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疆阿克苏——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51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新疆阿克苏——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
分类号: F592.745
页数: 38
页码: 1-37
摘要: 本章记述了新疆阿克苏一个神奇的地方,它会让你心向神往;一座美丽的城市,它会让你不断地造访而心醉于此。阿克苏的神奇,首先在于它文化历史的魅力:它集东西方文明于一体;融佛教与伊斯兰教文化于一身;含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于一土;取各自精华于一炉。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还很少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从龟兹古国的乐舞,到多浪木卡姆的琴声,每一页辉煌的历史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阿克苏 旅游指南 新疆

内容

一个神奇的地方,它会让你心向神往;一座美丽的城市,它会让你不断地造访而心醉于此。阿克苏的神奇,首先在于它文化历史的魅力:它集东西方文明于一体;融佛教与伊斯兰教文化于一身;含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于一土;取各自精华于一炉。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还很少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从龟兹古国的乐舞,到多浪木卡姆的琴声,每一页辉煌的历史,都饱含着各民族人民奋进前行的精神;每一部震撼的史诗,都充满了各民族人民呕心沥血的热情;每一曲激动人心的乐章,都融合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元素阿克苏,一个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方,她将用温馨美丽的情怀,拥抱你的到来!
  第一节
  东西方文明荟萃之地
  阿克苏地区地处东经78°03′至84°07′,北纬39°30′至42°41′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隔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和田地区相望,西南连接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连,西北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
  阿克苏地区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在中国雄鸡似的版图上犹如一绺漂亮的尾羽。她曾是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点,中国21世纪的能源基地,中国西部最值得光顾的旅游区,龟兹文化、多浪文化的发源地,新疆旅游资源的博物馆。她不但因古丝绸之路而名留青史,更因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经济的迅速崛起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品位高、多样性、特色强、类型全的总体特征,拥有全国74个旅游基本类型中的35个,占46%。主要旅游景观有:克孜尔千佛洞、千泪泉、克孜尔尕哈烽燧、库木吐拉千佛洞、龟兹故城遗址、昭怙厘大寺古城堡、天山神秘大峡谷、大龙池、库车大寺、库车大巴扎、库车王府、森木赛姆千佛洞、默拉纳额什丁墓、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塔里木河胡杨岛、麦吾兰清真寺、天山托木尔峰、温宿托木尔神奇大峡谷、天山神木园、乌什燕泉山等。
  来到阿克苏,走进这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的巨型“山水图景”,将使您徜徉于神秘与苍茫、瑰丽与雄奇、灵秀与粗犷之间。克孜尔千佛洞,始凿于公元3世纪后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是中国修建最早、规模最大、地理位置最西、反映古代佛教文化的大型石窟群,比敦煌石窟窟早200年。已编号洞窟有236个,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它丰富多彩的璧画和栩栩如生的佛教建筑、雕塑。多为描绘小乘佛教的菩萨、弟子、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以及伎乐、飞天、供养人等,其中大量的本生故事画占有突出地位。闻名世界的佛经翻译家高僧鸠摩罗什铜像坐落在石窟前,此处已是世界佛教学术研究和文化旅游的胜地。
  古城龟兹曾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西域文明的荟萃之地,素有“西域乐都”“歌舞之乡”“白杏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汉唐时期所辖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之一。“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相继在此设置,曾领辖中亚及西亚的22个都督府及龟兹、疏勒、于田、碎叶四镇驻军,是古西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的中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昌盛,龟兹的“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到唐朝开元年间,龟兹已成为千古繁华的商业都市??龟兹古城遗址,在库车县城西2000米的皮郎村,古城周长近8000米,全城为不正规的正方形,城墙高27米,全为夯土筑成。古城内及周围有古遗址约10处。曾出上陶片、铁块、铁铲、黄铜残片、玉石耳坠和剪边五铢钱、龟兹小铜钱等。仅库车县境内文物位有76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16处,县级55处。在新疆“五区三线”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新疆旅游资源的缩影。库木吐拉石窟位于库车县城西南28千米处,始凿于公元4世纪,于11世纪废弃。已编号的洞窟有112个,现存璧画数千平方米,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 璧画艺术“唐风”较浓,亦有少量雕塑,还有大量的龟兹文、汉文、回鹘文的题记,是研究龟兹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石窟在内容和风格上与中原佛教艺术相近,出现了“西方净土”“东方药师”“法华”“弥勒”等大型经变故事画,形象生动、造型优美。克孜尔尕哈烽燧是新疆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位于库车县城西北12千米处,始建于汉宣帝年间,即西域部护府移设乌垒之后。
  而以中国四大石窟寺之的克孜尔千佛洞为代表的龟兹石窟壁画艺术,故事生动离奇,绘画精湛绝伦,佛像栩栩如生。克孜尔尕哈烽燧、昭怙厘大寺遗址、龟兹古城遗址、古墓群、天山神木园等众多关隘、城堡、驿站、墓葬和出土文物展示着西域古文明的神奇异彩。雪峰、冰川、溪谷、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构成了海拔7435米的天山第一峰——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美丽和神奇;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源头在这里汇成;人称死亡之海的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以探险者的魂魄和征服者的喜悦显露着神奇圣洁的面目;雪峰辉映下的高山龙池、平台草原、雾雪云杉;斧凿神功、自然天成的克孜里亚峡谷、盐水沟奇貌和“布达拉宫”赤砂山;长河落日下的塔里木河和金色胡杨林;地球演化见证蚌壳化石山——燕子山;征服自然的奇迹——沙漠公路、铁力买提达阪、柯柯牙绿化工程;勇敢狩猎者的天地——黑英山、老虎台国际狩猎场等尽显阿克苏的多姿风采。
