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高丽王朝与中国的乐舞艺术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25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高丽王朝与中国的乐舞艺术交流
分类号: J709
页数: 3
页码: 294-2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丽王朝与中国的乐舞艺术交流情况。
关键词: 高丽王朝 中国 乐舞 艺术交流

内容

新罗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堕落,很快导致新罗王朝的灭亡。公元918年高句丽王的后裔王建灭了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建立了高丽王朝。高丽基本继承和发展了新罗文化。新罗王朝主要吸收唐代文化。高丽王朝则以吸收宋代文化为主,宋代的程朱理学成为高丽王朝的思想武器。宋元时期的乐舞文化对高丽王朝的乐舞艺术影响也很大,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来看,亦即儒教乐舞、佛教乐舞和道教乐舞。
  一、儒教乐舞
  在高丽王朝时期,宋代乐舞被高丽文人学士很好地记录下来,受到高丽王朝统治者的欢迎。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自高丽王朝起,开始把中国传去的乐舞和本土乐舞分别排开,并命名为“唐乐呈才”和“乡乐呈才”。“唐乐呈才”包含从中国传去的各个时期的乐舞,它在高丽初期即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到高丽王朝中期以后,宋代雅乐“大晟乐”传入后,使唐乐显出衰弱之势,“大晟乐”成为高丽王朝顶礼膜拜的雅乐,成为高丽王朝的宫廷正乐。“大晟乐”在高丽朝的盛行,可能与高丽人接受宋代程朱理学的政治思想有关。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高丽王朝还派遣专人到宋朝都市去学习雅乐,回国时宋徽宗赠送“大晟乐”乐器及服饰等物。高丽朝的“大晟乐”有文武之分,它完全是对西周礼乐程式的沿袭,并被广泛用于宫廷典礼、宗教祭礼及大小宫宴上,具有儒家礼教乐舞的崇高地位。
  二、佛教乐舞
  朝鲜半岛的佛教是在中国佛教的基础上发展的。佛教起源于印度,经过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域文化风俗的熏陶,以及中原各朝代文化嬗变的浸透,在中原形成了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文化。自三国鼎立时期,佛教传到朝鲜半岛,中国前秦王苻坚曾派僧人携佛像、经文赴高句丽国。自高句丽时期,朝鲜人开始信奉佛教,并建造了不少的佛教寺院。不久,佛教又传至百济国。百济枕流王元年(384年)9月,印度僧人摩罗难陀从东晋的中原赴百济,百济为他建造了佛寺,难陀自此传播佛法。在当时,佛教的传播成为沟通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互交流的媒介。新罗国是晚于高句丽和百济接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国家,但在这三个国家之中,又是最看重佛教文化的国家。新罗用佛教思想指导一切,把佛教当作国家的统一精神。新罗王朝为统一佛教,大兴土木,修建佛教寺院,经常请外来僧侣谈经论坛,还派不少僧尼赴中国学习佛教。这些僧尼学成回国后,带回不少中原先进文化艺术。到了高丽王朝时,佛教文化备受统治者的重视,寺院经济也非常发达。据《东国宝鉴》记载,高丽王朝的开国大祖王建说:“昔新罗造九层塔,遂成统一之业。今天开京建七层塔,西就《平壤》建九层塔,冀借玄功,除群丑合三韩为一家。”王建所谓借佛陀的力量,因为他以为借佛塔完成了统一大业,因此,他也要建造佛塔,得到佛力的保佑,以统一稳定朝鲜半岛。于是王建更加崇信佛教力量,在他的推崇下,佛教文化在高丽王朝兴盛起来。在高丽王朝时期,人们尤其崇信佛教文化中的禅宗思想。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高丽王朝的佛教乐舞更呈现出一种禅宗画的风格,如“无〓舞”、“八关会”、“燃灯会”等。
  《无导舞》被高丽王朝认定为西域传去的佛教乐舞。《高丽史》记:《无〓舞》之戏出自西域。《高丽史·乐志》载:“其歌词多用佛家语,且杂以方言,难于编录,姑存节奏,以备当时所用之乐”。这说明《无〓舞》是一个具有佛教风采的佛教乐舞,它是西域、中原、朝鲜半岛三个不同区域的文化结合的产物。
