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北庭研究的扩大与吐鲁番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64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北庭研究的扩大与吐鲁番学
分类号:
K294.5
页数:
7
页码:
13-19
摘要:
本篇记述了新疆地区历史回顾、北庭研究的扩大与吐鲁番学的情况。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历史回顾
北庭研究扩大
吐鲁番学
内容
随着北庭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关注的已不仅是北庭古城本身,开始在空间、时间上都有所扩展。空间上的扩展表现为从北庭治所庭州、金满县所在的吉木萨尔,进一步向作为北庭故境的东部天山及整个天山北麓拓展,在时间上表现为对以天山北麓东段为主体的东部天山古代居民变迁及其建城史的历史追溯和北庭的后继政权北庭 ——高昌回鹘亦都护政权方面扩展,并进而延伸到西辽、蒙元时期,直至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的星辰陨落。浮现在人们视野的已不再是孤独的北庭古城,而是这一古城曾经号令的整个天山北麓和东部天山,是这一广袤地区饱经沧桑的动态历史流程。以此为标准,北庭研究的扩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关于唐朝之前北庭故境古代居民、古代遗址与天山北麓东段建城史的研究。山北六国与车师六国,都是活动于天山北麓的古代重要居民,它们是同一概念还是不同概念,长期以来,被混淆不分,清人陶葆廉在所著《辛卯侍行记》中更是明确指出 “车师六国与前汉所称山北六国不同 ,”岑仲勉在其《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山北六国》②中也赞同这一结论,其中山北六国出现在前,车师六国出现在后,但二者区别究竟在哪里,岑著中并未予以解答。孟凡人《北庭史地研究》中也指出必须区别这两个不同时期出现的国名,而认为二者质的差异乃是山北六国乃以地缘关系为特征,而车师六国则以血缘关系为特征,似乎仍未能从根本之处揭示出二者之间的本质。
金蒲城、疏勒城、后部候城乃是汉戊校尉在天山北麓东段的屯田重地,是这一地区最早出现的汉式城堡,务涂谷则是车师后部的牙庭所在。薛宗正 1979年发表了《耿恭驻守的疏勒城在哪里? ——兼与才家瑞同志商榷》①,最先提出了汉疏勒城即奇台石城子说。作者又发表了《新疆奇台县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与古墓》②、《新疆奇台县出土的中原古钱》③、《新疆奇台境内的汉、唐遗址调查》④,继续充实了以上观点。1988年发表了《金蒲、疏勒、务涂谷考》⑤,提出了汉金蒲城即今吉木萨尔县的小西沟古城(贼疙瘩梁),务涂谷在今吉木萨尔县吾唐沟。此后环绕着以上三地的考证文章有柳用能《耿恭守的疏勒城考》⑥,魏大林《疏勒城考辨》⑦,王炳华《天山东段考古调查纪行》(二)⑧,戴良佐《奇台麻沟梁石城子遗址踏勘记 ——兼论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方位》⑨及王秉诚《再探“务涂谷 ”与“金满城 ”地理位置 ——兼与孟凡人先生商榷》⑩等,基本上都赞同疏勒城即石城子说。孟凡人的《疏勒城的方位》?????????⑦???,则另倡疏勒城即吉木萨尔县大龙口古城(实为大龙沟古城)说■,附和者有赵振江《略谈疏勒城考》等。■关于务涂谷的位置,孟凡人主张在今吉木萨尔千佛洞一带,阚耀平、阎顺《吉木萨尔县小西沟遗址的初步调查》■则主张务涂谷即今吉木萨尔县小西沟古城。
魏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天山北麓先后隶属于柔然汗国与突厥汗国治下,这一时期有关柔然的论文主要有日人内田吟风《北亚细亚史研究》(鲜卑、柔然、突厥篇)(日文版),余太山《柔然与西域关系述考》?■,段连勤《柔然汗国的建立及其对高车的征服与统治》■,薛宗正《柔然汗国与西域》■等,关于突厥的专著主要有林幹《突厥史》■,薛宗正《突厥史》■,马雍、蔡鸿生、吴玉贵、芮传明、钱伯泉等人也都发表过有关突厥的重要论文,其中吴玉贵《高昌供食文书中的突厥》④,钱伯泉《铁勒国史钩沉》①,钱伯泉《从〈高昌主簿张绾等传供状〉看柔然汗国在高昌地区的统治》②都是通过吐鲁番文书研究山北突厥、铁勒同高昌的关系,间接地印证了突厥、铁勒,在贪汗山北,即可汗浮图城附近的活动。同史书记载中突厥、铁勒的活动相应,在广袤的欧亚草原上则出现了一种立于石堆墓之前的石人,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考古文化现象,王博著有《草原石人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这一草原文化现象的专著。关于隋朝和唐朝前期有关山北可汗浮图一带形势的发展还有以下一批重要论文,包括吴震《麴氏高昌国史索隐 ——从张雄夫妇墓志谈起》③,薛宗正《隋朝与西域》④,薛宗正《阿史那弥射生平析疑》⑤,吴玉贵《阿史那弥射考》⑥、薛宗正《阿史那弥射与阿史那泥孰 ——答吴玉贵同志》⑦等,吴玉贵《阿史那贺鲁降唐诸说考异》⑧,都是环绕着可汗浮图城归唐之前的山北形势变化展开。