  阿克苏地区历史悠久,是古龟兹、姑墨、温宿、尉头诸国故地。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都曾长时间设于龟兹古国,这里曾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和古西域及占丝路的文化中心。拥有以龟兹文化为主题,龟兹石扁为代表的众多文物古迹,拥有以“一峰(托木尔峰)、一河(塔里木河)、一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水(大、小龙池)、两谷(天山神秘大峡谷、温宿托木尔大峡谷)、一山(燕子山)、一泉(铁热克温泉)、一园(天山神木园)、一林(塔里木河沿岸原始胡杨林)”为标志的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在这块神奇的绿洲上,自然风光从雪山到绿洲到大漠到河谷,组合塑造出众多壮观的地质奇貌、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灿烂的古龟兹文化。始建于两晋时期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和库木吐拉千佛洞等石窟寺群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还有著名的昭怙厘大寺、汉代烽燧、古代冶炼遗址、伊斯兰教遗址库车大寺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出阿克苏独具特色的古龟兹乐舞,被誉为“歌舞之乡”。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出独特的古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佛教文化精品旅游资源。这些人文文化精品,对研究世界文化交流史、中国历史、佛教历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阿克苏的龟兹乐舞久负盛名,源远流长,素有“歌舞之乡”之美誉。从中世纪的北魏,龟兹乐舞就在中原盛行,至隋唐宫制的10部乐中就有《龟兹》乐部。龟兹乐舞在历经漫长历史演变后,现已融入维吾尔民间舞蹈艺术之中,并在乐声舞姿间隐隐透着龟兹乐舞的遗风。现存的古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天宫使乐、伎乐飞天和24种古龟兹乐器是研究古龟兹乐舞的珍史料。今天的阿克苏儿女们弘扬了龟兹文化、多浪文化艺术的真谛,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赛乃姆、麦西来甫、盘子舞、刀郎舞等民间歌舞,向世界展示出阿克苏地域文化艺术的特色和魅力。这些文化遗存分布在阿克苏的各个角落,犹如沙漠中的泉水,戈壁中的绿树,高山上的奇石,草原上的异草,醒目而孤独,神秘而诱人。如果将它们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联系起来,就像是挂在丝路主古道及与之相连接的各条支线上的盏盏明灯,指引着古代人们前进的方向。倘若将地图上新疆境内的“丝绸之路”竖立起来立体地看,则像一棵大树上挂满了颗颗果实,而每颗果实都包含着甜美的滋味。
  这是一片赋有文化底蕴的土地。千百年来,阿克苏就以文化的魅力影响着天山南麓的各族人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龟兹文化。龟兹是古代西域的个古老王国,既是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荟萃之地,也是我国汉唐以来西域的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龟兹佛教十分兴盛,建造了数量庞大的佛教寺院和洞窟。其石窟艺术在我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其规模宏伟、艺术门类多、延续时间长、中西合璧和艺术价值巨大著称。悠久的历史加上丝绸古道的繁荣,给阿克苏留下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摩尔根说:“塔里木河流域,曾是世界文化的摇篮,找到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便打开了。”当你站在这片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从远古时代传递过来的文化气息。在丝路“中道”上有苏巴什古城、龟兹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库木吐拉石窟、克孜尔石窟、克孜尔水库墓地等,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存,充分勾画出阿克苏古代文化的璀璨繁荣。
  一百多年以前,新疆这些古代文化遗存还寂静无声,鲜为人知。但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随着外国探险者在新疆的考察活动,这些古代文化遗存被逐渐发现和揭露,沉睡数千年的文化放出了光芒,照耀着世界,新疆因阿克苏的这些历史文化而成为世人瞩目的古代文化宝藏之地。特别是最近的50年以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又新发现了许多古代文化遗存,极大地丰富了新疆的文化宝库。而这些历史文物的价值和意义,又极其重要。
  第一,古代遗迹遗物构建、复原或补充了新疆的古代历史脉络。新疆的古代历史,已有大量的历史文献可以勾画出来,但是也有空白和不足,尤其是史前史和历史时期的早期阶段,根本没有或很少有文献记载,而这些空白和不足恰恰可以用各种遗迹遗物来弥补和复原。这些遗迹遗物,用考古学的方法一般都可以判断其年代早晚,将它们用年代顺序排列起来,再与文献资料相结合,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画卷就可以呈现出来。而史前史的构建更是要全部借用各种各样的实物资料来完成,新疆目前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汉代以前的史前历史框架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古代文化遗存就是历史的一部分,缺了它,历史就不完整不系统,阿克苏的历史遗存,为我们的历史还原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古代遗迹遗物真实地反映当时人类的社会生活画面。古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记载,但都是比较抽象的,而古代文化遗存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例证,通过它们可以知道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古城可以反映城市生活,寺院、石窟可以反映宗教信仰,村落可以反映社区布局,墓葬可以反映埋葬习俗,田园、作坊可以反映农业和手工业的情况,而陶器、铜器、铁器、丝毛织物等器物显示了日常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军事武器及服饰穿戴等情况,文书资料则纪录和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情况。如此,新疆古代生活的画面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第三,古代遗迹遗物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古代人们聪睿和才智的象征。总体而言,新疆的自然环境条件是恶劣的,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少雨干旱,风沙不断,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类的生存是比较困难的,然而也正因如此激发了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并发挥了因地制宜的创造力和智慧。很多古城墙、佛塔、烽燧等地的建筑都采用一层泥土一层红柳树枝或芦苇的夹筑方法,既有加固作用,也有抗风沙作用,可能还有适应冷暖变化的作用。这些例证都很好地反映了古代人们的聪慧。另外,石窟寺中绚丽的壁画、丝织品的鲜艳色彩和优美图案、彩陶的繁缛花纹等,无不反映古代人们的才华和艺能。
  第四,古代遗迹遗物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古代各民族融合团结的写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日如此,古代也样。许多古代文化遗存非常真实地展现了这一特性。目前根据古代遗迹遗物研究已经确认的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许多墓葬的人骨经过科学鉴定,既有欧洲人种,也有蒙古人种,同时还有欧洲人种和蒙古人种的混合型,而在欧洲人种中又有阿凡纳羡沃、安德罗诺沃、前亚、帕米尔—费尔干纳、印度—阿富汗等类型以及这些类型相互间的混合型。在石窟寺、寺庙和墓葬的壁画中可见有不同的民族形象,在文书和题记中记载有不同民族的成员名称,而在已经发现的古代文献中,除了大量的汉文之外,还有佉卢文、婆罗迷文、梵文、焉耆—龟兹文、于阗文、粟特文、吐蕃文、回鹘文、阿拉伯文、喀拉汗文等。凡此种种,都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一起生活,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着自已独特的文化,阿克苏也有美丽的反映。
