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笔下的阿克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608
颗粒名称: 清人笔下的阿克苏
分类号: F592.745
页数: 5
页码: 197-20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人笔下的阿克苏,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山脉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军出师天山以北的伊犁,平定准噶尔之乱,其首领达瓦齐在格登山溃败后,率少数随从翻越天山木扎特达坂南逃,被乌什城主维吾尔伯克霍集斯擒获,送交清军,受到清廷褒奖。由于大小和卓在天山以南煽惑叛乱,清军遂南征讨伐,各地维吾尔族首领如哈密玉素甫、吐鲁番额敏和卓、库车鄂对等纷纷协助清军平叛。首战库车以东的托和鼐(今托克乃)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阿克苏 新疆西部 清人

内容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山脉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
  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军出师天山以北的伊犁,平定准噶尔之乱,其首领达瓦齐在格登山溃败后,率少数随从翻越天山木扎特达坂南逃,被乌什城主维吾尔伯克霍集斯擒获,送交清军,受到清廷褒奖。由于大小和卓在天山以南煽惑叛乱,清军遂南征讨伐,各地维吾尔族首领如哈密玉素甫、吐鲁番额敏和卓、库车鄂对等纷纷协助清军平叛。首战库车以东的托和鼐(今托克乃)。乾隆帝在《托和鼐》诗中申明“讨逆伐罪非得已”,记述战况:
  旧降伯克为我用,其名鄂对显秩加。
  备知彼中之形势,悉告将臣防周遮。
  托和鼐通赛里木,贼来援者所必过。
  长箭大炮如雨下,狂回奔乱气消磨。
  是为征回第一战,遂叨天佑威荒遐。
  军书日驰六百里,奏函夜至披衣视。
  之后清军连克库车、拜城,阿克苏举城归顺。乾隆帝有《阿克苏城回众投降诗以纪事》说“阿克苏今归,实断其左臂”“靖远布恩惠,歼渠赦胁从”。采取了捉拿首恶、协从不问的政策。
  清军在阿克苏休整时,以桑葚作为副食。乾隆帝闻报有《阿克苏桑葚熟因成八韵咏事》说这里“桑葚丰穗甘美,远逾腹地,营中恒佐军食,土产采摘风戾,兼足资糗备之储,至今传为盛事”。遂诗咏桑葚:
  只传鸟白原恒有,讶见丹红实出奇。
  近眸磊落诚轩意,可口甘芳孰朵颐。
  被大小和卓裹胁的霍集斯也毅然归顺清军,乾隆帝在《乌什酋长献城降》中称其擒达瓦齐有功,“执渠早是被恩荣”,而今率众投诚,“叠见牵羊肉袒迎”。
  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清在库车、阿克苏、乌什各设办事大臣一员,由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此前身居皇宫的乾隆帝写诗吟咏阿克苏,而此后亲履其地的文武官员、士子流人更是对阿克苏多有描绘记载。
  如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甘肃布政使王曾翼随陕甘总督福康安视察天山南路,有诗《阿克苏》:
  锁钥两城连,佳哉望郁然。
  岩疆望乌什,间道走和阆。
  地扼襟喉要,人夸贸易便。
  商多三晋客,货溢百间廛。
  诗说阿克苏汉、维两城相连,远远望去生机盎然。这里是当地交通要道,贸易便利,还有不少山西商人来此经营,货物丰盛。
  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五月,阿克苏突发山洪,冲塌城垣190丈,库房11间,仓房8间,兵房98间,办事大臣衙署191间,商民店房249间,淹坏村庄9处,田地812亩,淹死9人。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铁保接到灾情报告后,即昼夜星驰前往,认真查勘,首议赈恤,向灾民分发普尔钱文,给满汉兵增发盐菜银两,奏请受灾田亩免除赋税。并以工代赈,于城东添筑大堤一道,以防后患。得到批准,共动用国库一千余两黄金,历时50余日,既简且速,受到嘉庆帝的褒奖。他有诗《阿克苏城被水,驰往勾当纪事》:
  不图五月雪水涨,极天骇浪奔巨川。
  阿克苏城被淹浸,哀哉回户家无椽。
  城垣仓库尽圮倒,游商戍卒愁颠连。
  我闻邮报束装去,铜钲火伞相熬煎。
  兼程十日到尚早,灾黎如望云霓悬。
  先散金钱作抚恤,后蠲租税拯市廛。
  官衙兵舍工毕举,更筑堤岸筹防宣。
  以工代赈良法在,稍喜编户得安全。
  嘉庆十七至二十五年(公元1812—1820年),流放新疆的前湖南学政徐松经过实地考察,潜心研究,完成重要著作《西域水道记》。书中对阿克苏地区的河道源流、地理地势、历史概况、名胜古迹、风物特产等多有介绍。如说阿克苏河等汇为塔里木河,“河水汪洋东逝,两岸旷邈弥望”。描述“渭干河东流,折而南凡四十余里,经丁谷山西,山势斗绝。上有石窟五所,高丈许,深二丈许,就凿壁佛像数十铺,璎珞香花,丹青斑驳。洞门西南向,中有三尺楹,方径尺,隶书梵字,镂刻回环,积久剥蚀,惟辨建中二年字,又有一区是沙门题名”。这是中国古文献中有关库木吐拉千佛洞的最早记载。
