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人文相得益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54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自然人文相得益彰
分类号: F592.745
页数: 18
页码: 70-87
摘要: 本章记述了阿克苏地区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于一身的地方它有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有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它有新疆最神秘的库车大峡谷和温宿托木尔大峡谷;它还有中国最早的石窟克孜尔石窟,有龟兹佛国,龟兹古乐,多浪木卡姆和维吾尔歌舞。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融合演进,自然与人文在大地上交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阿克苏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养育了美丽勤劳的阿克苏人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阿克苏 自然人文 旅游

内容

阿克苏地区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于一身的地方它有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有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它有新疆最神秘的库车大峡谷和温宿托木尔大峡谷;它还有中国最早的石窟克孜尔石窟,有龟兹佛国,龟兹古乐,多浪木卡姆和维吾尔歌舞。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融合演进,自然与人文在大地上交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阿克苏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养育了美丽勤劳的阿克苏人。
  第一节
  阿克苏的自然资源
  阿克苏的区位资源
  阿克苏地处南疆中部,是新疆南北要冲和东西贯通的关节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区位、地缘优势十分突出。以阿克苏市为半径,向东距巴州520千米,向北距伊犁460千米,向西距喀什480千米,向南距和田450千米。阿克苏地区乌什口岸距吉尔斯首都比什凯克470千米,到巴基斯坦700千米。开通乌什口岸对阿克苏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产业,打通亚欧国际经贸大通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水土光热资源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千米,储水量21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379.3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9.9℃~11.5℃,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52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73.7%。优质商品粮面积130万亩以上;草场资源极为丰富,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阿克苏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自治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自治区最大的绒山羊基地,也是新疆薄皮核桃、红枣和香梨等优质特色果品的主产区,是“中国长绒棉之乡”“中国白杏之乡”“中国红富士之乡”“中国大米之乡”。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特性优良开发潜力较大。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的有28种;国家和,自治区野生珍贵林木多达16种。
  石油天然气资源
