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事辑(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二》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634
颗粒名称: 龟兹事辑(二)
分类号: K294.5
页数: 27
页码: 267-293
摘要: 本文记述龟兹事辑则是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整理、辑录而成的。辑文内容分三部分,即:(一)正史;(二)其它古籍;(三)佛典。
关键词: 克孜尔 石窟 龟兹事辑

内容

例言
  龟兹文献资料的搜集工作,我早在1979年上半年就着手进行。当时,只是为了在同年8月去新疆库车、拜城等地对龟兹石窟遗迹进行考古实习作些准备。《龟兹事辑》则是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整理、辑录而成的。辑文内容分三部分,即:(一)正史;(二)其它古籍;(三)佛典。最后,附有《龟兹事辑书目》。考虑到辑文内容的庞大,除正史部分在本卷刊出外;其它古籍和佛籍部分,将分别在《克孜尔石窟》第二卷及《第三卷》中刊出。
  《龟兹事辑》的编排,正史部分以各书内容的时代先后为序;其它古籍和佛典部分,则以各书的成书年代的先后为序。《龟兹事辑》的体例,首行标明每种书的书名、撰者及版本,次行标明卷数和卷名,细目则标于第三行。
  同一史实见于数书者,择其年代最早或最详者辑入;细目有重要出入者,则分别录入之。原文中原校改处照录。原校勘记择要以小号字体排于该卷辑文之末。原文的夹注和注释,亦择要以小号字体加圆括号排于被注释的文句之后。辑者的注文则以小号字体附于辑文之末。
  原文中的年号、谥号及庙号,均加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来标明其公元纪年。原文中出现书有年号的校文时,则按校文标明公元纪年。
  辑文有省略号的,表示此段原文在过录时有刪节。段落之间占一行的省略号,表示此处有一段或数段原文被删节。
  为使辑文醒目起见,〔〕中的文字系辑者所加。
  《後漢紀》〔晉〕袁宏(四部叢刊初編—無錫小渌天藏明刊本,商務印書館1922年影印版)
  卷七《後漢光武皇帝紀》
  〖建武〗二十一年(45)……冬十月……西域鄯善王安、莎車王賢等十六國遣使奉獻,咸願請都護。上以中國初定,未遑外事,厚加賞賜,遣之。
  卷十《後漢孝明皇帝紀》
  ……先是龜兹王建,爲匈奴所立,倚其威功,破疏勒,殺其王忠,誅貴臣,因立左侯兜題所爲疏勒。超令廣德發專驛,自到疏勒,去兜題所治盤囊城九十里,遣吏陳憲等往降之,“兜題本非疏勒種人,如不降,便劫之。”①憲既見兜題無降意,又輕其單弱無備,憲遂前劫縛兜題,左右皆驚走,留二人守之,憲馳白超。超即往,悉召疏勒掾吏,告以“龜兹爲匈奴擊疏勒,盡殺汝貴人,而立兜題。兜題非汝本種,今漢使來,欲立故王種,爲汝降害,無得恐怖。”衆皆喜。超亦求索故王近屬,得兄榆勒立之,更名忠,國中大悅。超問忠及官屬:“當殺兜/題邪!生遣之邪?”咸曰:“當殺之。”超曰:“殺之無益於事,當令龜茲知漢威德。”遂解遣之。疏勒由是與龜茲結怨,專心向漢。起守盤彙城,忠據疏勒城。②……
  〖永平〗十七年(74)……冬十月,竇固、耿秉將萬餘騎師擊車師,王請降。於是固奏置西域都護。戊已校尉陳穆爲都護,耿恭爲戊己校尉,關寵爲戊己校尉。恭屯金蒲城,寵屯折中城,相去千餘里。……十
  八年(75)……三月,北匈奴左鹿〓王將二萬騎,率焉耆、龜兹來車師。王安得死,焉耆、龜兹殺都護陳穆、副校尉郭恂,遂攻金蒲城。耿恭令軍士皆持滿勿得發,告匈奴曰:“漢家神箭所中,創中皆沸。”於是乃發弩,皆應弦而倒,虜中矢者創中沸,大驚曰:“漢神可畏!”遂皆遁去。恭以疏勒傍有水,去五忠所據近,引兵居之。匈奴後來攻恭,恭募先登士四十人,出城奔斬首數十級。匈奴乃相與議曰“前疏勒王守此城,攻不能下,絶其澗水即降。”因絶澗水。吏士無飲,窮困至柞馬糞汁飲之。恭於是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失色。恭……/爲吏士禱水,身自率士輓籠。有頃,飛泉涌出,大得水。……於是將水以示虜,虜兵大驚而去。……秋八月壬子,帚崩於東宫。……/初,耿恭被圍,明帝(57~75)怒甚,將遣兵救之,師未出而帝崩。匈奴聞中國有喪,遂復圉之。……
  卷十三 《後漢孝和皇帝紀上》
  〖永元〗四年(92)春正月,龜兹王遣子奉獻。……
  卷十五 《後漢孝殤皇帝紀》
  延平元年(106)……/冬,西域諸國友。都護任上尚書求救,遣騎都尉班雄、校尉梁將五千人出塞③。會尚自勒還,與共保龜兹。温宿、姑墨二國將數萬人圍月餘,擊破之,斬首數萬級。道不通,遂留龜兹。……王莽時數遣五威德軍出西域覃師,諸國貧困,/由是故叛,而諸都護李宗抄暴南道,攻其國號,以勒爲世善,姑墨爲積善,或易置五侯,於是西域與中國遂絶。……
  卷十六 《後漢孝安皇帝紀》
  永初元年(107)……十二月……騎都尉王仁將兵迎悝,將吏還入塞,遂棄西城,都護任尚抵罪。
  卷十八 《後漢孝順皇帝紀》
  〖永建〗二年…秋七月丙戌朔,日有蝕之。西域長史班勇請兵擊焉耆,漢發河西四郡兵三千人詣勇。敦煌太守張朗有罪,欲以功自贖,即便宜領諸郡兵出塞。初,勇發諸國兵,使龜兹、鄯善自南道入,勇將諸郡兵率車師六國兵自北道入,會張朗乃要經自尉黎入焉耆,王請降於朗,既而不出,漢兵罷還,焉耆王率不加誅4。漢以兩將不和,皆徵免,故勇不論。
  卷二十一《 後漢孝桓皇帝紀下》
  〖延熹〗二年(159)……六月,鮮卑寇/遼東,度遼將軍李膺擊破之。……會匈奴攻雲中,殺略吏民,膺親率步騎臨陣交戰,斬首二千級,羌寇遠退,邊城安静,後以公事免官。天子賢劉陶之言,而嘉膺之能,遷度遼將軍。先時,疏勒、龜茲數抄張掖、酒泉、雲中諸郡,吏民苦之,自膺在邊,皆不復爲害。匈奴、莎車、烏孫、鮮卑諸國常不賓附者,聞膺威名,莫不畏服,先時略取民男女皆送還塞下。……
  卷二十三 《後漢孝靈皇帝紀上》
  〖建寧〗五年(172)春正月,車駕上原陵諸侯王、公王及外戚家婦女、郡國、計吏、匈奴單于、西域三十六國侍子皆會焉⑤。……
  ①“盤囊城”,《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作“盤彙城”。
  ②“起守盤囊城”,據上下文及《後漢書》卷四十七,作“超守盤橐城”
  ③“任上尚書”,下文作“任尚上書”。
  ④“焉耆王”,上文作“焉耆王”。
  ⑤“公王”當爲“公主”之訛。
  《水經注》〔後魏〕酈道元撰(四部叢刊初編——武英殿聚珍本,商務印書館1922年影印版)
  卷二《河水》
  釋氏/《西域記》曰:……註濱河又東逕鄯善國北治伊循城,故樓蘭之地也。樓蘭王不恭於漢,天鳳四年(17年),霍光遣平樂監傅介子刺殺之,更立後王。漢又立其前王質子尉屠耆爲王,更名其國爲鄯善,百官祖道横門。王自請天子曰:身在漢久,恐爲前王子所害,國有伊循城,土地肥美,願遣將屯田積粟,今得依威重。遂置田以鎮撫之。敦煌索勱,字彦義,有才略,刺史毛奕表引貳師將軍。將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樓蘭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龜兹三國兵各千,横斷註濱河。河斷之日,水奮勢激,波陵冒堤,勱厲聲曰:“王尊建節,河堤不溢,王霸精誠,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也。”勱躬禱祀,水猶未减,乃列陣被杖,鼓譟讙叫,且刺且射,大戰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稱神。大田三年,積粟百萬,咸/服外,國。其水東註澤。澤在樓蘭國北扜泥城,其俗謂之東城,去陽關千六百里,西北去鳥壘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墨山國千八百六十五里,西北去車師千八百九十里。……彼俗謂是澤爲牢蘭海也。釋氏《西域記》曰:南河自于闐東於北三千里至鄯善入牢蘭海者也。北河自岐沙東分南河。即釋氏《西域記》所謂二支北流,逕屈茨、烏夷、禪善,入牢蘭海者也。北河又東北流,分爲二水,枝流出焉。……/枝河又東逕溫宿國南。治溫宿城,土地、物顃與鄯善同。北至烏孫赤谷六百一十里,東通姑墨二百七十里。于此枝河右入北河。北河又東逕姑墨國南,姑墨川水註之。水導姑墨西北,歷赤沙山,東南流逕姑墨國西,治南城,南至于闐馬行十五日,土出銅、鐵及雌黄,其水又東南流,右註北河。北河又東逕龜兹國南,又東,左合龜茲川。水有二源,西源出北大山南,釋氏《西域記》曰: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畫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恒充三十六國用。故郭義恭《廣志》云:龜兹能鑄冶。其水南流,逕赤沙山。釋氏《西域記》曰:國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雀離大清净。又出山東南流,枝山左派焉。又東南,水流三分,右二水俱東南流,/註北河,東川水出龜茲東北,歷赤沙積梨南流,枝水右出,西南入龜兹城,音屈茨也,故延城矣。西去姑墨六百七十里。川水又東南流,逕於輪臺之東也。……其水又東南流,右會西川枝水,水有二源,俱受西州,東流,逕龜茲城南,合爲一水。水間有故城,蓋屯校所守也。其水東南註東川,東川水又東南,逕烏壘國南。治烏壘城,西去龜兹三百五十里。
  《唐六典》(日本近衛1724年家熙校刻版)
  卷十四《太樂署》
  凡大燕會,則設十部之伎於庭,以備華夷……六日龜兹伎,竪箜篌、琵琶、五弦、笙、簫、横笛、觱篥各一,銅鈸二,答臘鼓、毛員鼓、都曇鼓、羯鼓、侯提鼓《隋志》、《舊唐志》及《通典》無侯提鼓。按《樂書》作提鼓,疎勒伎亦同。〓鼓、鷄婁鼓、貝各一,舞四人①。
  ①關于龜兹伎樂器,此條記有十六種,《隋書》卷十五《音樂志下》記有十五種,無侯提鼓。《通典》卷一四六《四方樂》記有十四種,無都昙鼓、侯提鼓,又云“毛員鼓一今亡”,竇爲十三種,《樂府雜録》中的《龜茲部》記有六,無竪箜篌,琵琶、五弦、笙、簫、銅鈸、答臘鼓、毛員鼓、都昙鼓、侯提鼓、腰鼓、貝、但有拍板和四色鼓(守山閣叢書本《樂府雜錄》錢熙祚校註曰、龜兹部樂器“此似有脫簡”)。《舊唐書》、卷二十九《音樂志二》記有十五種、無侯提鼓,又云“毛員鼓今亡”,實爲十四種。《新唐書》卷二十一《禮樂志十一》記有十八種,無羯鼓、但有彈筝、齊鼓與檐鼓。
  關于〓兹樂工人數,僅《隋耆》卷十五有記載,爲二十人,工人衣著,《通典》卷一四六與《舊唐書》卷二十九均有記載。
  关于龜兹舞,《隋書》卷十五記有二首舞曲名,《唐六典》卷十四,《通典》卷一四六,《舊唐耆》卷二十九,《新唐書》卷二十一皆記舞者爲四人,其中《通典》,《舊唐書》和《唐會要》卷三十三又記載有舞者之衣著,《樂府雜錄》與《新唐書》卷二十一還有龜茲戲五方獅子的記載。《唐會要》卷三十三《萨樂》云立部伎之二的太平樂,“亦謂之五方師子舞”。
  《通典》〔唐〕杜佑撰(萬有文庫第二集乾隆刻本,商務印書館1935年影印版)
  卷一百四十二 《樂二》
  《歷代沿革下齊、梁,陳、後魏、北薺、後周隋大唐》
  後魏……自宣武(499—515)已後始愛胡,聲。,洎於遷都,屈茨琵琶、五弦、箜篌、胡〓、胡鼓、銅鈸、打沙羅、胡舞,鏗/鏘鏜鎝,洪心駭耳。撫筝新靡,絶麗歌音,全似吟哭,聽之者無不悽愴。琵琶及當路,琴瑟殆絶。音皆初聲,頗復閑緩,度曲轉急躁,按此音所由,源出西域諸天諸佛韻調。婁羅胡語,直置難解,况復被之土木?是以感其聲者,莫不奢淫躁競,舉止輕飚,或踴或躍,乍動乍息,蹻脚彈指,撼頭弄目,情發於中,不能自止。……非唯人情感動,衣服亦隨之以變,長衫戆帽,闊帶小鞾,自號驚緊,争入時代。婦女衣髻亦尚危側,不重從容,俱笑寬緩。……
  卷一百四十四《樂四》
  《木六柷敔舂牘拍板》
  拍板長闊如手,重十餘枚,以韋連之,擊以代抃抃擊其節也。情發於中,手抃足蹈。抃者因其聲以節舞。龜兹伎人彈指爲歌舞之節,亦抃之意也。
  卷一百四十六《樂六》
  《坐立部伎》
  《安樂》……《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聖壽樂》……《光聖樂》……/自《安樂》以後,皆雷大鼓,雜以龜兹樂,弊振百里,并立奏之。
  《四方樂》
  龜兹樂,二人皁絲布頭巾,絆絲布袍,錦袖,絆布袴。舞 四人,紅抹額,绯白袴奴,烏皮靴。樂用豎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横笛一、簫一、篳篥一、答臘鼓一、腰鼓一、羯鼓一、毛員鼓一今亡、鷄婁鼓一、銅鈸二、貝一。
  ……
  龜兹樂者,起自吕光破龜兹,因得其聲。吕氏亡,其樂分散。後魏平中原,復獲之。有唐婆羅門,受龜兹琵琶於商人,代傳其業,至於孫妙達,爲北齊文宣所重,常自擊胡鼓和之。周武帝聘突厥女爲后,西域諸國來媵,於是有龜兹至隋有西〓兹、齊〓兹、五〓兹凡三部,開皇(581—600)中大盛於閭閻、疏勒、安國、康國之樂。……至煬帝(604—617),乃立清樂、龜茲、西凉、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爲九部。……
  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二》
  《序目下大唐》
  高宗(649—683)……又開四鎮,即西境拓數千里,于闐、疏勒、龜兹、焉耆諸國矣。……鎮西節度使理安西二萬四千人馬二千七百匹,寧西域,統龜兹國、焉耆國在理所東八百里、于闐國在理所西南千里、疏勒國在理所西二千餘里。
  卷一百七十四 《州郡四》
  安西府東至焉耆鎮守軍八百里,去交河郡七百里。南至吐蕃界八百里,西至疏勒鎮守捉軍三千里。去葱嶺七百里,北至突騎施界鷹婆川一千里。東南到吐蕃界屯城八百六十里。西南到于闐千里。西北到琉勒一千里。東北到北庭府二千里。去西京七千六百里。去東京八千三百三十里,户一萬二千一百六,口六萬三千一百六十八。安西都護府,本龜兹國也。大唐顯慶(656—661)中置貞觀(627—649)中初安西都護府於西斯顯慶中移於龜兹城。東接焉耆,西連疏勒西去葱嶺七百里,南鄰吐/蕃,,北拒突厥。
  卷一百九十一《邊防七》
  《西戎三》
  《西戎總序》
  ……至武太后如意(692)初,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大破吐蕃,復龜兹、于阗、疏勒、碎葉四鎮,自是諸國朝貢侔於前代矣。神龍(705—707)以後,黑衣大食强盛,漸并諸國,至於西海,分兵鎮守焉。族子環隨鎮西節度使高仙芝西征,天寶十載(751)至西海。寶應(762)初,因賈商船舶自廣州而回,著《經行記》。
  《龜兹》
  龜兹一曰邱茲,又曰屈茨,漢時通焉。王理延城今名伊邏廬城,都白山之南二百里隋《西域圖》云,白山一名阿羯山,常有火及煙,即是出碙砂之處。東去長安七千五百里,户七千。南與精絶,東南與且末、西南與杆彌、北與鳥孫、西與姑墨接。能鑄冶。俗有城郭。東至都護理所鳥壘四百里。鳥壘户百十,與都護同理。其南三百里至渠犁。……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將軍阿史那社爾伐龜兹,虜其王如歸,立嗣子素稽爲王。今安西都府所理則龜兹城也。今王則震之後也。今并有漢時姑墨、温宿、尉頭三國之地。