关于唐代北庭大都护府、北庭道所管辖的基本地域庭州四县及碎叶镇的地望,置废沿革,无疑是北庭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碎叶和轮台尤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新唐书》卷43记:“焉耆都督府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调露元年,都护王方翼筑,四面十二门,为屈曲隐出伏没之状云。”又《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碎叶城,焉耆都督府治所也,方翼筑。”因此,出现了焉耆碎叶说。最早批驳此说的论文有吴震《唐碎叶镇城析疑》和周伟洲《略论碎叶城的位置及其作为安西四镇之一的历史事实》,二文同见于1977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疆历史论文集》,吴震在指出我国史书所记焉耆碎叶说的同时,又提出碎叶城的位置应在楚河南岸的楚伊斯阔叶(чуИскоИ)的新见,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1979年张广达发表《碎叶今地考》⑨,以汉文、穆斯林史料及考古资料相互对勘,证实唐之碎叶即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不远的阿克 ·贝希姆古城遗址。此后发表的有关碎叶论文还有薛宗正的《唐碎叶建置诠索》⑩,也在这一基础上对其建置沿革做了许多重要补充。 20世纪末,日本学者率先在唐碎叶城故址发现了杜怀宝碑,于志勇发表了《吉尔吉斯斯坦发现杜怀宝碑铭》11,日本内藤みとり教授对此做了重大贡献12唐碎叶镇即今阿克 ·贝希姆古城已证据确凿,无可争辩。虽然至今仍有人撰文,倡导另有哈密碎叶说13,实已无须重视。
关于唐轮台地望主要有阜康、米泉、乌拉泊、昌吉四说。早在1948年陈澄之刊于《新疆日报》上的文章《新疆行》已提出了阜康说,与之相关的遗址为阜康六运古城。米泉说相关遗址为米泉市古牧地镇境内的米泉古城,1978年王有德发表《岑参诗中轮台及其他》①一文,最先提出此说。此后在《再谈唐代轮台问题——兼与林必成同志商榷》②中重申了这一观点。 1979年林必成发表《唐代“轮台”初探》③最先提出了乌拉泊古城就是唐轮台故址,此后陈戈《唐轮台在哪里》④,钱伯泉《轮台的地理位置与乌鲁木齐渊源考》⑤、《唐轮台位置续考》⑥,苏北海《岑参〈轮台歌〉的几个考证》⑦、《唐轮台城位置考》⑧、《唐代轮台城位置及历史地位研究之研究》⑨徐百成《读诗试考唐轮台地望》⑩戴良佐《黑沟沿革与唐轮台方位》11,都赞同此说,。薛宗正1983年发表《唐轮台名实,核正——庭州领县考之一》12,最先提出了唐轮台县即今昌吉古城说。此外关于北庭下属诸县、军、守捉的论文有薛宗正《唐蒲类诂名稽址——庭州领县考之二》13,吴震《唐庭州西海县之置建与相关问题》14,戴良佐《唐庭州西海县方位初考》15,钟兴麒《唐伊吾军驻所核实甘露川考16,王广荣《关于昌八里的位置》17,戴良佐《唐代庭州守捉城略考》18等,关于北庭交通路线的研究有日比野丈夫《新获の唐代蒲昌府文书■っぃっ》19,陈戈《新疆古代交通路线综述》20,王炳华《近年新疆考古中所见唐代重要史迹》21,陈国灿《唐蒲昌府防区内的镇戍与馆驿》22等。北庭研究向下扩展即为回鹘别失八里、蒙元王朝统治天山北麓和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有关文献记载时断时续,除了继续沿用传统史学方法论之外,回鹘、察合 台文献的解读成为打开这一时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唐开成五年(840)回鹘西迁揭开了回鹘别失八里的历史序幕,出现了安西回鹘与北庭回鹘两个政权。最早注目这一问题的是日本学者羽田亨、藤枝晃、森安孝夫、安部健夫与法国学者哈密屯。羽田亨著有《唐代回纥之研究》①、《回纥部族的西迁》②藤枝晃发表有《高昌回纥与龟兹回纥》③,森安孝夫《回鹘与吐蕃的北庭争夺战及其,以后的西域形势》,发表于《东洋学》1973年第1期(55卷4期)、《关于回鹘的西迁》,发表于1977年10月《东洋学报》59卷1~2期,汉译文见于《民族译丛》1980年1期;《究竟是回鹘还是吐蕃在公元789~792年间夺据了别失八里》,汉译文发表于《民族译丛》1982年3期;《回鹘吐蕃789~792年的北庭之争》,耿升译文发表于1985年《敦煌译丛》第 1辑;法国学者哈密屯《九姓乌古斯和十姓回鹘考》,耿升译载《敦煌学辑刊》1983年创刊号。