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伊斯兰教兴起之后的乐舞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22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伊斯兰教兴起之后的乐舞艺术
分类号:
J709
页数:
3
页码:
234-2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 伊斯兰教兴起之后的乐舞艺术研究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伊斯兰教
文化艺术
艺术研究
内容
麦加是伊斯兰教发源之地,在伊斯兰教兴盛之前,也门经济贸易逐渐衰落之时,这一带曾为阿拉伯对外贸易的重要的集散之地,也是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沿岸的主要贸易通道,更是为世人瞩目的宗教祭祀之地。
麦加位于希贾兹南部的狭长山谷中,这里有崇山峻岭,气候干旱炎热,土地非常荒凉。城内有一古寺叫“卡尔白”神庙。伊斯兰教兴起后,卡尔白神庙又重新修建,成为世界穆斯林崇拜的圣地。
麦加曾是贫富差距很大的商业城市,富人的生活有一些精神享乐的追求,如“有人邀诗人哈桑赴宴,哈桑在席上听了两个歌女唱歌后,回家对人说道:这两个歌女,勾起我回忆蒙昧时代的事来,我那时随侍加萨国王迦卜莱。他每晚必宴饮通宵,歌声曲调之动人,生平不复得享受。那时我见十个歌女:五个罗马姑娘,弹着琵琶,唱着罗马的歌曲。国王在座开怀畅饮。”①从这一段描述中,我们得知,由于商业兴隆,一些外国歌姬舞女来到繁华的经贸都市演出的情况,在这里出现了罗马姑娘、波斯姑娘,这说明阿拉伯半岛已与这两个国家和地区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频繁的交往情况。
与富人生活相反,穷人生活得极其凄惨,在当时犹太教和基督教是这些穷人的精神支柱。年轻的穆罕默德感悟到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恶劣,开始抨击那些巨富商贾贪敛钱财的恶劣行径,批评不同部落之间的世代仇杀,指责那些不顾亲情埋杀女婴的愚昧行为和贩卖奴隶的行径。他决定用一种方法拯救阿拉伯人。他先到麦加以北山上洞窟静居冥思。到公元610年伊历9月(斋月27日或28日)夜间他发布宣言,《古兰经》称此为“尊贵之夜”。从这一夜开始40岁的穆罕默德宣称得到安拉的使命。
求学是伊斯兰教的核心。穆罕默德说:“学问是牧民失去的骆驼,必须寻找回来。”他打算用学问拯救人类,摈弃不顾廉耻、毫无节制的敛财行径。他建立的宗教立刻赢得了广大穷苦百姓和出身低微卑贱的奴隶们的拥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贫富差距的问题,他说:“他们聚财积富,当作武器。他以为他的财富能使他不灭。绝不然,他必然要被投在毁灭坑的是什么?是真主的燃烧着的烈火。能烧到人的心上,他们要被关在火狱中,呆在很高的柱子上”。②穆罕默德以“安拉”之名很快建立了一个统一政权,建立了一支穆斯林军队。政权建立之后,穆罕默德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清真寺。清真寺既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又是政治、军事、商业等群众集会中心,它充分体现了政教合一的精神。此外,他又采取迁士和辅士(迁士:指从麦加迁过去的穆斯林;辅士:指麦加当地奉教的穆斯林)的手段促使宿敌和好,制定宪章。宪章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团结一切与穆斯林合作的“乌玛”。在他的团结的口号的带动下,公元630年,穆罕默德亲率一万大军,收复了麦加,然后他严格规定非穆斯林不能进入麦加。从此麦加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的圣地,一直到今天仍然保持它崇高的声望。
伊斯兰文化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共同创造的文化,它由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构成:(1)阿拉伯固有文化;(2)外来的希腊、罗马文化;(3)波斯、印度文化。