  第五,古代遗迹遗物是新疆当时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见证。阿克苏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又处于新疆“丝绸之路”的中心地段,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聚会、交流和融合势所必然。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断,实际情况如何,尚需各种证据,而新疆阿克苏地区古代文化遗存恰恰就是这些证据之,而且是活生生的实物证据。这里的城址、寺院、佛塔、烽燧等大型建筑中所使用的夯筑技术应是来自中原,泥土夹筑红柳枝或芦苇的方法是当地的技术,而使用土坯的技术则应是来源于中西亚。石窟寺和寺院中的早期佛教内容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晚期佛教内容又加入了中原的因素,而摩尼教、景教等内容则来自西方。墓葬中发现的欧洲人种从西方来,蒙古人种从东方来,其混合人种则应是在当地融合而成,使用各种不同语言文字的人们则应是来自四面八方。各类丝织品主要来源中国内地,但是以纬线起花和联珠纹为特点的“波斯锦”则来源于西亚。黍米、漆器、圆形铜镜等来自中原地区,小麦、早期铜铁器、带柄铜镜等来自中西亚地区。五铢、开元通宝等铜钱来自中原王朝,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则来自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它们为我们展示了这样的情景:各路不同性质的人马、货物、意识形态等沿着“丝绸之路”来到新疆,来到阿克苏地区,有的短暂休整后继续沿此路东来或西往,有的则留驻当地生根发芽或与当地文化同化和融合,而这恐怕就是新疆各民族灿烂文化的摇篮。
  阿克苏的古代文化遗存是丰富的、宝贵的,保护的任务是艰巨的,研究的前景是广阔的。随着月前已经开始的跨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新疆的古代文化遗存将有更多的机会被保护、研究和展示,阿克苏,我们热爱你。
  历史链接:
  新疆 史称西域。汉代以前,西域与中原地区就有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王朝即与西域城邦诸国建立了联系。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使者校尉,在今库尔勒、轮台一带屯田。公元前59年,西汉政府在乌垒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自此,西域正式列入祖国版图。公元前48年,汉王朝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事务。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共领护50余国。魏晋及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设西域长史,前凉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立高昌郡。隋朝曾设鄯善郡、且末郡和伊吾郡。唐代西域范围,远及中亚,在西域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实行郡县制、军府制、羁縻府州制治理。元朝在今霍城一带设立阿力麻里行中书省,管理伊犁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在今吉木萨尔设别失八里行中书省,管辖天山南北地区,后又在别失八里行省之下设别失八里、和州、斡端三个宣慰司,分管北疆、南疆及和田地区的军政事务。明代称新疆地区为别失八里,后改称亦力巴里,1406年,明朝在新疆建哈密卫。清统一新疆后,乾隆后期才正式将西域改称新疆。光绪十年(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阿克苏地区 是古代姑墨、温宿国所在地,汉朝归西域都护府,唐代又辖于安西都护府、龟兹都督府。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是丝绸之路的中道。清代新疆建省后,设阿克苏道。境内旅游佳境甚多:有雄浑巍峨的天山第一峰——托木尔峰,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奇境,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一峰一漠一河”构筑了阿克苏奇特多姿的生态景观。雪峰倒映的高山湖;牛羊成群的草原;一泻千里的塔里木河,千姿百态、亦真亦幻的盐水沟雅丹地貌;景幽情浓、流淌千年的千泪泉,避暑胜地九眼泉,奇泉怪树、古木奇绝的戈壁魔城天山神木园;国际狩猎场黑英山、老虎台;新近发现的文化真迹和旅游佳境天山神秘大峡谷等。史籍上有新疆南八城的记载,阿克苏为八城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
  第二节
  阿克苏地区一市八县概况
  拔地而起的阿克苏新城区,像一颗镶嵌在多浪河畔的夜明珠,璀璨夺目;又像新疆南疆大地成长发育的美少年。一座新城的崛起,是一方水土养育的大地儿女成长的里程碑。阿克苏,这个流淌白色河水的地方,世世代代流淌着新疆各族人民美丽的愿景和幸福的祝福。
  一、阿克苏市城市概况
  阿克苏市是阿克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市总面积1.44万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46.5方千米。市辖4乡2镇1场、6个街道办处,全市总人口约62万人,由维、汉、回、哈等38个民族构成,城市人口约44万人。
  阿克苏市及周边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沙雅原生态胡杨林,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有世界地质奇观——天山神秘大峡谷,有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有奇泉怪树的神木园,有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也有雪山回应的高山湖泊。不仅有历史悠久的龟兹、多浪文化,而且具有浓郁的南疆少数民族风情,被誉为“歌舞之乡”。
  感悟中国西部风情,就定要走进新疆阿克苏市。阿克苏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璀璨的西部明珠,是中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或“清澈流淌的水”。
  阿克苏市气候宜人,水上光热资源得天独厚,河流纵横、水草丰美、无霜期长,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其中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8居新疆之首。红枣、薄皮核桃、冰糖心苹果、杏、香梨、葡萄、甜瓜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是著名的瓜果之乡。
  阿克苏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南疆储量的90%以上。石油、天然气藏占塔里木盆地已探明储量的89%和93%。阿克苏市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吸引海内外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
  阿克苏市作为新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地处南疆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极为明显,随着南疆铁路复线的开工建设,吐和高速及国道217主干线全面改造升级,阿克苏机场改扩建后直达京沪杭等6条航线的全面开通,形成了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北距乌木齐市989千米,库尔勒540千米,南距喀什市466千米,和田市近500千米,辐射南疆900多万人口,是南疆交通发达的区域之一。即将开通的乌什口岸距阿克苏市170千米,距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300米,从这里进入欧洲市场,比从欧亚大陆桥进入欧洲市场缩短了1200千米,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3/4,运费降低1/2,产品可销售到中亚五国,南亚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和整个欧洲市场,随着鸟什口岸的开放,阿克苏市的区位战略优势日显突出。
