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山都护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67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金山都护府
分类号: K294.5
页数: 5
页码: 153-157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北庭前身及其建置沿革、金山都护府的情况。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北庭前身 金山都护府

内容

金山都护府是唐朝在庭州创置的第一个主管天山北麓的汉军都护府。龙朔二年(662)由于吐蕃的挑战,西域形势一度逆转,昆陵都护府罢置,西突厥左厢部落叛唐,金山都护府就是在这一新形势下创立的建置。北庭都护府的历史先驱吐蕃乃藏族先民所建的地方政权,国君称赞普,松赞冈布赞普曾迎娶文成公主为妃,两国间结有和亲关系。永徽元年(650)松赞冈布逝世以后,赞普幼小,三代大相都为噶尔家族垄断,开始同唐朝争夺西域。龙朔二年疏勒、龟兹相继叛唐,唐朝册拜的首任安西大都护杨胄似已战殁,伊州都督苏海政被授予■海道行军大总管名号,暂时代理安西大都护,率领所部汉军,征调兴昔亡可汗兼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继往绝可汗兼濛池都护阿史那步真所统西突厥精骑出征,而唐朝册拜的这两位西突厥可汗兼都护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步真早在降唐之前就有深仇大恨,分册为两厢可汗、两厢都护之后,又因争夺部落,相互不和。其中阿史那弥射威信很高,阿史那步真所属的右弩失毕部落纷纷东徙,前往投奔,引起阿史那步真的仇恨加剧。苏海政所统西征大军途经天山北麓东段阿史那弥射辖境,“龙朔二年(662)弥射、步真以兵从,■海道总管苏海政讨龟兹,步真怒弥射,且欲并其部,乃诬以谋反,海政不能察。即集军吏计议,先发制之,因称诏发所赍赐可汗首领,弥射以部下至,悉收斩之”。①阿史那弥射的被杀标志着唐朝所建昆陵都护府的罢废。
  阿史那弥射被冤杀,激怒了西突厥左厢部落,都不去为唐军效命,苏海政所统仅数千汉卒,自然无力平叛,被吐蕃击败。《资治通鉴》卷201记此于龙朔二年:“至疏勒南,弓月部复引吐蕃之众来,欲与唐兵战;海政以师老不敢战,以军资赂吐蕃,约和而还。由是诸部落皆以兴昔亡为冤,各有离心。继往绝寻卒,十姓无主,有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收其余众附于吐蕃。”在这段文字中有两句衍文,一是“继往绝寻卒”二是“李遮匐收其余众附于吐蕃”。继往绝可汗即阿史那步真,死于乾封二年(667),,李遮匐乃阿史那步真部下,其叛唐附蕃应是乾封二年,清理掉这两件与本年无干的赘文以后,所余文字应是“由是诸部落皆以兴昔亡为冤,各有离心,十姓无主,有阿史那都支收其余众,附于吐蕃”。可知阿史那弥射被冤杀之后,率领西突厥左厢诸部的叛乱首领就是阿史那都支。同书接着叙述:“是岁,西突厥寇庭州,刺史来济将兵拒之,谓其众曰:‘吾久当死,幸蒙存全以至今日,当以身报国!’遂不释甲胄,赴敌而死。”庭州刺史来济既死,龙朔二年(662)阿史那都支曾一度攻陷庭州。此人后来曾被唐朝册拜为匐延都督②,匐延都督府乃处木昆部改置,则这位龙朔二年率先叛唐的西突厥首领乃出身于处木昆部。苏海政主持的■海道行军的失策与失利,导致西域形势的全盘逆转。这时龟兹也已发生叛乱,显庆三年册拜的安西首任安西大都护杨胄之名早已消失于史册,似已战殁,安西四镇汉军都被切割为飞地,唐朝有效控制的地区已仅余西、伊二州,始建于显庆三年(658)的西州都督府已成为唐朝在西域的政治中心。③时任西州都督者为兼任安西都护的高昌王族麴智湛,执秉西州兵权的乃都督府长史裴行俭,此人乃隋朝名将裴仁基之子,曾任长安令,又师从唐朝名将苏定方学习兵法,资兼文武,多谋善断。遂断然统率西州府兵,收复了庭州,并奏请朝廷,创建了金山都护府。因此,各种史料都将金山都护府说成是西州都督府的改置。如《通典》卷174,州郡四,西州条述高昌:“西州,置都督府,后改为金由都督府。”此金由都督府显然是金山都护府之讹。《旧唐书 ·地理志》云:“西州..寻置都督府,又 改为金山都督府。”此处之 “都督府 ”又是“都护府”之讹,《太平寰宇记》卷 156,废西州条倒是将金山都护府写对了,其时间又出现了错误: “西州,兼升为都督府..开元中改为金山都护府。”“开元中”应当是“龙朔中”之误。以上史料所记虽略有出入,且各有小误,却共同印证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初创之金山都护府同西州都督府密切相关。首任的金山都护就是西州都督麴智湛,仍驻西州,金山都护仅为遥领,裴行俭则以西州都督府长史身份任金山副都护,驻节庭州,全权统管金山都护府事。这时的西州都督府和金山都护府实际上是一个班子、两个机构。始建于龙朔二年末三年初(663年1月),《资治通鉴》卷201记龙朔三年三月,“杨德裔以阿党流庭州”,又记,“四月,乙丑,下(李)义府狱,遣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御史、详刑共鞫之,仍命司空李勣监焉。事皆有实。戊子,诏义府除名,流巂州;津除名,流振州;诸子及婿并除名,流庭州。朝野莫不称庆。”又《元和郡县志》卷40庭州条又记:“其汉户皆龙朔以后流移人也。”大批发遣罪犯流放庭州,说明至迟龙朔三年三月以前庭州已重新为唐军收复,率军收复庭州的主将就是西州都督府长史裴行俭。
