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坟时期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230
颗粒名称: 三、古坟时期经济文化交流
分类号: J709
页数: 2
页码: 245-2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坟时期经济文化交流,使它的社会依赖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得到迅速发展。
关键词: 日本 古坟时期 经济文化 交流

内容

日本列岛最原初的文化除了绳文文化、弥生文化外还有古坟文化。古坟文化是指前方后圆的古坟文化,它标志日本进入一个新的文化时期。古坟建造需要大批劳动力,而且,人死后陪葬品也很丰富,这说明日本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上,形成了专制制度。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文化蜂拥而至日本列岛。从日本古坟出土的许多陪葬品中,就有不少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物,如铜镜、金冠、金银耳环等。
  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建立大和国。此时,中国的汉字、中国的阴阳说等陆续传入日本。从公元6世纪起,儒家经典、佛教文化也通过朝鲜半岛百济国传入日本。百济国在中日两国之间的艺术交流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中,百济国是继高句丽之后而起的新兴国家,它主要与中国南方的荆楚、吴越交往比较多。百济建国于公元372年以前。当时,朝鲜半岛的乐浪、带方二郡灭后,百济接受了被迫离走的汉人,这些汉人被百济国收留后,协助百济国与高句丽抗衡。朝鲜半岛的新罗国是继百济国之后建立的新国,势力范围弱小,土地狭小,人力资源有限,军备力量有限。它与百济受到高句丽的侵犯,为了抵御高句丽强大的军事力量,开始向海内外招兵买马,流散的汉人是他们的一部分力量,此外,还有一部分逃亡而来的各种不同阶层的流民,但是,这还不足以抵抗高句丽侵犯。在当时社会农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在国内组织兵力比较困难,于是便开始借用外部势力。百济国为此目的渡海到日本列岛来求援。《日本书纪》、《神功皇后记》记载了派遣麻宿祢赴卓淳国一事。公元364年,百济国的使节访问了卓淳国,这是百济使节为对抗高句丽来日本求援的历史记录。
  百济阿华王死后,腆支王继承王位,根据历史文献《三中史记》所载,百济从此内部发生纷争,开始走向衰微的道路。日本列岛的倭国也不再完全依赖百济国来接受中国的文化影响,而直接与中国进行了交往。当时的交往是以朝贡的形式和民间贸易的方式进行的。
  日本古坟时代,已与朝鲜半岛和中国的江南一带建立了贸易关系,其贸易的中心地在大阪一带。大阪位于沿海交通要道上,也是当时日本倭国的青铜器与铁器制造的中心和倭国王的根据地。
  倭国王当时受到中国南朝政府的支持,在大阪一带势力比较强大,是海上交通的霸主。日本历史上有一些神话传说是围绕着倭国王而展开的。
  倭国王也是一位积极进取的贤明之王,在与中国的频繁交往中,他学习中国郡县制的统治体制,设县以代做贸易统辖区,并且,通过商贸和朝贡等形式来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通过归化人来接受先进文明。在当时的日本归化人很多,倭国王优待那些归化人,分封给他们土地,使他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中国的江南人也有不少来日定居,他们被称作海洋民,他们成群结队来到日本之后,便按照各自的技能生存、发展。
  除了大阪湾以外,此时奈良的特殊地理环境日益显得重要。奈良是一个盆地,气候温暖湿润,生产产品很多。盆地东、西、南面可直接通向大海,自弥生时代起,这些地方成为人员迁徙、流动,稻米输出的重要出口。中国的江南移民、朝鲜半岛的逃亡人,均从这些出入口进入奈良盆地。
  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公元645年日本通过大化革新,建立了古代天皇制的国家组织,建立了统一国家。从圣德太子到奈良时代、平安时代,日本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学习汉唐文化,一直到1543年,葡萄牙舰队进入日本后,日本文化才有了改观。
  江户时代以前,日本与外来文化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有:
  从海州——北海道。
  从海州——里日本,这是一条从渤海国到日本的线路。
  从朝鲜半岛——九州。
  从中国福建——九州,这是遣唐使所走的路线。
  从福建——冲绳——南九州。
  在古代日本人种的复杂性、文化的复合性可能与这5条交通线路有关,不同地区的人种与文化分别沿这5条交通线路涌入日本列岛,构成了日本文化的不同色彩。这些交通线路,也沟通了日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它的社会依赖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得到迅速发展。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