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北庭与碎叶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68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北庭与碎叶镇
分类号: K294.5
页数: 5
页码: 246-250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碎叶是丝路北道名城,早在入唐之前就已是粟特、突厥共居的繁荣商城,入唐后先后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开元七年(719)成为突骑施汗国的牙庭。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北庭 碎叶镇

内容

碎叶是丝路北道名城,早在入唐之前就已是粟特、突厥共居的繁荣商城,入唐后先后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开元七年(719)成为突骑施汗国的牙庭。
  唐碎叶城究竟是一座还是两座?其地望究竟在天山北麓还是天山南麓?我国史书所记颇有混乱。据《新唐书》卷40地理志,由北庭西行,渡里移得建河“七十里有乌宰守捉,又渡白杨河,七十里有清镇军城,又渡叶叶河,七十里有叶河守捉,又渡黑水,七十里有黑水守捉,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又七十里有西林守捉;又经黄草泊、大漠、小碛,渡石漆河,逾车岭,至弓月城;过思浑川、蛰失蜜城,渡伊丽河,一名帝帝河,至碎叶界;又西行千里至碎叶城,水皆北流入碛及入夷播海”。据此,显然位在天山以北的中亚内陆,然同书卷43又记:“焉耆都督府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调露元年,都护王方翼筑,四面十二门,为屈曲隐出伏没之状云。”据此,似乎天山南麓的焉耆附近又有一座碎叶城。则碎叶城变为两座①,经中外学者共同研究,所谓焉耆碎叶城的记载实因焉耆、碎叶曾相继备列安西四镇所产生的误记。碎叶城只有一座,以濒临碎叶川,即今之楚河而得名,早在隋末唐初
  就已存在,李白的先世就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易名”。①这显然是一场宫廷斗争的结果,有学者推测李白似出自齐王李元吉的后裔,玄武门事变之后,元吉后裔中有一支流落至此,至碎叶归唐后,才东返内地,恢复本姓。唐贞观二年(628)玄奘西行求法,过热海,“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素叶水城亦即碎叶城,诸国商胡指粟特人,可见碎叶城也是由丝路北道的粟特聚落演变而成。玄奘谒见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地点就是在碎叶郊外,“至素叶城,逢突厥叶护可汗,方事畋游,戎马甚盛,可汗身着绿绫袍,露发,以一丈许帛练裹额后垂,达官二百余人皆锦袍、编发,标语绕左右,自余军众皆裘毼毳毛,槊纛端弓,驼马之骑,极目不知其表”。②并参加了统叶护可汗的宴请,席上设乐,特为法师备素食,饮蒲萄汁。赠绢50匹,护送出境。可见早在统叶护可汗时期已在此建牙,阿史那贺鲁叛唐后,建牙称汗,“独据一城,深沟高垒,用以自固 ”。③其建牙地点,也是碎叶城。
  显庆二年(657)唐朝平定了阿史那贺鲁叛乱,同年册拜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统辖西突厥右厢弩失毕部落;显庆三年(658)又创置了濛池都护府,阿史那步真又被册拜为濛池都护,即以碎叶为牙庭,然而当年并未实际履封,这时西突厥还另有一个真珠叶护可汗,直至显庆四年(659)真珠叶护可汗在双河同唐朝所册兴昔亡可汗兼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交战中被杀以后,阿史那步真才有可能赴碎叶履封。直至这时,碎叶城仍属西突厥右厢部落的自治地区,并未派去任何汉军屯驻。阿史那步真死于乾封二年(667)此后李遮匐叛唐附蕃,自立为西突厥右厢可汗,碎叶又非唐朝所有。直至调露元年,(679)裴行俭以册立波斯王暨安抚大食使的名义,率领一支在西州招募扩大的“波斯军”,以借道西突厥为名,发动奇袭,俘李遮匐,立碑碎叶而归,再置安西四镇,并以碎叶取代焉耆,进入安西四镇名单。自此碎叶城正式归属安西都护府治下。王方翼任安西都护时(永隆元年至永淳元年在任,680~682年)亲自主持了碎叶城的重建,变其形制,“大城碎叶,城郭回互,夷夏纵观,莫究其端倪,三十六国,承风朝谒”。④设关收税,以财养军。王方翼转金山都护后,又以杜怀宝继任安西都护,也是驻节于碎叶。自此碎叶城更加繁荣,成为与北庭东西辉映的丝路北道的两大历史名城。