  《羯鼓錄》〔唐〕南卓撰(叢書集成初編——守山閣叢書本,商務印書館1936年影印版)
  羯鼓出外夷,以戎羯之鼓,故曰羯鼓。其音主太蔟一均,龜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皆用之。次在都曇鼓、答臘鼓之下,鷄婁鼓之上。〓如漆桶,下以小牙床承之,擊用兩杖。其聲焦殺鳴烈,尤宜促曲急破,作戰杖連碎之聲。又宜高樓晚景,明月清風,破空透遠,特異衆樂。杖用黄檀、狗骨、花楸等木,/須至乾緊,絶濕氣而復柔腻,乾取發越響亮,腻取戰〓健舉。棬用剛鐵,鐵當精煉,棬當至匀。若不剛,即應條高下,〓捩不停;不匀,即鼓面緩急,若琴徽之〓病矣①。……
  ……
  廣德(763—764)中,前雙流縣丞李琬者亦能之。調集至長安,僦居務本里。嘗夜聞羯鼓聲,曲頗妙,於月下步尋,至一小宅,門極卑隘,叩門請謁,謂鼓工曰:“君所擊者,豈非《耶婆色鷄》乎?雖至精能而無尾,何也?”工大異之,曰:“君固知音者,此事無人知。某,太常工人也,祖父傳此藝,尤能此曲。近張通獳入長安,某家事流散,父没河西,此曲遂絶。今但按舊譜數本尋之,竟無結尾聲,故夜夜求之。”琬曰:“曲下意盡乎?”工曰:“盡。”琬曰:“意盡即曲盡,又何索尾焉?”工曰:“奈聲不盡,何?”琬曰:“可言矣!夫曲有不盡者,須以他曲解之,方可盡其聲也。夫《耶婆色鷄》當用掘柘急遍解之。”工如所教,果相諧協,聲意皆盡。工泣而謝之,即言於寺卿,奏爲主簿。後累官至太常少卿宗正卿②。
  ……
  諸宫曲
  ……
  太蔟商
  ……
  《耶婆色鷄》
  ……
  食曲
  ……
  《龜兹大武》
  ①《太平廣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卷百五引《羯鼓錄》,其中“外出夷樂”作“出樂”,〓”作〓”;小牙床”“牙床“;”作“杖”:連碎外夷“““作”戰杖戟“之聲”作“連碎之”;“高樓晚景”作“高樓翫景”;“破空”作“凌空”;“特異”作“極異”;“花楸”作”“花椒,“ 乾取發越響亮”作“乾取發越響”;“〓病”作“〓病”。②同上引,“前雙流縣丞”,前有“蜀客”字;“僦”字無:“羯鼓聲”作“羯鼓”;“曲頗妙”,作“曲頗工妙”;“門”作“門户”;“鼓工”。作鼓工”;“無人知”作”無有 知”;“近張通獳”,作“近者張儒”;“某家事流散”作“其家流散”;“結尾聲,作“結尾之聲”;“故夜夜求之”,作“因夜夜求之”;“又何索尾焉”,作“又何索焉”;“夫曲有不盡者”,作“夫曲有如此者”;“掘柘急遍解之”,作“屈柘急遍解”。
  ③《悟空入竺記》(大正藏,卷五十一):“安西境内有前踐山、前踐寺,復有耶婆瑟鷄山,此山有水,滴〓成音,每歲一時,採以爲曲,故有耶婆瑟鷄寺。” 《宋高僧傳》(大王藏,卷五十)卷三〈唐丘慈國蓮華蓮華精進傳〉:“安西境内有前踐山,山下有伽藍,其水滴溜,成音可愛,被人每歲一時,采缀其聲,以成曲,故《耶婆瑟鷄》開元(713—741)中用爲羯鼓曲名,樂工最難其杖獠之術,”
  《酉陽雜俎》〔唐〕段成式撰(日本傳錄弘治壬子1492年朝鮮刻本)
  卷之二
  《壺史》……房琯太尉祈邢筭終身之事,邢言:“若來由東南,止西北,禄命卒矣。降魄之處,非館、非寺、非途、非署。病起於魚飱,休於龜兹板。”後房自袁州除漢州,及罷,歸至阆州,舍紫極宫,適雇工治木,房怪其木理成形,問之,道士稱數月前有賈客施數段龜兹板,今治爲屠蘇也。房始憶邢之言。有頃,刺史具鱠邀房,房歎曰:“邢君,神人也。”乃具白於刺史,且以龜茲板爲託。其夕,病鱠而終。
  卷之四 《境異》
  龜兹國,元日〓牛、馬、駞,爲戲七日,觀勝負,以占一年羊、馬減耗蘩息也。
  婆羅遮,并服狗頭猴面,男女無畫夜歌舞。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爲戲。
  焉耆國,元日、二月八日婆摩遮。三日野祀。四月十五日游林。五月五日彌勒下生。七月七日祀先祖。九月九日床撒。十月十日王爲猒法。王出首領家,首領騎王馬,一日一夜,處分王事。十月十四日作樂至歲窮。
  卷之十 《物異》
  石駞溺,拘夷國北山有石馳溺,水溺下以金、銀、銅、鐵、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不漏。服之今人身上毛落盡,得仙。出《諭衡》②。
  卷之十二 《語資》
  玄宗常伺察諸王,寧王常夏中揮汗鞔鼓,所讀書乃龜兹樂譜也。上知之,喜曰:“天子兄弟當極醉樂耳。”③
  晉羅什與人碁,拾敵死子,空處如龍鳳形。
  卷之十四 《諾皋記上》
  古龜兹國王阿主兒者,有神異力,能降伏毒龍。時有賈人,買市人金銀寶貨,至夜中,錢并化爲炭,境内數百家皆失金寶。王有男,先出家,成阿羅漢果。王問之,羅漢曰:“此龍所爲。龍居北山,其頭若虎,今在某處眠耳。”王乃易衣持劍默出。至龍所,見龍卧,將欲斬之,因曰:“吾斬寐龍,誰知吾有神力?遂叱龍。龍驚起,化爲師子,王即乘其上。龍怒,作雷聲,騰空至城北二十里。王謂龍曰:“爾不降,當斷爾頭。”龍懼王神力,乃作人語曰:“勿殺我,當與王乘,欲有所我向,隨心即至。”王許之,後常乘龍而行。
  卷之十八《廣動植之三·木篇》
  娑羅,巴陵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隨伐隨長。外國僧見曰:“此娑羅也。”元嘉(424—453)初,出一花如蓮。天寶(742—756)初,安西道進娑羅枝,狀言:“臣所管四鎮,有拔汗郍密,最爲密近,木有娑羅樹,特爲奇絶,不庇凡草,不止惡禽,聳幹無慚於松栝,成陰不愧於桃李。近差官拔汗郍使今採得前件樹枝二百莖……。”
  ①《太、平廣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卷四八一引〈西陽雜俎〉,“龜兹國”作“龜兹”:“〓牛,馬,駞”,作“〓羊、馬、駞”;“四月十五日”,作“四月十五”;“床撒““床撒”:“猒”作“厭”;“王出首領家,首領騎王馬”。作“王領家出宫,首 。領代王焉”;“作樂至歲窮”,作“每日作樂至歲窮”,《酉陽雜俎》(中華書局19381年印本)“五出首領家,首領騎王馬”,作“五出酋家,酋領騎王馬”
  ②此條非出自《論衡》。據《太平御覽》卷七九七云,出自道安《西域志》。
  ③“寧王常夏中揮汗鞔鼓”,據《酉陽雜俎》(中華書局1981年印本),作“寧王夏中揮汗鞔鼓”。而據《太平廣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卷二〇五引〈陽雜俎〉,作“寧王夏中揮汗鞔〓”;“當極醉樂耳”作“當此樂” 。
  《樂府雜錄》〔唐〕段安節撰(叢書集成初編 ——守山閣叢書,商務印書館1936年影印版)
  《龜茲部》
  樂有觱篥、笛、拍板、四色鼓、揩羯鼓、鷄樓鼓。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書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破陣樂曲》,亦屬此部。秦王所制,舞人皆衣畫甲,執旗飾。外藩鎮春冬犒軍,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甚壯觀也。《萬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進,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
  《俳優》
  大中(847—860)初……夷部樂即有扶南、高麗、高昌,驃國、龜兹、康國、疏勒、西凉、安國樂。即有單龜頭鼓及筝、蛇及琵琶。蓋以蛇皮、馬槽,厚一寸餘,鱗介具焉。亦以楸木爲面。其捍撥以象牙爲之,畫其國王騎象,極精妙也。鳳頭箜篌、卧箜篌,其工頗奇巧。三頭鼓、鐵拍板、葫蘆笙。舞有骨 鹿舞、胡旋舞,俱於一小圆毬子上舞,縱横騰踏,兩足終不離於毬子上,其妙如此也。
  《觱篥》
  觱篥者,本龜兹國樂也。亦曰悲栗,有類於笳。……
  《唐會要》〔宋〕王溥撰(中華書局1955年版)
  卷三十三
  《讌樂》
  武德(618—626)初,未暇改作,每享,因隋舊制,奏九部樂:一樂,二清商,三西凉,四扶南,五高麗,六龜兹,七安國,八疏勒,九康國。至貞觀十六年(642)十二月,宴百寮,奏十部樂。先是,伐高昌,收其樂付太常,乃增九部爲十部伎。.其後分爲立坐二部,立部伎有八部:一安樂,……二太平樂,……三破陳樂,四慶善樂,五大定樂,……六上元樂,……七聖壽樂,……八光聖樂,……自安樂已下,每奏皆擂大鼓,同用龜兹樂,并立奏之,其大定樂加以金钲,唯慶善樂獨用西凉樂,最爲閑雅。……坐部伎有六部:一讌樂,……二長壽樂,……三天授樂,.四烏歌萬歲樂,……五龍池樂,……大小破陳樂,……自長壽已下,皆用龜茲樂,舞人皆著靴。唯龍池用雅樂,而無鐘磐,舞人盡躡履而行。
  《諸樂》
  天寶十三(754)七月十日,太樂署供奉曲名,及改諸樂名……龜兹佛曲改爲金華洞真……。
  《西戎五國樂高昌、龜兹、疏勒、康國、安國》
  龜兹樂,自吕光破龜兹,得其聲。吕氏亡,其樂分散。至後魏有中原,復獲之。於時曹婆羅門者,累代相承,傳其業,至孫妙達,尤爲無比。至隋有兩國龜茲之號,凡三部。開元(713—741)中大盛。齊文宣常愛此曲,每彈,常自擊胡/鼓和之。及周武帝聘突厥女爲后,西域諸國皆來賀,遂薦有龜兹疏勒康國安國之樂。
  卷三十四
  《論樂》
  武德……四年(621)九月二十九日,詔太常樂人,本因罪譴,没入官者,藝比伶官。前代以來,轉相承襲,或有衣冠繼緒,公卿子孫,一霑此色,累世不改,婚姻絶於士庶,名籍異於編甿,大恥深疵,良可矜愍。其大樂鼓吹諸舊樂人,年月已久,時代遷移,宜并蠲除,一同民例。但音律之伎,積學所成,傳授之人,不可頓闕,仍令依舊本司上/下。若已經仕宦,先入班流,勿更追補,各從品秩。自武德元年(618),配充樂户者,不在此例。樂工之雜士流,自兹始也,太常卿竇誕,又奏用音聲博士,皆爲大樂鼓吹官僚,於後筝簧琵琶人白明達,術踰等夷,積勞計考並至大官。自是聲伎入流品者,蓋以百數。
  貞觀六年(632),監察御史馬周上疏曰:“臣聞致化之道,在於求賢審官;爲政之本,必於揚清激濁。故孔子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舉之爲重也。臣見王長通、白明達,本自樂工,與皁雜類。韋槃提、斛斯正則,更無他材,獨解調馬來格,縱使術逾儕輩,材能可取,止可厚賜錢帛,以富其家,豈得列在士流,超授官爵,遂使朝會之位,萬國來庭,鄒子伶人,鳴玉曳綬,與夫朝賢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巨竊恥之。”
  卷七十三
  《安西都護府》
  貞觀十四年(640)九月二十二日,侯君集平高昌國,於西州置安西都護府,治交河城。
  二十二年(648)四月二十五日,突厥泥伏沙鉢羅葉護,阿史那賀魯率衆内附,置庭州。
  二十三年(649)二月十一日置瑶池都督府、安西都護府,以賀魯爲都督。至永徽二年(651,)正月二十五日賀魯以府叛,自稱鉢羅可汗,據有西域之地。至四年(653)三月,十三日,廢瑶池都督府。
  顯慶二年(657)十一月,伊麗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大破賀魯於金牙山,盡收其所據之地,西域悉平。定方悉/命諸部,歸其所居,開通道路,别置館驛,埋瘗骸骨,所在問疾苦,分其疆界,復其產業,賀魯所虜掠者,悉檢還之。西域諸國,安堵如故,擒賀魯以歸。十一月,分其地置濛池崑陵二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爲崑陵都護,阿史那步真爲濛池都護。其月十七日,又分其種落,列置州縣,以處木昆部爲匐廷都督府,以突騎施索葛莫賀部爲嗢鹿都督府,以突騎施阿利施部爲絜山都督府,以胡禄屋闕部爲鹽泊都督府,以攝舍提瞰部爲雙河都督府,以鼠尼施處半部爲鷹娑都督府,其所役屬諸胡國,皆置州府,西盡於波斯,并隸安西都護府。又以賀魯平,移安西都護府於高昌故地。至三年(658)五月二日,移安西都護府於龜兹國。舊安西復爲西州都督,以麴智湛爲之,以統高昌故地。西域既平,遣使分往康國及吐火羅國,訪其風俗物產,及古今廢置,盡圖以進,因令史官撰《西域圖志》六十卷。咸亨元年(670)四月二十二日,吐蕃陷我安西,罷四鎮。龜兹理於白山之南即漢西域舊地,勝兵數千,其王姓白氏,去瓜州三千里。貞觀十年(646)閏,十月一日,阿史那社爾破其國,虜其王以歸。
  ……
  蘇氏記曰,咸亨元年(670)四月,罷四鎮,是龜兹、于、焉耆、疏勒。至長壽二年(693)十一月,復四鎮敕,是龜兹、于闐、疏勒、碎葉,兩四鎮不同,未知何故。
  調露元年(679)九月,安西都護王方翼築碎葉城,四面十二門,作屈曲隱伏出没之狀,五旬而畢。
  長壽二年(693)十一月一日,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克復四鎮,依前於龜兹置安西都護府。鸞臺侍郎狄仁傑請捐四鎮,上表曰:“……陛下今日之土宇,過於周漢前朝矣。若使越荒外以爲限,竭資財以聘欲,非但不愛人力,亦所以失天心也。近者,國家頻歲出師,所費滋廣,西戍四鎮,東戍安東,調發日加,百姓虚弊,聞守西域,事等石田,費用不支,有損無益,行役既/久,怨曠亦多。……近貞觀(627—649)年中,克平九姓,冊李思摩爲可汗,使統諸部者,蓋以夷狄叛則伐之,降則撫之,得推亡固存之義,無遠戍勞民之役,此則近日之令典,綏邊之故事。竊見阿史那斛瑟羅,陰山貴種,世雄沙漠,若委之四鎮,使統諸蕃,封爲可汗,遣其禦寇,則國家有繼絶之美,荒外無轉輸之役。如臣所見,請捐四鎮,以肥中國,罷安東以實遼西。……右史崔融請不拔四鎮,議曰:北地之爲中國患者久矣。……/……至國家,太宗方事外討,復修孝武舊迹,并南山至於葱嶺,盡爲府鎮,煙火相望。至高宗,務在安人,命有司拔四鎮。其後吐蕃果驕,大入西域,焉耆以西,所在城堡,無不降下。遂長驅而東,踰高昌壁,歷車師庭,侵常樂界,當莫賀延磧,以臨我敦煌。主上召命右相韋待價爲安息道行軍大總管,安西都護閻温古爲副,問罪焉。賊適有備,一戰而走。我師追攝,至於焉耆,糧運不繼,竟亦無功。朝廷以爲畏懦有刑,流待價於瓊州,棄温古於義州。至王孝傑,而四鎮復焉。今若拔之,是棄已成之功,忘久長之策。小慈者,大慈之賊,前事者,後事之師,奈何不圖。四鎮無守,則狂寇益瞻,必兵加西域,西域諸蕃氣羸,恐不能當長蛇之口。西域動,自然威臨南羌,南/羌樂禍,必以封豕助虐。蛇豕交連,則河西危,河西危,則不得救矣。方須命將出師,興役動衆,向之所得,今之所勞,向之所勞,今之所逸,可不謂然乎?而議者憂其勞費,念其險遠,曾不知蹙國滅土,春秋所譏,杜漸防萌,安危之計。頃者,若兵稍遲留,賊先要害,則河西郡已非國家之有,今安得而拔之乎,何謂非國家之有。莫賀延磧者,延袤二千里,中間水草不生焉。此有强寇,則難以度磧。漢兵難度,則磧北、伊西、北庭、安西及諸蕃無救,無救則疲兵不能自振,必爲賊吞之,又焉得懸軍深入乎,有以知通西域艱難也。……拔舊安西之四鎮,委難制之西蕃。求絶將來之端,盍考已然之驗。伏念五六日,至於再三,愚下固陋,知其不可。
