理不合,而且随着杨袭古的被杀,这个被宣称为杀人者的颉于迦斯也自此消失于史册。继之主军的则乃后来成为回鹘国君的跌骨咄禄,此人显然就是因扶立新主而在朝中独秉大权的回鹘次相。据此判断,颉于迦斯第二次北庭兵败返朝之后,就被以败军之罪夺其兵权,颉于迦斯起兵反抗,被次相所杀,杨袭古很可能也一并被次相所杀,而转嫁罪名于颉于迦斯,通报于唐,被转录为史,贻误至今。可见贞元七年(791)颉于迦斯之死就是回鹘药罗葛汗朝灭亡的历史前兆。自此,次相跌骨咄禄专国,对于此人出身渊源,汉文史料模糊不清,在《九姓回鹘可汗圣文神 武碑》中却有详细的记载。而此碑迄今学术界仍存在重大争议,有必要予以简介。
  《九姓回鹘可汗圣文神武碑》全称为《九姓回鹘爱登里罗汩没密施合俱录毗伽可汗圣文神武碑》,光绪十六年(1890)为芬兰学者海开勒在鄂尔浑河左岸回鹘都城喀喇巴拉噶逊附近最先发现,原有汉、突厥儒尼文、粟特等三体文字,其中唯汉文基本保存完好,尚残存二十四行,突厥儒尼文已残毁难辨,碑阴粟特文仅存半块略多,却保留了“立于马年”,即元和九年甲午(814)所立的重要记载,正当合毗伽可汗即保义可汗在位之世(元和三年至长庆元年在位,809~821年),学术界一度称之为《保义可汗碑》,并把碑文中出现的“天可汗”事迹一律归之于保义可汗名下,此说自沙畹、伯希和、王国维以来,直迄于程溯洛,在我国影响甚巨。拉德洛夫则认为此碑虽乃保义可汗时代所立,所叙内容实乃怀信可汗,主张应定名为怀信可汗碑,为近年来日人山部健夫及澳人科兰·马克拉斯等所宗。此说较保义可汗说略进一步。然通观全文,碑文中的“天可汗”并非某一人的专称,而是泛指回鹘可汗,其记述重点并不在于专在一朝一汗,而是历述自护输、骨力裴罗建国直至怀仁可汗等跌氏诸汗一脉相承的历史继承关系。立碑意旨主要在于论证跌氏兴起有因,跌汗朝理应是北回鹘汗国可汗谱系的正统继承者。实质上乃是跌汗朝兴起的记功碑。其中对跌汗朝的开创者怀信可汗骨咄禄,用墨之浓,尤冠于诸汗,如第13行渲染此人种种神异,“当降诞之时,祯祥可持,自幼及长,英雄神武”,又如在第12行中追叙此汗“当龙潜之时,于诸王中最长,都督、刺史、内、外宰相、司马奏曰天可汗垂拱宝座,辅弼须得贤,今合可汗有邦治之才,海岳之量,国家体大,治令须明,特望天恩,允臣所请”。这里“天可汗”显然是指长寿天亲顿莫贺可汗,而“龙潜”之“合毗伽可汗”则应指骨咄禄怀信可汗,第13~14行明确记载:“可汗宰衡之时,与诸相殊异,为降诞之际,祯祥可持(奇特),及长英雄神武,坐筹帷幄之下,决胜千里之外,温柔惠化,抚育百姓,因世作则,为国经营,算莫能及,初北方坚昆之国控弦四十余万,彼可汗自幼英雄智勇,神武威力,一发便中,坚昆可汗应弦殂落,牛马谷量,仗械山积,国业荡尽,地无居人。”《新唐书》卷217记:“爱滕里逻羽录没蜜施合胡禄毘伽怀信可汗骨咄禄本跌氏,少孤,为大首领所养,辩敏才武,当天亲时数主兵,诸酋尊畏。”说明此人乃长寿天亲顿莫贺可汗在位时期已被擢为宰相,主兵一方,这场击杀黠戛斯可汗的战役虽然未系年月,必为顿莫贺在位末期,史载贞元五年(789)顿莫贺可汗犹在位,贞元四年(788)回鹘派出了高规格的使团赴唐迎亲,“可汗遣宰相跌都督等众千余,并遣其妹骨咄禄毗伽公主率大酋之妻五十人逆主,且纳聘”。①回纥使团的首领就是跌都督。说明跌氏已开始在回鹘国中用事。以此判断,跌骨咄禄平定黠戛斯之役也是发生于贞元四年,或稍早于此年。但此人在位时间仅有一年(贞元五年至六年,789~790年)。