  “八关会”与“燃灯会”,是高丽王朝时极为盛行的佛事乐舞,也是极受统治者王建重视的佛教乐舞。《高丽史》世家卷二中的《训要十首》中载:“朕所致愿,在于燃灯,八关,燃灯所以事佛,八关所以事天灵,五岳名山大川,龙神也,后世奸臣,建白加减,切宜禁止”。在高丽朝举行燃灯,八关佛事活动均有歌舞艺术的表演。“燃灯会”在新罗时期就已盛行,当时是二月十五日举办此盛会,诣在祈愿丰收和王室的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君臣以美食歌舞同乐。到了高丽时以寺刹为中心举办燃灯会,举办日期从毅宗时期改为正月十五日,届时,从王宫大殿到乡村农舍高悬燃灯两天,赞颂佛德,供养佛祖。在国都的燃灯会上,除了美食干酒外,还有歌舞。《高丽史》载:“真卿等十三人所传《蹈莎行》歌舞,请用于燃灯会制从之。”高丽王朝的燃灯会活动如同中国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佳节活动,不同的是,高丽王朝的正月十五的活动带有浓重的佛教色彩,燃灯会上的歌舞表演既娱人也娱佛,有着双重的意义。真卿为宋朝派出的宫廷艺人。《宋丽关系史研究》载:“八关会”也是一种典型的佛教礼仪的活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载:“其(指高句丽)十月东盟之会,今则以其月望日具素餐谓之‘八关斋’,礼仪极盛。”由此得知,“八关会”起源于传统民俗活动“东盟之会”,其后又兼容佛教内容,成为佛教礼仪活动。“燃灯会”、“八关会”等佛事活动成为高丽王朝主要的民间民俗活动的内容,它已在高丽王朝的国土上深深地扎下了根,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了。
  三、道教乐舞
  道教乐舞主要体现在高丽王朝对宋代宫廷乐舞的接受。据《高丽史》乐志记载,高丽宫廷中的宋代乐舞有《献仙桃》、《寿延长》、《五羊仙》。
  《献仙桃》是表现西王母下凡向国王献仙桃为内容的舞蹈,舞蹈由20人表演,是有歌有舞的祝寿乐舞,舞蹈动作有进退、旋转等。收集在《韩国音乐学资料丛书》中的《献仙桃》资料这样记载:“乐奏乐万春之曲,乐师师卓子奉举伎二人置于殿内而出,拍竹竿子二人足蹈而进立乐止口号讫。拍。拍竹竿子二人足蹈而退立。拍仙母与左右挟舞进而立。拍敛于足蹈,拍仙母足蹈小进而立。伎奉仙桃盘进仙母之右,西向跪呈仙母奉盘,乐工致语..讫。拍。拍仙母从仙桃盘跪置于桌子上,挽伏语足蹈。拍舞作小退而立乐止。拍仙母举右袖左右挟并举外袖随乐节唱尾前词:..讫乐止。拍。拍仙母不出队周旋而舞还向北立乐拍止。拍左右挟北向而舞舞进舞退乐止左右挟并举外袖唱子罐子词..讫。拍。拍仙母敛手足蹈小退而立。乐止仙母举石袖唱《瑞鹧鸪》词:..讫。拍仙母敛手足蹈小退而立。拍竹竿子二人足蹈而进立乐止口号:..讫。拍。拍竹竿子二人足蹈而退立拍仙母与左右挟舞而立。拍敛手足蹈。拍舞退乐止。”
  《五羊仙》,原为祀丰年舞,传入高丽宫廷后,演变为主祝寿歌舞,角色分工同《献仙桃》,动作以旋转为主。《呈才舞蹈图笏记》载:“乐奏《清平乐》之曲。拍竹竿子二人足蹈而进立乐止口号:..,讫。拍。拍竹竿子二人足蹈而退立。拍仙母与左右挟齐行舞进而立。拍敛手足蹈。拍仙母小进而立乐止仙母致语..讫,拍仙母舞作小退乐止。拍仙母右袖左右挟并举外袖随乐节唱词:..讫。拍仙母左袖左右挟并举内袖随乐节唱词..讫。拍。拍仙母居中挟舞分四方向仙母而舞。拍仙母与挟舞四人个个相对而舞。拍仙母与挟舞四人个个左右旋转而舞。拍随乐节一拂一转而舞。拍垂手而舞。拍舞作相背而舞拍抬袖而舞。拍仙母与挟舞四人个个翻袖相对而舞。拍并回旋而手舞。拍并齐行小退而舞。拍左右第一人小进相向而舞。拍还退而舞。拍左右第二人小进相向而舞。拍还退而舞拍仙母出队与挟舞四人相对而舞。拍并齐行舞进而立乐止仙母举右袖左右挟并举外袖唱词..讫。拍。拍竹竿子二人小进而立乐止口号:.
  讫。拍。拍竹竿子二人足蹈而退立。拍仙母敛手足蹈小进而立乐止致词:..讫。拍。拍仙母敛手足蹈小退而立。拍仙母与左右挟舞进而立。拍敛手足蹈。拍舞退乐止。”
  《韩国音乐学资料丛书》是韩国国立国乐传统乐舞文化教育资料集,它记录了许多中国宋代极为盛行的舞蹈,如《佳人剪牡丹》、《春莺啭》、《剑器舞》等。因篇幅所限,就不在此一一列举。此外,资料集中对所记录的每一舞蹈的形式及内容也都做了详细记录,对还原宋代宫廷队舞原貌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资料收录的那些舞蹈来看,它强烈地投射出高丽朝人对升仙思想的追求,可以说是追求道教思想的乐舞代表。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