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北庭的交通与长行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68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北庭的交通与长行坊
分类号: K294.5
页数: 6
页码: 233-238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北庭的交通与长行坊的情况。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北庭的交通 长行坊

内容

北庭乃四通八达之地,除碎叶路以外,又有许多其他干线以及若干纵向支线相连,其中包括:
  西州一庭州通道:《西州图经》所记西州十一道中至少有九条可以通达北庭。区别仅在于有的直接通庭州,有的是间接通庭州。其中直达通道有以下几条。
  他地道。为交河县至北庭之路。发自交河县: “右道出交河县界,至西北,向柳谷,通庭州四百五十里,足水草,通车马。”亦即《新唐书 ·地理志》所记交河一北庭柳谷通道:“交河..自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又北入谷百三十里,经柳谷,渡金沙岭,百六十里,经石会汉戍,至北庭都护府。”《太平寰宇记》庭州条“南至西州界四百五十里”,西州条“北至北庭都护府四百五十里”,《元和郡县志》西州条“北自金娑岭至北庭都护府五百里”。《王延德使高昌记》:“历交河州,凡六日至金岭口,宝货所出。又两日至汉家砦,又五日上金岭..度岭一日,至北庭。”阿斯塔那与哈拉和卓唐代墓葬出土的长行马文书中所见酸枣戍、柳谷镇等地名皆在此条线上,或即王延德行记中之汉家砦。柳谷当指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通道,又《后汉书·西域传》记:“自高昌壁北通(车师)后部金满城五百里。”则石会汉戍当即汉金满城,亦即金蒲城,其地即为今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贼疙瘩梁古城。①其具体路线应自今吐鲁番西北的交河古城西北沿大
  ①薛宗正:《务涂谷、金蒲、疏勒考》,《新疆文物》,1988年,第2期。
  图120他地道河沿河逆上,途经红柳河,三岔口,入天山山谷,由石窑子登山,历小雪山、大雪山至极顶,沿坡下山,至庭州境(图121)历六道桥、五道桥、四道桥、三道桥、二道桥,由头道桥出山,经今泉子街山口汉戍金,满城故墟,吉木萨尔千佛洞,即宋之高台寺,北上而至北庭,即今吉木萨尔护堡子古城。亦即汉之车师前部、后部通道。
  乌骨道。为高昌县北通北庭之路。“右道出高昌县界北乌骨山,向庭州四百里,足水草,峻险石鹿,唯通人径,马行多损。”《旧唐书·突厥传》下:“咄陆..专擅西域,遣兵寇伊州,安西都护郭孝恪率轻骑二千,自乌骨邀击,败之。”进取处月俟斤所居之城。按处月俟斤所居之即庭州,乌骨应即乌骨山,此路应自吐鲁番高昌古城沿胜金口、木头沟、火焰山、七泉湖、黑沟越天山而至吉木萨尔,乌骨应即黑沟发源之天山,亦即可洛达坂。此条路线较为险峻,交通地位略亚于他地道。
  移摩道。“右道出蒲昌县界移摩谷,西北合柳谷,向庭州七百四十里,足水草,通人马车牛。”蒲昌文书中有维磨戍的地名,维磨应即移摩的异写。此戍在突播烽西。应即天山南流鄯善(蒲昌)的科克亚尔河畔的科克亚尔古城。由维磨戍沿今科克亚尔河直北入山谷,即维磨谷,谷中小道即维磨路,或移摩道,乃是蒲昌北的一条弓背形山间谷道。统领突播、萨捍二烽。阿斯塔那341号墓所出《唐小德辩辞为被蕃捉去逃回事》,内记唐军士兵小德被俘入蒲昌县北的突播山,进悬泉谷,小岭谷,逃出后,投维磨戍,此即清人《辛卯侍行记》所记由鄯善北行“九十里柯柯雅尔,又北入山经夹皮泉,回回沟,通木垒河”的路线,则移摩道所记的西北柳谷,也是指《新唐书·地理志》中的赤谷,通向今木垒,转道东赴北庭。
  萨捍道。“右道出蒲昌县界萨捍谷,西北合柳谷,向庭州七百三十里,足水草。”文书中有上萨捍烽、下萨捍烽两地名,在突播烽西北,维磨戍东北,三地相距不远,即今开其尔西山之南谷口,距今鄯善县城直北五十华里左右,自西州蒲昌县出发,即由今鄯善西北行,沿二塘沟水,经吉格代,二塘沟,越天山而达奇台境,转道东赴北庭。①
  突波道。“右道出蒲昌县界北乌骨山,向庭州七百三十里,足水草,通人马车牛。”新获蒲昌府文书第4号中第4行有“虞侯吴玄武..已上驴岭南突播路”②的记载,文书中的“突播路”即《西州图经》中的突波道。复据《新唐书·地理志》:“罗护守捉西北上乏驴岭,百二十里至赤谷。”文书中的驴岭,即乏驴岭。当指鄯善直北偏东之科勒迭能达坂,有小道东南通向西盐池(罗护)。达坂之南,近吐鲁番盆地北缘,有照壁山,就是唐代的突播山,照壁山以北的北山就是文书中的“拔北山”。东谷口今名赛克散吐墩,即唐悬泉峰,谷口入山西北行,即悬泉谷;西谷口今名开尔其,为唐突播烽所在,谷口入山北行即突播谷,亦名突播道,两谷北行约三