在伊斯兰教尚未建立的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人多为不识字的游牧群体。先知穆罕默德期间,麦地那和麦加是其文化中心。当时能书写的多为阿拉伯血统的圣门弟子,他们主要研究宗教,这一时期文化呈现出纯粹的阿拉伯风格。倭马亚时代出现非阿拉伯文化风格,即呈现出基督教与犹太教色彩。许多穆斯林学者研究希腊哲学,用希腊哲学的理性思维论证伊斯兰教信仰。阿拔斯时代是民族智力觉醒的时代,学术之风极为盛行,掀起了阿拔斯百年翻译运动。翻译使外来文化逐渐积淀于阿拉伯国土上,这使伊斯兰文化出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阿拉伯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表现在诗歌、散文方面。诗歌起源于查希里叶时代,那时各部落经常举行赛诗会和诗歌朗诵表演。阿拔斯时代的阿布·泰马姆编选了《穆法德勒诗选》和《坚贞诗集》,收录了查希里叶时代至阿拔斯王朝前期400年间800首优秀诗歌。阿拔斯王朝著名诗人穆泰纳比著的诗含蓄微妙,富于伊斯兰哲理。麦阿里的诗作反映了宇宙、社会、宗教和人生诸多问题。
散文代表著作是《古兰经》,它言简意赅、质朴、有气势、有意境,语言优美动听,朗朗上口。
世界著名小说《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涵盖的内容很广,有神话传说、宫廷轶闻、航海历险、名人趣事等内容,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反映了古代阿拉伯社会情景。
阿拉伯舞蹈艺术是很有特色的艺术,起源于早期阿拉伯人的游牧生活。最早的歌舞韵律是按照骆驼行进的节奏进行的。查希里叶时代,有一些商旅驼队吟唱的民谣,在多神教崇拜的仪式活动中还有一些颂歌及歌舞活动。阿拉伯人与希腊、罗马的贸易交往,以及海上争夺战,波斯帝国的扩张活动,拜占庭人的基督教传播,使阿拉伯半岛的音乐舞蹈带有了异国情调。但是,在穆罕默德与麦地那伊斯兰教政权的统治下,音乐、舞蹈表演是受限制的。在阿拉伯半岛,人们认为歌唱是魔鬼的行为,它会使人背信弃义。这个时代,人们只能阅读散文风格的《古兰经》,很少有音乐舞蹈的歌舞活动。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奠定伊斯兰文化基础之后,阿拉伯音乐称做伊斯兰教徒音乐。到了倭马亚时代,音乐舞蹈活动开始盛行。倭马亚王朝的歌舞活动比它前朝各代都要兴盛,因为一方面人们物质富裕,开始追求享乐生活,另一方面战争俘虏中有大批各国的男女艺人,他们给倭马亚王朝带来了音乐、舞蹈、艺术。艾布·法拉吉的《诗歌集》中列举了不少男女歌手的姓名,这些男女歌手大部分来自波斯和希腊,他们给倭马亚干涸的文化沙漠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歌舞艺术和阿拉伯人从未见到的乐器,如琵琶、小鼓、萧笙、管弦乐器等。娱乐生活非常单调的阿拉伯人对外来艺术很乐意接受,尤其在宽松的、不受拘谨的伊斯兰教束缚的倭马亚王朝,歌舞艺术有了施展的天地。倭马亚王朝歌舞艺术的盛行也与当朝统治者迷恋声色歌舞有关。有史记录:“叶齐德二世的一生是沉湎于声色犬马、歌姬舞女中一生。他的儿子韦立德有一绰号‘麦尔旺家族的浪荡子’,这是因为他迷恋歌舞女色而得名的。据说,韦立德二世是倭马亚王朝中从帝国各地网罗大批歌女到皇宫的第一人。他朝夕与歌女相伴,歌舞弹唱,欢歌宴饮无度。他命令建立歌舞院。但他在位的时候,著名歌手,如木尔拜德、格里德、伊木·阿绮涉、伊木·本哈里兹、图韦斯、达哈曼等都被他招到宫中。在韦立德二世的影响下,社会上无论上层人物,或者普通大众都喜欢歌舞。”①倭马亚时代,在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下,社会上到处莺歌燕舞,波斯乐舞、拜占庭乐舞大量涌入阿拉伯半岛,到处弥漫着多姿多彩、异国风情的乐舞气氛。
阿拔斯时代,音乐舞蹈艺术在阿拉伯半岛得到更大发展。由于财富的积累,使阿拔斯家族挥金如土,在他们的带领下,那些王公贵族上层统治阶级相互竞赛挥霍。王公贵族常常重金赏赐歌姬舞女..“歌手在一个夜晚为哈里发艾敏(公元809~813年)唱了一曲名诗人兼歌手伊斯哈格·摩苏里(公元767~850年)谱写的曲子,艾敏奖赏了他100万迪尔汗。艾敏对他宠幸的一个叫巴兹拉的歌女,曾赏一重金和珍珠无数。”②到了哈德·拉希德时代,国家富强,社会局势稳定,开始盛行歌舞酒会之风,巴格达也出现了大批著名的乐师和歌手,这些乐师和歌手的社会地位很高。上层社会的公主、夫人也积极参加歌舞盛会。小说《一千零一夜》对上层王公贵族歌舞宴饮情况有详细描述。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哈德·拉希德本人也非常喜欢歌舞,他经常举办宴会,邀请歌伎舞女、乐师诗人在宴会上演出,他还在巴格达建立了一座歌舞厅,使阿拉伯有限的传统乐舞得到发展,并流传于后世。
附注
①纳忠、米凯、史希同:《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15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②马坚译:《古兰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①纳忠:《阿拉伯通史》上卷,38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②纳忠:《阿拉伯通史》上卷,52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