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东西方文明荟萃之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51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东西方文明荟萃之地
分类号: F592.745
页数: 6
页码: 2-7
摘要: 本节记述了阿克苏市的旅游指南的东西方文明荟萃之地,阿克苏地区旅游资源独具魅力,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点,中国21世纪的能源基地国西部最值得光顾的旅游区,龟兹文化、多浪文化的发源地,新疆旅游资源的博物馆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阿克苏 文明荟萃 新疆

内容

阿克苏地区地处东经78°03′至84°07′,北纬39°30′至42°41′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隔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和田地区相望,西南连接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连,西北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
  阿克苏地区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在中国雄鸡似的版图上犹如一绺漂亮的尾羽。她曾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点,中国21世纪的能源基地,中国西部最值得光顾的旅游区,龟兹文化、多浪文化的发源地,新疆旅游资源的博物馆。她不但因古丝绸之路而名留青史,更因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经济的迅速崛起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品位高、多样性、特色强、类型全的总体特征,拥有全国74个旅游基本类型中的35个,占46%。主要旅游景观有:克孜尔千佛洞、千泪泉、克孜尔尕哈烽燧、库木吐拉千佛洞、龟兹故城遗址、昭怙厘大寺古城堡、天山神秘大峡谷、大龙池、库车大寺、库车大巴扎、库车王府、森木赛姆千佛洞、默拉纳额什丁墓、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塔里木河胡杨岛、麦吾兰清真寺、天山托木尔峰、温宿托木尔神奇大峡谷、天山神木园、乌什燕泉山等。
  来到阿克苏,走进这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的巨型“山水图景”,将使您徜徉于神秘与苍茫、瑰丽与雄奇、灵秀与粗犷之间。克孜尔千佛洞,始凿于公元3世纪后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是中国修建最早、规模最大、地理位置最西、反映古代佛教文化的大型石窟群,比敦煌石窟窟早200年。已编号洞窟有236个,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它丰富多彩的璧画和栩栩如生的佛教建筑、雕塑。多为描绘小乘佛教的菩萨、弟子、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以及伎乐、飞天、供养人等,其中大量的本生故事画占有突出地位。闻名世界的佛经翻译家高僧鸠摩罗什铜像坐落在石窟前,此处已是世界佛教学术研究和文化旅游的胜地。
  古城龟兹曾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西域文明的荟萃之地,素有“西域乐都”“歌舞之乡”“白杏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汉唐时期所辖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之一。“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相继在此设置,曾领辖中亚及西亚的22个都督府及龟兹、疏勒、于田、碎叶四镇驻军,是古西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的中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昌盛,龟兹的“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到唐朝开元年间,龟兹已成为千古繁华的商业都市??龟兹古城遗址,在库车县城西2000米的皮郎村,古城周长近8000米,全城为不正规的正方形,城墙高27米,全为夯土筑成。古城内及周围有古遗址约10处。曾出上陶片、铁块、铁铲、黄铜残片、玉石耳坠和剪边五铢钱、龟兹小铜钱等。仅库车县境内文物位有76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16处,县级55处。在新疆“五区三线”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新疆旅游资源的缩影。库木吐拉石窟位于库车县城西南28千米处,始凿于公元4世纪,于11世纪废弃。已编号的洞窟有112个,现存璧画数千平方米,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 璧画艺术“唐风”较浓,亦有少量雕塑,还有大量的龟兹文、汉文、回鹘文的题记,是研究龟兹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石窟在内容和风格上与中原佛教艺术相近,出现了“西方净土”“东方药师”“法华”“弥勒”等大型经变故事画,形象生动、造型优美。克孜尔尕哈烽燧是新疆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位于库车县城西北12千米处,始建于汉宣帝年间,即西域部护府移设乌垒之后。