  21世纪是西部实现现代化的极不平凡的年代,也将是阿克苏大开发、大融合、大发展建设的黄金时期。阿克苏将不断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旅游服务和载体功能,进一步改善旅游投资环境,以高效、优质的服务迎接海内外朋友们来阿克苏市投资旅游。
  中国冰糖心苹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阿克苏欢迎您!
  二、阿克苏地区的八县
  阿克苏地区下辖一市八县,地势乎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厚,物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
  小贴士:阿克苏的气候
  阿克苏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中段。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无霜期205~219天,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30~14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风速1.7~2.4米/秒。
  库车县
  美丽的库车、悠远的龟兹,被岁月坚毅的时光,一层层打磨的风姿卓越,从而让一个美丽若仙的库车新城舞动在我们的面前。今日的库车,不仅包含着西域丰厚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深含着中国今天最先进的科学品质和思想精神库车既是中国的历史名城,还是中国的石油新城。她像一个舞动的少女,充满了异域的民族风情和传奇魅力。
  库车县总面积1.46万方千米,辖8镇′、6乡、6个国有农牧场和4个街道办处,总人口46.26万人,其中维吾尔族38.79万人,占比82.77%,汉族7.15万人,占比15.46%。
  全县耕地总面积为67.33万亩,是国家和自治区要的商品粮、商品棉畜牧生产基地,也是著名的瓜果之乡,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白杏之乡”。油资源丰富,是塔里木石油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国家“西气东输”程的气源地。国家西气东输“大五中”气田分布在库车及周边区域3~60米范围内。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储量可观,是自治区确定的五大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基地。电力资源丰富,是新疆的电力基地和南疆的电力枢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新疆四大旅游县市之和“五区三线”黄金旅游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雅县
  沙雅县总面积3.2万平方千米,辖6乡、4镇、3个农牧场、1个管委会,总人口25.75万人,其中维吾尔族21.72万人,占84.35%,汉族3.78万人,占14.68%。全县耕地总面积123.7万亩,是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和自治区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国第一个亿吨级整装沙漠油田——哈德四油田就在沙雅县境内,油田设计年产能260万吨以上。历史人文资源独特,文化灿烂悠久,是丝绸重镇、古“龟兹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和县
  新和县总面积5817.83平方千米,辖6乡、2镇、1个国有农场,总人17.21万人,其中维吾尔族15.92万人,占比92.5%,汉族1.24万人,占比7.20%。全县耕地总面积67.34万,是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县,已形成年产百万担优质皮棉生产能力;境内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950.5亿立方米,英买力气田年产天然气25亿立方米,是“西气东输”主力气田之一。新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古“龟兹国”繁锦之区,享有“汉唐重镇”“龟兹故里”班超府治”的美誉。
  拜城县拜城县总面积1.56万平方千米,辖4镇10乡、5个国有农牧场、1个良种场和1个农业试站,总人口22.93万人,其中维吾尔族19.39万人,占比84.56%,汉族3.33万人,占比14.52%。全县耕地105万亩、林地213万亩、草场1395万亩、水域面积148万亩。境内5大河流年径流量27.4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13.8亿立方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自治区重要的粮食基地、油料生产基地、玉米制种基地和美利奴细羊毛生产基地,享有“中国黄油菜之乡”“中国细毛羊之乡”美誉。石油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探明天然气储量3847亿立方米,其中“克拉2”气田储量2840亿立方米。原煤远景储.55亿吨,享有“南疆都”之美誉。铌、钽、锆稀有金属储量居全国首位。拜城县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老虎台、黑英山两个国际狩猎场,克孜尔水库、铁热克温泉、森林公园、察尔其雅丹地貌等景区景点。全国四大石窟之的克孜尔千佛洞和龟兹左将军府、刘平国治关遗址位于境内。
  温宿县
  温宿县总面积14202平方千米,辖5乡、5镇7个农林牧场,总人口23.39万人,其中维尔族占74%,汉族占24%,其他少数民族占2%。全县耕地面积75.8万,是个半农半牧边境县。境内有雪带冰川197条,总储水.1582.02亿立方米,大小河流43条,年径流量96.4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
  16.18亿立方米。现已查明可开发利用的矿种29余种,煤炭储量10亿吨以上,岩盐储量400多亿吨,花岗岩储量500万立方米,预测石油地质储量9469万吨,天然气储量1445亿立方米。温宿县古称姑墨国,不仅特产丰富,而且大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境内有著名的天山神木园、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温宿大峡谷、古墓群、高老庄遗址、柯柯牙森林公园、天山森林公园、革命大渠和协合力水利枢纽大坝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阿瓦提县
  阿瓦提县总面积13233平方千米,辖5乡、3镇、3个股份制农业企业及1个牧场、1个林场,总人口23.76万人,其中维吾尔族19.31万人,占81.27%汉族4.27万人,占17.97%。全县耕地面1积142万亩,矿产资源匮乏,无山无矿,,无油无气,但光热资源丰富,是地区重要的粮食、棉花和林果基地。阿瓦提是多浪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多浪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粗犷沉凝的刀郎木卡姆,气势喧昂的刀郎舞,憨态可掬的刀郎农民画,酣畅淋漓的慕萨莱思美酒等,历经多种文化的影响和交融,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乌什县
  乌什县总面积9082平方千米,辖8乡、1镇,总人口19.8万人,其中维吾尔族18.14万人,占91.60%,汉族10549人,占5.30%。全县耕地总面积46万亩,盛产绿色无公害苜蓿、小麦、水稻、玉米、黄豆、鹰嘴豆、荞麦、胡麻、油菜、棉花、甜菜等,是国家及自治区粮食基地县、鹰嘴豆基地县。特别是河谷地带特有的具有保健、药用及生态价值的野生沙棘,品质优良,开发潜力巨大,已被命名为“中国沙棘之乡”。境内有铅锌、钒、锑、金、铝土等多种有色金属及石膏、陶土、石灰岩等矿产。
  柯坪县
  柯坪县总面积8709.65平方千米,辖4乡、1镇,总人口4.43万人,其中维吾尔族占比96.61%,汉族占比3.30%。全县有宜农地150万亩,宜牧地300万亩、宜林地100万亩,尚有95%的地尚待开发。有硫磺、铜、石膏、水品等18种矿藏。柯坪县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悠久,有古遗址13处,大多为汉、唐时期遗址。
  第三节