  建中二年(781)七月,加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北庭大都護,以四鎮節度留後郭听爲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詔曰:“北庭四鎮,統任西夏、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國朝已來,相奉率職。自關隴失守,東西阻絶,忠/義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遵禮教,皆侯伯守將,交修共治之所致也。其將士叙官,可超七資。”初,自兵興已來,安西北庭,爲蕃虜所隔間者,節度李嗣業,荔非元禮、孫志直、馬璘輩,皆遥領之。郭昕者,子儀猶子。李元忠,始曾令名忠,後賜改焉。自主其任,嘗發使奉表章於朝,數輩皆不達,信聞不至朝者十餘年。及是,遣使自回紇歷諸蕃至,故有是命。
  貞元六年(790)十二月,是歲,吐蕃陷北庭都護府。初,北庭安西既假道於回鶻以朝奏,因附庸焉。
  卷九十四
  《西突厥》
  西突厥曷娑那可汗,入朝於隋,留之。國人立其叔父射匱可汗。射匱者,達頭之孫。既立,拓地東至金山,西至海,遂與北突厥爲敵,建庭於龜茲北三彌山。射匱卒,弟統葉護可汗立,勇而有謀,北并鐵勒,控弦十萬,據鳥孫故地,又移庭於石國北千泉。西域諸國皆臣之。統葉護各遣其吐屯監督征賦。
  ……
  〖貞觀〗……十九年(645)六月,乙毗射可汗遣使入貢,且請婚,許之,使割〓茲、于闐、疏勒、朱俱波、葱嶺五國,以爲聘禮。
  ……
  龍朔二年(662)十月,敕興昔亡繼往絶二可汗,發兵與蘇海政討龜兹。繼往絶素與興昔亡有怨,密請海政矯敕收斬之,其部落亡走,海政追討平之。繼往絶尋死,十姓無王,附于吐蕃。
  ……
  永淳元年(682)四月,阿史那車簿圍弓月,安西都護王方翼救之。三姓咽麫與車簿合兵拒方翼,戰於熱海,分遣裨將襲破之,擒其酋長三百人,西突厥遂平。
  《沙陀突厥》
  景龍二年(708)十一月,突騎施烏質勒卒,子娑葛自立爲可汗。故將闕啜忠節不服,數相攻擊,遣馮嘉賓持節安撫忠節。吕守素處置四鎮,以牛師獎爲安西副都護,發甘凉兵兼征吐蕃,以討娑葛。忠節逆嘉賓於討舒河口,娑葛遣兵襲之,擒忠節,殺嘉賓守素。牛師獎與娑葛戰敗,遂陷安西,斷四鎮路。大都護郭元振表娑葛狀直,遂赦娑葛,立爲可汗。三年(709)七月,娑葛遣使降。
  《太平廣記》〔宋〕李昉等編(人民文學出版
  社1959年版)
  卷第二百四 《樂二》
  《笛》
  《李暮》
  謩,開元中吹笛爲第一部,近代無比。有故,自教坊請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觀其妙。時州客舉進士者十人,皆有資業,乃醵二千文同會鏡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風韵,尤敬人神,以費多人少,遂相約各召一客。會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記得,不遑他請,其鄰居有獨孤生者年老,久處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數間,嘗呼爲獨孤丈,至是遂以應命。到會所,澄波萬頃,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漸移舟於湖心。時輕雲蒙籠,微風拂浪,波瀾陡起。李生捧笛,其聲始發之後,昏曀齊開,水木森然,髣髴如有鬼神之來。坐客皆更贊咏之,以爲鈞天之樂不如也。獨孤生乃無一言,會者皆怒。李生爲輕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絶,無不賞駭。獨孤生又無言。鄰居召至者甚慚悔,白於衆曰:“獨孤村落幽處,城郭稀至。音樂之類,率所不通。”會客同誚責之,獨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輕薄爲。明鈔本爲作技。復是好手。”獨孤生乃徐曰:“公安知僕不會也?”坐客皆爲李生改容謝之。獨孤曰:“公試吹凉州。”至曲終,獨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聲調雜夷樂,得無有龜兹之侣乎?”李生大駭,起拜曰:“丈人神絶,某亦不自知,本師實龜茲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誤入水調,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頑蒙,實不覺。”獨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進,獨孤視之曰:“/此都不堪取,執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無〓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聲發入雲,四座震慄。李生蹙踖不敢動。至第十三叠,揭示謬誤之處,敬伏將拜。及入破,笛遂敗裂,不復終曲。李生再拜。衆皆帖息。乃散。明旦,李生并會客皆往候之,至則唯茅舍尚存,獨孤生不見矣。越人知者皆訪之,竟不知其所去。出《逸史》
  卷第四百八十一 蠻夷二
  《龜兹》
  葱嶺以東,人好淫僻,故龜兹、于闐置女市,以收錢。出《十三州志》
  《太平御覽》〔宋〕李昉等撰(四部叢刊三編——宋刻本,商務印書館1935年)
  卷第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
  《前秦苻堅》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錄》曰:“……〖建元〗十三年(377)正月,太史奏,有星見于外國之分,當有聖人之輔中國,得之者昌。堅聞西域有鳩摩羅什,襄陽有釋道安,竝遣求之。……”
  卷第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
  《後凉·吕光》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凉錄》曰:“……建元十九年(383),以光爲使持節,西討諸軍,率將軍姜飛、彭晃、杜進等步騎七萬,討西域。十二月至龜兹。龜兹王帛純捍命不降,光軍其城南,五里爲一營,深溝高壘,廣設疑兵,爲木被甲,羅之壘上,以爲持久之詐。二十年(384)五月,帛純乃傾財寶請救於獪胡。獪胡王遣弟率二十餘萬救之。胡便弓馬善矛槊,鎧如連鎖,射不可入。乃以革索爲骨,策馬擲人,多有中者。衆甚憚之。姑默、尉頭等國,及諸胡,外内七十萬人。光遷營相接陣,爲勾鎖之法,精騎爲游軍,彌縫其闕。秋七月,戰于城西,大敗之。帛純逃奔,王侯降者三十餘國。進入其城,城有三重,廣輪與長安地等。城中塔廟千數。帛純宫室壯麗,焕若神居。胡人奢侈,富於生養,家有蒲桃酒至于斛,經十年不敗,士卒淪没酒藏者相繼。諸國貢〓屬路。立帛純弟震爲王以安之。光撫寧西域,威恩甚著。秦以光爲使持節散騎常侍、王門巴西諸軍事、安西將軍、西域校尉、進封順鄉侯。二十一年(385)正月,大饗文武,博議進止,衆咸請還,光從之。三月引還,以駝二萬餘頭,致外國珍異千餘品,駿馬萬餘匹而還。九月,光入姑臧……。”
  卷第七百九十七《四夷部十八》
  《西戎六》
  《拘夷》
  釋道安《西域志》曰:“拘夷國,北去城數百里山上有石駱駝,溺水滴下,以金、銅、鐵及木器、手掌承之,皆漏,唯
  瓢瓠不漏。服之令人身臭毛皮盡脫得止。其國〓婆羅門守視。”
  卷第八百九十五 《獸部七》
  《馬三》
  崔鴻《十六國春秋》曰:“驍騎將軍吕光封西域平上疏曰:‘唯/龜兹據三十六國之中,制彼王侯之命。入其國城,天驥龍麟,腰〓丹髦,萬計盈厩,雖伯益更生,衛賜復出,不能辨也。”
  《太平寰宇記》〔宋〕樂史撰(金陵書局1882年刻本)卷一百五十六《隴右道七》《安西大都護府》《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七千四百五十里
  東南至西京,七千三百里
  東南至長安,六千二百七十里
  北至白山十姓突厥王,約三百餘里
  正南與于闐城守捉南北相當,隔擊館河約八百餘里。
  正西至撥换五百六十里,自撥換西南至據史德城四百里,自據史德城西南至疏勒鎮城五百八十里。其疏勒北至安西都護府,一千五百四十里。又從撥换西北二百里至大石,又西北經拔達嶺,傍熱海西,又西北至碎葉城約一千四百里。又從撥換正南渡思渾河,又東南至崑岡三父等守戍,一十五日程,至于闐大城,約千餘里。
  《四鎮屬安西都護府所統》
  龜兹都督府本龜茲國,其王姓曰,國人總姓曰,國王及大首領相承不絶,他姓不得居之①。
  ①其王姓曰,國人總姓曰”,據《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龜兹白氏王朝,自超立白霸始。據《册府元〓》卷九六四〈外臣部九·册封二〉,直至唐開元年
  間,其王仍姓白。可見,趱兹白氏王朝沿襲很長的時間,故“曰”當爲“”之訛。
  《文苑英華》〔宋〕李昉等編(中華書局影印
  明刻本1966年)
  卷三三五 《歌行五》
  《音樂下》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李頎
  南山截竹爲觱篥,此樂本是龜兹出。流傳漢地曲轉奇,
  凉州胡人爲我吹。傍鄰聞者多歎息,遠客思鄉皆泪目垂。世人解聽不解賞,長飚風中自來往。枯桑老柏寒颼颼,九雛鳴鳳辭啾啾。龍吟虎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忽然更作漁陽摻,黄雲蕭條白日暗。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卷四六九 《翰林制詔五十》
  《蕃書二》
  《吐蕃書》
  《勑尚結贊第三書》陸贅
  ……頃年所定和好言約頗谓分明,至如四鎮、北庭,元不割與蕃國。及朱泚悖逆,作亂上都,卿仗義興師,請收京邑,遂許四鎮/、北庭之地將以答報成集作其功。旋屬炎蒸,蕃軍便退。奉天之約,豈可更論。事甚分明,固無疑惑。凡言結好,所貴和同。通體商量,有何不可?大番若心要四鎮、北庭之地,即合直以情言彼,但說其誠它,此亦自有分義。豈可集作腵曲徵前事,廣起集作說異端,仍發師徒集作兵師,務張威勢。蕃使猶未至此,蕃軍早已越疆……卿若必務和同,更無他意,即宜便歸本界,遣使其〓本集作事情所須四鎮、北庭,朕當自有推。如或托稱繼好,志在别圖集作謀,依前縱兵,不即歸國,唯利是視,亦聽彼懷。和與不和,於兹决定。……
  卷四七二《 翰林制詔五十三》
  《鐵券文》
  《賜安西管內黄姓纛官鐵券文》陸贅
  維貞元二年(786)歲次景寅,八月丁巳朔三日己未,皇帝若曰,咨爾四鎮節度管內黄姓纛官,驃騎大將軍,行左金吾衛大將軍員外,置同正員,兼試大常卿頓啜護波集作沈支惟乃祖乃父率集作代服聲教,勤勞王家,勳書鼎彝詔會作名,列于藩集作蕃,下同籍。爾克紹祖先之烈,而重之以忠貞,嗣守職官,祗若朝集作教化,率其種落,保我邊集作疆陲。丹誠向化集作風,萬里如近。是用稽諸令典,錫以券誓集作風。若金之堅,永代無變。子孫繼襲,作我藩臣。爾其欽承,勿集作無替休命。
  卷九一七《碑七十四》
  《神道三十五》
  《職官分二十五》
  《四鎮節度副使右金吾大將軍楊公神道碑》楊炎
  ……公名和,字惟恭,河東人也。……發蹟洮隴,成功西極。……凡三破石國,再征蘇禄,開勃者三,誅達覓者一。始自弱水府,別將至執金吾十五,攻常冠軍鋒。大小百餘戰,竟終牗下。初,開元(713—741)中,群胡方盛,南寇于闐,公以中軍副,鼓行而前。……二十七年(739),有詔四鎮諸軍大出漢南壘,問罪蘇禄,洗兵滇河,族甲數萬人,城池五十國。公以麾下爲前四罪之名,有百牢之饋,酈生之奇也。復五載,有纍姓之復,來朝京師……上壯之,賜弓甲一副,厩馬二匹,伏波之美也。明年,元帥封常清署公行軍司馬、都虞侯,西討石國。……自武衛將軍、四鎮經略副使,加雲麾將軍,兼于闐軍大使。……公鎮以清静,同其習俗,如鼓簧琴,政用大康,又遷金吾大將軍、四鎮節度副使……以十四載(755)五月,于鎮西之官舍。……
  《册府元龜》〔化宋〕王欽若等編(中華書局
  1960年明刻本影印版)
  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
  《種族》
  龜茲國者,西域之舊國者也。後漢光武時其王名弘,爲莎車王賢所殺,滅其族。賢使其子則羅爲龜兹王。國又殺則羅。匈奴立龜兹貴人身毒爲王。
  卷九百六十四 《外臣部》
  《封册二》
  顯慶……三年(658)正月,立龜兹王嗣子白素稽爲龜兹王,授右驍衛大將軍,仍遣使就加册命。
  五月,以左驍衛大將兼安西都護、大山縣公麴智湛,爲西州都督,統高昌之故地。
  〖開元〗七年(719)……七月,龜茲國王白莫苾卒,以其嫡子孝節嗣位。
  卷九百六十六 《外臣部》
  《繼襲一》
  焉耆國隋大業(605—618)中,其王姓龍,名突騎支。唐貞觀十四年(640)安西都護郭孝恪發兵撃之,虜騎支……其國乃立薩婆阿,那支,號爲瞎干。阿史那社爾之討龜兹也,阿那支率兵龜兹共禦大軍,社爾擒而斬之。……
  卷九百七十 《外臣部》
  《朝貢三》
  〖貞觀〗十六年(642)春正月,……龜兹……遣使獻方物。
  〖貞觀〗二十一年(647)正月,龜兹……貢方物。
  ……
  景龍……三年(709)正月,龜兹……遣使貢方物。
  卷九百七十一 《外臣部》
  《朝貢四》
  〖天寶〗六(747)正月,……龜兹……遣使來賀正,各獻方物。
  ……
  〖天寶〗七載(748)三月……龜兹……遣使賀正,且獻/方物。
  《唐大詔全集》〔宋〕宋敏求編(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卷第一百七 《政事》
  《備禦》
  《鎮兵以四年爲限詔》
  ……但磧西諸鎮,道阻且長,數有替易,難於煩擾,其鎮兵宜以四年爲限。……開元五年(717)正月
  《優獎西北庭將士詔》
  二庭四鎮,統任西夏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國朝已來,相率奉職。自關隴失守,東西阻絶,忠義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遵禮教,皆侯伯守將交修共理之所致也。其將士叙官,可超七資。建中元年(780)
  卷第一百十六 (《政事》
  《慰撫中》
  《喻安西北庭諸將制》
  敕、天下既定,萬里寧一。豈王者獨運而臻此耶?實賴文武將守、腹心之臣,宣力强任,捍禦于外也。往以蕃戎并暴,縱毒邊表,乘〓伺隙,連兵累年,城門/晝閉,王師遐阻,遮殺漢使,盗取節印,恣唯甚厲,横逆天理,而國朝未暇襲遠,置於度外,實五京二庭存亡危急之秋也。河西節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護曹令忠,爾朱某等,義烈相感,〓于神明,各受方任,同獎王室。率辛李之將,用甘陳之謀,與羌騎校尉、王侯君長以下,自金河玉關,至于南北戊午,踰流沙,跨西海,□蒲類,破白山,戰事致命,出於萬死,賴天之靈,以戰則剋,不動中國,不勞濟師,横制數千里,有輔車首尾之應。……每有使至,說令忠等憂國勤王,誠徹骨髓,朝廷聞之,莫不酸鼻流泪,而况於朕心哉。……近有流落蕃中十數年者至闕庭,知犬戎惡稔,上疑下阻,日就殘滅,加之疾疫,灾及羊馬,山谷填委,天亡之時。……每念戰守之士,十年不得解甲,白首戎陣,忠勞未報,……要當候大旆所指,窮荒蕩定,懸爵位以相待,傾府庫之所有,以答西州賢士大夫忘身報國之誠。……
  卷第一百二十八 《蕃夷》
  《封立》
  《議立回鶻可汗詔》