  而以中国四大石窟寺之的克孜尔千佛洞为代表的龟兹石窟壁画艺术,故事生动离奇,绘画精湛绝伦,佛像栩栩如生。克孜尔尕哈烽燧、昭怙厘大寺遗址、龟兹古城遗址、古墓群、天山神木园等众多关隘、城堡、驿站、墓葬和出土文物展示着西域古文明的神奇异彩。雪峰、冰川、溪谷、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构成了海拔7435米的天山第一峰——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美丽和神奇;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源头在这里汇成;人称死亡之海的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探险者的魂魄和征服者的喜悦显露着神奇圣洁的面目;雪峰辉映下的高山龙池、平台草原、雾雪云杉;斧凿神功、自然天成的克孜里亚峡谷、盐水沟奇貌和“布达拉宫”赤砂山;长河落日下的塔里木河和金色胡杨林;地球演化见证蚌壳化石山——燕子山;征服自然的奇迹——沙漠公路、铁力买提达阪、柯柯牙绿化工程;勇敢狩猎者的天地——黑英山、老虎台国际狩猎场等尽显阿克苏的多姿风采。
  阿克苏地区历史悠久,是古龟兹、姑墨、温宿、尉头诸国故地。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都曾长时间设于龟兹古国,这里曾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和古西域及占丝路的文化中心。拥有以龟兹文化为主题,龟兹石扁为代表的众多文物古迹,拥有以“一峰(托木尔峰)、一河(塔里木河)、一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水(大、小龙池)、两谷(天山神秘大峡谷、温宿托木尔大峡谷)、一山(燕子山)、一泉(铁热克温泉)、一园(天山神木园)、一林(塔里木河沿岸原始胡杨林)”为标志的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在这块神奇的绿洲上,自然风光从雪山到绿洲到大漠到河谷,组合塑造出众多壮观的地质奇貌、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灿烂的古龟兹文化。始建于两晋时期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和库木吐拉千佛洞等石窟寺群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还有著名的昭怙厘大寺、汉代烽燧、古代冶炼遗址、伊斯兰教遗址库车大寺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出阿克苏独具特色的古龟兹乐舞,被誉为“歌舞之乡”。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出独特的古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佛教文化精品旅游资源。这些人文文化精品,对研究世界文化交流史、中国历史、佛教历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阿克苏的龟兹乐舞久负盛名,源远流长,素有“歌舞之乡”之美誉。从中世纪的北魏,龟兹乐舞就在中原盛行,至隋唐宫制的10部乐中就有《龟兹》乐部。龟兹乐舞在历经漫长历史演变后,现已融入维吾尔民间舞蹈艺术之中,并在乐声舞姿间隐隐透着龟兹乐舞的遗风。现存的古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天宫使乐、伎乐飞天和24种古龟兹乐器是研究古龟兹乐舞的珍史料。今天的阿克苏儿女们弘扬了龟兹文化、多浪文化艺术的真谛,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赛乃姆、麦西来甫、盘子舞、刀郎舞等民间歌舞,向世界展示出阿克苏地域文化艺术的特色和魅力。这些文化遗存分布在阿克苏的各个角落,犹如沙漠中的泉水,戈壁中的绿树,高山上的奇石,草原上的异草,醒目而孤独,神秘而诱人。如果将它们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联系起来,就像是挂在丝路主古道及与之相连接的各条支线上的盏盏明灯,指引着古代人们前进的方向。倘若将地图上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竖立起来立体地看,则像一棵大树上挂满了颗颗果实,而每颗果实都包含着甜美的滋味。
  这是一片赋有文化底蕴的土地。千百年来,阿克苏就以文化的魅力影响着天山南麓的各族人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龟兹文化。龟兹是古代西域的个古老王国,既是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荟萃之地,也是我国汉唐以来西域的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龟兹佛教十分兴盛,建造了数量庞大的佛教寺院和洞窟。其石窟艺术在我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其规模宏伟、艺术门类多、延续时间长、中西合璧和艺术价值巨大著称。悠久的历史加上丝绸古道的繁荣,给阿克苏留下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摩尔根说:“塔里木河流域,曾是世界文化的摇篮,找到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便打开了。”当你站在这片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从远古时代传递过来的文化气息。在丝路“中道”上有苏巴什古城、龟兹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石窟、克孜尔水库墓地等,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存,充分勾画出阿克苏古代文化的璀璨繁荣。