  多浪文化与龟兹文化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一条河,成就了一座城市。这条河就是多浪河,而这座城市就是享誉全国的阿克苏市。阿克苏市不仅是国家森林城市,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水韵绿色之城和苹果之城。
  这座城市又让这条河充满了神秘、浪漫的情趣。黎明时分的多浪河,在曼如纱幕的晨雾中显露出秀美的轮廓。多浪河轻轻涌动的波浪,像旭日放射的光芒,让阿克苏市这座新城,充满了一种祥和温暖的晨光。一条河与一座城市的幸福,令我们神往……
  多浪龟兹——阿克苏地区两大旅游文化品牌
  龟兹文化与多浪文化,是阿克苏地区两大文化品牌。阿克苏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和古代西域及古丝绸之路文化中心之一。“古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与西方和中原地区迥异的古代龟兹文明和多浪文化,其文化特征主要是以佛教石窟、壁画、音乐、舞蹈著称于世。如今,塔河儿女在继承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使两大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为底蕴创作的批音乐、舞蹈作品多次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近年还多次代表中国赴欧洲等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
  阿克苏多浪河
  阿克苏市多浪河、观带改造工程于2006年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全长7.7千米,分三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长2.45千米。近几年,阿克苏市充分挖掘多浪河两岸的土地、文化、景观、品牌经营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贸、娱乐等服务项目,力争用两到三年把多浪河区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观光、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带和经济带,把阿克苏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之都。光类6种,生物景观类3种,古迹建筑类14种,休闲求知类5种,购物类2种。其中以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古窟、洛阳龙门古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4处国家级35处自治区级文物古迹和大小南天池、天山神秘大峡谷、天山神木园、燕泉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林及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为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开发潜力。
  阿克苏地区生态奇特、山水秀丽。阿克苏地区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面积、南北疆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之大成于一体。雪峰、冰川、溪谷、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构成了美丽神奇的7435米天山第一峰——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在这里汇集成了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人称“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神秘莫测,沉淀着悠久历史文明,是解开人类文明的金钥匙。
  阿克苏有奇特多姿的自然人文景观雪峰辉映下的天山南龙池、高山草原、雾雪云杉;自然奇观的温宿天山神木园;鬼斧神工的天山神秘大峡谷、盐水沟奇观和察尔齐——克孜尔雅丹地貌以及独有的红石林;长河落日下的塔里木河和金色胡杨林;地球演化的生动见证、海生蚌壳化石山——燕子山;人类改造自然的奇迹——沙漠公路和中国海拔最高、最长的铁力买提达坂隧道以及被联合国资源保护委员会定列全球500佳境之一的柯柯牙绿化工程;勇敢狩猎者的天堂——黑英山、老虎台国际狩猎场。
  阿克苏境内有国家级唯一高山自然保护区——托木尔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蒙古野驴、雪豹、白鹳、黑鹳、胡兀鹫、北山羊、赤狐、天鹅、雪鸡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1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8种。有新疆枝柏、雪云杉、胡杨等数十种野生珍贵林木,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有甘草、党参、雪莲、麻黄、当归、枸杞、沙棘等。特别是阿克苏地区处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地区和关键部位,在新疆乃至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多浪文化
  13世纪,蒙古人兴起于漠北高原,他们征服了亚洲和东欧,建立了蒙古帝国。天山以南及中亚广大地区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死后的200年间,蒙古贵族们大量掠夺贫民为奴,在自己的部落、庄园里从事劳动,充实自己的军队,多浪人就产生于这些难民和奴隶。(在察合台时期,“多浪”一词是“集中”“成堆地聚在一起”的意思。)他们不堪忍受欺侮,为了反抗压迫剥削和躲避战争的灾难,就逃到叶尔羌河下游平原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过着自山自在的迁徙流浪生活,于是就有了“多浪”的称谓。多浪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信念,吸引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穷苦人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多浪”不断壮大。初期的多浪人是蒙古杜格拉特部与维吾尔人融合而成,后来的多浪人已并不限于某个民族的人了,而是各民族下层阶级的组合,并成为反抗统治者而自立的人的代名词。在漫长的岁月中,多浪人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狩猎游牧,或从事落后的农耕,与大自然做着不息的抗争,过着艰苦的生活。在闭塞的环境里,多浪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到清朝初年,已与其他维吾尔人迥然有别。
  阿瓦提县在叶尔羌河流域,叶尔羌河夏秋季节洪水泛滥,到处都是原始胡杨林和广袤的草地荒原。林中和荒野、河沼草地上有老虎、野猪、狼、黄羊、马鹿、野骆驼、猪熊、狐狸、野兔、野鸡、野鸭、大雁、鹤类等飞禽走兽,“密林遮苇虎狼稠,幽径寻之麋鹿游”。这样的地方,自然成了多浪人狩猎游牧的理想之地。15世纪末,多浪人就开始在今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等地及叶尔羌河畔生活,后来随人口的增加,逐渐向北扩散,并从事农耕生产。
  多浪文化的特征
  第一,多浪文化是民间文化,现在主要表现在歌舞方面。多浪文化是维吾尔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之处,因此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兴趣,多次到多浪地区探索,但收效甚微。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是以民间形式存在,无固定的内容,无文献典籍记载。它没有龟兹文化那么古远、深厚,流传得那么广泛,影响那么大。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从周边各县移民到阿瓦提垦荒,人口速增,多浪文化也开始融于外来文化中,并逐渐淡化。
  第二,生产劳动和爱情是多浪文化的主要内容。多浪舞(又称“多浪赛乃姆”)主要表现多浪人狩猎的过程,先是悠扬的散板,歌手引吭高歌,并伴有“哎呀呀”的伴词,这是呼唤人们准备打猎。“奇克特曼”阶段的舞者双手左右摆动、左右半转,是表现猎人将浓密的灌木拨向两边寻找猎物。男女成对舞蹈中女舞者时而高举右手,时而又高举左手,是为男猎手举着火把照明的动作。第二阶段“赛乃姆”中,舞蹈动作随鼓声变快转向激烈,两人忽而臂膀紧靠,忽而旋风似的散开,随即迅速回身,退步伫立,双手拉开似弯弓欲射,这是发现猎物冲上去展开搏斗的舞姿。狩猎胜利,舞蹈的气氛热烈而欢快,所有舞者单独地时而向右、时而向左旋转,这个阶段被称为“色里热玛”。舞蹈中表现的狩猎活动是由男女配合共同完成的,表现了男女共同劳动中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比男耕女织的农耕民族的夫妻关系亲昵许多,也表现出了多浪人男女共同维系生存的紧密性和深厚的、默契的情爱。
