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优人 戏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31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优人 戏场
分类号: J809.9
页数: 3
页码: 001-0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时出现的专事表演歌舞的巫觋。
关键词: 优人 戏场 研究 阿克苏

内容

在华夏大地上古时已出现了专事表演歌舞的巫觋,之中巫为女性,觋为男性。在当时那是一些有特殊地位的人,人们认为巫舞弄歌舞可与鬼神相通,可博神灵愉悦。后来,从巫觋中分化出一些专事娱人的优,优人以歌舞、诙谐、杂伎取悦于人,“优”有时也称“倡优”或“俳优”。据传夏桀时已有倡优。在《刘向古烈女传·蔡婺传·夏桀末喜》中有记载:“桀..收倡优侏儒狎徒能力奇传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又见于《国语·郑语》中记载周幽王身侧“侏儒、戚施,实御在侧”“侏儒、戚实,皆优笑之人”。优人多来自民间,活动于宫廷,服侍于帝王、国君身侧,身处家奴之位,他们可乘机进言,或调笑讥讽某人某事,可不受处罚,如在《国语·晋语》中便记载了优施说服里克的故事。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了一位优人旃的故事。“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到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以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故辍止。”又如,秦二世继位后,突发奇想生出用漆来漆城的主意,优旃听后甚感不妥说:“‘善,主上虽无言,臣因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阴室。’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史记·滑稽列传》中还有一段优孟的记载。“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 ,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之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上令曰,有敢以马柬者,罪至死。”优孟听后,入宫见楚王“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便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楚王闻言,情知理虚,只好求计于优孟。足见优人所处的特殊地位,所进诙谐调笑之言能使统治者改变愚见而不治罪于其身。楚相孙叔敖一直善待优孟,生前嘱咐儿子,日后家境贫困时可找优孟。数年后,孙叔敖辞世,家境日贫,其子以伐薪度日,一日路遇优孟,便向优孟表明他乃孙叔敖之子,如今家境贫困,家父生前曾嘱咐可找你优孟。优孟听后嘱咐他你不可远走。自此,优孟在家穿戴孙叔敖的服饰模仿孙叔敖的举止言谈。年余后,一日楚王大宴,优孟着孙叔敖服饰向楚王敬酒,楚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了,楚王左右均难以分辩。楚王欲拜他为相,优孟说要回家与妻子共商,三日后回话。三日后优孟见楚王说:妻子嘱我宰相不可做,象孙叔敖为过相的人,在位时竭尽全力为楚国效力,使楚王成就霸业,然,如今其子贫穷潦倒,靠打柴为生。并歌一首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贫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致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楚王听后,致谢优孟,封田地给孙叔敖之子。有关优孟的这段记载,戏曲界称之为“优孟衣冠”。优孟装扮孙叔敖,仿其言谈举止,可谓是深入脚色体验生活,扮演孙叔敖的形像向楚王敬酒祝贺实则是内怀诙谐调笑、讥讽之意的一段扮演人物形像有情有节的表演,这应是戏曲扮演人物脚色以唱、念、做为表现形式早期的萌芽形态。巫觋和俳优是表演者,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宗教职业者,他们长于歌舞,为宗教祭祀服务,他们的活动与戏剧的产生有着直接联系,他们是戏剧的直接创造者和载体,是构成戏剧的基本要素。早期人类宗教性模仿仪式歌舞,是出于营造宗教氛围和巫术内容的需要,人们利用自然地形如山林空地崖壑坎坪等适合制造巫术氛围的场地使之成为便于观看歌舞表演的场地。如《诗经·陈风·宛丘》中“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描述了人们在宛丘(即中央低四方高的地方)手持羽毛群舞,观众在四周斜坡居高临下观看歌舞表演的情景。沿丝绸之路西出,于路均可见故游牧部族生活遗迹,原始岩画便是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古代先民劳动生活以及原始观念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也是原始歌舞剧的历史见证,它较多集中在西域境内。如位于丝绸之路北道、天山山脉中段距呼图壁县75公里西南天山深处的康家石门子岩雕画即是西域原始岩画典型的一处历史记载。岩画东西长约14米,高约9米,在120平方米的画面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男女人像,大者高于真人,小者高约一二十厘米,画中人物卧立自如,或衣或裸,手舞足蹈,身姿神情各异。岩画突出了崇祖生育这一主题,因而岩画中的男像大多清晰夸张的显露出生殖器官,女像则刻画得宽胸,细腰,肥臀,有些也显示出生殖器官,表现出男女交媾或欲交媾的情状。画面用生动的舞蹈形式表现。身材修长,形体秀美的女性成员成排伫立,舞姿给人轻快之感,男性舞姿划一,节奏鲜明表现出对异性的追求。岩画使用浅浮雕与阴刻两种技法的巧妙结合,岩画前有一宽大的平台,似乎是祭坛或戏场。康家石门子岩画对原始生殖崇拜、原始舞蹈的起源、原始歌舞剧的起源提供了可供深究的资料。沿丝绸之路中道,西起“库尔勒,东至疏勒河的库鲁克山中的兴地岩画,不仅拥有各种古代歌舞图像,另外还出现了一些原始宗教祭祀与杂技百戏之画面。有一处记载当地古代游牧部族原始娱乐的岩画,其中有一幅单人舞者,两腿叉开,做骑马蹲裆式,辍有尾饰,两臂平举,双手下垂,前后摆动。一幅双人舞者,一高一低,动作协调一致,头身垂直,两手下垂作弧形,双腿下蹲,脚跟离地,给人以强烈的歌舞戏剧动作。① 到农耕为主的时期,人们居住在适宜于耕作的平原丘陵地带。祭祀农事神灵的拟态性乐舞活动多在宽旷的田野上进行,如《葛天氏之乐》,以及夏时的大型叙事性乐舞《九韶》等在今本《竹书纪年·帝启》中便有相关的记载:“舞《九韶》于大穆之野”。一些贵族阶层为祈福禳灾,凭借特权刻意营造祭坛,做为祭祀和歌舞表演专用。有利用自然地形或土墩适当加工筑成的、有用人工夯土烧制而成的。这些文化遗迹至今仍有较完整的保存。优人,或者倡优、俳优应是早期歌舞剧的具体创造者、表演者或载体,各类祭坛,应是早期戏曲表演的场地,毕竟戏曲艺术是演人的 ,是由人扮演各类人物脚色利用唱、念、做、打表演一段完整的故事情节,而表演场地则是观众和舞人必不可缺的空间。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丝绸之路戏曲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上的秦腔、豫剧、京剧与河北梆子戏、曲子戏、秧歌戏、皮影戏、木偶戏等各种戏曲艺术以及对它们的研究。不仅为国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且也推动了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开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阅读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