  ……近有回鶻來款,朔方帥臣得之,送至闕下,又有回鶻隨黠憂斯李兼至。朝廷各令象胥,徵其要領,音塵可訪,詞旨必同,願復本邦,仍懷化育,皆云龐特勒今爲可汗,尚寓安西,衆所悅附,颺宰相以忠事上,誓復龍庭。雜虜等以義向風,頗聞麕至。……俟其歸還衙帳,當議特舉冊命。今遣使臣,且往慰諭。……大中十年(856)二月
  卷第一百二十九 《蕃夷》
  《册文》
  《大中十一年(857)冊回鶻可汗文》
  ……咨爾回鶻可汗,挺此雄材,生於貴族,能收既絶之燼,常懷再振之心。.發使請命,誠辭可哀。……今遣使臣朝議郎、檢校、秘書監、兼衛尉少卿即、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王端章、副使臣朝議郎、檢校、尚書工部郎中、兼國子禮記博士、御史、賜絆魚袋李潯、持節備禮,册命爲九姓回鶻嗢禄登里羅汩没密施合俱錄毗伽懷建可汗。……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編著(中華書局1956年版)
  卷九十五 《晉紀十七》
  成帝咸康元年(335)
  初,張軌及二子宴、茂,雖保據河右,而軍旅之事無歲無之。及張駿嗣位,境內漸平。駿勤脩庶政,總御文武,咸得其用,民富兵强,遠近稱之以爲賢君。駿遣將楊宣伐龜兹、鄯善,於是西域諸國馬耆、于窴之屬,皆詣姑臧朝貢。……
  卷一百四 《晉紀二十六》
  孝武帝太元三年(378)
  秦凉州刺史梁熙遣使入西域,揚秦威德。……
  孝武帝太元六年(381)
  二月,東夷、西域六十二國入貢于秦。
  孝武帝太元七年(382)
  九月,車師前部王彌窴、鄯善王休密馱入朝于秦,請爲 鄉導,以伐西域之不服者,因如漢法置都護以統理之。秦王堅以驍騎將軍吕光爲使持節、都督西域征討諸軍事,與凌江將軍姜飛、輕車將軍彭晃、將軍杜進、康盛等總兵十萬,鐵騎五千,以伐西域。陽平公融諫曰:“西域荒遠,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漢武征之,得不補失。今勞師萬里之外,以踵漢氏之過舉,臣竊惜之。”不聽。
  卷一百五 《晉紀二十七》
  孝武帝太元八年(383)
  春,正月,秦吕光發長安,以鄯善王休密馱、車師前部王彌窴爲鄉導。
  ……
  秦吕光行越流沙三百餘里,/焉耆等諸國等降。惟龜兹王帛純拒之,嬰城固守,光進軍攻之。
  孝武帝太元九年(384)
  龜兹王帛純窘急,重賂獪胡以求救;獪胡王遣其弟呐龍、侯將馗帥騎二十餘萬,并引温宿、尉頭等諸國兵合七十餘萬以救龜茲;秦吕光與戰于城西,大破之。帛純出走,王侯降者三十餘國。光入其城;城如長安市邑,宫室甚盛。光撫寧西域,威恩甚著,遠方諸國,前世所不能服者,皆來歸附,上漢所賜節傳;光皆表而易之,立帛純弟震爲龜茲王。
  ……
  秦王堅聞吕光平西域,以光爲都督玉門以西諸軍事,西域校尉。道絶,不通。
  卷一百六《 晉紀二十八》
  孝武帝太元十年(385)
  吕光以龜兹饒樂,欲留居之。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謂光曰:“此凶亡之地,不足留也;將軍但東歸,中道自有福地可居。”光乃大饗將士,議進止,衆皆欲還。乃以駝二萬餘頭載外國珍寶奇玩,驅駿馬萬餘匹而還。
  卷一百一十四 《晉紀三十六》
  安帝義熙元年(405)
  秦王興以鳩摩羅什爲國師,奉之如神,親帥群臣及沙門聽羅什講佛經,又命羅什翻譯西域《經》、《諭》三百餘卷,大營塔寺,沙門坐禪者常以千數。公卿以下皆奉佛,由是州郡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卷一百二十二《宋紀四》
  文帝元嘉十二年(435)
  龜兹、疏勒、烏孫、悅般、渴槃陁、鄯善、焉耆、車師、粟持九國入貢于魏。……“粟持”,富從《魏書》、《隋》作“粟特”。……魏主以漢世雖通西域,有求則卑辭而來,無求則驕慢不服;蓋自知去中國絶遠,大兵不能至故也。今報使往來,徒爲勞費,終無所益,欲不遣使。有司固請,以爲“九國不憚險遠,慕義入貢,不宜拒絶,以抑將來。”乃遣使者王恩生等二十輩使西域。恩生等始渡流沙,/爲柔然所執,恩生見敕連可汗,持魏節不屈。魏主聞之,切責敕連,敕連乃遣恩生等還,竟不能達西域。
  卷一百二十三 《宋紀五》
  文帝元嘉十四年(437)
  魏主復遣散騎侍郎董琬、高明等多齊金帛使西域,招撫九國。……九國入貢,見上卷十二年。……
  卷一百二十四 《宋紀六》
  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
  河西之亡也,鄯善人以其地與魏鄰,大懼,曰:“通其使人,知我國虚實,取亡必速。”乃閉斷魏道,使者往來,輒鈔劫之。由是西域不通者數年。魏主使散騎常侍萬度歸發凉州以西兵擊鄯善。
  ……
  萬度歸至敦煌,留輜重,以輕騎五千度流沙,襲鄯善,壬辰,鄯善王真達面縛出降。度歸留軍屯守,與真達詣平城,西域復通。
  卷一百二十五 《宋紀七》
  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
  魏成周公萬度歸擊焉耆,大破之,焉耆王鳩尸卑那奔龜兹。魏主詔唐和與前部王車伊洛帥所部兵會度歸討西域。和說降柳驢等六城,因共擊波居羅城,拔之。
  十二月,魏萬度歸自焉耆西討龜茲,留唐和鎮焉耆,柳驢戍主乙直伽謀叛,和擊斬之,由是諸胡咸服,西域復平。
  卷一百三十三 《宋紀十五》
  明帝泰始七年(471)
  庚寅,魏以南安王楨爲都督凉州及西戎諸軍事,領護西域校尉,鎮凉州。
  卷一百八十 《隋紀四》
  煬帝大業二年(606)
  初,齊溫公(565—576)之世,有魚龍、山車等戲,謂之散樂,周宣帝(578—579)時,鄭譯奏徵之。高祖受禪,命牛弘定樂,非正聲清商及九部四舞之色,悉放遣之。帝以啓民可汗將入朝,欲以富樂誇之。太常少卿裴蘊希旨,奏括天下周、齊、梁、陳樂家子弟皆爲樂户,其六品以下至庶人,有善音樂者,皆直太常。帝從之。於是四方散樂,大集東京。……/帝多製豔篇,令樂正白明達造新聲播之,音極哀 怨。帝甚悅,謂明達曰:“齊氏偏隅,樂工曹妙達猶封王,我今天下大同,方且貴汝,宜自脩謹!”
  卷一百八十七 《唐紀三》
  高祖武德二年(619)
  初,西突厥曷娑那可汗入朝于隋,隋人留之,國人立其叔父,號射匱可汗。射匱者,達頭可汗之孫也,既立,拓地東至金山,西至海,遂與北突厥爲敵,建庭於龜兹北三彌山。射匱卒,子統葉護立。統葉護勇而有謀,北并鐵勒,控弦數十萬,據烏孫故地,又移庭於石國北千泉;西域諸國皆臣之,葉護各遣吐屯監之,督其征賦。卷一百九十五 《唐紀十一》
  太宗貞觀十三年(639)
  西突厥咥利失可汗之臣俟利發與乙毗咄陸可汗通謀作亂,咥利失窮蹙,逃奔鏺汗而死。弩失畢部落迎其弟子薄布特勒立之,是爲乙毗沙鉢羅葉護可汗。沙鉢羅葉護既立,建庭於雖合水北,謂之南庭,自龜兹、鄯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史、何、穆、康等國皆附之。……
  卷一百九十六 《唐紀十二》
  太宗貞觀十五年(641)
  七月……乙毗咄陸可汗與沙鉢羅葉護互相攻,乙毗咄陸浸强大,西域諸國多附之。未幾,乙毗咄陸使石國吐屯擊沙鉢羅葉護,擒之以歸,殺之。
  卷一百九十八 《唐紀十四》
  太宗貞觀二十年(646)
  六月,丁卯,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遣使入貢,且請婚;上許之,且使割龜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嶺五國以爲聘禮。
  太宗貞觀二十一年(647)
  十二月……龜兹王伐疊卒,弟訶黎布失畢立,浸失臣禮,侵漁鄰國。上怒,戊寅,詔使持節,崑丘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副大總管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安西都護郭孝恪等將兵擊之,仍命鐵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渾連兵進討。
  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
  三月……甲午,上謂侍臣曰:“朕少長兵間,頗能料敵;今崑丘行師,處月、處密二部及龜兹用事者羯獵顛、那利每懷首鼠,必先授首,弩失畢其次也。”“弩失畢”富作“布失畢”。龜兹王也。
  ……充容長城徐惠以上東征高麗,西討龜兹,翠微、玉華,營繕相繼,又服玩頗華靡,上疏諫。
  卷一百九十九 《唐紀十五》
  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
  初,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以阿史那賀魯爲葉護,居多邏斯水,在西州北千五百里,統處月、〓密、始蘇、歌邏禄、失畢五姓之衆。乙毗咄陸奔吐火羅,毗射匱可汗遣兵迫逐之,部落亡散。〖四月〗乙亥,賀魯/帥其餘衆數千帳內屬,詔處之於庭州莫賀城,拜左驍衛將軍。賀魯聞唐兵討龜茲,請爲鄉導,仍從數十騎入朝。上以爲崑丘道行軍總管,厚宴賜而遣之。
  ……
  七月……庚寅,西突厥相屈利啜請帥所部從討龜兹。
  ……
  〖十月〗阿史那社爾既破處月、處密,引兵自焉耆之西趨龜兹北境,分兵爲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事城奔龜茲,保其東境。社爾遣兵追擊,擒而斬之,立其從父弟先那準爲焉耆王,使修職貢。龜兹大震,守將多棄城走。社爾進屯磧口,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韓威帥千餘騎爲前鋒右〔驍〕衛將軍曹繼叔次之。至多褐城,龜兹王訶利布失畢、其相那利、羯獵顛帥衆五萬拒戰。鋒刃甫接,威引兵偽遁,龜兹悉衆追之,行三十里,與繼叔軍合。龜茲懼,將郤,繼叔乘之,龜兹大敗,逐北八十里。
  ……
  〖十二月〗龜兹王布失畢既敗,走保都城,阿史那社爾進軍逼之,布失畢輕騎西走。社爾拔其城,使安西都護郭孝恪守之。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帥精騎追布失畢,行六百里,布失畢窘急,保撥换城,自安西府西出柘厥關,渡白馬河四百餘里至撥换城。社爾進軍攻之四旬,閏月,丁丑,拔之,擒布失畢及羯獵顛。那利脫身走,潛引西突厥之衆并其國兵萬餘人,襲擊孝恪。孝恪營於城外,龜兹人或告之,孝恪不以爲意。那利奄至,孝恪帥所部千餘人將入城,那利之衆已登城矣,城中降胡與之相應,共擊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敵,將復出,死於西門。城中大擾,倉部郎中崔義超召募得二百人,衛軍資財物,與龜兹戰於城中,曹繼叔、韓威亦營於城外,自城西北隅擊之。那利經宿乃退,斬首三千餘級,城中始定。後旬餘日,那利復引山北龜兹萬餘人趣都城,繼叔逆擊,大破之,斬首八千級。那利單騎走,龜兹人執之,以詣軍門。
  阿史那社爾前後破其大城五,遣左衛郎將權祗甫詣諸城,開示禍福,皆相帥請降,凡得七百餘城,虜男女數萬口。社爾乃召其父老,宣國威靈,諭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葉護爲王;龜兹人大喜。西域震駭,西突厥、于阗、安國争饋駝龜兹王也。馬軍糧,社爾勒石紀功而還。
  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
  春,正月,辛亥,龜兹王布失畢及其相那利等至京師,上責讓而釋之,以布失畢爲左武衛中郎將。
  ……
  二月,丙戌,置瑶池都督府,隸安西都護;戊子,以左衛將軍阿史那賀魯爲瑶池都督。
  ……
  六月……阿史那社爾之破龜茲也,行軍長史薛萬備請因兵威說于闐王伏闍信入朝,社爾從之。秋,七月,己酉,伏闍信隨萬備入朝,詔入謁梓宫。
  高宗永徽元年(650)
  初,阿史那社爾虜龜兹王布失畢,立其弟爲王。唐兵既還,其酋長争立,更相攻擊。秋,八月,壬午,詔復以布失畢爲龜兹王,遣歸國,撫其衆。
  高宗永徽二年(651)
  左驍衛將軍、瑶池都督阿史那賀魯招集離散,廬帳漸盛,聞太宗崩,謀襲取西、庭二州。庭州刺史駱弘義知其謀,表言之,上遣通事舍人橋寶明馳往慰撫。寶明說賀魯,令長子咥運入宿衛,授右驍衛中郎將,尋復遣歸。咥運乃說其父擁衆西走,擊破乙毗射匱可汗,併其衆,建牙于雙河及千泉,自號沙鉢/羅可汗,咄陸五啜、努失畢五俟斤皆歸之,勝兵數十萬,與乙毗咄陸可汗連兵,處月、處密及西域諸國多附之。以咥運爲莫賀咄葉護。
  卷二百 《唐紀十六》
  高宗顯慶元年(656)
  八月……乙巳,龜兹王布失畢入朝。
  高宗顯慶三年(658)
  春,正月……/初,龜茲王布失畢妻阿史那氏與其相那利私通,布失畢不能禁,由是君臣猜阻,各有黨與,互來告難。上兩召之,既至,囚那利,遣左領軍郎將雷文成送布失畢歸國。至龜茲東境泥師城,龜兹大將羯獵顛發衆拒之,仍遣使降於西突厥沙鉢羅可汗。布失畢據城自守,不敢進。詔左屯衛大將軍楊冑發兵討之。會布失畢病卒,胄與羯獵顛戰,大破之,擒羯獵顛及其黨,盡誅之,乃以其地爲龜兹都督府。戊申,立布失畢之子素稽爲龜茲王兼都督。
  ……
  夏,五月,癸未,徙安西都護府於龜兹,以舊安西復爲西州都督府,鎮高昌故地。貞觀十四年(640)平高昌,置安西都護府於交河城,今徙於龜兹。
  ……
  阿史那賀魯既被擒……分其種落爲六都督府,其所役屬諸國皆置州府,西盡波斯,并隸安西都護府。……
  高宗龍朔元年(661)
  六月,癸未,以吐火羅、〓噠、罽賓、波斯等十六國置都督府入,州七十六,縣一百一十,軍府一百二十六,并隸安西都護府。
  卷二百一 《唐紀十七》
  高宗龍朔二年(662)
  〓海道總管蘇海政受詔討龜兹,敕興昔亡、繼往絶二可汗發兵與之俱。至興昔亡之境,繼往絶素與興昔亡有怨,密謂海政曰:“彌射謀反,請誅之。”時海政兵纔數千,集軍吏謀曰:“彌射若反,我輩無噍類,不如先事誅之。”乃矯稱敕,令大總管帛數萬段賜可汗及諸酋長,興昔亡帥其徒受賜,海政悉收斬之。其鼠尼施、拔塞幹兩部亡走,/海政與繼往絶追討,平之。軍還,至疏勒南,弓月部復引吐蕃之衆來,欲與唐兵戰,海政以師老不敢戰,以軍資賂吐蕃,約和而還。由是諸部落皆以興昔亡爲冤,各有離心。繼往絶尋卒,十姓無主,有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收其餘衆附於吐蕃。
  高宗龍朔三年(663)
  十二月……壬寅,以安西都護高賢爲行軍總管,將兵擊弓月以救于闐。
  高宗咸亨元年(670)
  夏,四月,吐蕃陷西域十八州,又與于闐襲龜兹撥換城,陷之。罷■茲、于闐、焉耆、疏勒四鎮。……
  卷二百二 《唐紀十八》
  高宗調露元年(679)
  初,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帥李遮匐與吐蕃連和,侵逼安西,朝議欲發兵討之。吏部侍郎裴行儉曰:“吐蕃爲寇,審禮覆没,干戈未息,豈可復出師西方!今波斯王卒,其子泥洹師爲質在京師,道過二虜,以便宜取之,可不血刃而擒也。”上從之,命行檢册立波斯王,仍爲安撫大食使。行檢奏肅州刺史王方翼以爲己副,仍令檢校安西都護。
  ……
