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从使者校尉到戊己校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6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从使者校尉到戊己校尉
分类号:
K294.5
页数:
6
页码:
68-73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山北屯区、从使者校尉到戊己校尉的情况。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山北屯区
戊己校尉
内容
汉开西域的胜利乃是同游牧强族匈奴之间综合实力较量的结局,汉军人数的众多和雄厚的丝帛资源在军事和外交较量中都占有优势,所遭多次重大挫折都是由于长途行军,粮馈不足。诸如征和四年(前89)开陵侯成娩主持的二争车师,虽破其国,降其王,而士卒道死饥饿者多达数千人。太初元年(前104)贰师将军第一次伐大宛率属国六千骑,郡国恶少年数万人,兵力本十分雄厚,及太初二年(前103)“西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财(才)有数千,皆饥罢 ”①,被迫还师。
汉军就地屯田、就近运粮是唯一解决汉朝开拓西域这一军粮供应难题的方案。因此,在贰师将军李广利第二次伐大宛刚刚奏凯还朝的太初四年(前101),武帝就派出了使者校尉督率汉军士兵在轮台、渠犁一带屯田。“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 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①“仑头(即轮台)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②使者校尉就是汉朝最早创立的屯田建置,至元凤四年(前77)“昭帝乃用桑弘羊前议,以扞弥太子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地皆相连也”。③主持轮台的汉军屯田,同年遣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另册鄯善王遣汉质子为新王,改其国名为鄯善,为巩固此王的统治,又“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矣”。④
此外,在文献史料中见诸记载的武帝时期屯田地点还有创建于元封六年(前105)的胘雷,地在乌孙北⑤、楼兰⑥、北胥、赤谷、伊吾等地。这些屯田分布虽然很广,但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并且在以后汉朝统一西域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屯田地点,主要是郑吉所经营的渠犁屯田,以及楼兰、伊循的屯田。至郑吉擢任西域都护之后,高昌、交河,以及天山北麓的屯田又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西域新的屯田中心。首任西域都护郑吉则是汉代屯田历史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郑吉乃以屯田建功绝域的一代名将。他所经营的渠犁屯田成为西汉最大的粮仓,距轮台很近,实质上是使者校尉轮台屯田的继承和继续。使者校尉的屯田因赖丹被杀一度中断,本始二年(前72)汉将常惠将乌孙兵破北匈奴,还师时围龟兹,斩杀赖丹主凶姑翼,此后汉军恢复了渠犁屯田。郑吉与其副将司马熹主持渠犁屯田似即始于此年。其后随着车师争夺的不断胜利,屯田地点又东扩至交河、高昌一带。至神爵三年(前59)西域都护府创立之后,“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⑦可见郑吉擢为首任西域都护之后,仍然高度重视屯田,继续委其得力将佐主持屯田,出现了“始属都护”的“屯田校尉”官号,成为戊己校尉的前身。
戊己校尉的创立是继西域都护之后,汉朝在西域的另一重要军政建置。这是主管西域汉军屯田的最高官员。此前,为了解决汉军粮食的供应,郑吉任西域都护前也以善营屯田知名,开此屯田官衔的前驱。