  第三,多浪麦西来甫。多浪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群众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是多浪人中流传的散板乐曲,称为“巴亚万”,因与木卡姆同等性质,又称多浪木卡姆。巴亚万是多浪麦西来甫的基本乐曲,由巴西巴亚万、清脆巴亚万、斯木巴亚万、巴亚万、穆阿勒、沙木克、九拉、却勒巴亚万、多拉麦特等9个木卡姆组成。融维吾尔族多浪人民间音乐、舞蹈和游戏为一体,是多浪人在节假日或农闲时节或婚嫁喜庆时常举行的民族艺术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男女皆可参加,规模可大可小,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麦西来甫内容广泛,格调古朴,富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题材极为丰富,如“节日麦西来甫”“尝新麦西来甫”“丰收麦西来甫”“婚嫁麦西来甫”等。麦西来甫场地多设于葡萄架下或篝火旁边。每举行,常是满村空巷,狂舞欢歌,通宵达旦。
  麦西来甫的形式是先由鼓手击响手鼓,乐师高声呐喊“麦西来甫开始了”。应着“嘭嘭”鼓声,乐师高唱序曲,热瓦甫、唢呐等一齐奏响优美舒畅的舞曲。围坐四周的男女,开始互相邀请,结伴上场开始对舞。当人们兴尽之后,乐曲渐止,乐师宣布麦西来甫结束。多浪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在节假、喜庆或农闲时节举行的主要娱乐方式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麦西来甫作为一种民俗风情旅游,必将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来此欣赏观看。
  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阿克苏文化不仅走了出去,同时,还将外面的文化融合进来,将海内外的知名学者、文化名人请进阿克苏共同研讨阿克苏文化现象。国际旅游城市市长在阿克苏等地参观、研讨,参加“生命之源”中亚国际诗会的香港诗人黎青,台湾《秋水》杂志董事长绿蒂,中国著名诗人谢冕、舒婷等来阿克苏参观了天山神秘大峡谷、神木园等风景区。黎青还对阿克苏旅游景点的发展提出中肯建议等,这些人来到阿克苏,用他们的语言、文字、照片来记录阿克苏人文、景观、经济、民俗。他们或用诗歌、或用散文、或用游记等方式来讴歌阿克苏风情与历史文化,从而有力地将阿克苏推向全国,甚至推向全世界。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打造城市文化,离不开积极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发展城市文化产业过程中,创新观念、创新体制,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教育、旅游、信息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文化魅力激情飞扬
  2005年11月,全球著名的音乐殿——维也纳金色大厅迎来中国首个民间农民艺术团体——新疆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多浪木卡姆艺术团。十多位老艺人要在那里向世人展示他们所引以为豪的多浪木卡姆歌舞。在无锡举办的“国际民间艺术节”上,该艺术团的表演好评如潮,随后到台湾、香港、北京三地巡演,反响更是强烈。从阿克苏到北京,从阿瓦提到香港、台湾再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阿克苏文化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
  在阿克苏,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多浪文化。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生产状态、社会情况,使多浪人现在还保留着一些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社会文明和艺术形态。作为多浪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多浪木卡姆就是古代多浪人狩猎文化的遗存。它是种融诗歌、音乐、舞蹈、游戏、民俗为体的综合艺术,所有舞蹈动作都是劳动过程的形象化。在多浪文化的发源地阿瓦提县,当我们看到这些曾感染了众多观众的多浪老艺人,会有一种震撼的激动。年近70岁的依米尔·艾买提是多浪木卡姆的阿希克(民间吟唱者)和手鼓艺人,也是阿瓦提的“歌王”。依米尔·艾买提告诉记名,他少年时就开始接触木卡姆,至今已经有半个世纪。曾经有外国专家听了他的演唱以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并称赞他的歌声是“真正的来自大漠深处的对下难的喊和对生命的呼唤”。
  轻歌曼舞在多浪
  在阿克苏经常能见到民间的老艺人,随地而坐,即兴表演。他们皮肤黝黑,但个个精神矍。有不少是70多岁的老大爷,音清亮,舞刚劲有力。
  在老艺人边弹、边唱、边舞的气氛渲染下,在维吾尔族少女婆娑的舞姿中,在葡萄瓜果的芳香里,谁都会情不自禁跟着跳起来,在那样的氛围里,你是不会在意自己拙劣的舞姿,只想融入其中,不愿离去。
  经典十二木卡姆
  如果说,蒙古族有《江格尔》、藏族有《格萨尔》、柯尔克孜族有《玛纳斯》,那么,维吾尔族首推的就是“木卡姆”。
  如果说,西方文化离不开《圣经》、伊斯兰文化离不开《古兰经》,那么,维吾尔族文化就离不开《十二木卡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民族的骄傲。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祖先在渔猎、游牧生活时期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发展为今天的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340余首。每套木卡姆都由大乃格曼(大曲naqma)、达斯坦(叙事诗dastan)和麦西来甫(民间歌舞maxrap)三部分组成。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
  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
  今天,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均有木卡姆,但就其种类来说,目前在世界上,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最多,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音乐的脊梁,是打开维吾尔族文化的金钥匙,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龟兹文化
  龟兹,古地名,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拜城、新和、阿克苏、温宿、巴楚一带,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公元1001年被回鹘所灭。龟兹文化是古龟兹人将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波斯文化四大世界文化兼收并蓄,将东西文化交汇融合并结合当地人文特点而孕育出具有龟兹地域特色的文化。龟兹文化曾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世界佛教文化和中国乐舞艺术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隋唐时期,龟兹歌舞、龟兹古乐一度风靡长安,至今仍为歌舞、古乐、石窟、壁画艺术闻名。
  古龟兹国地处塔里木河流域的上游,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是佛教文化的圣地,丝绸之路的重镇。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早在西汉时期就成为西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集之地。是中国甚至世界唯一的文化大熔炉。龟兹文化博大精深,它比高昌文化和敦煌文化地位要高。龟兹文化可以用四个字概括:
  “佛国”“古韵”。在整个世界,龟兹文化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开凿时间最早、窟群石凿规模最大、位置最西的中国第一窟——克孜尔石窟等龟兹石窟群,它的开凿历史比敦煌莫高窟早200年,是印度佛教文化向中原传播的第一站。龟兹石窟艺术表现了强烈的地方和历史文化特点,是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的真实反映,是研究丝绸之路和东西方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珍贵形象资料,被西方史学界称为“西域的卢浮宫”。
  龟兹乐舞
  “龟兹乐舞”是龟兹文化的突出代表。其传播并影响了我国中原和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我国隋唐大曲的产生、发展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舞蹈、杂技、戏剧等艺术的繁荣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龟兹乐种类有“歌曲”“解曲”和“舞曲”。龟兹乐使用着七种音阶和多种调式。龟兹“五旦七声”乐律冲击了宫廷僵化的乐制。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龟兹乐中的“般遮调”在中原长期流行,至今在民间还有影响。在南北朝时,龟兹舞蹈已经逐步脱离了劳动模拟性和自娱性,发展到具有表演手段以及情节内容的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歌舞戏”形式,包括“苏幕遮”“大面”“拨头”等。其舞蹈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舞者头戴面具,模拟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表达一定的故事情节。“歌舞戏”在西域普遍流行,传入内地后颇受朝野喜爱。日本在隋唐时期不断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这些使者归国时带回的中国乐舞,其中不少是龟兹乐。日本的“雅乐”里,有许多是与龟兹有关的乐曲。龟兹乐中的筚篥、五弦琵琶、曲颈琵琶等已成为日本传统乐器。至今日本还保存着唐代制作的五弦琵琶等,并视为国宝。
  龟兹乐舞对朝鲜也有很大的影响,朝鲜半岛流传的“长鼓”就是随龟兹乐舞传入的,古代朝鲜使用一种“桃皮筚篥”也是龟兹筚篥的变种。古代越南、缅甸等国,亦有龟兹乐舞的影响。《新唐书·骠国(偏缅甸)传》记载该国宫廷乐部中有四部。第一部即“龟兹部”,其乐器配置与唐宫廷“龟兹部”完全一致。
  生生不息的龟兹人民融合东西方文化精神,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龟兹文化。“以歌言声,以舞言情”是龟兹各民族的典型特征。龟兹文化是在与中原文化、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龟兹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产物。
  第四节
  印象西域主题公园
  世界上大多数美丽的城市都与江河相伴,塞纳河之巴黎,泰晤士河之伦敦,新加坡河之于新加坡..无数个城市与养育它的河流相得益彰。流淌的多浪河像母亲样哺育着阿克苏市,给城市带来希望、活力和繁荣,城市因多浪河而显得灵动自然。
  多浪河将作为阿克苏市的城市新景观、旅游、休闲、娱乐带和城市标志性的区域多浪河期景观北起高速314国道北线,南至西大街、英巴格路,东至滨河路,西至杭州大道。规划用地约119公顷,全长2.6千米,与314国道、西大街、英巴格路等城市主干道相联,并有西湖大道、钱江路、西溪路纵横其间。多浪河二期景观是集生态、休闲、游憩、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居住为体的多功能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努力将其打造成个区域级的国家5A级生态旅游景点,使多浪河成为阿克苏的要的形象标识,成为阿克苏的名片。整个多浪河期景观的布局,以“龙”为主题,整个园区水系的布局呈“苍龙取水”式。龙为中华民族吉祥之图腾,凸显了与多浪河期凤凰朝阳相呼应的龙风呈祥的主题,在平面布局上龙头朝东,正对着阿克苏的城市入城口,欢迎着五湖四海的朋友,水系蜿蜒曲折,有如条腾飞的巨龙跃然纸上,象征着阿克苏的经济腾飞和发展。在整个龙形布局中有机的嵌入了六大景点:“关外闻笛、雪野白桦、戈壁情怀、银池碧漪、映日雪莲、古道驼影”和“印象西域”主题公园,丰满了整条水龙的筋骨和血脉。
  塞外闻笛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为我们描写副绝美的画面,我们围绕着木质平台和庭廊,种上梅花和腊梅,置身观景亭见波光闪烁,湖畔佳境毗邻,开阔的水域水波激荡,沿岸或杨柳依依,千丝万缕,追风拂面;桥、亭、廊错落有致,相映成趣;我们在这里聆听着流水声,飞鸟的鸣叫声;听着古人吹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这里能使人最大限度地体会到音美、花香、树绿、气清。
  雪野白桦
  白桦树在诗人眼中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阿克苏人民高尚人格的象征。我在河道的转弯处的两岸密植大量的白桦树,高大挺拔的白桦树划分着竖向空间,傲然挺立在茫茫的雪野中,它们修长伟岸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和远处巍峨的天山,构成一幅新疆特有的优美画面。
  印象西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悲壮苍凉的情怀,引发人们对古代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向往——在多浪河二期B区中建设了“给我一日,还你千年”为主题的“印象西域”大型主题公园,园中楼兰、龟兹、温宿、高昌等古代西域最具代表性的城郭国,让人们在一日之间感受西域的历史,增强爱国意识。
  戈壁情怀
  以新疆特有的沙漠风景为主题,用沙子堆出一座一座线条流畅优美的沙山,层层绵绵,形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意境。在沙滩种植红柳、沙柳等能在沙漠中顽强生长的植物,此时的戈壁滩给我们的感受的不光是干涸和苍凉,它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舒展了我们的心胸,更象征着阿克苏人民的坚强、忍耐、抗争的意识,不懈追求、顽强拼搏的勇气和力量。更使人们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为之奋斗的荣誉感、迫切感。
  瑶池碧漪
  “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豪挺笔端。”在水面最宽广的地方取名“瑶池碧漪,”周围种植高大的天山雪松,湖水静静的,像一块无垠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当碧空万里时,天山的峰峦垂悬于清澈透明的碧水中,雪峰波光,交相辉映。
  映日雪莲
  天山雪莲“耻与众草之为伍,荷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天山雪莲一直以他的傲霜凌雪,圣洁和出尘成为新疆人民心目中的圣花。在湖面的最宽广的地方建设了雪莲广场,广场两侧建立以雪莲为造型的图书展览中心和影剧院。建筑的造型空灵飘逸在夕阳的照耀下有一种出尘的美丽。象征着阿克苏人民的傲霜凌雪,不畏严寒的精神。
  古道驼影
  在龙尾处长长的水街中,是商业氛围最浓烈的地方,从中点缀反应古丝绸路通商贸易的驼队的情景雕塑和壁画,通过这些雕塑反映出古丝绸之路繁茂的商业交易,和当时中华民族的富饶强盛。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古丝绸文化的古商业文化。
  商业休闲区
  A区位于整个龙形构图的龙尾位置,在西大街以北,新华西路的两侧狭长地带,这儿的水道比较平直,靠近市中心和期的风凰广场,是商业休闲、餐饮娱乐的绝佳用地。在设计中我们借鉴新加坡河将城市的商业及休闲空间与中心河道相结合的手法。在狭长的水带中点缀一组商业建筑,形成亲水的围合空间,通过两座玻璃桥来连通东西方向的交通,在建筑的处理上让察内外的空间能相渗透,既能提高商业氛围,也能方便室内的游客的观景需要。在水岸的处理上我们采取各种不同的处理形式,既有垂直驳岸,也有伸入水中的台阶,更有贴在水面的亲水平台。在铺地的处理上基本为硬面铺,通过材质的变化来强调空间开合。在灯光处理是沿建筑和河岸布置LED发光灯管,勾勒出商业建筑的轮廓,形成浓烈的商业氛围。使其成为阿克苏人民最具有品位和高档的消费场所。
  文化活动区
  B区位于整个龙形构图的龙身位置,在钱江路以南,西湖大道的两侧地块较宽广的地方,由广场群、大型疏林草地、大面积的水而组成,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在设计中借鉴纳河将文化活动及文化特色景观与中心河流相结合的手法。设计了主题公园、文化中心、多功能影剧院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
