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丝绸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3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丝绸古道
分类号: J809.9
页数: 3
页码: 014-015
摘要: 本节记述了丝绸之路的东亚、中亚线连接了亚、欧、非三大洲,它起始于汉时的长安,西经陕、甘、青、新疆,贯穿中亚西亚达欧洲文化之源罗马和非洲文化中心埃及地区;南接文明古国印度。它穿过茫茫的沙漠戈壁,越过千年冰雪封冻的险山峻岭,跨过怪石嶙峋的岩石漫坡,穿过广袤无垠肥沃碧绿的草原森林,渡越无数的急流险滩和干涸的河床,把一个个绿洲和文明故地连接起来。
关键词: 秦汉时期 角抵 阿克苏

内容

丝绸之路的东亚、中亚线连接了亚、欧、非三大洲,它起始于汉时的长安,西经陕、甘、青、新疆,贯穿中亚西亚达欧洲文化之源罗马和非洲文化中心埃及地区;南接文明古国印度。它穿过茫茫的沙漠戈壁,越过千年冰雪封冻的险山峻岭,跨过怪石嶙峋的岩石漫坡,穿过广袤无垠肥沃碧绿的草原森林,渡越无数的急流险滩和干涸的河床,把一个个绿洲和文明故地连接起来。
  陆路丝绸之路沿袭历史文化交往进程,把它惯称为东、中、西三段,其中中段过黄河,入乌鞘岭,进河西走廊,历来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道,它把中原和西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自西汉武帝始,为开拓丝绸之路,扩疆保土,在此线逐步设郡建府,命名了一批具有历史意义的史实地名,一直保持至今。今天河西走廊一线的历史名城武威(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敦煌(沙州)市的名称便是西汉王朝时期自公元前121年起逐步设置的。据《汉书·西域传》序中载:“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并在境内设禄福,乐涫二县,郡驻禄福县..。“酒泉”一名的来历很有戏剧性特征,据传:骠骑将军霍去病逐敌凯旋,驻扎于今酒泉湖浜,武帝即赐御酒一坛千里迢迢运至军中,将军言;功在全军将士用命,岂能独享?随倾酒入泉与众将士同饮,共庆胜利,此后此地便叫酒泉。
  酒泉郡的设置是汉王朝面对西域所建的桥头堡;亦是丝绸之路东段与中西段的关隘,文化交往的枢纽。酒泉郡设置不久,汉王朝于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又置张掖郡,领十县,“张掖”者:即“张臂掖国,以通西域”之意。“隔绝匈奴、南羌、断匈奴右臂。”①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武帝首先是从政治军事考虑:“张掖属国,精兵万骑,断绝河津,足以自守”(见《窦融论》)。
  武帝于同年又设敦煌郡,建郡之初“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随后移民屯田,中原地区的各种技术、经验得以传播交流,从而逐步改变了这一区域移民们的生计方式,进入了农牧繁荣的新时期。“敦煌”之名,东汉著作家应劭注释曰:“敦,大也;煌,盛也。”大而又盛之名,至今看来名副其实。自敦煌建郡以来,便成为丝绸之路上的西陲重镇;“出塞”、“入关”的咽喉要地;历史文化名城;“佛教艺术圣地”和四大文化体系汇聚之地。对西域即中亚丝路文化的影响、传播,其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昭帝之后,于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设武威郡,拜霍光、孙婧为太守,统领十县。“武威”之名意为开疆拓土,炫耀武力与国威之意。至此,汉王朝逐步完成了丝绸之路东中段交汇之地河西走廊的政权建制,它为拓展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提供了牢固的社会文化环境,保障了丝绸之路西段的畅通。河西四郡的设立不仅对西汉政权从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为以后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传播、交流、发展意义也是积极而又深远的。仅戏曲艺术而言,流传新疆各地百年之久的秦腔、眉户、曲子等无不是在河西四郡驻留、生长、传播入疆的。
  丝绸之路的中段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西域),它又分南,中,北三道,南道由敦煌始,西出玉门关,穿越戈壁荒漠经楼兰沿塔克拉玛干南缘昆仑山北麓西行,过且末、精绝(今民丰县境)、扜弥(今于田县境)、于阗(今和田县境)、皮山、莎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县境),越帕米尔,逾依耐,无雷至大月氏(今阿富汗巴尔赫一带);当时的北道也即是隋之后的中道,亦自敦煌经楼兰,至高昌、交河,再向西经危须(今和硕县境)、焉耆、渠梨(今尉犁)再沿着塔里木河北缘、天山南麓西行经轮台、龟兹、温宿、姑墨、疏勒(今喀什),越铁列克山道,至大宛、康居。
  丝绸之路中段北道开辟较晚,约于公元76年东汉章帝建初元年,新北道正式畅通。据《隋书》卷67《裴矩传》中收录曰:“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突厥可汗庭,渡北道河水,至拂森国,达于西海。”据裴矩介绍,新北道自敦煌西北行伊吾至蒲类(巴里坤)、再西行经庭州(吉木萨尔)、乌鲁木齐、张堡守捉(今昌吉)经石漆河(精河)至弓月城(霍城)附近向西南至碎叶。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曼延数千里。汉武帝元狩二年起设四郡置两关以来,便大规模的移民屯田,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凉、甘、肃、沙四州成为这一地区的绿洲,同时也被称为通向西域的“绿洲桥”,东西交通的要冲。敦煌郡所设阳关、玉门关成为丝绸之路东中段相通的重要关口,它所起到的职能和功能是多重的,它增进发展了西汉王朝与西域各国的政治使团交往,官民商贸交往,以及文化艺术交往。当时的丝绸之路上出现了中外使者相望于道的频繁景象。中外各国的政治文化交往更促使了商贾贸易的空前繁荣,真是“殊方弄物四面而至”,便是当时的真时写照。
  除上述三条主道之外,西汉王朝还打通了连接吐鲁番盆地与天山北麓吉木萨尔一线博格达山路,把山南的车师前国与山北的车师后国贯连起来。另外,还有很古时期民间往来开辟的山道如:七角井,大石头间的山道;吐鲁番,乌鲁木齐间的达坂城道;连接阿克苏至伊犁方面的木素尔岭道等。这些纵横交错的古道为天山南北居民的文化交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这些古道的流通运载传播了中原与西域各地间的各类文化,使之萌生发展,成型至盛。
  仅从军事上言,汉使与西域诸国使者商贾往来于丝绸之路,常受到楼兰,姑师小国及匈奴骑兵攻击,于是武帝派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以击胡,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这段记载表述了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流要有一个安定的保障,他们为丝绸之路畅通也为乐舞的传播起到了护法神的作用。
  “乃悉从外国客..以览视汉厚富焉大角抵,出奇戏,多聚观者,而角抵奇戏岁增变,其益兴,自此始,而外国使者更来更去。”①这段记述是张骞二次通使西域后,大汉帝国与周边及西域各国与汉朝开始频繁交往,而汉宫以戏娱搭台施行政治一统的记史。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上的秦腔、豫剧、京剧与河北梆子戏、曲子戏、秧歌戏、皮影戏、木偶戏等各种戏曲艺术以及对它们的研究。不仅为国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也推动了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开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