  一百多年以前,新疆这些古代文化遗存还寂静无声,鲜为人知。但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随着外国探险者在新疆的考察活动,这些古代文化遗存被逐渐发现和揭露,沉睡数千年的文化放出了光芒,照耀着世界,新疆因阿克苏的这些历史文化而成为世人瞩目的古代文化宝藏之地。特别是最近的50年以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又新发现了许多古代文化遗存,极大地丰富了新疆的文化宝库。而这些历史文物的价值和意义,又极其重要。
  第一,古代遗迹遗物构建、复原或补充了新疆的古代历史脉络。新疆的古代历史,已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可以勾画出来,但是也有空白和不足,尤其是史前史和历史时期的早期阶段,根本没有或很少有文献记载,而这些空白和不足恰恰可以用各种遗迹遗物来弥补和复原。这些遗迹遗物,用考古学的方法一般都可以判断其年代早晚,将它们用年代顺序排列起来,再与文献资料相结合,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画卷就可以呈现出来。而史前史的构建更是要全部借用各种各样的实物资料来完成,新疆目前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汉代以前的史前历史框架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古代文化遗存就是历史的一部分,缺了它,历史就不完整不系统,阿克苏的历史遗存,为我们的历史还原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古代遗迹遗物真实地反映当时人类的社会生活画面。古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记载,但都是比较抽象的,而古代文化遗存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例证,通过它们可以知道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古城可以反映城市生活,寺院、石窟可以反映宗教信仰,村落可以反映社区布局,墓葬可以反映埋葬习俗,田园、作坊可以反映农业和手工业的情况,而陶器、铜器、铁器、丝毛织物等器物显示了日常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军事武器及服饰穿戴等情况,文书资料则纪录和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情况。如此,新疆古代生活的画面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第三,古代遗迹遗物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古代人们聪睿和才智的象征。总体而言,新疆的自然环境条件是恶劣的,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少雨干旱,风沙不断,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类的生存是比较困难的,然而也正因如此激发了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并发挥了因地制宜的创造力和智慧。很多古城墙、佛塔、烽燧等地的建筑都采用一层泥土一层红柳树枝或芦苇的夹筑方法,既有加固作用,也有抗风沙作用,可能还有适应冷暖变化的作用。这些例证都很好地反映了古代人们的聪慧。另外,石窟寺中绚丽的壁画、丝织品的鲜艳色彩和优美图案、彩陶的繁缛花纹等,无不反映古代人们的才华和艺能。
  第四,古代遗迹遗物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古代各民族融合团结的写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日如此,古代也样。许多古代文化遗存非常真实地展现了这一特性。目前根据古代遗迹遗物研究已经确认的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许多墓葬的人骨经过科学鉴定,既有欧洲人种,也有蒙古人种,同时还有欧洲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型,而在欧洲人种中又有阿凡纳羡沃、安德罗诺沃、前亚、帕米尔—费尔干纳、印度—阿富汗等类型以及这些类型相互间的混合型。在石窟寺、寺庙和墓葬的壁画中可见有不同的民族形象,在文书和题记中记载有不同民族的成员名称,而在已经发现的古代文献中,除了大量的汉文之外,还有佉卢文、婆罗迷文、梵文、焉耆—龟兹文、于阗文、粟特文、吐蕃文、回鹘文、阿拉伯文、喀拉汗文等。凡此种种,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一起生活,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着自已独特的文化,阿克苏也有美丽的反映。