我国学者对回鹘史的研究也早有涉足,自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有成果问世,已出版的回鹘史专著如台湾李符桐《回鹘史》④,刘义棠《维吾尔研究》⑤,冯志文、吴平凡《回鹘史编年》⑥,杨圣敏《回纥史》⑦,林幹、高自厚《回纥史》⑧,都叙及这次西迁,薛宗正也曾发表过关于回鹘研究的一系列论文。⑨其他有关专题论文主要有郭平梁《回鹘西迁考》⑩,孟凡人《论别失八里》11,华涛《回鹘西迁前后天山地区的突厥语诸部》12,田卫疆《元代高昌畏吾尔偰氏家族研究》13,巴哈提 ·依加汗《840年迁往金山——也儿的石河流域的回鹘人》14等。关于回鹘文献的研究,主要得惠于德国。班格辑有《吐鲁番民歌》,勒寇克辑有《高昌出土摩尼教出土文献》,冯家班(葛玛丽)辑有《古突厥语文献(实为回鹘语文献)》,耿世民从中选译了若干首,辑为《古代维吾尔诗歌选》15,(德国人)茨美·柏林著、米娜娃译、胡锦洲校《1970年以来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回鹘文文书的整理及研究情况》。16我国在回鹘文研究方面,上一代学者以耿世民先生最称巨擘,著述宏丰,不再一一列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主要有多鲁坤·阚白尔、斯拉菲尔·玉素甫、克由木·霍加合作之《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序章研究》①,古丽鲜《回鹘文佛教诗中“十二因缘”考释》②,李经纬《敦煌回鹘文遗书五种》③,《吐鲁番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④,牛汝极著有《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⑤郭平梁、刘戈合著有《回鹘史指南》⑥,刘戈撰有《高昌回鹘研究综述》。⑦此外,李树,辉自20世纪末以来一直从事回鹘语文研究,《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曾数年连载其研究论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回鹘文与西回鹘史学术新秀乃是杨富学,不但著述最丰,而且不少具有开创性质。主要著作有《西域敦煌宗教论稿》⑧,《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⑨,《回鹘之佛教》⑩,《西域敦煌回鹘文献》(与邓浩合著)11等。回鹘西迁之后的历史不但同其本身有关,而且还同西辽史、蒙古史、察合台汗国史、伊斯兰教传布史密切相关。需要参阅更多的文献与研究成果,主要有魏良弢《西辽史研究》12,纪宗安《西辽史略·耶律大石研究》13,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史》,魏良弢《叶尔羌汗国史纲》14,田卫疆《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15,蒋其祥《黑汗朝钱币研究》,贾丛江《关于元朝经营西域的几个问题》16、《海都与窝阔台汗国的创建》17、《窝阔台汗国前期历史研究》(《甘肃民族研究》,2000年1月),《黠戛斯南下和北归重辨》(《西域研究》2000年4月),《回鹘西迁诸事考》(《西域研究》2001年4月),《关于元朝内迁畏兀儿的几个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6期)。在此期间,还出现了方英楷《新疆屯垦史》18,分上、下二册,其中上册系统研究了汉代、魏晋、隋唐、元代的屯田。值得注意的是,吉木萨尔资深本地学者王秉诚在蒙元时期的后北庭史研究方面也卓有建树,其有关论文有:《关于北庭发现回鹘文铜币及其相关问题》①、《关于北庭发现高昌吉利钱若干存疑之浅见》②、《关于宋钱在北庭大量发现及其相关问题》③、《试论元代别失八里屯田性质、目的、作用及其效果》④、《关于北庭回鹘历史若干问题》。⑤在北庭历史的重建过程中,本地文史工作者的劳绩绝不容忽视。