  初,裴行檢嘗爲西州長史,及奉使過西州,……陽爲畋獵,校勒部伍,數日,遂倍道西進。去都支部落十餘里,先遣都支所親問其安否,外示閑暇,似非討襲,續使促召相見。都支先與李遮匐約,秋中拒漢使,猝聞軍至,計無所出,帥其子弟迎謁,遂擒之。因傳其契箭,悉召諸部酋長,執送碎葉城。簡其精騎,輕齊,畫夜進掩遮匐,途中,獲都支還使與遮匐使者同來;行儉釋遮匐使者,使先往諭遮匐以都支已就擒,遮匐亦降。於是囚都支、遮匐以歸,遣波斯王/自還其國,留王 方翼於安西,使築碎葉城。
  高宗永隆元年(680)
  秋,七月,……/先是,劍南募兵於茂州,西南築安戎城,以斷吐蕃通蠻之路。吐蕃以生羌爲鄉導,攻陷其城,以兵據之,由是西洱諸蠻皆降於吐蕃。吐蕃盡據羊同、黨項及諸羌之地,東接凉、松、茂、〓等州,南鄰天竺,西陷龜茲、疏勒等四鎮,北抵突厥,地方萬餘里,諸胡之盛,莫與爲比。
  卷二百三 《唐紀十九》
  高宗永淳元年(682)
  阿史那車薄圉弓月城,安西都護王方翼引軍救之,破虜衆於伊麗水,斬首于餘級。俄而三姓咽麫與車薄合兵拒方翼,方翼與戰於熱海,流矢貫方翼臂,方翼以佩刀截之,左右不知。所將胡兵謀執方翼以應車薄,方翼知之,悉召會議,陽出軍資賜之,以次引出斬之,會大風,方翼振金鼓以亂其聲,誅七十餘人,其徒莫之覺。既而分遣裨將襲車薄、咽麫,大破之,擒其酋長三百人,西突厥遂平。……
  卷二百四 《唐紀二十》
  則天后垂拱四年(688)
  十二月……/太后欲發梁、鳳、巴蜑,自雅州開山通道,出擊生羌,因襲吐蕃。正字陳子昂上書,以爲:“……/國家近廢安北,拔單于,棄龜兹,放疏勒,天下翕然謂之盛德者,蓋以陛下務在養人,不在廣地也。今山東饑,關、隴弊,而徇貪夫之議,謀動甲兵,興大役,自古國亡家敗,未嘗不由黷兵,願陛下熟計之。”既而役不果興。
  卷二百五 《唐紀二十一》
  則天后長壽元年(692)
  初,新豐王孝傑從劉審禮擊吐蕃爲副總管,與審禮皆没於吐蕃。贊普見孝傑泣曰:“貌類吾父。”厚禮之,後竟得歸,累遷右鷹揚衛將軍。孝傑久在吐蕃,知其虚竇。會西州都督唐休璟請復取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敕以孝傑爲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車阿史那忠節將兵擊吐蕃。冬,十/二月,丙戍,大破吐蕃,復取四鎮。置安西都護府於龜兹,發兵戍之。
  則天后萬歲通天元年(696)
  吐蕃復遣請和親,太后遣右武衛冑曹參軍貴鄉郭元振往察其宜。吐蕃將論欽陵請罷安西四鎮戍兵,并求分十姓突厥之地。……乃遣使者隨元振入請之。
  朝廷疑未决,元振上疏……“宜以計緩之,使其和望未絶則善矣。彼四鎮、十姓,吐蕃之所甚欲也,而青海、吐谷渾,亦國家之要地也,今報之宜曰:‘四鎮、十姓之地,本無用於中國,所以遣兵戍之,欲以鎮撫西域,分吐蕃之勢,使不得併力東侵也。今若果無東侵之志,/當歸我吐谷渾諸部及青海故地,則五俟斤部亦當以歸吐蕃。如此則足以塞欽陵之口,而亦未與之絶也。若欽陵小有乖遣,則曲在彼矣。且四鎮、十姓款附日久,今未察其情之向背,事之利害,遥割而棄之,恐傷諸國之心,非所以御四夷也。”太后從之。
  卷二百六 《唐紀二十二》
  則天后神功元年(697)
  仁傑上疏以爲:“……近者國家頻歲出師,所費滋廣,西戍四鎮,東戍安東,調發日加,百姓虚弊。……/竊謂宜立那史那斛瑟羅爲可汗,委之四鎮,繼高氏絶國,使守安東。省軍費於遠方,并甲兵於塞上,使夷狄無侵侮之患則可矣,何必窮其窟穴,與螻蟻校長短哉!但當敕邊兵,謹守備,遠斥候,聚資糧,待其自致,然後擊之。……如此數年,可使二虜不擊而服矣。”事雖不行,識者是之。
  卷二百七 《唐紀二十三》
  則天后長安二年(702)
  凉州都督唐休璟……練習邊事,自碣石以西踰四鎮,亘萬里,山川要害,皆能記之。
  則天后長安三年(703)
  秋,七月……庚戌,以夏官尚書、檢校凉州都督唐休璟同鳳閣鸞臺三品。時突騎施酋長烏質勒與西突厥諸部相攻,安西道絶。太后命休璟與諸宰相議其事,頃之,奏上,太后即依其議施行。後十餘日,安西諸州請兵應接,程期一如休所畫,太后謂休璟曰:“恨用卿晚。”謂諸宰相曰:“休璟練習邊事,卿曹十不當一。”
  卷二百八 《唐紀二十四》
  中宗神龍二年(706)
  安西大都護郭元振詣突騎施烏質勒牙帳議軍事,天大風雪,……烏質勒老,不勝寒,會罷而卒。其子娑葛勒兵將攻元振,副使御史中丞解琬知之,勸元振夜逃去,元振曰:“吾以誠心待人,何所疑懼!且深在寇庭,逃將安適!”安卧不動。明旦,入哭,甚哀,娑葛感其義,待元振如初。
  卷二百九 《唐紀二十五》
  中宗景龍二年(708)
  十一月,庚申,突騎施酋長娑葛自立爲可汗,殺唐使者御史中丞馮嘉賓,遣其弟遮努等帥衆犯塞。
  初,娑葛既代烏質勒統衆,父時故將闕啜忠節不服,數相攻擊。忠節衆弱不能支,金山道行軍總管郭元振奏追忠節入朝宿衛。
  忠節行至播仙城,經略使、右威衛將軍周以悌說之曰“國家不愛高官顯爵以待君者,以君有部落之/衆故也。今脫身入朝,一老胡耳,豈惟不保寵禄,死生亦制於人手。方今宰相宗楚客、紀處訥用事,不若厚賂二公,請留不行,發安西兵及引吐蕃以擊娑葛,求阿史那獻爲可汗以招十姓,使郭虔瓘發拔汗那兵以自助;既不失部落,又得報仇,比於入朝,豈可同日語哉!”郭虔瓘者,歷城人,時爲西邊將。忠節然其言,遣間使賂楚客、處訥,請如以悌之策。
  元振聞其謀,上疏,以爲:“往歲吐蕃所以犯邊,正爲求十姓、四鎮之地不獲故耳。比者息兵請和,非能慕悅中國之禮義也,直以國多内難,人畜疫癘,恐中國乘其弊,故且屈志求自昵。使其國小安,豈能忘取十姓、四鎮之地哉!今忠節不論國家大計,直欲爲吐蕃鄉導,恐四鎮危機,將從此始。頃緣默啜憑陵,所應者多,兼四鎮兵疲弊,勢未能爲忠節經略,非憐突騎施也。忠節不體國家中外之意而更求吐蕃;吐蕃得志,則忠節在其掌握,豈得復事唐也!往年吐蕃無恩於中國,猶欲求十姓、四鎮之地;今若破娑葛有功,請分于闐、疏勒,不知以何理抑之!又,其所部諸蠻及婆羅門等方不服,若借唐兵助討/之,亦不知以何詞拒之!是以古之智者皆不願受夷狄之惠,蓋豫憂其求請無厭,終爲後患故也。又,彼請阿史那獻者,豈非以獻爲可汗子孫,欲依之以招懷十姓乎!按獻父元慶,叔父僕羅,兄俀子及斛瑟羅、懷道等,皆可汗子孫也。往者唐及吐蕃徧曾立之以爲可汗,欲以招撫十姓,皆不能致,尋自破滅。何則?此屬非有過人之才,恩威不足以動衆,雖復可汗舊種,衆心終不親附,況獻又疏遠於其父兄乎?若使忠節兵力自能誘脅十姓,則不心求立可汗子孫也。又,欲令郭虔瓘入拔汗那,發其兵。虔瓘前此已嘗與忠節擅入拔汗那發兵,不能得其片甲匹馬,而拔汗那不勝侵擾,南引吐蕃,奉俀子,還侵四鎮。時拔汗那四旁無强寇爲援,虔瓘等恣爲侵掠,如獨行無人之境,猶引俀子爲患。今北有娑葛,急則與之并力,内則諸胡堅壁拒守,外則突厥伺隙邀遮。臣料虔瓘等此行,必不能如往年之得志;内外受敵,自陷危亡,徒與虜結隙,令四鎮不安。以臣愚揣之,寶爲非計。”
  楚客等不從,建議“遣馮嘉賓持節安撫忠節,侍御史吕守素處置四鎮,以將軍牛師獎爲安西副都護,發甘、凉以西兵,兼徵吐蕃,以討娑葛。”娑葛遣使娑臘獻馬在京師,聞其謀,馳還報娑葛。於是娑葛發五千騎出安西,五千騎出撥換,五千騎出焉耆,五千騎出/疏勒,入寇。元振在疏勒,栅於河口,不敢出。忠節逆嘉賓於計舒河口,娑葛遣兵襲之,生擒忠節,殺嘉賓,擒吕守素於僻城,縛於驛柱,冎而殺之。
  ……
  癸未,牛師獎與突騎施娑葛戰于火燒城,師獎兵敗没。娑葛遂陷安西,斷四鎮路,遣使上表,求宗楚客頭。楚客又奏以周以悌代郭元振統衆,徵元振入朝;以阿史那獻爲十姓可汗,置軍焉耆以討娑葛。
  娑葛遺元振書,稱:“我與唐初無惡,但讎闕啜。宗尚書受闕啜金,欲枉破奴部落,馮中丞、牛都護相繼而來,奴豈得坐而待死!又聞史獻欲來,徒擾軍州,恐未有寧日。乞大使商量處置。”元振奏娑葛書。楚客怒,奏言元振有異圖,召,將罪之。元振使其子鴻間道具奏其狀,乞留定西土,不敢歸。周次悌竟坐流白州,復以元振代以悌,赦娑葛罪,冊爲十四姓可汗。
  卷二百一十 《唐紀二十六》
  睿宗景雲元年(710)
  安西都護張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雖怨而未絶和親,乃賂鄯州都督楊矩,請河西九曲之地以爲公主湯沐邑;矩奏與之。
  卷二百一十一 《唐紀二十七》
  玄宗開元二年(714)
  西突厥十姓酋長都擔叛。三月,己亥,磧西節度使阿史那獻克碎葉等鎮,擒斬都擔,降其部落二萬餘帳。
  玄宗開元三年(715)
  〖十一月〗丁酉,以左羽林大將軍郭虔瓘兼安西大都護、四鎮經略大使。虔瓘請自募關中兵萬人詣安西討擊,皆給遞馱及熟食;敕許之。……既而虔瓘卒無功。
  初,監察御史張孝嵩奉使廓州還,陳磧西利害,請往察其形勢;上許之,聽以便宜從事。
  拔汗那者,古烏孫也,內附歲久。吐蕃與大食共立阿了達爲王,發兵攻之,拔汗那王兵敗,奔安西求救。孝嵩謂都護吕休璟曰:“不救則無以號令西域。”遂帥旁側戎落兵萬餘人,出龜茲西數千里,下數百城,長驅而進。是月,攻阿了達于連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斬千餘級,阿了達與數騎逃入山谷。孝嵩傳檄諸國,威振西域,大食、康居、大宛、〓賓等八國皆遣使請降。/會有言其贜污者,坐擊凉州獄,貶靈州兵曹參軍。
  玄宗開元四年(716)
  春,正月……丙午,以鄫王嗣真爲安北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内·隴右諸蕃大使,以安北大都護張知運爲之副。陝王嗣昇爲安西大都護、安撫河西四鎮諸蕃大使,以安西都護郭虔瓘爲之副。二王/皆不出閤。諸王遙領節度自此始。
  玄宗開元五年(717)
  秋,七月……安西副大都護湯嘉惠奏突騎施引大食、吐蕃,謀取四鎮,圍鉢换及大石城,已發三姓葛邏禄兵與阿史那獻擊之。
  卷二百一十二 《唐紀二十八》
  玄宗開元十一年(723)
  初,監察御史濮陽杜暹因按事至突騎施,突騎施饋之金,暹固辭。左右曰:“君寄身異域,不宜逆其情。”乃受之,埋於幕下,出境,移牒令取之。虜大驚,度磧追之,不及。及安西都護闕,或薦暹往使安西,人服其清慎。時暹自給事中居母憂。玄宗開元十二年(724)
  春,三月,甲子,起暹爲安西副大都護、磧西節度等使。
  玄宗開元十三年(725)
  于闐王尉遲眺陰結突厥及諸胡謀叛,安西副大都護杜暹發兵捕斬之,更爲立王。
  卷二百一十三《唐紀二十九》
  玄宗開元十四年(726)
  九月,己丑,以安西副大都護、磧西節度使杜暹同平章事。
  自王孝傑克復四鎮,復於龜兹置安西都護府,以唐兵三萬戍之,百姓苦其役,爲都護者,惟田楊名、郭元振、張嵩及暹皆有善政,爲人所稱。
  ……
  杜暹爲安西都護,突騎施交河公主遣牙官以馬千匹詣安西互市。使者宣公主教,暹怒曰:“阿史那女何得宣教於我!”杖其使者,留不遣;馬經雪死盡。突騎施可汗蘇禄大怒,發兵寇四鎮。會暹入朝,/趙頤貞代爲安西都護,嬰城自守;四鎮人畜儲積,皆爲蘇禄所掠,安西僅存。既而蘇禄聞暹入相,稍引退,尋遣使入貢。
  玄宗開元十五年(727)
  九月……閏月,庚子,吐蕃贊普與突騎施蘇禄圍安西城,安西副大都護趙頤貞擊破之。
  玄宗開元十六年(728)
  春,正月,壬寅,安西副大都護趙頤貞敗吐蕃于曲子城。
  卷二百一十四 《唐紀三十》
  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
  冬,十月,戊申,突騎施寇北庭及安西撥换城。
  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
  北庭都護蓋嘉運擊突騎施,大破之。
  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
  突騎施可汗蘇禄……晚年……諸部離心。酋長莫賀達干、都摩度雨部最强……於是莫賀達干勒兵夜襲蘇禄,殺之。都摩度初與莫賀達干連謀,既而復興之異,立蘇禄之子骨啜爲吐火仙可汗以收其餘衆,與莫賀達干/相攻。莫賀達干遣使告磧西節度使蓋嘉運,上命嘉運招集突騎施、拔汗那以西諸國;吐火仙與都摩度據碎葉城,黑姓可汗爾微特勒據怛邏斯城,相與連兵以拒唐。
  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
  秋,八月,乙亥,磧西節度使蓋嘉運擒突騎施可汗吐火仙。嘉運攻碎葉城,吐火仙出戰,敗走,擒之於賀邏嶺。分遣疏勒鎮守使夫蒙靈詧與拔汗那王阿悉爛達干潛引兵突入怛邏斯城,擒黑姓可汗爾微,遂入曳建城,取交河公主,悉收散髮之民數萬以與拔汗那王,威震西陲。九月,戊午,處木昆、鼠尼施、弓月等諸部先隸突騎施者,皆帥衆內附,仍請徙居安西管内。
  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
  三月……甲寅,蓋嘉運入獻捷。上赦吐火仙罪,以爲左金吾大將軍。嘉運請立阿史那懷道之子昕爲十姓可汗;從之。《考異》曰:……若如《舊傳》所言,嘉運便以莫賀達干爲可汗統衆,則莫賀不應復叛。且立可汗當須朝廷冊命,嘉運豈得擅立於塞外也!若未以爲可汗,則寶錄》十二月不應謂之突騎施可汗莫賀達干也。若如《會要》所言,二十九年始立昕爲可汗,則《實錄》二十八年四月不應已謂听爲十姓可汗也。蓋嘉運既平突騎施,即奏立昕爲十姓可汗,故莫賀達干不服而叛。明皇乃以莫賀達干爲小可汗,止統突騎施之衆,使嘉運招諭之,故來降;然昕爲十姓可汗,兼統諸部,故明皇遣兵送之,而爲莫賀達干所殺,事或然也。……夏,四月,辛未,以昕妻李氏爲交河公主。
  ……
  十一月……突騎施莫賀達干聞阿史那昕爲可汗,怒曰:“首誅蘇禄,我之謀也;今立史昕何以賞我!”遂帥諸部叛。上乃立莫賀達干爲可汗,使統突騎施之衆;命蓋嘉運招諭之。十二月,乙卯,莫賀達干降。
  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
  冬,十月……壬寅,分北庭、安西爲二節度。
  卷二百一十五 《唐紀三十一》
  玄宗天寶元年(742)
  是時,天下聲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考异》曰:《舊紀》云“三百六十二”。按《地理志》,開元二十八年,州府三百二十 八,至此繞年不應遽增三十餘州。今從《唐曆》、《會要》、《統紀》。羈縻之州八,百,置十節度,經略使以備邊。安西節度撫寧西域,統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治龜兹城,兵二萬四千。/北庭節度防制突騎施、堅昆,統瀚海、天山、伊吾三軍,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庭都護府,兵二萬人。河西節度斷隔吐蕃、突厥,統赤水、大斗、建康、寧寇、玉門、墨離、豆盧、新泉八軍,張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凉、肅、瓜、沙、會五州之境,治凉州,兵七萬三千人。……
  玄宗天寶六載(747)
  初,將軍高仙芝,本高麗人,從軍安西。仙芝驍勇,善騎射,節度使夫蒙靈詧屢薦至安西副都護、都知兵馬使,充四鎮節度副使。
  吐蕃以女妻小勃律王,及其旁二十餘國,皆附吐蕃,貢獻不入,前後節度使討之,皆不能克。制以仙芝爲行營節度使,將萬騎討之。自安西行百餘日,乃至特勒滿川,分軍爲三道,特勒滿川即五識匿國所居。三道:一由北谷道,一由赤佛道,仙芝自由護密道。自護密勒城南至小勃律國都五百里。期以七月十三日會吐蕃連雲/堡下。有兵近萬人,不意唐兵猝至,大驚,依山拒戰,礮櫑如雨。仙芝以郎將高陵李嗣業爲陌刀將,令之曰:“不及日中,决須破虜。”嗣業執一旗,引陌刀緣險先登力戰,自辰至已,大破之,《考异》曰:《舊嗣業傳》云“天寶七載。”今從《實錄》及《封常清傅》。斬首五千級,捕虜千餘人,餘皆逃潰。中使邊令誠以入虜境已深,懼不敢進;仙芝乃使令誠以羸弱三千守其城,復進。
