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箕子朝鲜时期的文化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247
颗粒名称: 一、箕子朝鲜时期的文化艺术
分类号: J709
页数: 3
页码: 290-28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箕子朝鲜时期的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 朝鲜 文化艺术 艺术研究

内容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的东北部,与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相衔接,和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并列,与渤海、黄海相邻。湿润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充沛的水资源为东北亚古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生息在东北亚各地区的人们很早便开始了人员的迁徙与交往。
  根据史籍记载,在东北亚文化圈中,朝鲜半岛人最先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学者指出:“旧石器时代中期,特别是晚期,东北的古人类体质显著增强,族体迅速扩大,生产力也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为他们冲出小天地,扩大活动的地域,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因而,正是这个时代里,他们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迁徙和远征。他们从辽河流域走向黑龙江流域,并通过东北这条天然通道,络绎不绝地走向毗邻的朝鲜半岛,走向乌苏里江以东的日本海沿岸……成为那里最早的原始居民。”①得天独厚的便利交通,为人员迁徙提供了条件。半岛与中国很早就有了文化交往。新石器时代的墓葬文化也显示了半岛与中国两地的相同。“支石墓的大量存在证明了该历史时期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居民与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居民之间普遍存在着习俗、意识形态、建筑技术方面的一致性,这无疑是由此前长时间内的相互交流”。这些说明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居民早在原始社会阶段就与中国居民展开了艺术交流活动。到公元前21世纪中国有史以后,两地域之间有了更频繁的交往,关于箕子避难朝鲜,并建国立业的记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箕子为商、周交替时期的汉人,他最先率众东迁半岛,一些历史文献,如伏生的《尚书·大传》,朝鲜古书《三国史记》、《三国遗事》,高丽朝李承休所作《帝王韵记》中都有记载。朝鲜史书《海东绎史》记载了箕子赴朝鲜半岛的事迹:“箕子率五千人入朝鲜,其诗书礼乐,医药卜皆从而往,教以诗书,使知中国礼乐之制,衙门官司制衣服悉随中国”。箕子为商末周初人,周武王建功立国后不久,周公旦以“制礼作乐”的政治手段将血缘宪法维系统治的关系确定下来。西周是中国乐舞发展史上形成的第一座高峰,其代表为“雅乐”。它不仅仅意味着对前代各朝乐舞的汇集,而是带有更深刻的政治、宪法、历史的根源。周朝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模式转换时代,它有两个显著的文化特征:一是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宪法文化特征,二是制礼作乐。中国系统的乐舞艺术肇始于西周,周以前的舞蹈一直处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之中。自人猿叩别之后,人类逐渐摆脱原始的粗野状态,其社会组织结构方式,婚姻演进方式,经济生活方式,还没有跳出原始文化的框架,包括祭神、祭祖以及巫术在内的精神生活,还属于原始文化体系,而到了周代,才出现了崭新的文化风貌。乐舞艺术在周代形成了历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它表明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箕子亲身经历了商、周两代交替的变革时期,亲眼看到商王朝的败落,周王朝的兴盛,钦佩周武王治国办法,但生活在商朝的箕子不忍见商朝衰亡的惨景,遂率族众远离中原来到朝鲜半岛,并将周朝的礼乐体制纳入他建立的箕子朝鲜国的政治统治中。史书记载,箕子迁至朝鲜半岛时带去了中国的诗书礼乐,但不见中国乐舞传布的记载,这一点令人感到遗憾,但是,箕子东迁后,在半岛实行族外婚政策,是原始华夏族与朝鲜半岛的原住民血缘交融产生了新部族,也使中朝两国的文化得到了深入交流与发展。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