  地块的北侧围绕着雪莲广场在水岸的两侧我们设计了文化中心和多功能影院,两建筑遥相呼应,相映成辉。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主要以图书阅览、艺术交流和特色展览和宣传功能为主。而多功能影剧院是观看高科技的4D电影,各种歌舞文艺表演为主,结合安静的水面、花架和棋牌天地。此地成为阿克苏人们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的好去处。
  地块的北侧我们设置了勇敢者乐园的主题公园,与南侧的是青少年活动最好的场所,在中间设置了过山车、旋转木马、摩天轮、海盗船、水边广场、魔鬼城、森林攀爬、卡丁等各种互动项目。利用开阔的水面主要以展开水上娱乐为主,如划船、激流勇进、水上漩涡、蹦极驳船码头、主题酒吧、报晓岛等。
  生态培育区
  C区位于整个龙形构图的龙头位置,在钱江路以北和314国道之间,形成个生态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居住的良好去处。在设计中借鉴了西溪湿地,整个建设均已生态保护和培育为前提,生态为第一要素,进行适度的建设,建设内容完全融入湿地环境。在中间设计了度假村、观瀑亭、密林烧烤区、钓鱼轩、一座五星级的酒店。结合湿地景观形成各种湿地景观的观赏区,如芦苇的观赏区、大油芒的观赏区、各色野花的观赏区。在多浪河二期整体构图龙首的两个角的位置,没计了两个近百米的五星级的酒店、成为阿克苏新的地标性建筑。在各个水道间散点布置各类别墅,形成一个高档的别墅区。在水源的入口出我们利用地形的高差形成天然的叠瀑,并设置观瀑亭和钓鱼亭,这两个景点是整个湿地最佳的观景点。
  景区内分为主要车行游览线路,慢行游览线及水上专线。车行游览线在达到一定的游人数量后着手开启,沿着景区最具有特色的景点和景观线路形成环线,利用电动游览车等低碳环保车辆,满足人们赏景的要求。慢行游览线路主要满足景观的体验和连接主要的功能节点,串联景观面和景观视点。水上专线:沿着新规划的河道,设置专门的水上游船的游览线路,利用电瓶船来体验不同风味的水上之旅。
  第五节
  一条河与一座城市
  文/杨志民
  如雪山飘逸的长发在八月骄阳的受孕中缓缓奔放。
  ——肖梅
  圣人说,上善若水。人类文明都与河流相关,或随河流生长而生长,或随河流湮灭而湮灭。阿克苏河是新疆三条国际河流之一。发源于古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托什干河和库木艾日克河,从高山急速奔流而下,切割开山脉,冲过隘口,两条河就冲撞在一起,然后在离阿克苏12千米的帕合抵南汇流而成了阿克苏河。
  阿克苏河在两河交汇后变得宽阔而优雅,河水呈现出淡淡的乳色,含着沙子,河水略有甜味。河流流出高山时暴躁湍急,而交融后流过阿克苏西部时却流得沉稳舒缓。阿克苏市建在阿克苏河的右岸上,换句话说是河的东岸12千米的冲积平原上。这是一座迎着太阳的城市。背倚天山之王托木尔峰,右揽三河(托什干河、厍木艾日克河并入阿克苏河),左抱也是三河(台兰河、喀拉玉尔滚河、柯里亚河),脚踩塔里木盆地。
  阿克苏河西北向的左岸是光秃秃的戈壁和有着陡峭山崖的阴干山。再往远处,无边无际的山前戈壁和胜利渠畔生机勃勃的林地田野,这些构成了太阳西下时绿与褐黄两色截然分明的地平线。
  其实,阿克苏市是一座新城,在清朝时称“满城”和“汉城”,其老城即是如今的温宿县城,称“回城”,建于隆年间。到了光绪九年,即1883年初春,时任阿克苏道台的罗长祜选定了新城址。新城建成后,遂作分巡阿克苏兵备道、温宿直隶州和阿克苏道署和总兵署驻地。
  1883年修建的新城,城周950丈,约2850米,城墙高7.5米,约6.75米,有雉堞752个。城有4门,东朝阳门、西挹爽门、南迊熏门、北承恩门。维吾尔族人们习惯称东西南北门为库车代热瓦扎(即库车门),古里巴格代热瓦扎(古里巴格门),喀什噶尔代热瓦扎(喀什噶尔门),阿苏克代热瓦扎(阿苏克门)。1972年的城市建设,开始拆除城墙。现如今,老城墙几近无存,仅有农一师招待所院内和行署东院一栋住宅楼后,还尚存20米左右的残墙及一棵见证历史的占自杨。
  1949年原八路军三五九旅改编的人民解放军步兵五师解放阿克苏后,书写了阿克苏新的壮美的历史篇章。
  多浪河由北向南穿过市区,全长78千米,最终注入多浪水库。因上游集沿河众多泉水,故常年不冻。“多浪”系“刀郎”的转音。阿克苏是刀郎人的诞生之地,故河名“多浪”。阿克苏市因阿克苏河而得名,却因这条多浪河而生机勃勃。
  黎明时的多浪河在如纱幕般的晨雾中显露出秀美的轮廓。红桥——昔日的木桥已变成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宽阔的现代大桥。顺着自然曲折、线条优美的东岸,便是河畔临水的“风鸣九皋”的大型青铜雕塑,它高约十儿米,昂首朝北。身后俯卧着空灵飘逸的风凰广场,形若展翅欲飞、引吭高歌的风凰。两者相互辉映,彰显出百鸟之王——凤凰,这个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的图腾,这个“尊贵、崇高、贤德”的象征——和谐之美是全人类的终极的。
  如今,多浪河两岸的旧韵风景已经不再。但河水依然流淌,从原先乱石堆砌的河岸中流过的河水,而今矜持而优雅地漫过一道道橡胶坝,舒缓地或直或曲地在混凝土浇铸的河岸中流淌。两岸风景如画,树木花草还有高耸的造型和时尚的排排高楼构成了新的风景。河水也变得清澈,没有了那亲切的乳白色。入夜,河的两岸灯光灿烂,人们在河边漫步,欣赏夜景,有情侣在暗处的树林里,不远处有音乐响起,轻柔曼妙。暗夜中的多浪河就像一首散文诗或小夜曲,如水一般漫过人们的心头,柔软而温暖。
  漫步多浪河,心中却奔涌着别样激情。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之河在流经西域大地时,曾创造出辉耀世界的塔里木文明,而其中的明珠便是“龟兹文化”。前行至龟兹乐舞广场和鸠摩罗什广场,映入眼帘的是复制克孜尔石窟的四幅壁画,烘托出强烈的龟兹文化的氛围。
  重生的多浪河,有六座桥,由北往南,依次为永定桥、接风桥、引龙桥、多浪桥、喜洋洋桥和同心凯歌桥。这些造型各异、寓意丰富的桥将多浪河两岸连接起来,并与前述的那些河中七座岛的联结桥一起组成了水系,造型宛如苍龙卧波、又如有凤来仪的美丽之河。浙江杭州市现拟规划建设多浪河第二期工程“印象西域”景观,将阿克苏打造为西部休闲之都。
  在多浪河畔,有一座铜雕立像并不引人注目,但他却永留阿克苏史册。罗长祜,光绪八年(1882年),时任分巡阿克苏兵备道员。湖南湘乡县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清光绪十年(1884年)二月初二因积劳致疾,病殁于阿克苏。罗长祜20岁时便仗剑游历,后随左宗棠参与营务。光绪元年(1875年)随湘军刘锦棠入疆,清剿阿古柏贼军,一路杀敌,屡立战功。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左宗棠,以罗长祜文武兼备,器识凝卓,向清廷请旨破格录用,赏穿黄马褂。刘锦棠移师哈密,罗长祜移扎阿克苏。罗长祜对中外交涉,边塞要害,无不精心策划,30里修造新城(今阿克苏市)。罗长祜在光绪九年(1883年)已患病累月,但仍强起从公,轻骑周历阿克苏道境,查察库伦(哨防治所),问劳抚慰,殆无虚日。光绪十年(1884年),仍带疾巡防,次日晨,汗出如注,被所部抬回,救治无效,临终前无一语家私,仍谕令僚属将佐照常治事,守法奉公,言毕而逝。时年37岁。官至统领湘军二品顶戴按察使、阿克苏兵备道员、骑都尉世职纳齐欣巴图鲁。清朝末年,清官廖廖。罗长祜年仅37岁,却为国劳累而死,尤其是“临终前无一语家私”,着实令人感慨万端!
  “柯柯牙绿色生态工程”是阿克苏人献给大地的又一首圣诗。“柯柯牙”维吾尔语中大致的意思是“洪水冲蚀形成沟壑和崖壁的地方”,另一种译意为“绿色悬崖”或“绿色的戈壁”。地质时期的全新世界,沧海变桑田。在塔里木河和南天山之间的古塔里木海隆起了库车——加里满陆地,随后天山山脉在这里抬起,冰川融化的洪水切割冲刷陆地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冲积阶地。黄土和砂砾裸露,大风起时,黄沙遮天蔽地。这片洪积阶地位于阿克苏市东部,南北长25千米,东西宽4~5千米。
  塔里木河水系中能稳定向塔里木河年供数十亿立方水的阿克苏河,在与洪水期才有水的和田河交汇后,不知什么力量促使塔里木河像一匹野马,更像一位单枪匹马的将军,前面是万里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最为荒僻险恶的世界,却义无反顾地前行……身后留的却是丰饶富足的阿克苏河—塔里木河冲积平原,这是古称西域最为精彩的部分——西域文明的核心地区和中国新疆版图的中部腰区,就是这片巨大绿洲支撑起来的,它也是通向中华文明之巅的诸多文化脚踏石中的一个。

知识出处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神奇之旅——阿克苏市旅游指南》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旅阿克苏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是“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必经之路,在阿克苏境内的古丝绸之路上,有漫漫的平川,茫茫的雪峰,秀丽的河水,辽阔的草原,神奇的峡谷;有悠远深邃的历史,沧桑灿烂的文化;有博大精神的宗教遗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