  ①这条道路同样是自西州蒲昌县出发,越乏驴岭。鄯善直北偏东之科勒迭能达坂,有小道通向今奇台县境。转道东赴北庭。
  轮台一西州路:《西州图经》作白水涧道,发自西州交河县,取道白水涧,即今杨河峡谷、达坂城、盐湖、柴窝堡,穿越乌鲁木齐峡谷,经白水镇城,而抵轮台②的山间通道,裴行俭奇袭阿史那都支即取此路,再由轮台东沿沙漠边缘的“唐朝路”,直赴北庭。岑参亦取此路由轮台赴西州。其所赋“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郡,火山赤崔嵬。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即为其证。
  伊州 —北庭路:其支线有二,一为纳职(四堡)—赤谷 —北庭通道,二是伊吾军—折罗漫山 —北庭通道。
  纳职一北庭通道是宋人王延德西使的路线,纳职,即今拉布楚克,或拉甫却克,皆为Lapchuk译音,城址尚存。③《宋史》卷490《王延德行纪》记:“次历纳职城,城在大患鬼魅碛之东,南望玉门关甚近:地无水草,载粮以行凡三日至鬼谷口避风驿,用本国法设祭,出诏神御风,风乃息,凡八日至泽田寺(今鄯善赤亭遗址)。”结合《新唐书·地理志》,其具体路线乃由伊州历益都,纳职,北行三百九十里至罗护守捉(西盐池),越赤谷一百八十里至独山守捉(今木垒油库古城),然后西行,经蒲类(今奇台唐朝墩古城)至北庭。赤谷当为贯通天山南北的谷口,山南为罗护守捉(今西盐池);山北为独山守捉(今木垒)。此路为东西交通正路。
  伊吾军一北庭通道在唐代为一条奇路。伊吾军在伊州西北三百里的甘露川上,地近蒲类海(今巴里坤湖),由伊吾军往北庭必须经过析罗漫山(李光廷考证即《旧唐书·地理志》所载之伊吾北山,即今天山)。这条道路当即从庭州东经奇台、木垒,越色毕沟、喀顺沟、肋巴塘的山间通路,直达巴里坤大河古城(伊吾军遗址)。由此转道南行,在伊州附近与前述赤谷路相会,东经瓜州、沙州,东通长安。
  由北庭东通内地又有两条大路:
  伊吾路:此路大约开自东汉。《后汉书·西域传》记,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西凉时期此条道路已日益重要,其王裔李宝即沿此路西徙伊吾,创建后西凉政权,而与盘踞高昌的后北凉势力相抗颉。北魏时屯田伊吾,故此路大盛,董琬、高明皆沿此出使西域。隋人裴矩《西域记》中早已记载,“商贾往来多取伊吾路”,唐人玄奘西行求法,第一站也是伊吾,由此转道高昌,《新唐书》卷40地理志记由伊州西纳职(今四堡)出发,“县西经独泉、东华、西华、驼泉,渡茨萁水,
  过神泉,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西南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可见此路乃自沙州经伊州(哈密)转西经罗护守捉(西盐池)、赤亭守捉而抵西州(今吐鲁番)。宋人王延德、明人陈诚西使皆沿此路。足证唐朝以后这条路线已成西去正途。
  回鹘路:一作金山道。为庭州北至漠北回鹘牙帐的大路,经此可转赴长安。此路早在匈奴、柔然、突厥统治天山北麓草原时期业已存在,并成为“大北道”的一条支线。据《陈拾遗集》卷8《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三条》记,垂拱元年(685)“田扬名发金山道十姓诸兵,自西边入”所指即为此道。田扬名时任金山都护,驻节庭州,则此次行军乃由庭州而东征漠北。及吐蕃攻占陇右,河西道阻,此路更成为联结碛西与长安的唯一交通枢纽。《册府元龟》卷994李德裕奏疏中反映,“自艰难之后(指安史之乱),河陇尽陷,若通安西、北庭,须取回鹘路去”。贞元五年(789)悟空自天竺取经还国,亦因“沙河不通,取回鹘路”。其具体路线:《太平寰宇记》卷156记庭州“东北至回纥界一千七百里,至回纥衙帐三千里”;《元和郡县志》卷40记庭州“东北至回鹘衙帐三千里”,又《元和郡县志》卷40记,“郝遮镇,在蒲类县东北四十里,当回鹘路;咸泉镇,在蒲类县东北二百里,当回鹘路;特罗堡子,在蒲类县东北二百余里,四面有碛,置堡子处周围约二千里,有好水草,即往回鹘之东路”。又《新唐书·地理志》亦大体如上记载。据此可知,由北庭出发,东北经蒲类县(今奇台县唐朝墩古城)、郝遮镇(今奇台县东北四十里的北道桥古城),穿越将军戈壁,经咸泉镇、特罗堡(此二地待考),逾金山(阿尔泰山)东趋回鹘牙帐。东南至长安须越密栗山、燕子井、错甲山、鹿井山、麋鹿山,渡碛经鴊鹈泉、呼延谷,至中受降域(今我国内蒙古乌喇特旗黄河北岸),转道南下。即由今吉木萨尔护堡子古城,越今奇台县城,东北经北道桥,转入蒙古境内,然后越河套地区通达长安的大路,此路入清称大西路,直至21世纪初仍有商旅通行,号称旱码头的奇台商业靠此维持。
