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多浪文化与龟兹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52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多浪文化与龟兹文化
分类号: F592.745
页数: 11
页码: 15-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阿克苏市的多浪文化与龟兹文化的多浪龟兹——阿克苏地区两大旅游文化品牌、阿克苏多浪河、多浪文化、多浪文化的特征、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文化魅力激情飞扬、轻歌曼舞在多浪、经典十二木卡姆、龟兹文化、龟兹乐舞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阿克苏 多浪文化 龟兹文化

内容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一条河,成就了一座城市。这条河就是多浪河,而这座城市就是享誉全国的阿克苏市。阿克苏市不仅是国家森林城市,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水韵绿色之城和苹果之城。
  这座城市又让这条河充满了神秘、浪漫的情趣。黎明时分的多浪河,在曼如纱幕的晨雾中显露出秀美的轮廓。多浪河轻轻涌动的波浪,像旭日放射的光芒,让阿克苏市这座新城,充满了一种祥和温暖的晨光。一条河与一座城市的幸福,令我们神往……
  多浪龟兹——阿克苏地区两大旅游文化品牌
  龟兹文化与多浪文化,是阿克苏地区两大文化品牌。阿克苏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和古代西域及古丝绸之路文化中心之一。“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与西方和中原地区迥异的古代龟兹文明和多浪文化,其文化特征主要是以佛教石窟、壁画、音乐、舞蹈著称于世。如今,塔河儿女在继承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使两大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为底蕴创作的批音乐、舞蹈作品多次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近年还多次代表中国赴欧洲等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
  阿克苏多浪河
  阿克苏市多浪河、观带改造工程于2006年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全长7.7千米,分三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长2.45千米。近几年,阿克苏市充分挖掘多浪河两岸的土地、文化、景观、品牌经营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贸、娱乐等服务项目,力争用两到三年把多浪河区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观光、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带和经济带,把阿克苏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之都。
  阿克苏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早敦煌石窟200多年开凿的四大石窟之一——克孜尔千佛洞,长河落日的中国第大内陆河——塔里木河,天山第峰——托木尔峰,离人类最近的冰川——科其喀尔冰川,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世界最大的原始胡杨林——沙雅原生态胡杨林,有超乎寻常生长着千年奇树的神木园,有中国最美的峡谷——天山神秘大峡谷和温宿神奇大峡谷..高山、湖泊、峡谷、胡杨、大漠、戈壁、绿洲交相辉映,构建了阿克苏旅游独有的魅力和气质,是新疆旅游资源的博物馆。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色的水”。因阿克苏河从境内流过,所以得名。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北靠天山托木尔峰,东望塔里木河,西临中国与吉尔吉斯边境,南邻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势广阔平坦,土层深厚,光热丰富,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区。春天碧波万顷,夏秋遍地金黄,瓜果飘香。艾西曼湖、多浪水库和胜利水库,是水禽的栖息地。这里盛产各种鱼类。河湖、渠道、林带、条田,交织在—起构成幅迷人的风景,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瓜果之城”。
  阿克苏地区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强、类型全。根据旅游资源普查分类的结果,阿克苏地旅游资源六大类齐全,拥有全国74个基本类型中的35个,占46%;拥有新疆56个基本类型中的62.5%。其中地质景观类5种,水域风光类6种,生物景观类3种,古迹建筑类14种,休闲求知类5种,购物类2种。其中以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古窟、洛阳龙门古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4处国家级35处自治区级文物古迹和大小南天池、天山神秘大峡谷、天山神木园、燕泉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林及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为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开发潜力。