  第五,古代遗迹遗物是新疆当时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见证。阿克苏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又处于新疆“丝绸之路”的中心地段,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聚会、交流和融合势所必然。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断,实际情况如何,尚需各种证据,而新疆阿克苏地区古代文化遗存恰恰就是这些证据之,而且是活生生的实物证据。这里的城址、寺院、佛塔、烽燧等大型建筑中所使用的夯筑技术应是来自中原,泥土夹筑红柳枝或芦苇的方法是当地的技术,而使用土坯的技术则应是来源于中西亚。石窟寺和寺院中的早期佛教内容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晚期佛教内容又加入了中原的因素,而摩尼教、景教等内容则来自西方。墓葬中发现的欧洲人种从西方来,蒙古人种从东方来,其混合人种则应是在当地融合而成,使用各种不同语言文字的人们则应是来自四面八方。各类丝织品主要来源中国内地,但是以纬线起花和联珠纹为特点的“波斯锦”则来源于西亚。黍米、漆器、圆形铜镜等来自中原地区,小麦、早期铜铁器、带柄铜镜等来自中西亚地区。五铢、开元通宝等铜钱来自中原王朝,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则来自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它们为我们展示了这样的情景:各路不同性质的人马、货物、意识形态等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新疆,来到阿克苏地区,有的短暂休整后继续沿此路东来或西往,有的则留驻当地生根发芽或与当地文化同化和融合,而这恐怕就是新疆各民族灿烂文化的摇篮。
  阿克苏的古代文化遗存是丰富的、宝贵的,保护的任务是艰巨的,研究的前景是广阔的。随着月前已经开始的跨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新疆的古代文化遗存将有更多的机会被保护、研究和展示,阿克苏,我们热爱你。
  历史链接:
  新疆 史称西域。汉代以前,西域与中原地区就有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王朝即与西域城邦诸国建立了联系。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使者校尉,在今库尔勒、轮台一带屯田。公元前59年,西汉政府在乌垒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自此,西域正式列入祖国版图。公元前48年,汉王朝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事务。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共领护50余国。魏晋及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设西域长史,前凉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立高昌郡。隋朝曾设鄯善郡、且末郡和伊吾郡。唐代西域范围,远及中亚,在西域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实行郡县制、军府制、羁縻府州制治理。元朝在今霍城一带设立阿力麻里行中书省,管理伊犁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在今吉木萨尔设别失八里行中书省,管辖天山南北地区,后又在别失八里行省之下设别失八里、和州、斡端三个宣慰司,分管北疆、南疆及和田地区的军政事务。明代称新疆地区为别失八里,后改称亦力巴里,1406年,明朝在新疆建哈密卫。清统一新疆后,乾隆后期才正式将西域改称新疆。光绪十年(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阿克苏地区 是古代姑墨、温宿国所在地,汉朝归西域都护府,唐代又辖于安西都护府、龟兹都督府。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是丝绸之路的中道。清代新疆建省后,设阿克苏道。境内旅游佳境甚多:有雄浑巍峨的天山第一峰——托木尔峰,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奇境,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一峰一漠一河”构筑了阿克苏奇特多姿的生态景观。雪峰倒映的高山湖;牛羊成群的草原;一泻千里的塔里木河,千姿百态、亦真亦幻的盐水沟雅丹地貌;景幽情浓、流淌千年的千泪泉,避暑胜地九眼泉,奇泉怪树、古木奇绝的戈壁魔城天山神木园;国际狩猎场黑英山、老虎台;新近发现的文化真迹和旅游佳境天山神秘大峡谷等。史籍上有新疆南八城的记载,阿克苏为八城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

知识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旅阿克苏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是“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必经之路,在阿克苏境内的古丝绸之路上,有漫漫的平川,茫茫的雪峰,秀丽的河水,辽阔的草原,神奇的峡谷;有悠远深邃的历史,沧桑灿烂的文化;有博大精神的宗教遗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