  最早注意到金山都护府这一建置的是日人伊濑仙太郎①,我在旧作《金山都护府钩沉》②中对这一都护府的建置虽较伊濑有了许多重要补充,但将金山都护府的创立视为西州都督府的改置与升级的结论有必要修正。20世纪吐鲁番学的研究成果证实,西州都督府自从显庆三年创立之后一直存在,并不因金山都护府的创立而罢废,也不因后来金山都护府的罢废而复置。这表明,金山都护府虽然是由西州都督府长史裴行俭实际创立的,起初确由西州都督麴智湛兼管,然自麟德二年(665)裴行俭已擢为安西大都护之后,不可能同时再兼金山都护,金山都护府治所已定治庭州,此后历任金山都护都兼庭州刺史,已成为这一都护府的独特传统。虽然显庆三年唐朝曾在天山北麓创立过昆陵都护府,册拜阿史那弥射为昆陵都护,治所也是设在庭州,名为都护府,实际上是拥有可汗、都护双重名号的西突厥羁縻建置,同作为朝廷正规军府建置的都护府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可见金山都护府则是唐朝在天山北麓创设的第一个汉军都护府,它的创立大为强化了唐朝的山北防务。至乾封二年(667)裴行俭召回唐廷之后,安西大都护府正式罢废,还原为正三品的安西都护府,金山都护府与之平级,开始出现了二都护府分治的政治格局。以庭州为治所的金山都护府主管以庭州为中心的天山北麓东段,安西都护府主管以碎叶为中心的天山北麓西段。同时主管伊、西二州为主体的唐朝郡县化地区以及安西四镇。
  关于历任金山都护,正史多有漏载,参稽唐人碑铭,除首任正、副都护麴智湛、裴行俭以外,可考者有以下数人:
  袁公瑜:《千唐志》所收《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公瑜)墓志铭并序》中记:“俄以君为中书舍人。又迁西台舍人..寻出君为代州长史,又除西州长史..俄转庭州刺史,无何,迁安西副都护。”此人当初曾揭发裴行俭,使之贬官西州长史①,后来的遭遇居然同裴行俭几乎一模一样,却也奇巧。参阅《旧唐书》卷65:“吏部尚书李义府遣大理正袁公瑜就黔州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无忌既有大功,而死非其罪,天下至今哀之。上元元年,优诏追复无忌官爵。”袁公瑜以追随李义府,陷害长孙无忌、裴行俭起家,随着龙朔二年李义府败落,裴行俭建功绝域,逐渐失势,至上元元年(674)长孙无忌平反,必定追究其责任,依此判断,袁公瑜贬官西州长史必为此年,出任庭州刺史兼金山都护非此年,就是上元二年(675)。
  杜怀宝:《全唐文》卷228张说《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方翼)神道碑》记:“仪凤岁,诏公为波斯军副使兼安西都护,..以安西都护杜怀宝为庭州刺史。”按裴行俭以册立波斯王暨安抚大食使名义发师西进,始于仪凤三年(678),调露元年(679)六月到达西州,杜怀宝任金山都护兼庭州刺史似始于仪凤三年。
  王方翼:《全唐文》卷228张说《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方翼)神道碑》记:“无何,诏公为庭州刺史..前使杜怀宝更统安西。”《新唐书》卷111:“未几,徙方翼庭州刺史,而怀宝自金山都护更镇安西,遂失蕃戎之和。”王方翼调露元年犹在安西任上,扩建碎叶城,其调任金山都护应为永隆元年(680),永淳元年(682)主持热海之战。其任期似止于此战结束之后。
  田扬名: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三条》②记:“顷以吐蕃、九姓亡叛,有诏出师讨之,遣田扬名发金山十姓诸兵,自西道入。”此处“金山 ”与“十姓兵”上下相承,难于找出其必然联系,有的《全唐文》本子此句作“田扬名发金山道十姓兵”按北庭都护府又作北庭道,安西大都护府亦作安西道,则金山都护府亦可作金山道,,依此,田扬名就是金山都护府存在期间的最后都护了。
  金山都护府创置以后,西、庭二州的防务得到了全面的加强,在此后风云变幻的形势演变中,碛西东部咽喉地段始终置于唐朝的统治之下,证实了这一都护府对屏卫唐朝西北边防起了辉煌的历史作用。其中王方翼驰救碎叶,大战热海之役最为典型。此事发生于永淳元年(682),杜怀宝任安西都护期间。“阿史那车薄围弓月城,安西都护王方翼引军救之,破虏众于伊丽水,斩首千余级。俄而三姓咽面与车薄合兵拒方翼,方翼与战于热海,流矢贯方翼臂,方翼以佩刀截之,左右不知。所将胡兵谋执方翼以应车薄,方翼知之,悉召会议,阳出军资赐之,以次引出斩之,会大风,方翼振金鼓以乱其声,诛七十余人,其徒莫之觉。既而分遣裨将袭车薄、
