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始乐舞艺术交流的背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234
颗粒名称: 三、原始乐舞艺术交流的背景
分类号: J709
页数: 3
页码: 249-2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日本原始乐舞艺术交流的背景历史发展和文化特点。
关键词: 乐舞 艺术交流 背景

内容

在日本乐舞历史发展中,每一时代都具有其时代的乐舞文化特点。绳文文化阶段的乐舞与世界其他地域的原始居民乐舞一样,是一种自发的、自然状态的乐舞。到了弥生文化阶段后,乐舞文化带有了一定的思想内涵,这些从原始陶器上的花纹可以判断。绳文文化阶段的陶器,是拙朴单调为基调的草绳花纹陶器。而弥生文化阶段的陶器则是以它直线形的花纹和简单造型而垂青于世,有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如美国约翰·惠特尼·霍尔说:“弥生人显然是属于蒙古血统。很明显,他们和中国较高的文化有接触,其农业技术可能来自中国。他们早期使用青铜器,大部分用于礼仪,也是来自中国。”①由此而知,弥生文化的主体由外来民族充当,外来民族带去的文化压倒了绳纹文化,成为原始社会日本文化的主导。
  外来文化很快融入了原始居民生活中,他们很快学会了栽种水稻,使用锄、铲、耙子等生产工具。日本弥生文化阶段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相比,文化差距相当大,当时中国正处于疆域辽阔、国富民强、丰衣足食的文明历史阶段。早已经历了史前神话传说时代、奴隶主庄园时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阶段、儒家礼教治国阶段,已有了记录漫长历史的巨著《史记》、《汉书》等史籍典章和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以及庞大完整的乐舞机构。而与此同时的日本弥生文化时代尚处在原始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处在混沌蒙昧阶段的日本原始弥生人,受到中国先进文明的冲击,社会得到迅速发展。弥生人接受中国文化影响是有其历史背景的。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其军事势力已扩张到东亚一带。在东亚,秦皇汉武的军队已深入了朝鲜半岛,汉王朝在古朝鲜国设立了四郡,使中国的文化影响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海岛。考古学家在日本列岛发掘出的许多中国西汉时期的铜币、铜镜就说明了这一点。
  日本的古坟文化时代是继弥生文化之后的日本原始文化之一,它是一种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它反映了当时日本有权有势的人的生活状况。那些象征财富和权力的陪葬品说明了古坟文化阶段已形成了专制权力。另外,一些文化史学家们从公元4世纪时期古坟中出土许多来自中国的陪葬器物,如在古坟中陈列的男女冥器,冥器上的男子身披铠甲,下身着肥大的裤子,女子穿裙。日本文化史学家永三郎认为:“这是从中国传入的统治阶级的服装。”②
  日本最初时期包括绳纹、弥生、古坟三个文化阶段,在这最初文化时期中,我们得知,早在弥生文化阶段,日本原始居民就与中国有了文化往来。当然,文化往来主要表现在物质文明方面,精神艺术交流尚未开始,当时中国的辉煌灿烂的周代宫廷雅乐、汉代民间俗乐,还未形成规模影响日本原始社会。日本原始社会还基本保持着原始歌舞的风貌。在最初的文化时期中,它的原始乐舞基本保持在两个方面:即巫术歌舞与祭神歌舞。日本原始歌舞基本围绕这两个主题而展开。在卑弥呼统治时期,中国的汉代俗乐和魏晋时期的南方歌舞尚未传入日本列岛,日本的乐舞仍处在以卑弥呼为代表的巫术盛行的原始乐舞发展阶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大和时代都未改变。大和时代的乐舞仍然处在日本本土巫舞发展阶段。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与日本往来频繁了,如倭女王卑弥呼在十年内曾遣使到中国四次,魏使去倭王国二次,对日本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加快了日本文化向汉文化的靠拢。日籍《令义解》说:“伎乐”谓吴乐,其腰鼓亦为“吴乐之器也”。董锡玖在《重温中日乐舞艺术交流史》一文中说,中国南北朝的《新撰姓氏录》中记载:日本钦明朝(公元559~571年)“自吴国传来佛像一躯,伎乐调度一具。”说明了日本对三国、魏晋南北朝乐舞文化接受的情况。但是,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乐舞文化接受从文字记载来看还不是很多。这是因为日本尚处在比较落后的奴隶制社会阶段。倭国对中国遣使的主要目的是摄于大国的威力,想要借助魏晋时中国政府的支持完成国家的统一,以及与朝鲜半岛的高句丽争夺领土,政治目的比较明显,对乐舞文化的接受还没有形成规模。日本真正有规模地接受中国乐舞文化,应从飞鸟时代开始,在奈良时代达到高潮。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