戊己校尉乃是汉朝主管西域屯田的最高军政长官,官阶仅低于西域都护,实质上是西域汉军的副帅。郑吉主持屯田时期,所领官号为 “侍郎 ”,说明那时屯田的主政长官还没有固定的名号,至郑吉擢任西域都护之后,戊己校尉官名正式设置于宣帝元康四年(前62),本治于车师前部交河城,不久罢废。元帝初元元年(前48)再次建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出现了如下记载: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前48)置,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其中戊己校尉是屯田长官,丞理民事,司马和候管兵马。《汉书·西域传总序》中又再次提到这个官名。戊己校尉即主持农耕的校尉,同屯田校尉的旧名寓意差不多。①有学者认为戊己校尉与“屯田校尉”之间区别并不在于官名的寓意而在于统属关系的变化。屯田校尉乃郑吉所置,乃西域都护府的下属机构,戊己校尉则另属凉州敦煌郡,非但西域都护无权调遣,且足以同其分庭抗礼。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②从此后戊己校尉总是受号令于西域都护判断,此说是否成立,仍值得怀疑,姑且一说。罗布淖尔出土西汉元帝永光五年(前39)、成帝河平四年(前25)及同时代简牍,记汉西域官名,有车师戊校、左部左曲候、左部后曲候、某部右曲候、右部后曲候、右部后曲候丞、交河曲仓守丞。黄文弼先生认为均属戊己校尉。这些都已得到史实的验证。罗布泊出土的汉简记有“交河壁”,说明汉军在交河设有屯田堡垒。一简记有“交河曲仓守丞衡移居卢訾仓”,说明交河屯田军设有积谷粮仓交河曲仓,管理交河仓和楼兰居卢訾仓的屯田官,说明戊己校尉初建时虽与屯田校尉一样,同在车师前王庭交河城一带屯田,其后则逐步东移高昌壁,鄯善的柳中城逐渐成为汉军车师屯田的中心。
戊己校尉作为西域最高屯田兵长官,具有双重军政隶属关系,汉朝西域屯垦直属大司农管理③,受监督于主管军队粮草供应的搜粟都尉,及朝廷发遣各地的劝农使者,军事上并受西域都护节度。戊己校尉开府建衙,职繁责重,其地位也日益提高。西汉初置之戊己校尉原本秩六百石,至东汉已升至二千石,位与西域长史相埒。故《后汉书·百官志》卷24记:“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下领各地曲候、屯长等基层屯田官员,形成为等级分明的三级建置。复据《百官公卿表上》戊己校尉府衙中还设“有丞、司马各一人”。曲候,又作军候,是大屯区的屯田长官,一般率军千人左右。《后汉书·百官志》记“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 ”,官阶相 当于初建之戊己校尉。《罗布淖尔汉简考释》简二记有“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七月癸卯朔壬子左部左曲候”,简五记有“口者马君左部后曲候尊丞商令史利口”,简六记有“右部右曲候口口令史口口口”,简三记有“右部后曲候丞陈殷十月壬辰为乌孙寇所杀”,简四记有“二月庚辰朔丙午后曲候口”,罗布泊汉简七记有“口口部军守司马”,简八记有“君使宣告左右部司马衍口口口”,这里的“左右部司马”,即左右两部校尉的属官司马。简十六记有 “交河曲仓守丞 ”,证明交河设有曲候。
屯长:是各地屯田所内直接领导田卒生产和战斗的基层屯官。《后汉书 ·百官志》云: “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罗布泊简中记有“从事”、“仓吏”,疑是各部曲候的属吏。简二十记有:“庚戌旦出,坐西传日出时,三老来坐,食时归舍。”“三老”,本是汉初乡官小吏。汉朝就是以此命名基层屯田官吏。各大屯区都有自己的粮仓,如“居卢仓”、“交河曲仓”等。仓库专门有“仓吏”负责管理。汉朝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监察制度,经常派员视察屯田。例如罗布泊汉简十八记载:“乙巳辰时,都吏葛卿从西方来,出谒巳归舍。旦,葛卿去,出送。”简十九记:口口使者王口旦东去,督使者从西方来,立发东去。口口仓使,口黄昏时归仓。”这两简记的“都吏 ”和“督使者 ”,都是汉朝派往西域督察的使官。
罗布泊汉简二七记有“史隆家属畜产衣器物籍”,简二八记有“口口口时簿”。这和居延汉简记的各种“簿录”相似。各屯田区要建立各种籍簿。其中主要有统计各类数据的“计簿”,征收人头税的“算簿”,登记田亩产量的“田簿”,屯田卒领取口粮登记的“食簿”,登记领取日常器用的“记簿”,登记领取兵器、农具的 “用簿”登记领取耕牛的 “牛簿 ”等,这些籍簿都须上报大司农。
罗,布泊、悬泉出土的西汉简牍进一步反映元帝永光五年(前39)至成帝河平四年(前25)间戊己校尉又分化为戊、己两校尉,左部即戊校尉,右部即己校尉。①王莽柄政时期,又恢复了戊己校尉的建置,新朝时期的刁护(王莽始建国二年,10)、郭钦(王莽天凤三年,16)皆领戊己校尉官号,新获敦煌马圈湾汉简中,编号47简云:“臣愚窃,不胜念念,与戊部尉钦议。”编号47简云:“都护虏译,持缴告戊部钦、车师前附城诩。”此乃王莽时代官职,其中的戊部尉钦应指史书中所记新朝天凤三年(16)任戊己校尉的郭钦,可见王莽新朝仍继续实行二校尉制度,区别在于戊校尉称戊部尉,己校尉称己部尉,郭钦所任实非戊己校尉而是戊部尉。东汉明帝重开西域时期所任命的主管屯田长官也是承袭了元、平年间的西汉建置传统。②其中主管天山南麓的屯田长官称己校尉,主管天山北麓的屯田长官称戊校尉。东汉抗击匈奴的名将耿恭就是最著名的戊己校尉之一。但明帝逝世之后,这一制度似 已废止,至班超、班勇继主西域时期,又恢复了戊己校尉统一主管西域屯田的传统局面。