  关于碎叶城,学术界曾存在着焉耆碎叶⑤、哈密碎叶说⑥,楚伊斯阔叶
  (чуИск。И)等不同的说法。①而综辑前引史料,碎叶城的具体地望特征有三:(1)清池(热海)西;(2)碎叶川南;(3)北有羯丹山。以上诸说都与此特征不合。法人沙畹最先指出碎叶应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的吐克玛克,另一法人韩百诗更进一步确定为毗邻布古兹木尤兹山(羯丹山),北临楚河(古碎叶川),位于托克玛克西南8~10公里的阿克·贝希姆遗址。而阿克·贝希姆废城遗址又分东、西二城。其中西城最古,后加整修,为南北方向的不规则方形,建于碎叶川(楚河)南岸的峭壁上,城周约2200米,其规模亦与轮台、蒲类诸城相侔若,南墙迁回曲折,转角处都有城楼,城门隐入缩入城墙东侧,形制与史书所记曲屈隐伏之状相符。张广达师最先明确考定为唐碎叶镇城故址。②在该城西南隅主堡以南的土岗上连续发现了两座佛寺,前一佛寺呈长方形,长76米,阔22米,坐西朝东,奉祀的主神是释迦牟尼和垂脚弥勒,应即武周时期颁诏全国兴建的大云寺,此寺似为碎叶成为突骑施牙帐时,其妻唐金河公主所建。后一佛寺接近正方形,南北38.4米,东西38米,山门朝北。在后一佛寺中发现的安西都护杜怀宝为其母所建祈福碑更已使这一结论确定无疑。③《世界境域志》亦载:“Sayab乃一大村镇。”乾陵蕃人石像中还记录了碎叶州刺史的官号与人名,可见碎叶除置镇外,还设有碎叶州。碎叶还是北道设关税之所,征西域胡,以财养军。史载王方翼初置碎叶,即曾广招西域商胡“悉献其珍宝”④,这些“西域商胡”所指基本上都是粟特人,乾陵碑上留有碎叶州刺史姓名,这些碎叶州刺史都是粟特人⑤,碎叶不仅商业繁荣,近郊农业也很发展,城外远郊则是被称千泉草原的西突厥牧区⑥“地赢三百里,南雪山,三垂平陆,多泉池,因名之”。而《新唐书·焉耆传》载开元七年(719)“诏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此年碎叶已弃置,故改由轮台收北道税,说明以前这一收税功能本由碎叶承担。《李白墓志》反映早在隋末已有汉族移民流寓其地,入唐后,碎叶城中及其附近有不少汉族移民,人数更多。《太平寰宇记》卷383引《广异记》:“(豆卢)荣之妻即金河公主也,公主曾下嫁辟叶(碎叶),辟叶内属,其王率公主归来。”此公主应指阿史那怀道女,其人虽突厥族,但生长汉地,并已为唐朝册立为和亲公主,列属宗籍,依此规格,随其陪嫁者必定有大量汉人。唐人记碎叶西尚有数小城,为突厥掳去的汉人保聚其地,“尚华语”⑦,耶律楚材《西游录》亦载碎叶西有 “唐节度参谋检校刑部员外郎、假绯鱼袋太原王济之碑 ”。凡此种种,都反映出碎叶镇建置之后,显示出唐文明强烈光照痕迹。韩思忠:《资治通鉴》卷205,延载元年记:“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泥孰俟斤等万余人。”
  周以:《资治通鉴》卷209记:“娑葛擅杀御史中丞
  冯嘉宾,殿中御史吕守素,破灭忠节,侵扰四镇,时碎叶镇守使周以悌率镇兵数百人(应为数千人)大破之,夺其所夺忠节及于阗部众数万口。”
  吕休璟:(景云元年,710)“右领军卫将军,兼检校北庭都护、碎叶镇守使、安抚十姓大使吕休璟..可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②
  刘遐庆:《旧唐书》,卷98,杜暹传:“开元四年(716)会安西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镇守使刘遐庆不叶,更相执奏。”
  以上诸人中,韩思忠调返内地后,出任河东主帅魏元忠副将,守石岭要塞,周一悌一度曾被擢为四镇经略大使,取代郭元振;吕休璟曾以北庭大都护兼任碎叶镇守使,后又调任安西副大都护。足以确证碎叶镇守使乃属于都护一级的高官,旧说唐之藩镇之设始于河朔三镇,而安西四镇,皆以显官而拥重兵,实开河朔三镇的先河。
  碎叶地处丝路北道最西端,战事频繁,自从碎叶州和碎叶镇守军创置之后,数置数废,唐神龙二年(706)北庭大都护府创立之后,由安西大都护府改隶于北庭,这时一个以非阿史那氏的异姓突厥为首领的突骑施汗国已开始崛兴,长期奉行册立西突厥可汗家族阿史那氏君临十姓的唐朝为此政策曾摇摆不定。北庭、碎叶同在天山北麓,故将这一难踢的球抛给了北庭主将。在此期间,天山北麓并不太平。
