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在关中一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38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在关中一带
分类号: J837
页数: 2
页码: 222-223
摘要: 本节介绍了提线木偶作为木偶戏的一类形制,发端、盛行于关中东府地区合阳,并于朝邑、大荔、澄城和邻省山西、河南的芮城和灵宝一带流行。
关键词: 类型 木偶戏 艺术

内容

提线木偶作为木偶戏的一类形制,发端、盛行于关中东府地区合阳,并于朝邑、大荔、澄城和邻省山西、河南的芮城和灵宝一带流行。早在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各代均有史籍记载。在合阳王乡莘里村,有过一座专演“小戏”的过场戏楼,楼楣题有“天姝大邦”字样。戏楼上嵌有明万历年间小石碑,上镌有“每逢春秋重阳节献演小戏”。在当地又有“线吼”、“线胡”、“线猴”、“线戏”等称谓。合阳线戏早在明代即为村寨春祈秋实节庆时娱乐项目,当地俗称“小戏”所有行头装一笼箱即可提走,故民间又有“一笼箱”、“靴子箱”别称。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1908年),合阳当地线戏约有70余班,期间,线戏艺人对表述手段从语言、声调诸方面做了改变。光绪二十年后,当地出现南北两社,各依风格特点相竟40年之久,不意间使这一民间民俗文化由此得以相互促进。伴奏乐器胡琴的共鸣箱也有了改进,使之音质浑厚动听。
  关中东府一带的线戏班代代相继百年之久,如合阳的北里地、灵村、坊镇、王村班等,大荔的朝邑有雷村、寺子村、许庄、西汉村班等,澄城的西观、寺前、索罗班等。之中也造就出一批民间公认的线戏名伶,如王武汉,长于表演“悲壮哀怨,慷慨激昂的冤仇戏;又能演艳丽欢快、幽默酣畅的‘花柳戏’,亦能演文雅秀丽、缠绵柔和的‘斯文戏’。”①各地戏班常于东府、西府以及陕南陕北一带巡回演出。
  合阳线戏传统戏目有500余本,现存有400余本。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列国、三国、唐宋、“水浒”、明清各代历史故事剧目,以及“宝卷”、“变文”等民间故事类戏目。其中如《百宝箱》、《西厢》、《谪仙楼》、《鸳鸯楼》、《龙凤针》、《孝廉卷》等,表现民间民俗生活的小戏最为民众喜好。以抨击封建制度,褒扬忠贞、谪贬奸佞,颂扬爱情的《谪仙楼》、《宝莲珠》、《创业剑》、《康熙游侠》等百余本戏为线戏独有。唱腔为板腔变化体,唱腔曲调自由奔放,具有较重的说唱音乐特点。分为线偶调与乱弹调两类。线偶调是线腔戏的本调,述说性强,板路分[慢板]、[二八板]、[小滚白]、[大滚白]、[箭板]等。唱词有五字、七字、长短句之分。行腔时不用管弦乐器伴奏,以清唱为主,使行腔吐字清晰明亮。只以铮子轻击以为节,到唱腔分腔出处用管弦伴之。乱弹调主要用于须生、净脚的唱腔,多取自于秦腔中《辕门斩子》、《吊打秦琼》类唱功戏,腔调激昂,悲壮,节奏严格,乐器伴奏始终。线戏主伴乐器如,两把皮弦母胡,笙子、三弦、月琴各一,唢呐二,大号二三个,打击乐如暴鼓、马锣、铮子、截子等。脚色行当生、旦、净、丑齐全。数年之后,线戏始上舞台表演,合阳剧团首次搬线戏上大舞台。新编传统戏目《白汗衫》首次演出,大获成功,名噪一时。随后招收学员八十名,聘线腔艺人传艺,并举办线腔艺术训练班。之后,艺训班与合阳线腔剧团合并,组成渭南地区线腔团。编创排演出一批优秀传统、现代戏目如《钟鼓计》、《归队》、《银花怒放》等。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上的秦腔、豫剧、京剧与河北梆子戏、曲子戏、秧歌戏、皮影戏、木偶戏等各种戏曲艺术以及对它们的研究。不仅为国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也推动了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开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