关于戊己校尉所属屯区,史无明载。近年来天山南北东段戊己校尉所属诸屯城相继发现了一种似为屯官标志的铜马,非常引人注目。按秦汉时期大将统兵,设有虎符制度,其下各级官佐,各有官符,依例,戊己校尉所率屯田将佐,也应各有其等级不同的官符或勋符,以为信物。奇台石城子汉代屯城中发现了一匹铜马(图36),大眼炯炯,一颈浓鬃,细腰劲臀,尾巴甩动,骏姿英武,长约4厘米,高约3.5厘米,显然是一种佩饰。鞍部有一小孔,可系带佩用,很可能就是屯田军官区分级别的标志。后来这种官符陆续发现,1981年木垒英格堡也征集到一匹铜马,马的基本造型与前三马相同,区别仅乃马上另有一骑者,也应是东汉时代的产物(图37)。1985年奇台东湾乡又出土了石城子同样形制的铜马(图38),高3.5厘米、长5.2厘米、也是鞍部开孔,铜图37木垒英格堡铜马的成色更黄;吐鲁番也发现了类似形制的铜马(图39),高3.7厘米、长5厘米,以上三马形制悉同。2005年我又到吉木萨尔山前地带考察,得到北庭画院文物(图40),收藏家张天铭及地方资深县史研究专家王秉诚以及朱丹诸先生的大力协助,得知吉木萨尔也曾发现两匹铜马,一为张天铭先生的私人收藏,马上有猴。另一铜马形制与奇台石城子铜马基本相同,其出土地点明确就在泉子街乡的小西沟古城。马上有猴,似乎寓意为马上封侯,由此判断,这些似乎都是汉军基层屯田长官佩带的官符
或勋符。进入东汉时期,戊己校尉分化为戊、己两校尉,其中主管天山南麓的屯田长官己校尉治所由高昌东迁柳中,主管天山北麓的戊校尉治于山北金蒲城,中心在今吉木萨尔县南山,其屯田范围已扩展至奇台、木垒县内,实质上已遍布车师后部的全境。这些拔地而起的汉代屯城大都始建于西汉宣帝朝,即郑吉主军、主政西域时期,王莽新朝一度废弃,东汉重建,并在西域三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附注
①《汉书》,卷62。 ①《汉书》,卷96。 ②《史记》,卷 123 ③《汉书》,卷97。西汉轮台屯田遗址,主要分布在今轮台县东南20公里的克孜尔河流域的柯尤克沁和昭果特沁两座古城附近。 ④《汉书》,卷96下。 ⑤《史记》,卷 110:“北益广田至胘雷为塞,而匈奴终不敢以为言。”《汉书音义》曰:“胘雷,地名,在乌孙北。” ⑥罗布泊汉简的出土证实楼兰乃汉军屯田的重要基地,汉简上记有“黄龙元年”(前49)“永光五年”(前39)、“河平四年”(前25),“元延五年”(前8)等明确的汉代年号,并伴有大量汉五铢出土,汉简中广泛提及“乌孙”、“龟兹王使者”、“车师”、“交河壁”、“渠犁”、“伊循”、“敦煌”等汉代地名、国名,反映了同这些地区的密切来往,还多次提到“居卢訾仓”,《汉书·乌孙传》记:“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所记之“居庐仓”即为钱的,汉简中之“居卢訾仓”,应是是西汉后期重要粮库名称。 ⑦《汉书》,卷96下 ①对于“戊己校尉”之名的解释,不论是“厌胜说”、“处中说”、“寄治说”都离不开干支与五行的关系。我国实行岁星历,有一套十天干、十二地支的特殊编码,“戊”是十天干码,“己”则是十二地中的编,支中的编码,《淮南子·天文训》记:“戊、己、四季,土也。”这两个编码都属五行中的土,而稼生于土,可见戊己校尉这个名称本身就具有主农的含义。 ②参阅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篇》,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74~80页。又《初学记》卷8陇右道事对条注引阚骃:《十三州志》:“高昌壁,故属敦煌。”可备一说。 ③《汉书》,卷19,《百官公卿表》。大司农,掌谷货,即秦之治粟内史,景帝时之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定名大司农,是西汉最高的衣官。 ①《汉书》,卷 19,《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 “有戊校尉,有己校尉。”而罗布泊汉简官名有车师戊校、左部左曲候、左部后曲候、某部右曲候、右部后曲候、右部后曲候丞、交河曲仓守丞。黄文弼在《罗布淖尔考古记》中认为以上官名即为戊己校尉进一步分化为戊、己两校尉的指征。 ②〔清〕王先谦:《后汉书补注》引何焯之说,认为耿恭官衔非戊己校尉,而是戊校尉,“己”字为衍文王士禛《池北偶谈》卷4戊己二官名条亦云: “然戊己自是两官名,后汉耿恭为戊校尉,关宠为己校尉是也 ”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