  三日,至坦駒嶺,下峻阪四十餘里,前有阿弩越城。仙芝恐士卒憚險,不肯下,先令人胡服詐爲阿弩越城守者迎降,云:“阿弩越赤心歸唐,娑夷水藤橋已斫斷矣。”娑夷水,即弱水也,其水不能勝草芥。藤橋者,通吐蕃之路也。仙芝陽喜,士卒乃下。又三日,阿弩越城迎者果至。
  明日,仙芝入阿弩越城,遣將軍席元慶將千騎前行,謂曰:“小勃律聞大軍至,其君臣百姓必走山谷,第呼出,取繒帛稱敕賜之,大臣至,盡縛之以待我。”元慶如其言,悉縛諸大臣。王及吐蕃公主逃入石窟,取不可得。仙芝至,斬其附吐蕃者大臣數人。藤橋去城猶六十里,仙芝急遣元慶往斫之,甫畢,吐蕃兵大至,已無及矣。
  藤橋闊盡一矢,力脩之,期年乃成。
  八月,仙芝虜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而還。九月,至連雲堡,與邊令誠俱。月末,至播密川,遣使奏狀。
  至河西,此河西,白馬河西也,自安西西出柘厥關渡白馬河。夫蒙靈詧怒仙芝不先言己而遽發奏,一不迎勞,罵仙芝曰:“噉狗糞高麗奴!汝官皆因誰得,而不待我處分,擅奏捷書!高麗奴!汝罪當斬,但以汝新有功不忍耳!”仙芝但謝罪。邊令誠奏仙芝深入萬里,立奇功,今旦夕憂死。
  卷二百一十六 《唐紀三十二》
  玄宗天寶六載(747)
  十二月,己巳,上以仙芝爲安西四鎮節度使,徵靈詧入朝,靈詧大懼。仙芝見靈詧,趨走如故,靈詧益懼。副都護京兆程千里、押牙畢思琛及行官王滔等,皆平日構仙芝於靈詧者也,仙芝面責千里、思琛曰:“公面如男子,心如婦人,何也?”又捽滔等,欲笞之,既而皆釋之,謂曰:“吾素所恨於汝者,欲不言,恐汝懷憂;今既言之,則無事矣。”軍中乃安。初,仙芝爲都知兵馬使,猗氏人封常清,少孤貧,細瘦纇目,一足偏/短,求爲仙芝儀,不納。常清日候仙芝出入,不離其門,凡數十日,仙芝不得已留之。會達奚部叛,夫蒙靈詧使仙芝追之,斬獲略盡。常清私作捷書以示仙芝,皆仙芝心所欲言者,由是一府奇之。仙芝爲節度使,即署常清判官;仙芝出征,常爲留後。……
  玄宗天寶八載(749)
  十一月,乙未,吐火羅葉護失里怛伽羅遣使表稱:“朅師王親附吐蕃,困苦小勃律鎮軍,阻其糧道。臣思破凶徒,望發安西兵,以來歲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至大勃律。”上許之。
  玄宗天寶九載(750)
  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破朅師,虜其王勃特没。三月,庚子,立勃特没之兄素迦爲朅師王。十二月……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偽與石國約和,引兵襲之,虜其王及部衆以歸,悉殺其老弱。仙芝性貪,掠得瑟瑟十餘斛,黄金五六橐駝,其餘口馬雜貨稱是,皆入其家。
  玄宗天寶十載(751)
  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入朝,獻所擒突騎施可汗、吐蕃酋長、石國王、朅師王。加仙芝開府儀同三司。尋以仙芝爲河西節度使,代安思順;思順諷群胡割耳剺面請留己,制復留思順於河西。
  ……
  高仙芝之虜石國王也,石國王子逃詣諸胡,具告仙芝欺誘貪暴之狀。諸胡皆怒,潛引大食欲共攻四鎮。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衆擊大食,深入七百餘里,至恒羅斯城,與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羅禄部衆叛,與大食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餘纔數千人。右威衛將軍李嗣業勸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衆在前,人畜塞路;嗣業前驅,奮大梃擊之,人馬俱斃,仙芝乃得過。
  將士相失,别將汧陽段秀實聞嗣業之聲,詬曰:“避敵先奔,無勇也;全己棄衆,不仁也。幸而得遠,獨無愧乎!”嗣業執其手謝之,留拒追兵,收散卒,得俱免。還至安西,言於仙芝,以秀實兼都知兵馬使,爲己判官 。
  玄宗天寶十一載(752)
  十二月……丁酉,以安西行軍司馬封常清爲安西四鎮節度使。
  玄宗天寶十二載(753)
  北庭都護程千里追阿布思至磧西,以書諭葛邏禄,使相應。阿布思窮迫,歸葛邏禄,葛邏禄葉護執之,并其妻子、麾下數千人送之。
  ……
  是歲,安西節度使封常清擊大勃律,至菩薩勞城,前鋒屢捷,常清乘勝逐之。斥候府果毅段秀實諫曰:“虜/兵羸而屢北,誘我也;請搜左右山林。”常清從之,果獲伏兵,遂大破之,受降而還。
  卷二百一十七 《唐紀三十三》
  玄宗天寶十三載(754)
  三月……/程千里執阿布思,獻於闕下,斬之。甲子,以千里爲金吾大將軍,以封常清權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
  玄宗天寶十四載(755)
  十一月……/庚午,上聞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謀之。……辛未,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上問以討賊方略,常清大言曰:“今太平積久,故人望風憚賊。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詣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獻闕下!”上悅。壬申,以常清爲范陽、平盧節度使。常清即日乘驛詣東京募兵,旬日,得六萬人;乃斷河陽橋,爲守禦之備。
  卷二百一十八 《唐紀三十四》
  肅宗至德元載(756)
  七月……丁卯,上皇制:“以……豐王珙充武威都督,仍領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等路節度都使,以隴西太/守濟陰鄧景山爲之傳,充都副大使。應須士馬、甲仗、糧賜等,并於當路自供。其諸路本節度使虢王巨等并依前充使。其署置官屬及本路郡縣官,并任自簡擇,署訖聞奏。”時琦、珙皆不出閤……。
  ……
  上命河西節度副使李嗣業將兵五千赴行在,《考异》曰:《段秀實别傅》曰:“詔嗣業將安西五萬衆赴行在。”今從《舊傳》。嗣業與節度使梁宰謀,且緩師以觀變。綏德府折衝段秀實讓嗣業曰:“豈有君父告急而臣子晏然不赴者乎!特進常自謂大丈夫,今日視之,乃兒女子耳!”嗣業大慚,即白宰如數發兵,以秀實自副,將之詣行在。上又徵兵於安西;行軍司馬李栖筠發精兵七千人,勵以忠義而遣之。
  卷二百一十九 《唐紀三十五》
  簫宗至德二載(757)
  春,正月……上聞安西、北庭及拨汗那、大食諸國兵至凉、鄯,甲子,幸保定。
  ……
  二月……上至鳳翔旬日,隴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會,江、淮庸調亦至洋川、漢中。……西師憩息既定,李泌請遣安西及西域之衆,如前策并塞東北,自歸、檀南取范陽。上曰:“今大衆已集,庸調亦至,當乘兵鋒〓其腹心,而更引兵東北數千里,先取范陽,不亦迂乎?”對曰:“今以此衆直取兩京,必得之。然賊必再强,我必又困,非久安之策。”上曰:“何也?”對曰:“今所恃者,皆西北守塞及諸胡之兵,性耐寒而畏暑,若乘其新至之鋴,攻禄山已老之師,其勢必克。兩京春氣已深,賊收其餘衆,遁歸巢穴,關東地熱,官軍必困而思歸,不可留也。賊休兵秣馬,伺官軍之去,必復南來,然則征戰之勢未有涯也。不若先用之於寒鄉,除其巢穴,則賊無所歸,根本永絶矣。”上曰:“朕切於晨昏之戀,不能待此决矣。”
  卷二百二十《唐紀三十六》
  肅宗至德二載(757)
  九月……丁亥,元帥/廣平王俶將朔方等軍及回紇、西域之衆十五萬,號二十萬,發鳳翔。……
  庚子,諸軍俱發;壬寅,至長安西,陳於香積寺北澧水之東。李嗣業爲前軍,郭子儀爲中軍,王思禮爲後軍。賊衆十萬陳於其北……自午及酉,斬首六萬級,填溝塹死者甚衆,賊遂大潰。……癸卯,大軍入西京。
  ……
  十二月……更安西曰鎮西。
  肅宗乾元元年(758)
  三月……/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李嗣業屯河內。癸巳,北庭兵馬使王惟良謀作亂,嗣業與裨將荔非元禮討誅之。
  ……
  六月……以開府儀同三司李嗣業爲懷州刺史,充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李嗣業以鎮西、庭兵屯懷州,就用爲刺史,征調以給軍。九月.庚寅,命朔方郭子儀、淮西魯炅、興平李奂、滑濮許叔冀、鎮西·北庭李嗣業、鄭蔡季廣琛、河南崔光遠七節度使及平盧兵馬使董秦將步騎二十萬討慶緒;又命河東李光弼、關内·澤潞王思禮二節度使將所部兵助之。……
  卷二百二十一 《唐紀三十七》
  肅宗乾元二年(759)
  春,正月……/鎮西節度使李嗣業攻鄴城,爲流矢所中,丙申,薨;兵馬使荔非元禮代將其衆。初,嗣業表段秀實爲懷州長史,知留後事。時諸軍屯戍日久,財竭糧盡,秀實獨運芻粟,募兵市馬以奉鎮西行營,相繼於道。
  ……
  三月,壬申,官軍步騎六十萬陳於安陽河北,思明自將精兵五萬敵之……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晝晦,咫尺不相辨,兩軍大驚,官軍潰而南,賊潰而北,棄甲仗輜重委積於路。……諸節度各潰歸本鎮。士卒所過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
  辛卯,以荔非元禮爲懷州刺史,權知鎮西、北庭行營節度使。元禮復以段秀實爲節度判官。
  ……
  冬,十月……史思明引兵攻河陽,使驍將劉龍仙詣城下挑戰。……孝德請行。/……挾二矛,策馬亂流而進。……龍仙見其獨來,甚易之……孝德大呼,運矛躍馬搏之。城上鼓譟,五十騎繼進。龍仙矢不及發,環走隄上。孝德追及,斬首,攜之以歸。賊衆大駭。孝德,本安西胡人也。
  ……
  十一月……/發安西、北庭兵屯陝,以備史思明。
  ……
  十二月……以伯玉爲鎮西、四鎮行營節度使。
  肅宗上元元年(760)
  春,正月……/丙戌,以于闐王勝之弟曜同四鎮節度副使,權知本國事。于闐王與四鎮節度使皆在行營,故令其弟與節度副使同權國事。
  卷二百二十二 《唐紀三十八》
  肅宗上元二年(761)
  八月……辛巳,以殿中監李若幽爲鎮西、北庭、興平、陳鄭等節度行營及河中節度使,鎮絳州,賜名國貞。
  肅宗寶應元年(762)
  絳州素無儲蓄,民間饑,不可賦斂,將士糧賜不充,朔方等諸道行營都統李國貞屢以狀聞;朝廷未報,軍中咨怨。突將王元振將作亂,矯令於衆曰:“來日脩都統宅,各具畚鍤,待命于門。”士卒皆怒,曰:“朔方健兒豈脩宅夫邪!”乙丑,元振帥其徒作亂,燒牙城門。國貞逃于獄,元振執之,置卒食於前,曰:“食此而役其力,可乎!”國貞曰:“脩宅則無之,軍食則屢奏而未報,諸君所知也。”衆欲退。元振曰:“今日之事,何必更問!都統不死,則我輩死矣。”遂拔刃殺之。鎮西、北庭行營兵屯於翼城翼城縣,屬绛州。亦殺節度使荔非元禮,推裨將白孝德爲節度使,朝廷因而授之。
  卷二百二十三 《唐紀三十九》
  代宗廣德元年(763)
  吐蕃入大震關,陷蘭、廓、河、鄯、洮、岷民、秦、成、渭等州,盡取河西、隴右之地。唐自武德以來,開拓邊境,地連西域,皆置都督、府、州、縣。開元中,置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北庭諸節度使以統之,歲發山東丁壯爲戍卒,繒帛爲軍資,開屯田,供糗糧,設監牧,畜馬牛,軍城戍邏,萬里相望。及安禄山反,邊兵精銳者皆徵發入援,謂之行營,所留兵單弱,胡虜稍蠶食之:數年間,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没,自鳳翔以西,邠/州以北,皆爲左衽矣。
  ……
  冬,十月……/辛巳,上至陝,百官稍有至者。……上賜子儀/詔,恐吐蕃東出潼關,徵子儀詣行在。子儀表稱:“臣不收京城無以見陛下,若出兵藍田,虜必不敢東向。”上許之。鄜延節度判官段秀實說節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難,孝德即日大舉,南趣京畿,與蒲、陝、商、華合勢進擊。
  ……
  十一月……王甫自稱京兆尹,聚衆二千餘人,署置官屬,暴横長安中。壬寅……子儀斬之,/其兵盡散。白孝德與邠寧節度使張蘊琦將兵屯畿縣,子儀召之入城,京畿遂安。
  代宗廣德二年(764)
  僕固懷恩前軍至宜禄,郭子儀使右兵馬使李國臣將兵爲郭晞後繼。邠寧節度使白孝德敗吐蕃于宜禄。《考異》曰:《寶錄》:“癸巳,孝德敗吐蕃一千餘衆於宜禄,生擒蕃將數人。”按《汾陽家傅》,二十六日,賊先軍次宜禄。然則前八日孝德得已敗吐蕃於宜禄乎!《實錄》誤。冬,十月,懷恩引回紇、吐蕃至邠州,白孝德、郭晞閉城拒守。
  十一月,丁未,郭子儀自行營入朝,郭晞在邠州,縱士卒爲暴,節度使白孝德患之,以子儀故,不敢言;涇州刺史段秀實自請補都虞候,孝德從之。既署一月,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以刃刺酒翁,壞釀器,秀實列卒取十七人首註槊上,植市門。/晞一營大譟,盡甲,孝德震恐,召秀實曰:“奈何?”秀實曰:“無傷也,請往解之。”孝德使數十人從行,秀實盡辭去,選老躄者一人持馬至晞門下。甲者出,秀實笑且入,曰:“殺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頭來矣。”甲者愕。因諭曰:“常侍負若屬邪,副元帥負若屬邪?奈何欲以亂敗郭氏!”/晞出,秀實讓之曰:“副元帥勳寒天地,當念始終。今常侍恣卒爲暴,行且致亂,亂則罪及副元帥;亂由常侍出,然則郭氏功名,其存者幾何!”言未畢,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敢不從命!”顧叱左右:“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敢譁者死!”秀實因留宿軍中。晞通夕不解衣,戒候卒擊析衛秀實。旦,俱至孝德所,謝不能,請改。邠州由是無患。
  代宗永泰元年(765)
  僕固懷恩誘回紇、吐蕃、吐谷渾、黨項、奴刺數十萬衆俱入寇,……懷恩又以朔方兵繼之。
  郭子儀行軍司馬趙復入奏曰:“虜皆騎兵,其如飛,不可易也。請使/諸道節度使鳳翔李抱玉、滑濮李光庭、邠寧白孝德、鎮西馬璘、河南郝庭玉、淮西李忠臣各出兵以扼其衝要。”上從之。
  ……
  吐蕃至邠州,白孝德嬰城自守。
  卷二百二十四 《唐紀四十》
  代宗大曆元年(766)
  二月……以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馬兼邠寧節度使。璘以段秀實爲三使都虞候。
  代宗大曆二年(767)
  是歲,復以鎮西爲安西。
  代宗大曆三年(768)
  八月,壬戌,吐蕃十萬衆寇靈武。丁卯,吐蕃尚贊摩二萬衆寇邠州,京師戒嚴;邠寧節度使馬璘擊破之。
  ……
  十一月……郭子儀還河中。元載以吐蕃連歲入寇,馬璘以四鎮兵屯邠寧,力不能拒,而郭子儀以朔方重兵鎮河中,深居腹中無事之地,乃與子儀及諸將議,徙璘鎮涇州,而使子儀以朔方兵鎮邠州,曰:“若以邊土荒殘,軍費不給,則以内地租稅及運金帛以助之。”諸將皆以爲然。十二月,己酉,徙馬璘爲涇原節度使,以邠、寧、慶三州隸朔方。/璘先往城涇州,以都虞候段秀實知邠州留後。