  其时跌骨咄禄已出任次相,前朝元老颉于迦斯虽仍位居大相,执掌兵权,内部政务大权似已落入次相之手,出现了国中二权并立的现象。大相颉于迦斯两战北庭,皆败,而至这位“龙潜之时”的次相主兵以来,却非但力挽狂澜,连挫强敌,而且创造了再收北庭的奇迹。见于《九姓回可汗碑》第 14行至 15行:
  ..复葛禄与吐蕃连入寇,跌偏师于匀曷户对敌,智谋弘远,
  □□□□□□□□□□□□□□□北庭半收半围之次,天可汗亲统大军,讨
  灭元凶,却复城邑,食土黎庶,含气之类,纯善者抚育,悖戾者屏除,遂
  □□□□媚碛,凡诸行人,及于畜类。
  以上所叙跌偏师于匀曷户抗击葛逻禄、吐蕃联兵入寇事,必与颉于迦斯惨败,葛逻禄夺取浮图川,进逼回鹘牙帐事有关,应发生于贞元七年。接着又发动了对北庭的反攻。
  而诸书记载年代不一。依《唐会要》卷98记,此事即发生于贞元七年(791):“九月,(回鹘)败吐蕃于北庭,使献捷。”《册府元龟》卷995,外臣部,交侵所记时间相同:“九月,回鹘遣使献败吐蕃、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旧唐书》卷195回纥传文与此全同,唯系之于八月,《新唐书》卷217亦记:“是岁,回击吐蕃、葛禄于北庭,胜之,且献俘。”依此,至迟贞元七年九月跌骨咄禄执柄回鹘国政以后,就已光复北庭,但颉于迦斯八月北庭大战惨败,回鹘元气未复,即使跌骨咄禄军事才能超越颉于迦斯十倍,也未必如此快捷。《册府元龟》卷973外臣部,助国讨伐条则系之为贞元八年事:“(贞元)八年(792)正月..吐蕃与回鹘战败,征兵于南诏蛮王异牟寻。”这里提供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吐蕃征兵南诏乃回鹘收复北庭之次年事,而同一内容在《册府元龟》卷995外臣部交侵中却记为贞元十年(794)事:“(贞元)十年,正月,南诏蛮异牟寻大破吐蕃于神川,使来献捷。初,吐蕃因北庭与回鹘大战,死伤颇众。乃征兵于牟寻,须万人,牟寻既定计和我,因其征兵而袭之。”参阅其他史料,亦足证实南诏归唐乃贞元十年,则吐蕃征兵必非贞元八年而乃十年正月事,“八年”则乃“十年”传抄之误。据此,回鹘破吐蕃,光复北庭应发生于贞元九年(793)依此判断,前引史料中所记贞元七年(791)九月北庭献捷事实亦发生于贞元九年,,“七”、“九”二字,形近易讹,则“七”字应为“九”字之讹。可见北庭失守后,又一度被回鹘夺回。时间乃贞元十年(794)。可见回鹘一度收复北庭确乃事实。而且此役主兵将领就是后来成为回鹘可汗的跌骨咄禄,一作阿跌骨咄禄。
  引人注目的是,贞元十年(794)跌骨咄禄取得收复北庭的辉煌胜利之次岁,即永贞十一年二月廿六日甲子(795年3月16日),甫立不过六载的幼主奉诚可汗阿啜却猝然暴卒,按这位幼主贞元六年(790)始为次相所立,时“年方十六七”①绝非正常死亡,必与政变有关。《资治通鉴》卷235记其继位时间为贞元十一年四,月,但接下来的记载令人非常惊诧: “夏,四月..丙寅(廿九,5月23日)..回鹘奉诚可汗卒,无子,国人立其相骨咄禄为可汗。骨咄禄本姓跌氏,辩慧有勇略,自天亲时典兵马用事,大臣、诸酋长皆畏服之,既为可汗,冒姓药罗葛氏,遣使来告丧,自天亲以上子孙幼稚者,皆内之阙庭。”