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阿尔巴尼亚乐舞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21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阿尔巴尼亚乐舞艺术
分类号: J709
页数: 1
页码: 2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阿尔巴尼亚乐舞艺术研究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乐舞艺术 艺术研究

内容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岸,北接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东北与马其顿相连,东南邻希腊,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阿尔巴尼亚是多山国家,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先民伊利亚人的后裔,境内生活着阿尔巴尼亚人、希腊人、马其顿人、南斯拉夫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信奉伊斯兰教、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
  阿尔巴尼亚人自称为“山鹰之国”,这一称号来自于历史上与奥斯曼土耳其的抗击战争,也反映了阿尔巴尼亚人不屈不挠、刚毅勇敢的民族精神。历史上阿尔巴尼亚隶属东罗马帝国,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接受了拜占庭的很大影响。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期间,接受了伊斯兰文化影响,形成独有的伊斯兰化的斯拉夫文化。
  阿尔巴尼亚人自古以来能歌善舞,代代传承着民族舞蹈,在喜庆佳节时表演。阿尔巴尼亚舞蹈主要有:斯塔斯可·帕斯特瑙(StarskoPusteno)、盖达·夫劳雷那(GaidaFlorina)、美瑙斯依思(Menousis)、玛克稻尼亚(Makedonia)、雷克尔(Raikos)等。
  “斯塔斯可·帕斯特瑙”是阿尔巴尼亚风格独特的舞蹈,源自于古老的宗教仪式。舞蹈由年长男舞者开始,舞蹈由缓慢步伐慢慢加快舞步。舞蹈一般在婚礼上跳。“盖达·夫劳雷那”是男子舞蹈,舞蹈节奏开始缓慢,由领舞者即兴表演爬行、旋转、跳跃等各种动作。进入舞蹈中段以后,节奏加快,舞者随音乐的切分节奏做单脚跳舞步。“美瑙斯依思”是宴会舞蹈,多由男子跳,舞步简单,易于掌握,舞者围圈跳,是群众集体性舞蹈。“玛克稻尼亚”广泛流传于保加利亚地区和马其顿地区,舞蹈伴奏音乐带有希腊旋律,是一个具有希腊风格的传统舞蹈。“雷克尔”舞是斯拉夫地区代表性舞蹈,一般在节庆婚礼上表演。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