  唐中宗第二次登位之后,废武周,恢复唐朝国号,北伐东突厥,计划三道发师,其中西路军统帅就是新创置的北庭大都护,《全唐文》卷253所收景龙四年颁发的秘密文件《命吕休璟北伐制》反映原定于景龙四年(710)调集汉、蕃大军,包括北庭、瀚海、碎叶汉兵五万骑,兼征突骑施、坚昆(黠戛斯)兵马,合攻默啜,“长驱沙漠,直指金微”。而身膺西路军统帅的吕休璟所领官衔就是检校北庭大都护“右领军卫将军,兼..碎叶镇守使、安抚十姓..金山道行军大总管”,足证随着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立,碎叶镇守使业已复置,不仅划归北庭,而且由北庭主将兼任。然而就在此诏刚刚颁发的当年六月中宗暴薨,睿宗新立,碎叶一度失陷。直至开元二年(714)阿史那献拜北庭大都护、碛西节度使统兵西征:“枭突厥都担之首,献之阙下,并擒其孥胡禄屋等部落五万余帐内附。”①此后,史书中又出现了碎叶镇守使刘遐庆之名,就表明碎叶重又置镇。由于碎叶转隶北庭,安西四镇中碎叶的位置又为焉耆所取代。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开元四年(716)亲王遥领安西大都护府制度的建立,是岁册拜靖德太子李琮遥领安西大都护。自此,安西主持已降为安西副大都护,北庭主将自然也不能逾越礼制,官高于亲王,自此岁起,北庭大都护府又还原为北庭都护府,于是碎叶复划归安西,取代了焉耆,备列安西四镇。至阿史那献主持定远道行军,反攻大食失利,车鼻施酋长苏禄重建突骑施汗国,阿史那献失势还朝,唐玄宗改而推行结盟突骑施 ·苏禄,遏制大食的新政策。
  开元七年(719)遣使解忠赴突骑施,册拜苏禄为忠顺(毗伽)可汗,并应其请,让出碎叶为之牙庭。史载:开元七年(719)(焉耆王)龙嬾突死,焉吐拂延立,于是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请以焉耆备四镇。②此“十姓可汗”显然指的是苏禄。自此之后,安西四镇又成了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因为碎叶镇已罢置,它已变成突骑施汗国的牙庭了。

附注

① 20世纪末钟兴麒还提出了哈密碎叶城。其说无据,不取。 ①《文苑英华》,卷945,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供奉李白墓志》。 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本,卷 1。 ③《册府元龟》,卷366,将帅部,机略六。 ④张说:《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文苑英华》,卷913。 ⑤《新唐书》卷43误记于焉耆都督府条下:“焉耆都督府: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调露元年,都护王方翼筑,四面十二门,为屈曲隐出伏没之状云。”其实,参稽同书《新唐书》卷221:“有碎叶者,出安西西北千里。”又云:“繇勃达岭北行赢千里,得细叶川。东曰热海,地寒不冻。西有碎叶城。”碎叶、焉耆相距遥远,这段文字中显然在“有碎叶城”前漏了一个 “其西 ”二字。 ⑥倡导此说者乃自治区资深地方史研究专家钟兴麒,至今仍在新疆有一定影响。 ①吴震:《唐碎叶镇城析疑》,载《新疆历史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 ②《碎叶城今地考》,载《西域史地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③内藤みとり:《■■■ム发见の杜怀宝碑■■■っ■》,原载《■ル■口■学研究》1997年第4卷《中央■■■北部の■教遗迹の研究》第6章。该碑已为日本学者川畸建三制为拓本。 ④《新唐书》,卷111,王方翼传。 ⑤陈国灿:《唐乾陵石人像及其街名的研究》,《文物集刊》,第二集,1980年。 ⑥《新唐书》,卷221。 ⑦《大唐西域记》,卷2。唐朝在碎叶先后设有保大军和碎叶镇守军,军名虽异,实质上是同一个建置,史书中所记碎叶镇实为镇守军的简称,镇守军属军级建置,其长官称镇守使,镇则是军事系统的中级建置,其长官称镇将,官仅七、八品,碎叶的主政长官一律称镇守使,官品达正三品①,历任镇守使都是唐朝出类拔萃的猛将,所统碎叶镇守军也主要由汉兵充任,是防戍西疆的主力兵团之一。可考的历任碎叶镇守使有以下数人。 ①《唐六典》,卷30:“凡镇皆有使一人..大使三品以上,傔人二十五人,别奏十人。” ②《全唐文》,卷253,《命吕休璟等北伐制》,北伐主将实为张仁亶,此制乃后人题名,有误。 ①《册府元龟》,卷358,将帅部,立功十一。 ②《新唐书》,卷221,耆传。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