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芭蕾的起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208
颗粒名称: 一、芭蕾的起源
分类号: J733.4
页数: 5
页码: 204-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欧洲芭蕾的起源情况及发展。
关键词: 芭蕾舞 起源

内容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最后成为遍布世界的舞蹈艺术。
  “芭蕾”这个词来自法语的bal et音译。而bal et有源自意大利的balo(芭萝)。它最早的意思是跳舞,是指无任何情节内容的舞蹈。在欧洲跳舞的概念与东方各国不同。东方国家多称谓舞蹈,也即手舞足蹈,手臂的舞动动作比脚下动作要多而复杂,身体呈下沉状态。而西方舞蹈则是以腿部的跳跃动作为主,西方舞蹈是跳和跃的综合体,舞蹈动势呈上升状态。
  意大利的芭萝和法国芭蕾的两词的读音不同,也暗示了两种不同的舞蹈风格,以及两国之间舞蹈的联系。意大利的芭萝是流行于意大利民间社会的群众自娱性舞蹈,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法国的芭蕾是经过艺术加工、修整过的,有一定的规范和技术表演的观赏性艺术,是具有高雅气派的贵族式舞蹈。
  从意大利的芭萝到法国的芭蕾的不同词义来看,可以得知起源于意大利的舞蹈艺术在法国变化的情况。
  文艺复兴是西方世界摆脱中世纪封建专制和教会神权束缚的一场文化革命运动,是一种显示中世纪欧洲人的生产力解放、精神解放的历史进步现象。这一时期,资本的一定积累,城市的出现,工商业的发达,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扩大以及自然科学、唯物辩证哲学思想的强大,促使人们对当时社会进行反思,使人们打算重新振兴希腊、罗马文化。这一文化革命运动首先发起于意大利。15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是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不仅文艺复兴运动在那里发起,芭蕾舞艺术也从那里首先产生。当时的意大利还没有形成一个国家,它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城邦,而这些城邦之间常常出于政治目的兴办一些宴飨歌舞活动。各城邦主为了炫耀自己的政治实力或财富把宴席歌舞活动搞得很大,各国皇家贵族身着华丽的服装,趾高气扬地在明亮温暖的宴席大厅里表演。人们就把这种宴席歌舞称作“席间芭蕾”。
  “席间芭蕾”是一种舞蹈与宴会菜肴相结合的舞蹈。比如端猪肉菜肴上桌,人们就跳狩猎舞;端鱼时,就跳捕鱼舞,是贵族自娱性舞蹈。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口味的提高,“席间芭蕾”就不仅仅是为上每道菜而表演的节目了。在宴席上,歌舞与宴席形成了一个有机构成的节目,人们把音乐、舞蹈、诗歌和哑剧融入宴会中的每一道程序上,同时还穿插一些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这种演出形式在意大利上层社会、贵族之间极为流行。
  后来随着法国使者的往来,意大利的“席间芭蕾”也传到了法国,法国对意大利“席间芭蕾”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扩充与发展。在庞大的宴会上,还出现了一些精心设计的舞台装饰,舞蹈表演的内容除了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和民间故事之外,还有一些关于十字军东征的传说、寓言、基督教教徒用战车与敌人搏斗、圣经故事、波斯魔术师追赶星宿等内容。舞蹈的形式与过去不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民间舞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像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火暴的充满真实感的农民舞蹈都是宫廷舞蹈产生的源泉。欧洲的农民舞蹈拙朴、热烈,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自然流露,而且,农民舞蹈都是农民们在田地、草地、林间空地、家庭小院、打谷场上跳的舞蹈,它奔放、热情、跳跃幅度很大,不收任何束缚。
  当农民舞蹈走进宫廷之后,便发生了极大变化,王公贵族对它进行了改头换面的变化。由于贵族男子的马靴、制服,女子的豪华、繁琐、笨重的拖地长裙的束缚,再加上有限的空间的限制,火爆热烈、感情自由奔放的民间舞蹈变成了装腔作势、温文尔雅,激情不得任意发挥的贵族舞蹈。舞蹈动作小,只是一些亮相式的动作姿态,舞步跳跃的动作不多,而在地板上滑行的舞步动作很多,成为礼仪性很强的舞蹈。如前一节介绍的宫廷舞蹈。流行于欧洲各国宫廷的礼仪性舞蹈后来成为芭蕾艺术形成的基础。法国宫廷舞蹈大师们在宫廷舞蹈基础之上将诗歌、音乐、舞蹈、哑剧、戏剧、朗诵、杂耍,以及布景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第一部芭蕾舞剧,这就是1581年演出的《皇后喜剧芭蕾》。舞剧全长5个小时,表演的内容为古希腊神话。具体内容是女妖与太阳神阿波罗及其他众神的搏斗,最后降伏国王。舞剧采用以往所未采用的新奇道具,如金喷水车等。剧目表演均为王公贵族成员,舞剧显示出富丽堂皇、豪华无比的皇家气派,因舞蹈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诗歌朗诵、有音乐和舞蹈相互穿插的演出形式,因而被公认为是世界舞蹈史上的第一部“芭蕾舞剧”。
  自从第一部“芭蕾舞剧”上演之后,又有一些宫廷舞剧陆续出现,但从排演的规模以及艺术性来看都未能超过第一部芭蕾舞剧。表演仍按照以前的模式,没有大的突破,如悬在空中的妖怪,半人半神的少女围着女神跳舞,希腊神话中亚马逊女人弹奏七弦琴等。舞剧中用一些豪华巧妙的道具,如镀金华辇、空中飞人等,还有一些面具舞蹈。