  阿克苏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境内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0亿吨,凝析油储量7169万吨,天然气储量9741亿立方,溶解气储量483.5亿立方,占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石油储量的80%,天然气储量的90%以上。“西气东输”“一大五中”【一大即:克拉2;五中;英买力、牙哈、玉东2、吉拉克(库尔勒)、羊塔克】六个主力气田中的“一大四中”在阿克苏境内“西气东输”一期工程气源的96%在阿克苏境内,其中拜城克拉2气田已探明储,量2840亿立方,是我国目前储量最大的整装气田,也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首站气源,通过“西气东输”管道源源不断地为沿线14个省(市)区供气。
  矿产资源
  阿克苏是新疆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已发现矿产79种,产地294处,探明储量的矿产46种,上矿产储量表的矿产17种,产地30处;要非油气矿产58种,产地137处,其中大规模产地32处,矿资源潜在价值1.75万亿元。其中:储量和资源量居第位的矿产有铝土矿、萤石、刚玉、锑矿、磷矿、麦饭石、霞石正长岩、明矾石、重晶石等;金属矿丰度高的有铝、铁、铜、锰、锌、镉、镁等;矿产耐火黏土、陶土、岩盐、石英砂、玄武岩、花岗岩、大理石、金云母等矿产,不仅分布广、储量多,而且易于开采。特别是煤炭资源储量大预测储量358.7亿吨,占南疆已探明储量的83%以上,国务院32号文件规划建,设的全疆四大煤田之一——库拜大型煤炭基地就在阿克苏地区境内;煤种齐全品质优异,适宜多种开发,其中气煤245亿吨、肥煤37亿吨,焦煤50亿吨,瘦,煤10亿吨、贫煤16亿吨,且燃烧值大多在7000大卡以上,可完全满足化工炼油、动力煤、优质冶金焦、铸造焦需要,发展煤焦化、煤化工具备良好基础。铀矿预测储量4700吨,已探明储量3600余吨。岩盐预测储量6000亿吨,地质储量200亿吨,其中阿克苏地区境内拜城县岩盐资源富集,为全国、全疆罕见。
  黑色金属矿产
  铁矿,地区已发现铁矿有拜城县老虎台铁矿、温宿县羊布拉克铁矿和温宿县铁米尔苏铁矿。预测储量为154.9万吨。锰矿,锰矿中的卡尔果勒锰矿属富品位矿床,是自治区主要锰矿产地,预测储量为79.8万吨。铬矿,铬矿目前发现一处矿化点,为芒达拉克铬矿。钒矿,钒矿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阿克苏至乌什一带的磷矿床中,为磷的共伴生矿,计查明储量为47.1万吨。
  有色金属矿产
  铜矿,地区共发现铜矿48处,初步探测铜储量16万吨,其中滴水铜矿约12万吨。铅、锌及多金属矿,共发现铅、锌及多金属矿28处,主要分布在乌什和温宿两县,初步探测铅储量为2.75万吨。铝土矿,目前发现一处,在乌什县境内,为目前全疆发现的唯一铝土矿床,预测储量为58.5万吨,镍矿,位于拜城县芒达拉克镍矿化点。
  旅游资源
  阿克苏文化积淀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众多,开发潜力巨大。全地区旅游资源中拥有全国8个主类中的7个,旅游资源主类占87.5%。有国家A级景区20个,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7个。著名的自然风景有托木尔雪峰、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库车南天池、世界原始胡杨林、天山神秘大峡谷、托木尔峰神奇大峡谷、天山神木园、铁热克温泉等。阿克苏是古“丝绸之路”北道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中心,古印度、希腊、波斯和中原文化四大文明在此交汇,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第一站。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将我国古代汉唐文化、西域文化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成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等石窟群比敦煌莫高窟早200年,是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还有著名的昭怙厘大寺、古代冶炼遗址及克孜尔尕哈烽燧等,展示着古老阿克苏辉煌的文化画卷。
  第二节
  阿克苏的人文风情
  阿克苏地区的文化特点——歌舞
  龟兹乐舞是我国古代乐舞中的一枝奇葩,早在汉唐就已倾倒长安宫廷内外,被誉为“管弦伎乐,特善诸国”,丰富并发展了中原传统音乐理论,逐渐演变为隋唐燕乐二十八调,对日、韩和东南亚地区影响也较深刻。
