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仲瀚同志的遗文《忆新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我与新疆》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475
颗粒名称: 关于张仲瀚同志的遗文《忆新疆》
分类号: K294.5
页数: 5
页码: 34-38
摘要: 本节记述了罗承瑛经过多种渠道反复查找,最近终于找到了张仲瀚同志的生前遗作《忆新疆》手稿。可惜他还没有写完,病魔就夺走了他的生命。我反复读着这难得的遗文,不禁勾起了缕缕回忆。
关键词: 张仲瀚 忆新疆 文史资料

内容

经过多种渠道反复查找,最近终于找到了张仲瀚同志的生前遗作《忆新疆》手稿。可惜他还没有写完,病魔就夺走了他的生命。我反复读着这难得的遗文,不禁勾起了缕缕回忆。
  “给后人留点东西”
  1979年7月,张仲瀚同志从北京打电话给陈实同志,要我去京协助他工作一个时期。我到达北京已是他来电之后的半个多月了。这时,仲瀚同志已住进三〇一医院。由于“四人帮”对他身心的摧残,除心脏病十分严重外,又患外伤性腰椎骨质增生,走起路来,只能一步一移,背驼了,面庞瘦长瘦长,头发也少多了,斑白了。我曾随仲瀚同志工作多年,自1967年元月在北京我和他同时被抓起来关押批斗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离别十二年了,关于他的情况一无所知。现在一见面,看到这般情景,不禁心酸泪下。他见到我来非常高兴,紧握着我的双手,头一句话就有些责怪我了:“哎!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哟!”我想他一定会给我叙叙这些年受“四人帮”迫害的情况,我也准备向他诉说我一肚子的冤屈和怨言。谁知他对这些只字不提,开门见山地说:“新疆军区约我写一篇纪念解放军进疆三十周年的文章,我决定写,不仅写好这一篇,还想写些回忆录。”停了停,他带着感慨的口吻说:“我在新疆工作和生活了十七个年头,实足时间是十六年零四个月。到我最后离开新疆时已占去我那时的有生之年的三分之一以上。人生能有几个十七年呢?从离开新疆到现在又蹉跎过了十三年。以后,我还可能活一段时间,但再也不能虚度了。是时候了,应该给后人多留些东西,再不提笔就来不及了。”他给我讲着他的写作计划,眼睛炯炯有神。原来,他要我来是为了协助他完成这项工作。
  仲瀚同志先是征求我的意见怎么写?然后他说:“我考虑许久了,标题就叫《忆新疆》吧。这个题目,对我现在的情况来说,最为合适,也最确切。我很想念新疆,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恍惚回到了新疆,看到了那里的山山水水和各族人民;看到在那里坚守岗位的党政军领导同志和生产兵团的军垦战士。我总忘不了很有前途、大有作为的新疆军垦事业..”他眯着眼,似乎又为之神往了。过了片刻,他问我:“你还记得我1962年在农一师二总场诌的那首五言古风吗?”我一边忆诵一边回答他:“牛为六畜首,苜蓿草中王,肥多田增产,粮多六畜强,欲求田畜旺,队队办五坊,五坊何所指,油酒粉豆糖..”他说:“那时,我这首诗只是讲的生产,农工牧副渔多种经营,我现在准备以这首诗为基础,护展内容,写兵团的‘三个队’,概括兵团事业的全貌,标题就叫《老兵歌》,作为《忆新疆》的第一节,也是全文的引言。而后分节展开,用记叙体加些议论,记述这支人民解放军在建国以后,把毛主席‘三个队’(既是一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建军思想,如何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全文初步考虑分十一节:一、老兵歌,二、进军前后,三、把党的政策带到起义部队中去,四、为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五、南泥湾精神的大发扬,六、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七、第一个曲折,八、又恢复了战斗,九、没有多种经营就没有农业,十、时刻记住‘三个队’,十一、新疆永远属于自己的祖国。”我赞赏这个构思的宏大与深刻。体裁和标题就这样定下来了。
  “我是在打仗啊!”
  医院为了保证病人的治疗和休养,规定每星期二、四、六下午为探视时间,而且控制每个下午只能有四个客人。这对急于完成写作计划的仲瀚同志无疑是个关卡。他亲自去向医生和传达室的同志再三求情,总算破例允许我每天下午去病房。他扶病讲述考虑好的内容,我详细记下来,初步整理成文,他又在晚上亲笔一字一句地反复修改。每逢探视之日,去看望他的人很多,特别是从新疆去的,他又总是向医生求情准于接见。这样就得晚上加班写文章到两、三点钟。这个时候,他写起字来手颤抖得厉害,他还是架着老花镜,坚持一笔一划地写着。医护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催他休息,他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我是在打仗啊!一个战役没打下来,是不准休息的。”护士没办法,只得强制性地给他把灯熄灭。9月的一天下午,他的一个老战友从新疆来看他,他很兴奋,整整交谈了一个下午,晚上又忙着写起来。