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祭神乐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233
颗粒名称: 二、祭神乐舞
分类号: J709
页数: 2
页码: 248-2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日本祭神乐舞的历史情况。
关键词: 日本 祭神 乐舞

内容

恩格斯说过,原始社会人类有两大生产:一是物质生产,一是人口生产。日本原始社会舞蹈基本围绕这两个内容展开。如果说,日本原始社会的丧葬习俗乐舞是围绕着稻作农耕的物质生产而展开的话,那么,日本原始社会的祭神舞蹈则是围绕着人口生产这一内涵而进行的。
  日本原始社会有两大神:一是天神,一是海神。祭祀乐舞就围绕着这两个神而展开。根据日本《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记载来看,日本的祭祀乐舞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伊耶那岐与伊耶拿美的兄妹神话传说,他俩被认为是创造日本国土与人类的天神。再如,天皇的祖先——天照大神的神话,天宇受卖命女神的传说,以及海幸彦的传说等。这些神话被收在日本《古事记》与《日本书纪》中。《古事记》中记载了日本的一个歌舞神话,天宇受卖命偷戴用花做的假蔓,手持天香山翠绿竹叶,敞胸露怀,在倒扣在地的木桶上有节奏的踩踏着,载歌载舞,安慰天照大神。另外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两位神之间的对歌,是反映原始先民婚配生活的情歌。海神素盏鸣尊的情歌,也反映了原始人生活的情歌:“腾起层层云彩,出云的八重宫垣,和妻同住,筑起八重宫垣,啊,这八重宫垣啊。”①
  日本神话当中的神多与人类的出现、国家的诞生相维系。有关神的歌、神的舞,虽然是后世人们的想象杜撰,但也不能回避日本远古先民认为他们的祖先来自天神、海神这一问题,而且,这两位神都是歌舞大神。或者说,日本远古先民认为他们的祖先在天神、海神的歌舞中诞生。日本《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时间记录天神、海神活动的主要文献,这两部文献都是用汉文撰写的,既然用汉文书写,那么就不能否认它带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痕迹。日本原始农耕社会是一个没有“法”度的社会,靠的是一种信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就是要顺天意,尊重天意,只有这样才能维系民族团结,才能使四季运转得顺畅。
  维系民族团结,使四季运转顺畅,成为日本原始农耕民的最大心愿,而且,他们还认为能够保护这一切的则是天神,只有祭祀天神才能得到天神的赐惠。天神从天而降,落在高高的山顶上,因此,便有了天神居住在高天原的传说。除了信奉天神外,日本还信奉海神。日本列岛四面环海,在航海事业尚未发达的远古社会,茫茫无际的大海将日本海岛孤悬起来,海的彼岸成为远古先民们憧憬的地方,认为那儿有一位能给海岛带来物产富饶的海神。在人间社会里,能与天神、海神对话的只有巫师,这些巫师由酋长、部落首领来兼任。如公元3世纪的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就是当时最高地位的巫师,她能事鬼神,操纵国家一切大事,日本的政治从一开始就与祭神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女王卑弥呼在做法事时,可能会有一些形体动作,她做法事时的巫术行为,可能与《古事记》中所描述的“天宇受卖命”女神的舞蹈动作大体差不多,是一种腾踏跳跃的狂舞。在卑弥呼统治时期,位于大海中的倭国已与中国的汉魏开始交往,如《册府元龟》所说:“齐王正始元年春,东倭重译纳贡。四年十二月,倭国女王卑弥呼遣使大夫伊声耆,掖邪狗等八人,上献生口、倭锦、绛青缣、锦衣、帛布、丹木、附短弓矢。..明帝景初二年,倭女王卑弥呼遣大夫难升米、牛利等朝献..”。这些记载说明在女王卑弥呼统治时期的倭国已与中国有了交往。女王统治时期正值中国汉魏时代。中国的汉代疆域辽阔,文化灿烂,张骞出使西域,西方乐舞沿陆路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丰富了汉代乐舞。汉代代表性乐舞中有“七盘舞”,它是汉代著名的歌舞艺术,是舞人踏盘、以鼓为节的舞蹈。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修务训》中说:“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身若秋药被风,发若结旌,骋驰若鹜”。这是对“鼓舞”表演者的柔美旋转、姿态的多样、丰富的表情的具体描述。有关中国鼓舞的图像在山东、四川等地的汉画像砖上都可以见到。倭国与中国汉魏已有来往,想必汉代的这种“盘鼓舞”也会传到日本,影响到女王卑弥呼的巫术行为。日本《古事记》中记,女神踩踏木桶以娱天神的舞蹈形态与汉魏时代的盘鼓舞非常相似,踏桶即踏鼓,以木桶代鼓与汉代鼓舞其实质是一样的。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