  阿克苏地区属龟兹文化与多浪文化。阿克苏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和古代西域及古丝绸之路文化中心之一。“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与西方和中原地区迥异的古代龟兹文明和多浪文化,其文化特征主要是以佛教石窟、壁画、音乐、舞蹈著称于世。如今,塔河儿女在继承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使两大文化不断的发扬光大,以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为底蕴创作的批音乐、舞蹈作品多次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近年还多次代表中国赴欧洲等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
  维吾尔族服饰特点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人的衣着,般都比较讲究。老年男性喜欢穿右衽斜领无纽扣的“袷袢”(长上衣),腰系长带,足着“买斯”(软底鞋),外套“喀拉西”(套鞋);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衬衣,西式长裤,外着西服或穿便服,喜穿皮鞋,头戴四棱小花帽(称作“朵帕”)妇女无论冬夏喜着裙装,上身着西装外套,下身穿长裙,足穿长筒袜和皮靴,头戴花帽或系纱巾,冬季则围以大方巾。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城乡妇女均喜欢戴首饰,以耳环、手镯、戒指比较多见,也有戴项链的。年青姑娘有画眉的习惯,将两眉画连在一起。小女孩逢年过节,有的喜欢梳十数条小辫垂于脑后。已婚妇女梳两条辫子,近年梳新式发型的渐多。
  维吾尔族花帽
  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湛,其发展演变规律清楚,有些服饰款式与新疆出上衣物颇为相似,体现了一个地区、个文化的历史沉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审美接受范式,从中窥见民族服饰的传承性与地域性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吾尔族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服和新潮服装已越来越受到维吾尔族群众,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喜爱。
  维吾尔族帽子的特色
  戴帽不仅能防寒或防暑,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社交、探亲、访友以及节日聚会等场合均需佩带。维吾尔族的传统帽子主要有皮帽和花帽两大类。
  传统帽子维吾尔族帽类及头饰种类很多,在维吾尔族服饰中最有特色的传统帽子主要有皮帽和花帽两大类。皮帽主要用于御寒,大多用羊皮制作,也有狐皮、狸皮、兔皮、旱獭皮、海獭皮、貂皮等。
  特色花帽
  维吾尔花帽不仅选料精良,工艺精湛,制作小花帽的维吾尔工匠,都有套“绝活”花帽的图案与纹样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花帽的样式、花纹与图案也与各地域环境有关,各地的花帽,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喀什地区花帽样式繁多,尤以男花帽显著,那种以黑底白花纹为主,色彩对比强烈、格调典雅的“巴旦姆”图案,按纹饰的线构成的,棱角突起而显出立体感,却把黑白色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和田、库车地区的花帽则以优质的丝绒面料,又配色彩各异的丝绒编织纹样,疏密有致的穿插,致使纹样透溢出独特韵味。有的花帽镶饰串珠、金银饰片,珠饰圆润光泽,巧妙地运用图案本身结构的因素,使花帽繁花似锦。还有的花帽顶部纹饰凸起,彩线编织细腻,彩球串缀闪亮夺目,是新娘的喜爱之物。吐鲁番地区的花帽则以色彩艳丽著称,那大红的花纹配上翠绿的花纹,宛如朵朵绚丽的奇葩。伊犁地区的花帽,不仅突出线纹的流动感,它的特色具有素雅、大方的优点,花帽造型偏浅圆巧,纹样简练概括。
  1.巴旦姆花帽。
  是用巴旦姆杏核变形和添加花纹的一种图案,其纹样姿态丰富多样,多是黑底白花,庄重、古朴、大方,维吾尔族男性老幼都喜欢戴这种花帽。
  2.塔什干花帽。
  原是塔什干流行的一种花帽,现在是对格刺绣几何形纹花帽的通称,深受广大男女青年所喜爱,一般色彩对比强烈,火红闪耀如盛开的花丛。
  3.格来木花帽。
  即扎绒花帽,帽似地毯绒面,绣法费工,比较少,但广为男女青年喜爱。
  4.曼波尔花帽。
  顶绣四组圆开纹样,边有四组长方或圆形纹样,是最常见静一种男女老幼都可戴的花帽。
  5.奇曼花帽。
  也是普通常见的花帽,帽以米字为骨架,花枝叶交错,花纹以枝杆连结或线条分隔,成多个正反三角、菱形格局,帽面图案似地毯排列,也称奇曼塔什干朵帕,女性穿戴。
  6.再尔花帽。