《新唐书》卷217回鹘传亦记:“奉诚可汗卒,无子,国人立其相骨咄禄为可汗..骨咄禄本姓跌氏,少孤,为大首领所养,辩敏才武,当天亲时主兵,诸酋尊畏,至是,以药罗葛氏世有功,不敢自名其族,而尽取可汗子孙内之朝廷。”当年五月庚寅(廿四日,6月15日)唐朝遣使张荐册拜了这位冒姓药罗葛氏的可汗①其汗号为腾里罗羽录没密施合胡六(或胡禄)骨咄禄毗伽怀信可汗②,复原回鹘语应,作tangridauluqbulmixalpqutluγuluqbilgaqaγan,意为受命自天,成为伟大英勇幸福大圣智可汗。自此回鹘王统发生了由内九姓的药罗葛氏到外九姓跌氏的历史转移,奉诚可汗阿啜之死,怀信可汗之立标志着回鹘药罗葛汗朝的灭亡与跌汗朝的创立。
  长期以来,怀信可汗被比附为前回鹘大相颉于伽斯,这肯定是一个错误。颉于迦斯早在顿莫贺达干称汗之前,就已领兵一方。李泌回答德宗垂询时曾说:“臣曩在彭原,今可汗(指长寿天亲顿莫贺可汗)为胡禄都督,今国相白婆帝皆从叶护而来。”③从中得知颉于迦斯本名白婆帝,早在葛勒可汗在位时期已追随叶护太子参加了助收两京之役,牟羽可汗时期,仆固怀恩叛唐,又从当时犹为胡禄都督的长寿天亲顿莫贺可汗率兵入唐,是参与签署彭原之盟的回鹘诸将之一。后来佐顿莫贺达干夺得汗位,乃其佐命元勋,因此授予颉于迦斯名号,居大相之位,代表可汗接见唐使源休,独秉国政,秩崇百僚。显然出自药罗葛氏。同前引传文中“天亲时主兵”的跌骨咄禄并非一人。以宗教倾向言,这位后来升为颉于迦斯的白婆帝所佐叶护太子、顿莫贺可汗等都是巫教的信徒,彭原之盟的成员除了双方将领之外,还有两位回鹘随军巫师参予盟约的签署,他之所以弑杀首倡摩尼教的牟羽可汗,扶立复兴巫教的顿莫贺可汗,也同这种宗教倾向有关。而跌汗朝的创立者怀信可汗则乃 “天亲时”始“典兵马用事”,入相的时间远远迟于颉于迦斯,宗教上尊崇摩尼,与颉于迦斯迥异。据此判断,跌汗朝的创始人怀信可汗同药罗葛汗朝的最后一位卫道士颉于迦斯实乃风马牛不相及。
  历史上的漠北回鹘汗国原本是以药罗葛氏等内九姓为核心、跌等外九姓为基本部众组建的游牧汗国,其内九姓“一曰药罗葛,即可汗之姓;二曰胡咄葛;三曰咄罗勿;四曰貊歌息讫;五曰阿勿嘀;六曰葛萨;七曰斛嗢素;八曰药勿葛;九曰奚耶勿。”④内九姓乃是组成回纥部落的基础。外九姓的有关记载则有些混乱: “一曰回纥;二曰仆固;三曰浑;四曰拔野固;五曰同罗;六曰思结;七曰契芯;以上七部落 自国初以来著在史传;八曰阿布思;九曰骨仑屋骨;恐此二姓天宝后始与七姓齐列。”①所指乃后来加入回鹘部落联盟的部落,其中狭义的回纥就是指的内九姓,其他八姓都是后来才加入回纥部落联盟的非回纥部落,包括同回纥共称赤水军四部的浑、思结、契苾,以及同回纥共称横野军诸部的仆固、同罗、拔曳固,骨仑屋骨部则似原属横水军五部之一的白霫部,不过以其首领命名而已。阿布思亦为人名,乃同罗首领,则阿布思部应指这支同罗部众。除以上八部外,再加上阿跌氏就是外九姓,跌氏,又作阿跌氏,早就是九姓铁勒强部之一,贞观二十一年(647)其部同其他漠北部落一起降唐,置为鸡田州,隶燕然都督府,后隶单于一安北大都护府管辖,这是跌氏初见于汉文记录,后突厥汗国中世此部酋长曾参加了反抗默啜可汗的斗争,失败后于开元三年降唐,安置于河曲一带,其酋跌思泰封楼烦郡公,其封赏高于同时来降之部落酋长,可见其势力已非常可观,其后又带头叛唐,另一支跌部落安置于受降城一带,同包括回纥在内的横野军五部在一起,可见此部早就同回纥发生了密切联系。