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乐舞盛行中原的原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609
颗粒名称: 西域乐舞盛行中原的原因
分类号: F592.745
页数: 3
页码: 202-204
摘要: 本节记述了西域乐舞之所以在中原广为流传,盛行不衰,首先是因为它自身艺术的新颖独特,无论其内容和形式都为内地汉人所少见。那五彩缤纷的民族风貌和异域情调,更为中原汉人所倾倒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阿克苏 西域 乐舞

内容

西域乐舞之所以在中原广为流传,盛行不衰,首先是因为它自身艺术的新颖独特,无论其内容和形式都为内地汉人所少见。那五彩缤纷的民族风貌和异域情调,更为中原汉人所倾倒。西域音乐“声似向天上来”“琵琶请进翻新曲”“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蕃语两玲珑”“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的情致意趣,使听者无不为那新颖奇异的艺术氛围所感染,并为西域音乐强烈的艺术魅力而惊叹不已。西域舞蹈更是新意迭出、绝技无穷。特别是那“蹲舞樽前急如鸟”“醉却东倾又西倒”“举上轻飚,或踊或跃,乍动乍息,矫脚弹指,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的舞姿步态、高超技艺,更使内地观者眼花缭乱,见所未见。
  自古以来,汉民族艺术推崇含蓄典雅、温柔婉约之美。西域乐舞这种激情和痴狂,矫健和奔放,与中原传统欣赏模式形成鲜明对照,适应了汉民族艺术审美的新追求,因此“胡风”大盛,西域乐舞得以在中原迅速流行。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说:“在生产力长期停滞和由封建生产关系所规定的农村文化生活长久僵化着的时代里,民间的音乐和乐器只能有单调和舒缓的节奏旋律。既没有战国以前农民生产力从领主制度之下初获解放时的繁促淫滥的情致,也不能和奔放热烈的新兴游牧民族的音乐相比。这种音乐是不能满足于六朝以来发展的商业都市的要求的,所以在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大量输入的时候它就相形见绌,逐渐衰退。唐代的国际交通和商业都市比前代发达,统治阶级和市民都要求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于是衣着、居住、绘画、音乐般‘胡化’,燕乐就是以这大量输入的‘胡’乐为主要成分的新乐……它的乐器以琵琶为主,琵琶有二十八调,音律变化繁多,在当时是进步的音乐,所以它一进中国,便在中国音乐史上划成为一个新时代。”西域乐舞正是以它先进的艺术编制和演出形式享誉中原,以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了汉民族的喜爱和认可,这正是西域乐舞盛行中原所具备的优势。
  从中原王朝来看,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吸纳气度以及历代帝王的对礼乐歌舞的重视和提倡,是西域乐舞得以流行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汉灵帝是使中原文化开始“胡化”的始作俑者,他勇于吸收外来文化是以中原王朝风迎八方的开放精神和汉文化博大深厚的根基为前提的。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历代统治者都把礼乐和娱乐作为宫廷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求变图新,西域乐舞便不失时机地进入中原宫廷和民间。中原王朝采取宽松的政策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西域艺人有的纳入宫廷官府,有的自行街头献艺,他们的到来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生活。
  西域人流入中原,早自两汉,北魏时最多,仅流寓都城洛阳者就达万户。唐代是我国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政策开明、国力强盛的黄金时代,西域诸国归附唐朝,通过丝绸之路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都城长安的西域流寓人口也已超过万户。据向达先生考证,流寓长安的西域人大致不出四类,一是魏周以来人居已华化的西域人;二是传道至中土的佛教僧侣;三是逐利东来的商人;四是入朝充质的西域诸国质子。这些人既有来自葱岭以东于阗、龟兹、疏勒等国的,也有中亚昭武九姓及波斯诸国的。除此之外,在唐朝入仕封公、从军授将、留学从艺、伺御马、驯舞马者也不在少数。特别是来自长安献艺的乐工舞伎更是不计其数,宫廷豪门、教坊梨园、酒肆歌楼、街头巷里,无不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中原王朝在政策上的宽松和文化吸纳上的宽容,给西域各族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充分条件。当时商胡可以在中原自由贸易,商胡口马(奴婢和牲畜)只要有保人无市券也可贸易,而汉人商贾没有市券则不能买卖奴婢。同样,西域艺人在长安也受到照顾和优待。盛唐时代高扬的大气和宽广的胸怀,造成了百业兴盛的繁荣局面,同样也给流传中原的西域乐舞艺术和乐工舞伎,提供了适宜生存的土壤和施展艺术才华的广阔舞台。
  当时唐朝社会营造的生活环境,也为西域乐舞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代帝王们偏爱西域乐舞,上层社会盛行游宴享乐之风,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对西域乐舞的流行大肆推波助澜,在他即位之初“于听政之暇,教太长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所误,玄宗必觉而正之。”这就说明唐玄宗已成为音乐方面的专家,且能自己度曲,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他本人的杰作。在他的推动下,西域乐舞如风助火势,蔓延中原大地。从社会环境来看,胡人聚集长安城,胡食遍及街市,酒肆胡姬当垆,歌楼胡伎舞袖,胡俗风靡,胡风盛行,整个朝野,为西域乐舞艺术的流传制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西域乐舞所以能被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所包容,一方面体现了汉文化具有很强的接纳功能和文化主体的自信;另一方面,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有一定的相通性,便于融合。西域文化虽然吸收了一部分西方文化成分,但经过加工改造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种;它与中原文化虽具有许多差异,但仍属东方文化,在内容、形式和文化观念上与西方国家不同,它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因此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一拍即合,迅速交汇融合,纳入到奔腾不息的中华文化的大川巨流之中。这一重要因素,过去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深入探讨个中细节,对进一步加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西域文化的回声》

知识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旅阿克苏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是“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必经之路,在阿克苏境内的古丝绸之路上,有漫漫的平川,茫茫的雪峰,秀丽的河水,辽阔的草原,神奇的峡谷;有悠远深邃的历史,沧桑灿烂的文化;有博大精神的宗教遗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