  初,四鎮、北庭兵遠赴中原之難,久羈旅,數遷徙,四鎮歷汴、虢、鳳翔,北庭歷懷、絳、鄜然後至邠,頗積勞弊。及徙涇州,衆皆怨誹。刀斧兵馬使王童之謀作亂,期以辛酉旦警嚴而發。前夕,有告之者;秀實陽召掌漏者,怒之,以其失節,令每更來白,輒延之數刻,遂四更而曙,童之不果發。秀實欲討之而亂迹未露,恐軍中疑其冤。告者又云:“今夕欲焚馬坊草,因救火謀作亂。”中夕,火果起,秀實命軍中行者皆止,坐者勿起,各整部伍,嚴守要害。童之白請救火,不許。及旦,捕童之及其黨八人,皆斬之。下令曰:“後徙者族,流言者刑!”遂徙于涇。
  代宗大曆五年(770)
  夏,四月……涇原節度使馬璘屢訴本鎮荒殘,無以贍軍,上諷李抱玉以鄭、潁二州讓之,乙巳,以璘兼鄭潁節度使。……初,元載嘗爲西州刺史,知河西、隴右山川形勢。是時,吐蕃數爲寇,載言於上曰:“四鎮、北庭既治涇州,無險要可守。隴山高峻,南連秦嶺,北抵大河。今國家西境盡潘原,而吐蕃戍摧沙堡,原州居其中間,當隴山之口,其西皆監牧故地,草肥水美,平凉在其東,獨耕一縣,可給軍食,故壘尚存,吐蕃棄而不居。每歲盛夏,吐蕃畜牧青海,去塞甚遠,若乘間築之,二旬可畢。移京西軍戍原州,移郭子儀軍戍涇州,爲之根本,分兵守石門、木峽,漸開隴右,進達安西,據吐蕃腹心,則朝廷可高枕矣。”……載尋得罪,事遂寢。卷二百二十五 《唐紀四十一》
  代宗大曆十二年(777)
  九月,辛酉,以四鎮、北庭行營兼涇原、鄭潁節度副使段秀實爲節度使。
  卷二百二十六 《唐紀四十二》
  德宗建中元年(780)
  二月……楊炎……徵秀實爲司農卿。丁未,邠寧節度使李懷光兼四鎮、北庭行營、涇原節度使,使移軍原州,以四鎮、北庭留後劉文喜爲別駕。……
  楊炎欲城原州以復秦、原,命李懷光居前督作,朱泚、崔寧各將萬人翼其後。詔下涇州爲城具,涇之將士怒曰:“吾屬爲國家西門之屏,十餘年矣。始居邠州,甫營耕桑,有地著之安。徙屯涇州,披荆榛,立軍府;坐席未暖,又投之塞外。吾屬何罪而至此乎!”李懷光始爲邠寧帥,即誅溫儒雅等,軍令嚴峻;及兼涇原,諸將皆懼,曰:“彼五將何罪而爲戳?今又來此,吾屬能無憂乎!”劉文喜因衆心不安,據涇州,不受詔,上疏復求段秀實爲帥,不則朱泚。癸亥,以朱泚兼四鎮、北庭行營、涇原節度使,代懷光。
  ……
  三月……劉文喜又不受詔,欲自邀旌節;夏,四月,乙未朔,據涇州叛,遣其子質於吐蕃以求援。上命朱泚、李懷光討之,又命神策軍使張巨濟將禁兵二千助之。
  ……
  五月……朱泚等圍劉文喜於涇州,杜其出入,而閉壁不與戰,久之不拔。天方旱,徵發餽運,内外騷然,朝臣上書請赦文喜以蘇疲人者,不可勝紀。上皆不聽,曰:“微孼不除,何以令天下!”文喜使其將劉海賓入奏,海賓言於上曰:“臣乃陛下藩邸部曲,豈肯附叛臣,必爲陛下梟其首以獻。但文喜今所求者節而已,願陛下姑與之,文喜必怠,則臣計得施矣。”上曰:“名器不可假人,爾能立效固善,我節不可得也。”使海賓歸以告文喜,而攻之如初。減御膳以給軍士,城中將士當受春服者,賜予如故。於是衆知上意不可移。時吐蕃方睦於唐,不爲發兵,城中勢窮。庚寅,海賓與諸將共殺文 喜,傳首而原州竟不果城。
  八月……加盧龍、隴右、涇原節度使朱泚兼中書令,盧龍、隴右節度如故。以舒王謨爲四鎮、北庭行軍、涇原節度大使,以涇州牙前兵馬使河中姚令言爲留後。
  卷二百二十七 《唐紀四十三》
  德宗建中二年(781)
  北庭、安西自吐蕃陷河、隴,隔絶不通,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四鎮留後郭昕帥將士閉境拒守,數遣使奉表,皆不達,聲問絶者十餘年;至是,遣使間道歷諸胡自回紇中來,上嘉之。秋,七月,戊午朔,加元忠北庭大都護,賜爵寧塞郡王;以昕爲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賜爵武威郡王;將士皆遷七資。元忠姓名,朝廷所賜也,本姓曹,名令忠;昕子儀弟〔之子〕也。
  丙子,贈故伊州刺史袁光庭工部尚書。光庭天寶末爲伊州刺史,吐蕃陷河、隴,光庭堅守累年,吐蕃百方誘之,不下。糧竭兵盡,城且陷,光庭先殺妻子,然後自焚。郭昕使至,朝廷始知之,故贈官。
  德宗建中三年(782)
  八月……辛酉,以涇原留後姚令言爲節度使。
  卷二百二十八 《唐紀四十四》
  德宗建中四年(783)
  九月……上發涇原諸道兵救襄城。冬,十月,丙午,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將兵五千至京師。軍士冒雨,寒甚,多攜子弟而來,冀得厚賜遺其家,既至,一無所賜。丁未,發至滻水,詔京兆尹王翃犒師,惟糲食菜餤;眾怒,蹴而覆之,因揚言曰:“吾輩將死於敵,而食且不飽,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聞瓊林、大盈二庫,金帛盈溢,不如相與取之。”乃擐甲張旗鼓譟,還趣京城。令言入辭,尚在禁中,聞之,馳至長樂阪遇之。軍士射令言,令言抱馬鬣突入亂兵,呼曰:“諸君失計!東征立功,何患不富貴,乃爲族滅之計乎!”軍士不聽,以兵擁令言而西。上遽命賜帛,人二匹;眾益怒,射中使。又命中使宣慰,賊已至通化門外,中使出門,賊殺之。又命出金帛二十車賜之;賊已入城,喧聲浩浩,不復可遏。/百姓狼狽駭走,賊大呼告之曰:“汝曹勿恐,不奪汝商貨僦質矣,不稅汝間架陌錢矣!”上遣普王誼、翰林學士姜公輔出慰諭之;賊已陳於丹鳳門外,小民聚觀者以萬計。
  ……賊已斬關而入,上乃與王貴妃、韋淑妃、太子、諸王、唐安公主自苑北門出……。
  姜公輔叩馬言曰:“朱泚嘗爲涇帥,坐弟滔之故,廢處京師,心嘗怏怏。臣謂陛下既不能推心待之,則不如殺之,毋貽後患。今亂兵若奉以爲主,則難制矣。請召使從行。”上倉猝不暇用其言,曰:“無及矣!”遂行。……
  賊入宫,登含元殿,大呼曰:“天子已出,宜人自求富!”遂讙譟,争入府庫,運金帛,極力而止。小民因之,亦入宫庫物,通夕不已。其不能入者,剽奪於路。諸坊居民各相帥自守。姚令言與亂兵謀曰:“今眾無主,不能持久,朱太尉閑居私第,請相與奉之。“眾許諾。乃遣數百騎迎泚於晉昌里第。夜半,泚按辔列炬,傳呼入宫,居含元殿,設警嚴,自稱權知六軍。
  戊申旦,泚徙居白華殿,出榜於外,稱:“涇原將士久處邊陲,不閑朝禮,輒入宫闕致驚乘與,西出巡幸。太尉已權臨六軍。應神策軍士及文武百官凡有禄食者,悉詣行在;不能往者,即詣本司。/若出三日,檢勘彼此無名者,皆斬!”於是百官出見泚,或勸迎乘輿,泚不悅,百官稍稍遁去。
  ……
  姚令言之東出也,以兵馬使京兆馮河清爲涇原留後,判官河中姚況知涇州事。河清、況聞上幸奉天,集將士大哭,激以忠義,發甲兵、器械百餘車,通夕輸行在。城中方苦無甲兵,得之,士氣大振。詔以河清爲四鎮、北庭行營、涇原節度使,況爲行軍司馬。
  卷二百三十一 《唐紀四十七》
  德宗興元元年(784)
  秋,七月,……初,上發吐蕃以討朱泚,許成功以伊西、北庭之地與之;及泚誅,吐蕃來求地,上欲召兩鎮節度使郭昕、李元忠還朝,以其地與之。李泌曰:“安西、北庭,人性驍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勢,使不能併兵東侵,奈何拱手與之!且兩鎮之人,勢孤地遠,盡忠竭力,爲國家固守近二十年,誠可哀憐。一旦棄之以與戎狄,彼其心必深怨中國,他日從吐蕃入寇,如報私讎矣。況日者吐蕃觀望不進,陰持兩端,大掠武功,受賂而去,何功之有!”眾議亦以爲然,上遂不與。
  卷二百三十三 《唐紀四十九》
  德宗貞元四年(788)
  十二月……先是,安西、北庭皆假道於回鶻以奏事,故與之連和。北庭去回鶻尤近,誅求無厭,又有沙陀六千餘帳與北庭相依。及三葛禄、白服突厥皆附於回鶻,回鶻數侵掠之。吐蕃因葛禄、白服之眾以攻北庭,回鶻大相頡干迦斯將兵救之。
  德宗貞元六年(790)
  五月……回鶻頡干迦斯與吐蕃戰不利,吐蕃急攻北庭。北庭人苦於回鶻誅求,與沙陀酋長朱邪盡忠皆降於吐蕃;節 度使楊襲古帥麾下二千人奔西州。六月,頡干迦斯引兵還國……。
  秋,頡干迦斯悉舉國兵數萬將復北庭,又爲吐蕃所敗,死者大半。襲古收餘衆數百,將還西州,頡干迦斯绐之曰:“且與我同至牙帳”;既而留不遣,竟殺之。安西由是遂絶,莫知存亡,而西州猶爲唐固守。
  卷二百三十五 《唐紀五十一》
  德宗貞元十年(794)
  六月……雲南王畢牟尋遣其弟湊羅楝獻地圖、土貢及吐蕃所給金印,請復號南詔。癸丑,以祠部郎中袁滋爲册南詔使,賜銀窠金印,文曰“貞元册南詔印”。滋至其國,畢牟尋北面跪受冊印,稽首再拜,因與使者宴,出玄宗所賜銀平脫馬頭盤二以示滋。又指老笛工、歌女曰:“皇帝所賜《龜兹樂》,/惟二人在耳。”滋曰:“南詔當深思祖考,子子孫孫盡忠於唐。”畢牟尋拜曰:“敢不謹承使者之命!” 卷二百四十一 《唐紀五十七》
  穆宗長慶元年(821)
  五月……癸亥,以太和長公主嫁回鶻。公主,上之妹也。吐蕃聞唐與回鶻婚,六月,辛未,寇青塞堡;鹽州刺史李文悅擊卻之。戊寅,回鶻奏:“以萬騎出北庭,萬騎/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
  卷二百四十六 《唐紀六十二》
  文宗開成五年(840)
  九月……/初,伊吾之西,焉耆之北,有黠戛斯部落……/其君長曰阿熱,建牙青山,去回鶻牙,橐駝行四十日。其人悍勇,吐蕃、回鶻常賂遺之,假以官號。回鶻既衰,阿熱始自稱可汗。回鶻遣相國將兵擊之,連兵二十餘年,數爲黠戛斯所敗,詈回鶻曰:“汝運盡矣,我必取汝金帳!”金帳者,回鶻可汗所居帳也。
  及掘羅勿殺彰信、立〓馺,回鶻別將句錄莫賀引黠戛斯十萬騎攻回鶻,大破之,殺〓馺及掘羅勿,焚其牙帳蕩盡,回鶻諸部逃散。其相馺職、特勒龐等十五部西奔葛邏禄,一支奔吐蕃,一支奔安西。
  武宗會昌二年(842)
  冬,十月……黠戛斯遣將軍踏布合祖等至天德軍,言“先遣都吕施合等奉公主歸之大唐,至今無聲問,不知得達,或爲奸人所隔。今出兵求索,上天入地,期於必得。”又言“將徙就合羅,居回鶻故國,兼已得安西、北庭達靼等五部落。”
  卷二百四十七 《唐紀六十三》
  武宗會昌三年(843)
  二月……上欲令趙蕃就頡戛斯求安西、北庭,李德裕等上言:“安西去京師七千餘里,北庭五千餘里,借使得之,當復置都護,以唐兵萬人戍之。不知此兵於何處追發,饋軍從何道得通,此乃用實費以易虚名,非計也。”上乃止。
  卷二百四十八 《唐紀六十四》
  武宗會昌四年(844)
  九月……李德裕奏:“據幽州奏事官言:詞知回鶻上下離心,可汗欲之安西,其部落言親戚皆在唐,不如歸唐;又與室韋已相失,計其不日來降,或自相殘滅。望遣識事中使賜仲武詔,諭以鎮、魏己平昭義,惟回鶻未滅,仲武猶帶北面招討使,宜早思立功。”
  宣宗大中二年(848)
  正月……回鶻遏捻可汗仰給於奚王石舍朗,及張仲武大破奚衆,回鶻無所得食,日益耗散,至是,所存貴人以下不滿五百人,依於室韋。使者入賀正,過幽州,張仲武使歸取遏捻等;遏捻聞之,夜與妻葛禄、子特勒毒斯等九騎西走,餘衆追之不及,相與大哭。室韋分回鶻餘衆爲七,七姓共分之;居三日,黠戛斯遣其相阿播帥諸胡兵號七萬來取回鶻,大破室韋,悉收回鶻餘衆歸磧北。猶有數帳,潛竄山林,鈔盗諸胡;其别部龐勒,先在安西,亦自稱可汗,居甘州,總磧西諸城,種落微弱,時入獻見。
  卷二百四十九 《唐紀六十五》
  宣宗大中十年(856)
  三月,辛亥,詔以“回鶻有功於國,世爲婚姻,稱臣奉貢,北邊無警。會昌(841—846)中虜廷喪亂,可汗奔亡,屬姦臣當軸,遽加殄滅。近有降者云,已龐歷今爲可汗,尚寓安西,已龐歷,即龐勒以華言譯夷言,語轉耳。龐勒立見上卷二年。俟其歸復牙帳,當加册命,。” 十月……上遣使詣安西鎮撫回鶻,使者至靈武,會回鶻可汗遣使入貢,十一月,辛亥,冊拜爲嗢禄登里羅汩没密施合俱錄毗伽懷建可汗,以衛尉少卿王端章充使。
  卷二百五十 《唐紀六十六》
  懿宗咸通四年(863)
  八月……/黠戛斯遣其臣合伊難支表求經籍及每年遣使走馬請曆,又欲討回鶻,使安西以來悉歸唐,不許。
  《文昌雜錄》〔宋〕龐元英(雅雨堂1756年刻本)卷第一
  主客所掌諸蕃……西方有九……其五曰龜兹,住居延 城,回鶻之别種,其國王自稱師子王。……
  《宋朝事實》〔宋〕李攸(中華書局1955年版)卷十二《儀註二》
  ……諸蕃夷奉朝貢四十三國,……于闐、龜兹回鶻之别種、高昌、回鶻、吐蕃、黨項、西凉府、沙州……。
  ……
  龜茲。太平興國九年(984)貢方物。咸平四年(1001)貢玉馬,六年(1003)六月十一日貢方物。景德元年(1004)五月六日貢方物。大中祥符三年(1010)貢乳香,六年(1013)貢方物。天禧元年(1017)貢玉、馬、香、藥,四年(1020)貢大尾白羊。天聖二年(1024)貢橐駝、馬、玉,三年(1025)、七年(1029)、九年(1031)貢方物。景祐四年(1037)貢方物。熙寧五年(1072)貢方物。
  《玉海》〔南宋〕王應麟撰(1738年刻本)
  卷一百五十四《朝貢》
  《獻方物》
  《太平興國龜兹來貢》
  龜兹,回鶻别種自稱師子王。興國元年(976)五月遣使來貢。咸平四年(1001)二月貢玉勒、名馬、獨峰橐駝、寶刀、琉璃器自稱克韓王,賜暈錦衣、金帶。六年(1003)十一月甲午又入貢。景德元年(1004)五月入貢。祥符三年(1010)閏二月貢馬、玉鞍勒。六年(1013)十一月、天禧元年(1017)四月,貢玉及名馬,六月乙未貢玉鞍勒、馬。天聖二年(1024)四月貢橐駝、馬、玉。九年(1031)正月己辰,龜兹、沙州貢方物。景祐四年(1037)六月,康定元年(1040)四月,熙寧四年(1071)九月,五年(1072)二月入貢。
  《咸平賜龜兹錦衣金帶》
  咸平四年(1001)二月,龜茲王禄勝奉丧來貢,詔賜暈錦衣一襲、金帶、銀器。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萬有文庫第二集,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
  卷一百三十六《樂考九》
  《革之屬胡部》
  答臘鼓 答臘鼓,龜兹、疏勒之器也。其制如羯鼓,抑又廣而短,以指揩之,其聲甚震,亦謂之〓鼓也。後世教坊奏龜兹曲用焉。
  答臘鼓下 唐樂圖所傳龜茲、疏勒部用之。其制大與後世教坊者相類,特其設色異耳。
  鷄婁鼓上 鷄婁鼓,其形正而圓,首尾所擊之處,平可數寸。龜兹、疏勒、高昌之器也。
  鷄婁鼓下 後世教坊奏龜茲曲,用鷄婁鼓,左手持鼗牢,腋挾此鼓,右手擊之,以爲節焉其形如甕,腰有環,以綬帶係之腋下。
  ……
  魏鼓杖鼓相鼓細腰鼓正鼓和鼓 昔苻堅破龜兹國,獲羯鼓、〓鼓、杖鼓、腰鼓,漢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纖腰,宋蕭思話所謂細腰鼓是也。唐有正鼓、和鼓之别,後周有三等之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後世謂之杖鼓、拍鼓,亦謂之魏鼓。每奏大曲入破時,與羯鼓、大鼓同震作,其聲和壯而有節也。……
  鞉牢 鞉牢,龜茲部樂也。形如路〓而一柄疊三枚焉。古人嘗謂,左手插〓牢,右手擊鷄婁鼓是也。
  卷一百三十七 《樂考十》
  《絲之屬胡部》
  蛇皮琵琶 扶南、高麗、龜兹、疏勒、西凉等國,其樂皆有蛇皮琵琶。以蛇皮爲槽,厚一寸餘,鱗介具焉。亦以楸木爲面,其掉撥以象皮爲之,圖其國王騎象,象其精妙也。……
  屈茨琵琶 後魏宣武(500—515)以後,酷嗜胡音,其樂器有屈茨琵琶。說者謂,制度不存,八音之器所不載。以意推之,豈琵琶爲屈茨之形然邪?