  值得提的是,后来出任伊犁将军的萨迎阿,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在乌什办事大臣任上写有不少诗作。如《乌什》:
  城依西山门巽开,四屯六卡两军台。
  布卢特马行求至,安集延人贸易来。
  防卒一千严守卫,饷银三万荷滋培。
  极边坐镇纡筹策,锁钥真须借寇才。
  诗说乌什城门向东南开,布卢特(即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人有事就来相求,安集延(即中亚浩罕)人在此专事贸易。他坐镇边城,极想像东汉颍川太守寇恂那样保国安民。
  他在《用凉州词原韵》中吟咏乌什的春天:
  桃杏花繁溪柳间,雨余如笑见青山。
  极边自古无人到,便说春风不度关。
  两句诗就将乌什的春天描绘得很美,指出前人未看到这些,仅是凭着玉门关外的一望皆沙漠,便说春风不度关了。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春,林则徐赴南疆勘地到阿克苏地区,在《乙巳日记》中记载“入库车城之南门,回人于山楼上鸣金奏乐”以示欢迎。“署后有园,广数里,依西城隅。园有巨池,池中水榭数楹,日环碧堂”,他与办事大臣乘舟座谈,“柳眉已青,桃杏将花,不意回疆有此风景”。出库车城北门西行,“盐水沟,其地土山壁立,似石非石,嶙峋峻削,奇态千变,山麓多水”。过赛里木台,“山泉四溢,田畴弥望,地多沃壤”。到阿克苏先入回城,“城内有候馆,甚宏敞,而结构与汉民屋宇殊异”。出城西行,“沿路水渠甚多,并有水磨,田土亦沃,颇似内地风景”。到乌什城,“此城本名永宁,今改孚化。城之内外,三面环山,山黑而石突出。回语谓突出者为乌赤,乌什即乌赤也。署之西日韦陀山,据一城之胜,山有庙宇,望之颇为雄整。其署后有小园,多卧柳,璧星泉在此办事时,题日醉柳园”。韦陀山即燕子山,山下有九眼清泉,今已辟为燕泉公园,为乌什胜景。璧星泉即璧昌,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任乌什办事大臣。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浙江乌程人施补华作为幕僚随西征清军驱逐阿古柏入侵匪帮,收复天山南路,他有《托和奈作》:
  龟兹城东七十里,蝶飞燕语春风温。
  杨柳青随一湾水,桃花红入三家村。
  山童蹒跚作胡舞,野老钩啁能汉言。
  苜蓿葡萄笑相献,年来渐识官人尊。
  托和奈即托和鼐,诗中反映平定阿古柏之乱后,新疆出现了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各民族团结的喜人局面。
  在库车城里,他耳闻目睹了维吾尔歌舞,禁不住写下《鸯歌行》:
  鸯歌十五工胡装,双垂辫发珠玉光。
  丰貂之冠孔翠饰,锦衣璀璨从风扬。
  春山连绵眉黛长,举袖轩轩来慰郎。
  援琴抱鼓坐一旁,调和音节初登场。
  胡歌咿哑听难晓,但觉闲情相缭绕。
  也似江南儿女痴,愁恨偏多欢乐少。
  歌声合沓舞参差,看君含笑把金卮。
  红闺昨夜春风暖,梦到君边君未知。
  鸯歌是维吾尔语妇女之意,慰郎是维吾尔语舞蹈之意。诗中写了维吾尔姑娘的服饰、发辫与眉眼,是那样的楚楚动人;乐器音节与歌声舞姿,是那样的优美动听,更写了难以描摹的闺中情怀。
  清军追击至赛里木(今拜城县境内),在喀拉塔格山的博孜克日格沟口崖壁上,发现了东汉桓帝时期的刘平国碑。碑文记载龟兹左将军刘平国率六名陕西人和羌人在此凿岩筑亭,作为出入此路的关口。施补华作《过赛里木》诗云:
  西域之国三十六,姑墨当今赛里木。
  刘平国碑我所搜,编入赵家金石录。
  永寿三年作四年,改元恩诏阻遥传。
  龟兹乌垒长怀古,策马亭亭汉月圆。
  碑文是用隶书刻写的,极具书法与史料价值。施补华亲自拓片,认为是应该收入宋代著名学者赵明诚所编的《金石录》。碑文落款是永寿四年,其实永寿凡三年,第四年已改为延熹元年(即公元158年)。这是因为路途遥远,朝中改元的消息还未到达的缘故。说明虽然此时东汉王朝已经衰落,但在西域仍然实行有效的管理。施补华从乌垒(今轮台)到龟兹(今库车)一路怀古,遥想千载明月照天山,抚今追昔意悠然。

知识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旅阿克苏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是“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必经之路,在阿克苏境内的古丝绸之路上,有漫漫的平川,茫茫的雪峰,秀丽的河水,辽阔的草原,神奇的峡谷;有悠远深邃的历史,沧桑灿烂的文化;有博大精神的宗教遗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周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