  阿克苏地区生态奇特、山水秀丽。阿克苏地区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面积、南北疆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之大成于一体。雪峰、冰川、溪谷、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构成了美丽神奇的7435米天山第一峰——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在这里汇集成了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人称“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神秘莫测,沉淀着悠久历史文明,是解开人类文明的金钥匙。
  阿克苏有奇特多姿的自然人文景观雪峰辉映下的天山南龙池、高山草原、雾雪云杉;自然奇观的温宿天山神木园;鬼斧神工的天山神秘大峡谷、盐水沟奇观和察尔齐——克孜尔雅丹地貌以及独有的红石林;长河落日下的塔里木河和金色胡杨林;地球演化的生动见证、海生蚌壳化石山——燕子山;人类改造自然的奇迹——沙漠公路和中国海拔最高、最长的铁力买提达坂隧道以及被联合国资源保护委员会定列全球500佳境之一的柯柯牙绿化工程;勇敢狩猎者的天堂——黑英山、老虎台国际狩猎场。
  阿克苏境内有国家级唯一高山自然保护区——托木尔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蒙古野驴、雪豹、白鹳、黑鹳、胡兀鹫、北山羊、赤狐、天鹅、雪鸡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1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8种。有新疆枝柏、雪云杉、胡杨等数十种野生珍贵林木,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有甘草、党参、雪莲、麻黄、当归、枸杞、沙棘等。特别是阿克苏地区处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地区和关键部位,在新疆乃至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多浪文化
  13世纪,蒙古人兴起于漠北高原,他们征服了亚洲和东欧,建立了蒙古帝国。天山以南及中亚广大地区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死后的200年间,蒙古贵族们大量掠夺贫民为奴,在自己的部落、庄园里从事劳动,充实自己的军队,多浪人就产生于这些难民和奴隶。(在察合台时期,“多浪”一词是“集中”“成堆地聚在一起”的意思。)他们不堪忍受欺侮,为了反抗压迫剥削和躲避战争的灾难,就逃到叶尔羌河下游平原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过着自山自在的迁徙流浪生活,于是就有了“多浪”的称谓。多浪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信念,吸引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穷苦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多浪”不断壮大。初期的多浪人是蒙古杜格拉特部与维吾尔人融合而成,后来的多浪人已并不限于某个民族的人了,而是各民族下层阶级的组合,并成为反抗统治者而自立的人的代名词。在漫长的岁月中,多浪人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狩猎游牧,或从事落后的农耕,与大自然做着不息的抗争,过着艰苦的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多浪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到清朝初年,已与其他维吾尔人迥然有别。
  阿瓦提县在叶尔羌河流域,叶尔羌河夏秋季节洪水泛滥,到处都是原始胡杨林和广袤的草地荒原。林中和荒野、河沼草地上有老虎、野猪、狼、黄羊、马鹿、野骆驼、猪熊、狐狸、野兔、野鸡、野鸭、大雁、鹤类等飞禽走兽,“密林遮苇虎狼稠,幽径寻之麋鹿游”。这样的地方,自然成了多浪人狩猎游牧的理想之地。15世纪末,多浪人就开始在今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等地及叶尔羌河畔生活,后来随人口的增加,逐渐向北扩散,并从事农耕生产。
  多浪文化的特征
  第一,多浪文化是民间文化,现在主要表现在歌舞方面。多浪文化是维吾尔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之处,因此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兴趣,多次到多浪地区探索,但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是以民间形式存在,无固定的内容,无文献典籍记载。它没有龟兹文化那么古远、深厚,流传得那么广泛,影响那么大。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从周边各县移民到阿瓦提垦荒,人口速增,多浪文化也开始融于外来文化中,并逐渐淡化。
  第二,生产劳动和爱情是多浪文化的主要内容。多浪舞(又称“多浪赛乃姆”)主要表现多浪人狩猎的过程,先是悠扬的散板,歌手引吭高歌,并伴有“哎呀呀”的伴词,这是呼唤人们准备打猎。“奇克特曼”阶段的舞者双手左右摆动、左右半转,是表现猎人将浓密的灌木拨向两边寻找猎物。男女成对舞蹈中女舞者时而高举右手,时而又高举左手,是为男猎手举着火把照明的动作。第二阶段“赛乃姆”中,舞蹈动作随鼓声变快转向激烈,两人忽而臂膀紧靠,忽而旋风似的散开,随即迅速回身,退步伫立,双手拉开似弯弓欲射,这是发现猎物冲上去展开搏斗的舞姿。狩猎胜利,舞蹈的气氛热烈而欢快,所有舞者单独地时而向右、时而向左旋转,这个阶段被称为“色里热玛”。舞蹈中表现的狩猎活动是由男女配合共同完成的,表现了男女共同劳动中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比男耕女织的农耕民族的夫妻关系亲昵许多,也表现出了多浪人男女共同维系生存的紧密性和深厚的、默契的情爱。