  卷一百三十八 《樂考十一》
  《竹之屬胡部》
  觱篥 悲篥 笳管 頭管 風管 觱篥本名悲篥,出於胡中,其聲悲或云儒者相傳,胡人吹角以驚馬,後乃以笳爲首,竹爲管。陳氏《樂書》曰:“觱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羌胡、龜兹之樂也。以竹爲管,以蘆爲首,狀類胡笳而九竅,所法者角音,而甚悲篥。……後世樂家者流,以其旋宫轉器以應律管,因譜其音,爲衆器之首。至今鼓吹教坊用之以爲頭管。……”
  二十一管簫 此簫取七音而三倍之。龜茲部所用。……
  卷一百四十八 《樂考二十一》
  《夷部樂》
  《西戎》
  龜兹……龜兹樂尤盛於開元(713—741)之時,曹婆羅門纍代傳其素業。大和(827—835)初有米未稼、米萬。……舞曲有《小天》、《疏勒鹽》焉。
  《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卷一百九十八 岑參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隴水不可聽,鳴咽令人愁。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西來誰家 子,自道新封侯。前月發安西,路上無停留。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爲妻子謀。山口月欲出,先照關城樓。谿流與松風,静夜相颼〓一作颼。別家作來賴歸夢,山塞多離憂。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脩。
  卷二百二十五 杜甫
  《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李嗣業以鎮西北庭兵同郭子儀討安慶緒。安西即鎮西舊名也。》
  四一作西鎮富精銳,摧鋒皆絶倫。還聞獻一作就士卒,足以静風塵。老馬夜知道,蒼鷹饑一作秋著人。臨危經久戰,用急一作意始一作使如神。
  卷三百八十六 張籍
  《凉州詞三首》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
  卷四百十九 元稹
  《連昌宫詞》
  連昌宫中滿宫竹,歲久無人森似一作自束。又有墙頭千 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宫邊老翁爲余泣,小年進食曾因入 一作小年選進因曾入。上皇正在望仙樓,太真同憑闌干立。樓上樓前盡珠翠,炫轉熒煌照天地。歸來如夢復如〓,何暇備言宫裹事。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宫樹綠。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一作擅場屋。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然燭。春嬌滿眼睡一作眠紅綃,掠削雲鬟旋裝束。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編凉州徹,色色龜兹轟錄續。李謩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數般曲。念奴,天寶(742—756)中名倡,善歌。歲樓下酺宴,累日之後,萬衆喧隘。嚴安之、韋黄裳〓闢易不能禁,衆樂爲之罷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其爲當時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奪俠游之盛,未嘗置在宫禁,或歲幸湯泉,時巡東洛,有司潛遣從行而已。又明皇嘗於上陽宫夜後按新翻一曲,屬明夕正月十五日,潛游燈下,忽聞酒樓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駭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詰驗之,自云:“其夕竊於天津橋玩月,聞宫中度曲,遂於橋柱上插譜記之。臣即長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明皇异而遣之。平明大駕發行宫,萬人歌舞塗路一作在途中。百官隊仗避岐薛岐王範、薛王業,明皇之弟,楊氏諸姨貴妃三姊,帝呼爲姨,封韓、虢,秦國三夫人車鬪風,明年十月東都破,天寶十三年(754),禄山破/洛陽,御路猶一作獨存禄山過。驅令供頓不敢藏,萬姓無聲一作言淚潛墮。兩京定後六七年,欲尋家舍行宫前。莊園燒盡有枯井,行宫門閉一作闧樹宛然。爾後相傳六皇帝肅、代、德、順、憲、穆,不 到離宫門久閉。往來年少說長安,玄武樓成一作前花萼廢。去年敕使因一作去年因敕使斫竹,偶值門開暫相遂。荊榛櫛比塞池塘,狐兔驕〓緣樹木。舞榭敧傾基一作臺尚在一作存,文窗窈窕紗猶綠。塵埋粉壁舊花鈿,烏一作烏啄風筝碎珠玉。上皇偏愛臨砌花,依然御榻臨階斜,蛇出燕巢盤斗栱,菌生香案正當衙。寢殿相連端正樓,太真梳洗樓上頭。晨光未出簾影黑一作動,至今反掛珊瑚鈎。指似一作向傍人因慟哭。卻出一作立宫門淚相續。自從此後還閉門,夜夜狐狸上門屋。我聞此語心骨悲,太平誰致亂者誰。翁言野夫何分别,耳聞眼見爲君說。姚崇宋璟作相公,勸諫上皇言語切。變理陰陽禾黍豐,調和中外無兵戎。長官清平太守好,揀選皆言由相一作至公。開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漸漸由妃子。禄山宫裹養作一作爲兒,虢國門前鬧如市。弄權宰相不記名,依稀憶得一作憶得依稀楊與李。廟謨一作謀顛倒四海摇,五十年來作瘡痏。今皇神聖丞相明,詔書纔下吴蜀平。官軍又取淮西賊,此賊亦除天下寧。年年耕種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孫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廟謀一作謨休用兵。
  卷四百二十七 白居易
  《西凉伎敕封疆之臣也》
  西凉伎一本下疊西凉伎三字,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爲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一作羌胡兒,鼓舞跳梁前致辭。應似一作道是凉州未陷日,安西都護進來時。須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絶歸不得。泣向獅子涕雙垂,凉州陷没知不知。獅子回頭向西望,哀吼一聲觀者悲。貞元邊將愛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娱一作享賓犒士宴監一作三軍,獅子胡兒長在目。有一征夫年七十,見弄凉州低面泣。泣罷斂手白將軍,主憂臣辱昔所聞。自從天寶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凉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一作九千里。平時安西萬里疆,今日邊防在鳳翔平時,開遠門外立堠云: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戍人不爲萬里行,其實就盈數也。今蕃漢使往來,悉在隴州交易也。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温一作厚衣閑過日。遺民腸斷在凉州,將卒相看無意收。天子每一作長思長痛惜,將軍欲說合慚羞。奈何仍看西凉一作凉州伎,取笑資歡無所愧。縱無智力未能收,忍取西凉弄爲戲。
  卷七百八十四
  西鄙人詩一首
  《哥舒歌天寶中,哥舒翰爲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里,其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宋會要輯稿》〔清〕徐松輯(中華書局1957年 影印本)第一百九十七冊
  《蕃夷四·龜兹》
  龜兹,回鶻之别種也。其國主自稱師子王,戴寶裝冠,著黄色衣,與宰相九人,同理國事。每出,其宰相著大食國錦綵之衣,騎馬前引,常以音樂相隨。其妃名阿厮迷,著紅羅縷金之衣,多用珠寶嚴飾其身,每年一度出宫游看國城。有市井而無錢貨,但以花藥布牙换博買米、麥、瓜果,與中國無異。西至大食國,兩月程;東至夏州,三月程。或稱西州回鶻,或稱西州龜茲,又稱龜茲回鶻,其竇一也。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五月,西州龜兹遣使易難,與婆羅門波厮外道來賀。真宗咸平四年(1001)二月,大回鶻龜兹國安西州大都督府單于軍尅韓王禄勝遣使曹萬通奉表貢玉勒、名馬、獨峰、無峰橐駝、寶刀、賓鐵、劍、甲、琉璃器、鍮石缾等。萬通自言,任本國樞密使。本國東至黄河,西至雪山。有小郡數百,甲馬甚精習,願朝廷命使統領,使得縛繼遷惡黨以獻。因降詔禄勝曰:“賊迕凶悖,人神所棄。卿世濟忠烈,義篤舅甥繼上奏封,備陳方略,且欲大舉精甲就覆殘襖,拓土西陲,獻俘北闕,可汗功業其可勝言,嘉、歎尤深,不忘朕意。今更不遣使臣,一切委卿統制,特受萬通金紫光禄大夫檢校太師在神武軍大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封譙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萬通入辭,帝召至便殿,諭之曰:歸語可汗王,得所奏事,備觀忠 〓,今賜暈錦衣一襲,玉帶一,金花銀酒器二百兩,錦綺綾羅二百匹,以貢奉物價三十萬優給之。初,回鶻西奔,族種散處,故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韓王,皆其後也。六年(1003)六月六日,龜兹國僧義修來獻梵夾菩提印葉、念珠、舍利,賜紫方袍束帶。十一月,遣使來貢。景德元年(1004)五月,遣使白萬進來貢。六月,遣使金延福來。十月,度龜兹國石報進爲僧,從其請也。三年(1006)五月,以白萬進爲懷化司戈。大中祥符三年(1010)閏二月,國王可汗遣使李延勝、副使安福等貢乳香二百四十九斤,花蘂布二疋,碙砂三百七十一斤,獨峰橐駝一大尾,白羊十五。李延勝貢馬十匹,玉鞍勒金玉二百一十二斤。李安福貢琥珀四十斤,瑜石十二斤。鹽使翟進貢乳香六十九斤,〓石二斤,胡黄連十四斤。判官曹信貢乳香七十六斤。都鹽楊嘉貢乳香三十九斤。僧智圓貢琥珀四十五斤,踰石四十六斤。黄河居住行頭蕃部蘭逋征捉郎進馬二匹。四年(1011),以李延勝爲左屯衛將軍。六年(1013)六月,秦州上言,回紇懷化司戈蘭逋質遣弟室臘丹賫狀諸州,稱押領龜兹進奉般次爲蕃部阻隔,且寓逋質家,供奉官劉渥以疾先出,蕃望别差使迎接般次,兼賜逋質官。告朝議,以盡依所請,慮蕃部告求無厭,止令秦州就差使臣并譯語官取接出蕃,仍諭通質候班次至京,當議恩澤。劉渥前奉使龜兹者,還京而卒,詔官借供帳什物,并賜其家,隨行公人悉優改轉。十一月,尅韓王遣使李延慶等三十六人來朝貢方物,玉六十團,橐驼、名馬、弓箭、鞍勒、香藥等,優詔答之,天禧元年(1017)四月,尅韓王智海遣使張復延貢玉及馬、香藥。六 月,張復延等貢先天節玉一團,馬一匹,玉鞍辔一。四年(1020)十二月,可汗師子王智海遣使來朝貢大尾白羊預明年賜鋪。五年(1021)七月,殿直白萬進上言,昨龜兹使延福等皆詐爲外使,邀冀恩賞及乞賜經藏、金像等物。詔泰州曹瑋詰問延福,具萬進所陳。詔免罪所賜物納官自今西州甘沙州進奉人使,更一二年不許赴闕。,乾興元年(102,2)五月仁宗 即位,未改元。龜兹國僧華嚴自西天至,以佛骨、舍利、梵夾爲獻仁宗。天聖二年(1024)四月,可汗王智海遣使來貢橐驼、馬、玉、乳香。景祐四年(1037)六月,遣大使李延貴、副使李沙州入貢。康定元年(1040)四月,遣使來貢。神宗熙寧四年(1071)九月,遣大使李延慶、副使曹福等入貢。五年(1072)二月,遣進奉使盧大明、罵都等入貢。
  《蕃夷四·天竺國》
  ……宋乾德……四年(966),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詣闕上言,願至西域求佛書,許之。以其所歷甘、沙、伊、肅等州,焉耆、龜兹、于闐、割禄等國,又歷布路沙、加濕彌羅等國并詔諭令人引道之。
  ……又有婆羅門僧永世,與波斯外道阿里煙同至京師。……永世、阿里煙,太平興國九年(984)與西州回鶻同來。……
  《西域水道記》〔清〕徐松(1823年刻本)
  卷一 羅布淖爾所受水下
  ……赫色勒河又南流三十餘里,經千佛洞西,緣山法 像,尚存金碧,壁有題字曰惠勤葢僧名也。河流經岩下雅 爾幹河來匯是爲渭干河。其西岸,有古廢城,周二里許,兩河,匯處極四十一,度二十五分西三十五度十分。渭干河東流,折 而南凡四十餘里經丁谷山西山勢斗絶上有石室五所,高丈餘,深二丈許,就壁,鑿佛相數十,鋪,璎珞,香花,丹青斑駮。洞門西南向,中有三石楹方徑尺,隸書梵字鏤刻回環,積久剥蝕,惟辨建中二年字。又有一區,是沙門題名首行曰沙門日;行曰惠親惠;三行存一字,若磨改者;四行曰怯兩岸有故城……渭干河經洞前南流八里至山外疏爲五渠……。
  《吐魯番出土文書》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等編(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第一册
  《哈拉和卓八八號墓文書》
  本墓無隨葬衣物疏其有紀年文起西凉建初年(公元四〇六年)止北凉承平五年(公元,四四七年)。
  二、北,凉承平五年(公元四四七年?)道人法安弟阿奴舉錦券
  1、承平五年[一]歲次丙戌正月八日道人法安弟阿奴
  2、從翟紹遠舉高昌所作黄地丘慈中
  3、錦一張,綿經綿緯,長九五寸,[二]廣四尺五寸。
  4、要到前年二月卅日,償錦一張半,
  5、若過期不償,月生行布三張,民有私
  6、要,要行二主,各自署名爲信,故(沽)各半,
  7、共貟馬一匹,各〇了,倩書道人知駿
  8、時見道智惠[三]〓安
  75TKM88:1(b)
  原註釋〔一〕承平五年:承平是北凉沮渠無諱、沮渠安周的年號,據長曆,承平五年(公元四四七年)應是丁亥,本件作丙戌,干支不符,又哈拉和卓九九號墓擾入的《承平八年翟紹遠買婢券》裹承平八年作己丑,亦不符,兩件契券中同見翟紹遠人名,而干支都誤差一年。本件另面爲《西凉建初二年功曹書佐左謙奏爲以散翟定□補西部平水事》,該件的干支爲庚午,也與西凉建初的干支不符,據推測,該件可能屬高昌阚氏王朝時期(公元四九〇年,參見該件註一)。按一般情况,官府文書廢棄後始用作私人的契券,本件的時間應較另面文書爲晚。因此倘若另面文書果屬高昌阚氏王朝時期,則本件的丙戌應爲公元五〇六年,而這個承平年號也就是高昌王麴嘉的年號。因無確證,現仍將本件列在北凉時期。
  〔二〕九五寸:“九”下當脫“尺”字。
  〔三〕道智惠:“道”下當脫“人”字。
  《哈拉和卓九九號墓文書》
  本墓出有建平六年隨葬物疏。
  三、北凉承平八年(公元四五〇年?)翟紹遠買婢券
  1、承平八年[一]歲次己丑九月廿二日,翟〓〓從石阿奴
  2、買婢壹人,字紹女,年廿五,交與丘慈錦三張半。
  3、賈(價)則畢,人即付,若後有何(呵)盗仞(認)名,仰本
  4、主了,不了,部(倍)還本賈(價)。二主先和後券,券成
  5、之後,各不得返悔,悔者罰丘慈錦七張,入不
  6、悔者。民有私要,要行二主,各自署名爲信。
  7、券唯一支,在紹遠邉,倩書道護。
  原註釋〔一〕承平八年:本件出自墓道中,似係由外擾入,故與該墓室中所出文書年代無關。本件紀年爲“承平八年歲次己丑”,據長曆,北凉承平八年(公元四五〇年)應爲庚寅,本件干支不符,誤差一年,與哈拉和卓八八號墓所出《北凉承平五年道人法安弟阿奴舉錦券》相同。因此,本件的“承平”也有可能不是北凉年號而是高昌王麴嘉的年號,而“己丑”應爲公元五〇九年。因無確證,現仍列在北凉時期。……

知识出处

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二

《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二》

出版者:文物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克孜尔石窟部分窟主室正壁塑绘题材、克孜尔阿阇世王题材壁画、克孜尔佛传四相图、克孜尔第69窟鹿野苑说法图、克孜尔第175窟生死轮图、克孜尔佛本生故事画题材种类、略述克孜尔戒律故事画、克孜尔中心柱窟主室券顶与后室的壁画、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乐舞形象、龟兹事辑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宛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