  即金银线盘绣花帽,是姑娘、妇女最喜爱的一种花帽,所绣的花多是立体的,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给人以华贵端庄之感。
  7.玛日江朵帕。
  即串珠亮片花帽,是姑娘和小女孩最常戴的花帽之一。
  8.金片花帽。
  是用压、镂花纹金片缀在帽上加以装饰,是旧时富家妇女戴的一种很贵重的花帽,现在已见不到戴这种花帽的人了。
  9.吐鲁番花帽。
  是吐鲁番、鄯善、托克逊地区流行的种男女老幼都戴的花帽。其特点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颜色特别火红鲜艳,只有这一地区的老年人还戴这种艳丽夺目的花帽。绝大多数使用绿色为底色。
  10.伊犁花帽。
  是流行在伊犁地区的一种大方、雅致,男女都可戴的花帽。它的花纹纤细、色彩柔和。五瓣花帽,维吾尔语称“白西塔拉多帕”。一般花帽是四瓣拼缝成的,而这种花帽比般花帽多瓣,是一种男孩、女孩戴的花帽,帽子较小,纹样比较简单。绝大多数使用红色为底色。
  11.夏帕克帽。
  即瓜皮帽,是新疆南部地区男性老幼夏季戴的一种便帽,有时冬季作为衬帽,多为素面,有些在帽口有水纹。
  12.赛里甫西吐玛克。
  即高筒花帽,也有人称赛兰多帕,多为宗教神职人员戴,上缠赛兰。
  13.阿克多帕。
  即白色帽,帽上有白色线扎花纹,是做礼拜时戴的一种帽子。
  维吾尔族的鞋靴特点
  维吾尔人穿着鞋靴是传统的习惯,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千年以上。他们的先祖曾经是游牧于高山雪领,纵横驰骋在广阔的西陲边塞富饶土地上的游牧民族。穿靴便于骑射,也称其为保暖耐寒的“足衣”。
  鞋靴
  《逸雅》云:“履礼也,饰足所以为之。”维吾尔人的鞋多为牛皮面制作。在农牧区生活的劳动者大都自己制鞋。也有制作鞋、靴的民间工匠。他们掌握了从制作木楦头到选皮、鞣革到制皮鞋、靴成品的一整套传统绝技,技术熟练、手艺精湛,不比制鞋厂工人逊色。由于经济生活的稳定,交通的便利,鞋、靴价格的合理,现代的维吾尔族人也去商店买鞋穿。
  居住城镇的维吾尔族人,喜欢在鞋、靴外面套上胶鞋,这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无论走亲访友,或是在自己居室内,都在屋前把套鞋脱放门外,以防泥土、脏物带进屋内。套鞋一般有两种样式,一种是圆头的套鞋,另一种是软底皮靴鞋。
  “靴”是长腰皮鞋,《隋书·礼仪志七》曰:“靴,胡履也”。西域各民族穿靴的历史悠久,沿袭至今,适应新疆寒冷的气候,也是为骑马放牧便利而创制的种鞋履。维吾尔族先民由于经历过长期的狩猎、游牧生活,为了适应这种生活,养成了穿“玉吐克”(皮靴)的习俗,这种装束至今仍为维吾尔族人所喜爱。维吾尔族的鞋类主要有“玉吐克”(皮靴),“去如克”(皮窝子),“买赛”(软靴),“开西”(皮鞋,类似套鞋,多在夏季穿),“喀拉西”(套鞋)。维吾尔族群众的鞋、靴多用牛羊皮革做成。过去维吾尔族群众女式靴子上绣有各种花纹,非常漂亮。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玉吐克”(皮靴),中老年人多穿“买赛”,外面加穿“喀拉西”(套鞋)。过去维吾尔族多穿用皮子做的“喀拉西”,现在则普遍用橡胶制作的“喀拉西”,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保护靴鞋,入室或清真寺大殿要脱套鞋,以保持室内清洁。寒冷的地方,冬天穿毡筒。
  维吾尔族的男装特点
  维吾尔族的裤子过去通常为大裆裤,样式比较简单,分单裤、夹裤、棉裤三种,主要用各种布料做,也用羊皮、狗皮等做。男裤通常比女裤短,裤角窄一点。大多数维吾尔族男性都穿西裤。
  维吾尔族的服装一般都比较宽松。男装比较简单,主要有亚克太克(长外衣)、托尼(长袍)、排西麦特(短袄)、尼木恰(上衣)、库依乃克(衬衣)、腰巾等。维吾尔族将外衣统称为袷袢。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蓝、灰、白、黑等各种本色团花绸缎料等制作。
  维吾尔族男装
  过去的维吾尔族男子一般多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的长外衣,穿时腰间系长腰巾,腰巾可以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携带食品和其他些零星物件,随用随取。腰巾长短不等,长的可达2米多,也有方形腰巾,系时在腰间露出一个角。腰巾多为黑、棕、蓝等深色,平常腰巾不怎么讲究,节日系的腰巾一般十分鲜艳,有的印花、有的绣花。维吾尔族男子穿上裕袢系上腰巾,显得别有一番风度。过去富有的人还在袷袢外再穿长袍。
  维吾尔族男子的衬衣多不开胸,长及膝部、臀部。年青人及小孩的衬衣多缀花边。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维吾尔语称为“赛兰”,外衣外边不系腰带,多穿长袍,与一般人有明显的区别。
  袷袢是现代的维吾尔族民族式男装,是以“袷袢”式服饰为主要款式。与古代形式虽然相似,但现代的民族服饰讲究面料的质地,式样宽松合体,典雅大方。式样多以长外衣过膝,对襟、长袖过手指、无领、无纽扣,一拢腰巾束系既紧身连体,又舒畅保暖。