  第三,多浪麦西来甫。多浪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群众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是多浪人中流传的散板乐曲,称为“巴亚万”,因与木卡姆同等性质,又称多浪木卡姆。巴亚万是多浪麦西来甫的基本乐曲,由巴西巴亚万、清脆巴亚万、斯木巴亚万、巴亚万、穆阿勒、沙木克、九拉、却勒巴亚万、多拉麦特等9个木卡姆组成。融维吾尔族多浪人民间音乐、舞蹈和游戏为一体,是多浪人在节假日或农闲时节或婚嫁喜庆时常举行的民族艺术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男女皆可参加,规模可大可小,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麦西来甫内容广泛,格调古朴,富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题材极为丰富,如“节日麦西来甫”“尝新麦西来甫”“丰收麦西来甫”“婚嫁麦西来甫”等。麦西来甫场地多设于葡萄架下或篝火旁边。每举行,常是满村空巷,狂舞欢歌,通宵达旦。
  麦西来甫的形式是先由鼓手击响手鼓,乐师高声呐喊“麦西来甫开始了”。应着“嘭嘭”鼓声,乐师高唱序曲,热瓦甫、唢呐等一齐奏响优美舒畅的舞曲。围坐四周的男女,开始互相邀请,结伴上场开始对舞。当人们兴尽之后,乐曲渐止,乐师宣布麦西来甫结束。多浪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在节假、喜庆或农闲时节举行的主要娱乐方式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麦西来甫作为一种民俗风情旅游,必将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来此欣赏观看。
  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阿克苏文化不仅走了出去,同时,还将外面的文化融合进来,将海内外的知名学者、文化名人请进阿克苏共同研讨阿克苏文化现象。国际旅游城市市长在阿克苏等地参观、研讨,参加“生命之源”中亚国际诗会的香港诗人黎青,台湾《秋水》杂志董事长绿蒂,中国著名诗人谢冕、舒婷等来阿克苏参观了天山神秘大峡谷、神木园等风景区。黎青还对阿克苏旅游景点的发展提出中肯建议等,这些人来到阿克苏,用他们的语言、文字、照片来记录阿克苏人文、景观、经济、民俗。他们或用诗歌、或用散文、或用游记等方式来讴歌阿克苏风情与历史文化,从而有力地将阿克苏推向全国,甚至推向全世界。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打造城市文化,离不开积极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发展城市文化产业过程中,创新观念、创新体制,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旅游、信息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文化魅力激情飞扬
  2005年11月,全球著名的音乐殿——维也纳金色大厅迎来中国首个民间农民艺术团体——新疆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多浪木卡姆艺术团。十多位老艺人要在那里向世人展示他们所引以为豪的多浪木卡姆歌舞。在无锡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上,该艺术团的表演好评如潮,随后到台湾、香港、北京三地巡演,反响更是强烈。从阿克苏到北京,从阿瓦提到香港、台湾再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阿克苏文化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
  在阿克苏,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多浪文化。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生产状态、社会情况,使多浪人现在还保留着一些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社会文明和艺术形态。作为多浪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多浪木卡姆就是古代多浪人狩猎文化的遗存。它是种融诗歌、音乐、舞蹈、游戏、民俗为体的综合艺术,所有舞蹈动作都是劳动过程的形象化。在多浪文化的发源地阿瓦提县,当我们看到这些曾感染了众多观众的多浪老艺人,会有一种震撼的激动。年近70岁的依米尔·艾买提是多浪木卡姆的阿希克(民间吟唱者)和手鼓艺人,也是阿瓦提的“歌王”。依米尔·艾买提告诉记名,他少年时就开始接触木卡姆,至今已经有半个世纪。曾经有外国专家听了他的演唱以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并称赞他的歌声是“真正的来自大漠深处的对下难的喊和对生命的呼唤”。
  轻歌曼舞在多浪
  在阿克苏经常能见到民间的老艺人,随地而坐,即兴表演。他们皮肤黝黑,但个个精神矍。有不少是70多岁的老大爷,音清亮,舞刚劲有力。
  在老艺人边弹、边唱、边舞的气氛渲染下,在维吾尔族少女婆娑的舞姿中,在葡萄瓜果的芳香里,谁都会情不自禁跟着跳起来,在那样的氛围里,你是不会在意自己拙劣的舞姿,只想融入其中,不愿离去。
  经典十二木卡姆
  如果说,蒙古族有《江格尔》、藏族有《格萨尔》、柯尔克孜族有《玛纳斯》,那么,维吾尔族首推的就是“木卡姆”。
  如果说,西方文化离不开《圣经》、伊斯兰文化离不开《古兰经》,那么,维吾尔族文化就离不开《十二木卡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民族的骄傲。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祖先在渔猎、游牧生活时期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发展为今天的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340余首。每套木卡姆都由大乃格曼(大曲naqma)、达斯坦(叙事诗dastan)和麦西来甫(民间歌舞maxrap)三部分组成。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