  交通路线和交通运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代专门为此创设了官办运输机构长行坊,马是长行坊中的主要运畜,称为长行马。早在20世纪中期,学术界就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发现了有关“长行坊”、“长行马”的记载,由于其发现地点都是吐鲁番,属唐西州地区,而且不少文书中的判词直接与西州都督府有关,以故我国最早研究长行坊建置的学者大都将它视为西州都督府文书①,没有充分虑到西州后期归属北庭节度使统辖的事实。藤枝晃先生名文《“长行马”文书》②乃最早将这批有关吐鲁番文书纳入北庭文书名下的学者。其后著有此类文章的日本学者还有荒川正晴的《北庭都护府的轮台县与长行坊 ——以阿斯塔那 506号墓出
  其中确定无疑属于北庭都护府的长行坊文书主要集中于汤嘉惠(开元五年至九年在任,717~721年)和杨楚客第一次主政北庭时期(开元九年至十年,721~722年)。见下表。
  长行坊有关文书表
  从这些长行坊文书得知,长行坊是北庭直属的交通运输机构,坊中官用运输马匹称为长行马,又作长行群,主管官吏称为长行使,又因运输方向的不同分为南北长行使与东西长行使,具体押送运输的官吏称为押官,级别低于长行使。长行马皆选年轻健马充任,途中患病、死亡,押官、戍使无权私自宰杀、变卖、处理,必须上报官府验明备案,牒送北庭都护府,主持验审的官员有功曹摄录事参军、兵曹录事参军等,有时还须法曹协判,以上功曹、兵曹、法曹皆属北庭都护府下属职能官员。兹以《开元七年三月北庭长行坊案为押官王文暕群下马死事》为例,引录如下:
  1.长行坊状上
  2.长行马一匹者白敦一赤敦一留敦一赤敦一留敦一瓜敦一总敦
  3.右奉判付所由检上件马等并因患致 [死〕
  4.有实,亦无他故,验官印分明,谨录状上。
  5.牒件状如前,谨牒。
  7.开元,七年四月日押官健儿李仁感
  8.专当官县丞李仙
  9.付司..
  这件文书就是因押官李仁感押送的数匹长行马因途中死亡,由县丞李仙出具证明的上报北庭都护府牒文。又如《开元七年八月长行坊押官为马料事上南北长行使状》:
  1.右件状上
  2.南北长行使:马料断,乞付
  3.给。谨录。
  4,牒,件状如前,谨牒。
  5.开元七年八月日典
  6.押官都督
  这是一件长行坊押官因要求供应马料的上呈北庭都护府文书。说明长行坊的马料也是仰承北庭都护府供应。官营长行坊与长行马制度乃唐代北庭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保证了北庭各大交通干线的畅通无阻。

附注

①陈戈:《新疆古代交通路线综述》,《新疆文物》,1990年,第3期。 ②〔日〕比野丈夫:《新获の唐代蒲昌府文书■っぃっ》,载《东方学报》(京都)45册,1973年,366页十余华里,汇合于乌鲁苏,小岭峰在其附近。两谷道会合继续向北之谷,即小岭谷。 ①陈国灿:《唐蒲昌府防区内的镇戍与馆驿》,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轮台的地望有乌拉泊、昌吉古城、米泉、阜康诸说,迄今未有定论,其中乌拉泊说较为流行鸟拉泊规模与郝遮镇所在之奇台北道桥古城、唐蒲类镇所在之奇台吐虎玛克古城相侔若,而小于作为蒲类县治的奇台古城(俗称唐朝墩)和地当碎叶路的昌吉古城。且地不当碎叶路,与史书所记地望不合 。 ③《哈密文物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8页:“东距哈密市65公里,为汉唐时代遗址,地理坐标:东经92°54′28″,北纬42°56′16″..古城颇具规模,有南北二城平面呈‘字形。 ①孔祥星:《唐代新疆地区的交通组织长行坊一一新疆出土唐代文书研究》,载《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1年第3期,29~38页。孙晓林:《试探唐代前期西州长行坊制度》,载《燉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版。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②《东洋史研究》,10-3,1948年,73~77页。土长行坊有关文书的检讨为中心》等,武汉大学陈国灿教授利用日本东洋文库所藏图片整理成书的《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①也收有此类文书。 ①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