后来亦叛归漠北。回纥汗国崛兴,遂加入了其基本部曲行列,可见外九姓实为组成回鹘部落联盟的异姓部落。自从初见于史册上的回纥首领时健俟斤,直到回纥汗国的创始者骨力裴罗、葛勒可汗、牟羽可汗、长寿天亲顿莫贺可汗、忠贞可汗等,都是出自这一延祚多年的回鹘王族药罗葛氏。至此,药罗葛氏王统戛然而止,原本是回鹘异姓部落的跌氏突然入继回鹘大统,标志着回鹘跌汗朝的建立。
  回鹘由享祚多年的药罗葛汗朝向跌汗朝的过渡绝非史书所记那样平静,顿莫贺达干以药罗葛氏的疏支取代正支,尚且经历了残酷的流血斗争,何况以异姓部落取代统王族药罗葛氏,其政治清洗的残酷性必然过之,重点是旧王族药罗葛氏。史载汩咄录可汗(忠贞可汗)死讯二月已达唐廷,而跌骨咄禄继立的信息迟至四月始为唐人所知,说明二月至四月即为其政治大清洗的顶峰,“自天亲可汗以下子孙幼稚者皆纳之阙庭 ”。②这意味着骨力裴罗、葛勒可汗、牟羽可汗、顿莫贺可汗后裔中的“幼稚者”都已逐出回鹘国境,送往唐廷,至于那些不幼稚的成年王族的命运如何,虽然史无明文,显然更要悲惨得多,很可能已是尽遭屠戮了。故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曰:“自怀信立,回鹘药罗葛氏绝矣。此后史皆书‘其嗣’以表怀信子孙也。”③结果新兴的跌氏战胜了早已式微了的药罗葛氏。善于权变,工于心计的粟特胡则是助其夺权的主要力量。由之,跌汗朝建立之后,长期为粟特胡信仰,而在回鹘一度衰微的摩尼教又重新振兴。据柏林所藏编号为NrD173号文书反映,胡禄毗伽怀信可汗,曾于羊年(803,贞元十七年)亲赴高昌,延请慕阇(mezak)派遣高僧入漠北弘法,自是摩尼教复盛,并重新确定了其国教地位。但药罗葛氏累世为君,其政治威信遽难动摇,恰巧跌骨咄禄幼年曾为此氏收养,正好利用这一身份号令全国,因此,跌氏 虽然实际上已是全面夺权,名义上却依然“冒姓药罗葛氏”。至保义可汗继位之后,又刻写了著名的《九姓回鹘可汗圣文神武碑》,旨在宣扬跌氏继承回鹘汗统的合法性与正统性。

附注

①哈剌汗朝,今人多改译为“喀喇汗王朝”(如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其实,“哈剌汗”一词见于《金史·太宗本纪》,依名从古译的原则,应使用哈剌汗朝或黑汗王朝的旧名,没有必要改译为新名。 ①《资治通鉴》,卷233,贞元六年。 ②《资治通鉴》,卷233,贞元六年。 ③《旧唐书》,卷 196,吐蕃传。 ④《旧日唐书》,卷 196,吐蕃传。 ①《新唐书》,卷217记回鹘“跌至振武,为室韦所钞,战死。有诏其下七百,皆听入朝,舍鸿胪。”考之《旧唐书》、《唐会要》皆无此文字,疑有误。 ①《唐会要》,卷98,回鹘。 ①《资治通鉴》,卷285,贞元六年。 ②参稽《旧唐书 ·德宗纪 ·回纥传》及《九姓回鹘可汗圣文神武碑》。 ③《资治通鉴》,卷233,贞元三年。 ④《旧唐书》,卷 195。 ①《唐会要》,卷98。 ②《旧唐书》,卷 195 。 ③《资治通鉴》,卷235,贞元十一年。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