  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
  今天,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均有木卡姆,但就其种类来说,目前在世界上,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最多,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音乐的脊梁,是打开维吾尔族文化的金钥匙,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龟兹文化
  龟兹,古地名,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拜城、新和、阿克苏、温宿、巴楚一带,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公元1001年被回鹘所灭。龟兹文化是古龟兹人将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波斯文化四大世界文化兼收并蓄,将东西文化交汇融合并结合当地人文特点而孕育出具有龟兹地域特色的文化。龟兹文化曾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世界佛教文化和中国乐舞艺术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隋唐时期,龟兹歌舞、龟兹古乐一度风靡长安,至今仍为歌舞、古乐、石窟、壁画艺术闻名。
  古龟兹国地处塔里木河流域的上游,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是佛教文化的圣地,丝绸之路的重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早在西汉时期就成为西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集之地。是中国甚至世界唯一的文化大熔炉。龟兹文化博大精深,它比高昌文化和敦煌文化地位要高。龟兹文化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佛国”“古韵”。在整个世界,龟兹文化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开凿时间最早、窟群石凿规模最大、位置最西的中国第一窟——克孜尔石窟等龟兹石窟群,它的开凿历史比敦煌莫高窟早200年,是印度佛教文化向中原传播的第一站。龟兹石窟艺术表现了强烈的地方和历史文化特点,是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的真实反映,是研究丝绸之路和东西方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珍贵形象资料,被西方史学界称为“西域的卢浮宫”。
  龟兹乐舞
  “龟兹乐舞”是龟兹文化的突出代表。其传播并影响了我国中原和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我国隋唐大曲的产生、发展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舞蹈、杂技、戏剧等艺术的繁荣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龟兹乐种类有“歌曲”“解曲”和“舞曲”。龟兹乐使用着七种音阶和多种调式。龟兹“五旦七声”乐律冲击了宫廷僵化的乐制。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龟兹乐中的“般遮调”在中原长期流行,至今在民间还有影响。在南北朝时,龟兹舞蹈已经逐步脱离了劳动模拟性和自娱性,发展到具有表演手段以及情节内容的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歌舞戏”形式,包括“苏幕遮”“大面”“拨头”等。其舞蹈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舞者头戴面具,模拟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歌舞戏”在西域普遍流行,传入内地后颇受朝野喜爱。日本在隋唐时期不断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这些使者归国时带回的中国乐舞,其中不少是龟兹乐。日本的“雅乐”里,有许多是与龟兹有关的乐曲。龟兹乐中的筚篥、五弦琵琶、曲颈琵琶等已成为日本传统乐器。至今日本还保存着唐代制作的五弦琵琶等,并视为国宝。
  龟兹乐舞对朝鲜也有很大的影响,朝鲜半岛流传的“长鼓”就是随龟兹乐舞传入的,古代朝鲜使用一种“桃皮筚篥”也是龟兹筚篥的变种。古代越南、缅甸等国,亦有龟兹乐舞的影响。《新唐书·骠国(偏缅甸)传》记载该国宫廷乐部中有四部。第一部即“龟兹部”,其乐器配置与唐宫廷“龟兹部”完全一致。
  生生不息的龟兹人民融合东西方文化精神,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龟兹文化。“以歌言声,以舞言情”是龟兹各民族的典型特征。龟兹文化是在与中原文化、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龟兹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产物。

知识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旅阿克苏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是“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必经之路,在阿克苏境内的古丝绸之路上,有漫漫的平川,茫茫的雪峰,秀丽的河水,辽阔的草原,神奇的峡谷;有悠远深邃的历史,沧桑灿烂的文化;有博大精神的宗教遗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