由于过分劳累,晚上一点多钟,正当他伏案疾书,忽然心绞痛发作,在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下才脱险。我后悔和埋怨自己没有尽力协助医生严格控制他的探视时间和工作时间,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掌握好。可是,一星期后,他的健康状况稍有好转,又依然故我地工作起来了。我没办法,只好动员和他比较熟悉的老同志劝他注意休息,别把身体累垮了。他却风趣地回答说:“不要紧,马克思同志已经给我打招呼了,他要我们这些老家伙现在不要急忙去报到,说轻伤不下火线嘛!任务不完成,去报到他也不收。”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江山空半壁,何忍国土荒”
  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有时仲瀚同志写着写着忽而停下笔,把新疆地图打开,拿上放大镜,在地图上来回移动,观察凝思。他在考虑什么呢?我一直疑惑不解,直到最近整理他的遗作手稿时,才恍然大悟;他在一页稿纸上这样写道:“全国少数民族只占我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左右,而其所处的地区面积则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从这两个百分比看,就可看出我国地图上面留着多么大的一片空白,我们怎么能够让那里的少数民族兄弟们孤零零地奋斗呢?我们怎么能够让那里熟睡了千万年的辽阔荒原,不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呢?这种人口分布,是畸形的,不均衡的,必须改变这种原始状态。为什么允许我国上亿的人民一遇灾年就要面临食不果腹的灾难,被迫从国外进口粮食,另一方面却又让半个中国的土地,闲在那里,成为无能为力的空白呢?而新疆地区,正是空白中的最大的一片!”原来,仲瀚同志在重病中还在关心着国家的振兴,念念不忘新疆的开发事业啊!他在《老兵歌》中的佳句“江山空半壁,何忍国土荒”正展现着他这样远大、宽阔的襟怀!
  “不获佳句诗不休”
  仲瀚同志在写作过程中每句话,每个词,都要反复推敲,精心锤炼,甚至成段成页的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几易其稿。在一页手稿的眉首,他写着七个大字,“不获佳句诗不休。”“江山空半壁”一句,经过四次修改,第一稿是“半壁江山秀”,第二稿改为“半壁江山娇”,第三次改为“江山半壁白”,最后才改成“江山空半壁”。又如“前人业未竟,不怪左宗棠”之句,开始第一、二稿写为“敢笑左宗棠”和“笑谈左宗棠”,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对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将领的功绩的评价,用“敢笑”和“笑谈”都不合适,第三稿改为“莫笑”,他仍感词不达意。经一个星期的反复思考,最后改作“不怪左宗棠”。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在张仲瀚同志住院期间,他为自己安排了六件大事:(一)致函说明意见(他上书胡耀邦同志,陈述对发展新疆军垦事业的建议;在他临终的前几天,以极大的毅力写完了这封信)。(二)写出揭发材料(揭露林彪“四人帮”破坏兵团事业,迫害兵团老干部和职工的罪行)。(三)写出《老兵歌》墨迹。(四)写完《忆新疆》全篇。(五)写出土壤改良的文章。(六)革命回忆录;自传。他计划以《从战争学习战争》为总题,列出了四十二个小标题。仲瀚同志一方面坚强、乐观地和病魔斗争,另方面他预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不能再为党为人民工作了,他要抓紧生命的最后阶段,拼命写作,“为后人留点东西”。这时我才理解了我们重逢时他说的第一句话:“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我看着他不顾重病折磨,艰难而又顽强地写作,感到无尽的酸楚,却又为他的精神感奋,但愿能如期完成他的写作计划,那将是一部多么珍贵的历史财富!
  然而,他只写出了整个计划的极小一部分,病魔就夺走了他的生命,留下了千古遗憾!他病逝时我不在他身边,仲瀚同志的遗稿一时不知去向,几年来费尽周折,最后从炮兵司令部找回了这一宝贵的文献。我望着仲瀚同志反复修改过的手迹,不禁泪下。这就是仲瀚同志最后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纪念。

知识出处

我与新疆

《我与新疆》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选收了,我们走过的路、南疆三城记、初进新疆、可爱的祖国、创业维艰话当年、但愿戈壁水长流、新疆卫生事业的发展、吹绿天涯万杨柳、旧事三题、我们的宣传队、在夺取金杯的道路上等在新疆解放初期从事党、政、军工作的革命老干部和其他方面的代表人物回忆各自在新疆的经历的纪实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罗承瑛
责任者
张仲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