通过以上考察不难发现,“东部天山”本身就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理、文化单元,作为天山北麓东段的“北庭”与其相邻的吐鲁番、鄯善、哈密绿洲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联系。从上古时期车师前后部到戊、己二校尉的天山南北的汉军屯城,到唐代北庭、伊西节度使治下的西、庭、伊三州,直到北庭—高昌回鹘的冬夏二都城,“东部天山”南北都始终是浑然一体的,有关北庭故境的研究实质上乃是吐鲁番学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这一部分,吐鲁番学的研究显然存在重要历史缺环,弥补这一历史缺环则是本书义无旁贷的任务。在研究方法上,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前进的。为此,本书努力贯彻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努力做到考古学与文献学的契合,通过双轨行车,以解读历史文化之谜;二是在大北庭的宏观背景下突出作为小北庭的吉木萨尔县的历史和文化。这不仅是本书得到了吉木萨尔县委的全力协助与资助,而且因为今吉木萨尔县就是历史上北庭—别失八里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今天的吉木萨尔县就是古金附国、汉金蒲城、南北朝的可汗浮图城,唐朝的北庭、庭州、金满县故址和宋元时期别失八里的历史继续。这颗曾经辉煌无比的昨夜星辰,必将会重新光照人间。
附注
①戴良佐:《庭州纵横》,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②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 ·山北六国》,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①《图书评介》,1979年,第4期。 ②《考古学集刊》,第2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署名奇台文化馆,执笔薛宗正)。 ③《新疆文物》,1987年,第 1期。 ④《考古学集刊》,第5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文章署名奇台文化馆,执笔薛宗正)。 ⑤《新疆文物》,1988年,第2期。 ⑥《新疆日报》,1979年 12月9日。 ⑦《西部学坛》,1987年,第3期。 ⑧《新疆文物》,1988年,第 1期。 ⑨《新疆文物》,1992年,第 1期。 ⑩《西北史地》,1992年,第3期。 11《北庭史地研究》,《车师后部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北庭史地研究》。 13刘振江:《略论疏勒城考》,载《庭州攒珠》。 14《新疆文物》,1992年,第4期。 15《■哒史研究》。 16段连勤:《丁零、高车与铁勒》,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7《西域研究》,1995年,第3期。 18林幹:《突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0《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 1期。 ①《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第 1期。 ②《吐鲁番学研究专辑》,1990年。 ③《文物》,1981年,第 1期。 ④《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 2期。 ⑤《民族研究》,1984年,第 3期。 ⑥《民族研究》,1988年,第 1期。 ⑦《新疆文物》,1989年,第 4期。 ⑧《新疆大学学报》,1989年,第 1期。 ⑨《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 5期。 ⑩《新社会科学》, 1984年,第 4期。 11《新疆文物》,1998年,第 2期。 12《西突厥史の研究》,早稻田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代表人乃新疆资深地方史研究学者钟兴麒。 ①《文史哲》,1978年,第 5期。 ②《新疆大学学报》,1980年,第 3期。 ③《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 4期。 ④《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 1年,第 3期。 ⑤《新疆社会科学》,1982年,第 1期 ⑥《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 4期。 ⑦《人文杂志》,1984年,第 1期。 ⑧《西域历史地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⑨苏北海:《轮台丝路今觅处》,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⑩《新疆经济报》,1992年 3月 21日。 ???《新疆文物》,1992年第 3期,总第 27期。 ■《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 2期。 ■《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 2期 ■《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 2期 ■《新疆文物》,1995年,第 2期,总第 38期。 ■《西域研究》,1994年,第 4期。 ■《新疆文物》,1989年,第 1期。 ■《新疆文物》,1989年,第 1期。 ■《东方学报》(京都),第 45册,1973年。 ■《新疆文物》,1990年,第 3期。 ■《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7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 17期,武汉大学出版社。 ①《史学杂志》,第34卷第8期,1923年8月 ②羽田亨:《西域文明论》,1970年版。 ③《东洋史研究》,第7卷第2~3期,1942年。 ④李符桐:《回鹘史》,台北文,风出版社,1963年版。 ⑤刘义棠:《维吾尔研究》,台北正中书局。 ⑥冯志文、吴平凡:《回鹘史编年》,新疆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⑦杨圣敏:《回纥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⑧林幹、高自厚:《回纥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⑨《回纥初兴史探源》1989年,第1期;《回鹘的初兴及其同突厥、唐朝的关系》,1992年,第1期;《北回纥汗国的政权组织、社会经,济和宗教信仰》等14篇。 ⑩《西域史论丛》,第1辑1985年。 11《北庭史地研究》,新出版社,1985年版 12《民族研究》,1991年,第3期。 13《新疆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 14《新疆大学学报》,1991年,第19卷,第3期。 15耿世民:《古代维吾尔诗歌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新疆文物》,1987年,第4期。 ①《新疆文物》,创刊号,1985年。 ②《新疆文物》,创刊号,1985年。 ③《新疆文物》,1993年,第2期(总30期)。 ④李经纬:《吐鲁番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⑤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⑥)郭平梁、刘戈:《回鹘史指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⑦《西域研究》,1993年,第4期。 ⑧杨富学:《西域敦煌宗教论稿》,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⑨杨富学:《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民族出版社, 2003年版。 ⑩杨富学:《回鹘之佛教》,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杨富学、邓浩:《西域敦煌回鹘文献》,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魏良弢:《西辽史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3纪宗安:《西辽史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4魏良弢:《叶尔羌汗国史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5田卫疆:《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6《西域研究》,1998年,第4期。 17《西域研究》,1999年,第4期。 18方英楷:《新疆屯垦史》,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89年版。 ①《新疆文物》,1992年,第 1期。 ②《新疆钱币》,2003年,第 1期。 ③《新疆钱币》,2003年,第 4期,总 36期。 ④《西北史地》,1987年,第 2期。 ⑤《西北史地》,1991年,第 4期。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新疆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