  咽面,大破之,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遂平。”①校以《王方翼碑》,当时王方翼所任官衔非安西都护而是金山都护。“蹙车薄于弓月,陷咽面于热海,剿叛徒三千于麾下,走乌鹘十万于城外。”②这是继裴行俭平定阿史那都支、李遮匐之后最大的恶战,“禽酋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③自此基本稳定了西域形势。必须指出的是,弓月与庭州同在天山北麓,故王方翼千里驰援,但其就本属驻守碎叶的安西都护府防区。有人据此以为金山都护府一直统辖到热海。④则是把它同后来的北庭大都护府的辖区混为一谈了。
  末任金山都护田扬名发十姓兵东征漠北之役也是战果辉煌。这时东突厥已经复兴,其首领阿史那骨咄禄已建号颉跌利施可汗,基本统一漠南,唯漠北安北大都护府名义尚存,其骨干就是一贯亲唐的回纥部落,阿史那骨咄禄遂策动漠北亲突厥势力仆固、同罗等部合攻回纥。为此武则天于发遣刘敬同率河西骑士取居延道驰援回纥之外,又发田扬名率十姓兵自西方入,其中西路十姓兵在平定仆固、同罗为首的这场漠北叛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陈子昂的上书中得知,“十姓君长,奉诏之日,若报私仇,莫不为国家克翦凶丑,遂数年之内,自率兵马,三万余骑,经途六月,自食私粮,是国家威德早申,蕃戎得效忠赤”⑤,至垂拱元年(685)“同罗、仆固都督,早已伏诛,为乱之元,其自丧灭”⑥,但西突厥受诏从征,志在劫掠,乃是游牧族群本性,结果虽然漠北之乱荡平,亲唐的回纥部落也遭洗劫,“国家(指朝廷)乃以不奉玺书,妄破回纥部落”⑦,田扬名身为东征统帅,被追究责任,免去了都护职务,自此金山都护府罢废。同年十一月:“太后乃擢兴昔亡(指阿史那弥射)之子左豹韬卫翊中郎将(阿史那)元庆为左玉钤卫将军,兼昆陵都护,袭兴昔亡可汗,押五咄陆部落。”⑧这一任命意味着昆陵都护府的复活,而金山都护府正是以昆陵都护府的废置为前提的,且此二都护府皆治于庭州,同样以镇抚西突厥为其主要使命,二者之间必有一个是多余的。因此,可以判定,此垂拱元年昆陵都护府复置之岁,亦即金山都护府罢置之年。原来接受金山都护府节制的汉军皆南移西州,改隶于西州都督府。
  综上所述,金山都护府实乃唐朝在天山北麓创立的第一个军府,治于庭州,它同北庭都护府虽然并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二者性质、职能、治所均完全相同,在这个意义上,也可将金山都护府视为北庭都护府的历史先导。

附注

①《新唐书》卷215,突厥传,下。 ②《册府元龟》,卷964,外臣部,封册二:“咸亨元年,四月,以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之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辑五咄六及咽面之众。” ③《旧唐书》,卷40:“西州中都督府,本高昌国,贞观十三年(应为十四年,640年)平高昌,置西州,仍主五县(应为三县)。显庆三年(658年),改为都督府。”《册府元龟》,卷964:“(显庆三年)五月,以左骁卫大将军,兼安西都护、天山县公麴智湛为西州都督,统高昌之故地。” ①《金山都护府的创置》,见《中国西域经营史の研究》,昭和二十年岩南书店刊行。 ②《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 1期。 ①《旧唐书》,卷84记裴行俭:“显庆二年,六迁长安令。时高宗将废皇后王氏而立武昭仪,行俭以为国家忧患必从此始,与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私议其事,大理袁公瑜于昭仪母荣国夫人谮之,由是左授西州都督府长史。” ②《全唐文》,卷211。 ①《资治通鉴》,卷203,永淳元年。 ②《文苑英华》,卷913,张说:《夏州都督太原王公(方翼)神道碑》。 ③《新唐书》,卷 111。 ④郭平梁:《被埋没了的金山都护府》,217~243页,载《新疆历史论文集》。 ⑤《全唐文》,卷211,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三条》。 ⑥《全唐文》,卷209,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 ⑦《全唐文》,卷211,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三条》。 ⑧《资治通鉴》,卷203,垂拱元年。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