  “袷袢”(长袍),喜用彩色条状绸作面料,这是一种深受欢迎的传统式衣料名“切克曼”,其次是“拜合散”,它织造细密,衣质轻软,是缝制“袷袢”的好面料。年老的则以黑色、深褐色等布料裁制,显得古朴大方。下身多着青色长裤,盖及脚面。讲究的男裤,则在裤角边继饰花卉纹样,多以植物的茎、蔓、枝藤组成连续性纹饰,显得雅致美观。
  青年男装显得朝气蓬勃,夏季为白色布面料缝制成合领式衣,其领口、前胸、袖口皆续饰花边,腰部束续花“波塔”(腰巾),其名“托尼”、或“叶克台克”,此衣装不仅淡雅、凉爽,穿着也极便利,再配上青色长裤,着皮靴,全身穿着融汇成浓郁的民族服饰特色,更显青春活力与健美。
  维吾尔族的女装特点
  维吾尔妇女爱穿裙装,喜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裁制裙装,常见的有红、大绿、金黄等色的质料,内穿淡色对裙。更偏爱本民族独创的“艾德莱斯绸”缝制连衣裙。
  每逢假日或喜庆佳节,从街市、乡村、山野,随处都可见到身穿不同花色、纹样的艾德莱斯绸缝制的花裙。丝绸的花纹如彩云飘飞,色泽明丽,浓郁华丽,透出创造者内含灵性的天赋。维吾尔人誉称它“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即给人们带来春天气息之意,美好的祝福。女裤裤角肥大,裤长及踝骨。
  维吾尔女装
  维吾尔族妇女衣服式样很多,主要有长外衣、短外衣、坎肩、背心、衬衣、长裤、裙子等。过去维吾尔族妇女普遍都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和裤子。裙子大都是筒裙,上身短至胸部,下宽大,长及腿肚子。维吾尔族妇女除用各种花色的布料作连衣裙外,最喜欢用艾德莱斯绸,这是一种专门用来做衣裙的绸子,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维吾尔族妇女多在连衣裙外面穿外衣或坎肩。裙子里面穿长裤,裤子多用彩色印花布料或彩绸缝制,讲究的用单色布料做裤料,然后在裤角绣上一些花。妇女的长外衣主要有合领、直领两种,年轻妇女喜欢穿红、绿、紫等鲜艳的颜色,老年妇女喜欢穿黑、蓝、墨绿等团花、散花绸缎或布料,衣服上缀有铜、银、金质圆球形、圆片形、橄榄形扣袢,讲究的在衣领、袖口等处绣花。女式短外衣有对襟短上衣、右衽短上衣、半开右衽短上衣三种。
  维吾尔族不仅喜欢养花种花,而且喜欢将各种花卉图案绣在服装上。维吾尔族妇女喜欢在衣服领口、胸前、袖口、肩、裤脚等处绣花。就男子穿的服装上也绣有花纹,主要在合领衬衣的领口、胸前、袖口等绣花,表现了维吾尔族浓郁的装饰美感。
  维吾尔族妇女非常喜欢戴耳环、戒指、项链、胸针、手镯等。女孩子从五六岁开始,甚至更早就开始扎耳眼,佩带耳环。喜欢用“奥斯曼”的液汁描眉,在没有奥斯曼的冬季,用“苏尔麦”(石墨)或菖蒲来描眉,使本来就浓密的眉毛显得更黑,用“海乃古丽”(凤仙花)染指甲,用“依里木”(沙枣树胶)抹头发,用红花的花瓣作胭脂和口红,有用樱桃和玫瑰花汁相混合,用于涂脸和嘴唇,这些都是维吾尔族妇女普遍使用的最理想的天然化妆品。
  维吾尔族服饰
  每逢节日盛会、走亲访友,维吾尔族妇女就把绚丽多彩、斑斓夺目的首饰带齐全,穿上鲜艳的衣裙,精心装饰打扮,更增无限风韵。这些风俗表达了维吾尔族妇女对美的追求。维吾尔族以长发为美,妇女多喜欢留长辫。过去未婚少女多喜欢梳很多小辫,婚后改梳两条长辫子,但仍留刘海和在两腮处对称向前弯曲的鬓发。辫梢散开,头上喜欢别一新月形的梳子,作为装饰,也有把双辫盘结成发结的。现在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等原因,在城市里留有长辫的维吾尔族年轻妇女已不多见了。但在维吾人对女性美的文化传统里,以妇女浓密的黑发和粗长的辫子为美的观点,仍然是根深蒂固的。
  在维吾尔族的服饰中,和田地区的于田、民丰、且末一带妇女服饰与其他地方的维吾尔族妇女的服饰不同,有其独特的特点。她们多头披白纱巾,头右侧戴顶“塔里帕克”(小帽),这种帽子口大顶小(直径约8厘米左右),形如扣碗,远看如一朵花,别有一番情趣。她们的长裕袢(外衣)有依次排列、七条尖头对称的蓝色绸补条形图案,袖领、底部有同样颜色绸单边缘。此外内着一件配套合领半开口套头衬衣,衬衣右侧依次排列九条呈扇面形,绣成宽条形图案,圆领口处有一条宽边,底口绣有羊角纹和碎花纹,领中部有两条相同颜色的绳带。据传这种服装是古代打仗和狩猎男女穿的一种箭服,两侧的七条图案,原是箭袋,后来演变成装饰图案。

知识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旅阿克苏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是“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必经之路,在阿克苏境内的古丝绸之路上,有漫漫的平川,茫茫的雪峰,秀丽的河水,辽阔的草原,神奇的峡谷;有悠远深邃的历史,沧桑灿烂的文化;有博大精神的宗教遗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