  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是一位热爱舞蹈事业的人,他在位期间已有许多芭蕾舞的演出,他本人还亲自出任演出,并担当主角,如他1617年在《雷诺的解放》舞蹈剧中担任主角。他不仅率领演员在宫廷里演出,还到朝臣宅邸巡回演出。不仅在室内演,还在大街与市民一块载歌载舞。
  西方芭蕾舞艺术大发展时期应当说是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当政时期。他被封为“太阳皇帝”。他从小酷爱舞蹈,而且,很有舞蹈天赋。12岁时曾演出过《卡桑德拉》舞剧,他在舞剧中扮演主角——太阳神,他以舞姿高雅、气度非凡的风度,出色地创造出了太阳神的伟大崇高的形象,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圣物。路易十四从小接受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他一直把舞蹈训练作为生活中的主要内容,接受舞蹈训练长达20年,直到1670年为止,连续主演了26部巨型芭蕾,还有许多的抒情悲剧和喜剧芭蕾舞的片段。他表演的题材很宽泛,如1662年演出的《帝王大舞剧》,表现了古罗马的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
  芭蕾舞在路易十四当政时期虽然有极大发展,但仍然不能算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芭蕾舞艺术,16世纪的芭蕾艺术仍然算是富丽堂皇、豪华耀眼的舞厅艺术。演出时,重要的观众坐在大厅一端,其他观众依次坐在大厅后侧或三面环绕舞厅的楼廊上。舞蹈演员和观众之间距离很近,舞蹈动作属于宫廷舞蹈模式,没有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舞蹈服饰繁琐笨重,还要戴一些假发、面具。舞蹈具有优雅、傲慢、闲缓、拘谨、规范、挺拔、彬彬有礼、光彩照人等风格。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芭蕾艺术发展的最大贡献,表现在推动了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认为舞蹈艺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优雅而高贵的气质,能够强壮人的体魄,与古希腊人把体育运动作为国家是否强盛的标志一样,他认为舞蹈艺术是否发达也象征着一个国家是否强盛。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1661年建立了皇家芭蕾舞学院,该学院历时十年,十年中确立了芭蕾法则,规定了手臂和腿部的基本位置设定了基本动作规范。1671年,路易十四重新颁旨,将皇家音乐学院和舞蹈学院合并为一起,还设了一个专门的剧场。剧场曾经是红衣主教黎塞留为皇宫所建的剧场。后来人们对它进行了重新修建,使它成为意大利式的剧场,这个剧场有舞台,有观众席,与现代的剧场近似。
  剧场对芭蕾舞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她使舞者表演时不再将视线和身体照顾到三个方向,而只需注视前方,把面前的观众作为视线的焦点。演员走下舞台一侧时,双脚外开,导致两膝外开,不是双脚尖直对前方。这一动作发展到后来越来越开,于是开、崩、直成了芭蕾舞的基本动作规则,以后从中又演变出脚的五个基本位置和手臂的七个手位,芭蕾舞的千变万化动作都是从这里表现出来的。剧场对芭蕾舞艺术形成的另一个重大作用是它把表演者与观众分开。“距离产生美”,这样的台上台下的距离,使芭蕾舞脱离了生活动作成为舞台艺术,人们在观赏节目时,台上台下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信息表达与反馈的磁场,舞蹈脱掉了社交的外衣,而成为专业的、观赏性的舞蹈,不再是贵族自娱性的舞蹈了。
  在法国皇家芭蕾舞艺术发展中有两位功不可没的艺术家,他们是吕利和博尚。让·巴布蒂斯特·吕利,他是音乐家、舞蹈家、政治家,也是路易十四十分信任的大臣。他曾为许多歌剧和芭蕾舞剧写过音乐,由于他本人也是舞蹈家,深谙芭蕾艺术真谛,因此,他的芭蕾舞音乐与舞蹈动作非常贴切。1672年他被任命为皇家芭蕾舞院的首任院长。当上院长之后他对传统芭蕾喜剧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用有节奏的诗歌朗诵作为舞剧的音乐旋律,又用这条主旋律将各个舞蹈片段串联在一起,使之成为独立的一部芭蕾剧艺术。吕利不仅为芭蕾舞剧创写了许多明快、宁静、脱俗、抒情的音乐,还创作了许多精彩的舞蹈动作,他创立的法国芭蕾舞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个世纪,因他的杰出成就,使他在当时被封为法国芭蕾舞艺术大师的称号。
  皮埃尔·博尚,原是法国宫廷剧团里的舞蹈演员。他出生于音乐世家,祖父是位小提琴家,父亲既是音乐家又是舞蹈家。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他也具备了超人的音乐与舞蹈天赋,15岁时,他为莫里哀的《讨厌鬼》写过过场音乐。他对音乐的理解,使他的舞姿与舞蹈动作光彩照人。除此之外,他创造发明了许多技巧,如腾空跳跃、旋转、单腿原地转、空转等。他不仅动作技巧高人一等,而且,表演更为人称绝,人们称赞他的舞蹈能够解释音乐、说明音乐,体现凡尔赛的风情。博尚对法国宫廷芭蕾舞艺术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是:(1)把哑剧与舞蹈技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采用了几何图形以及对称等不同队形编排舞蹈;(3)丰富了手臂与躯干的舞姿以及跳、转的各种变体;(4)规范了芭蕾舞“外开原则”和五个脚位;(5)鼓励培养职业女演员以顶替宫廷贵妇人。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贡献是他规范了“外开原则”、脚的五种位置以及旋转、单腿原地快转、空中转等动作,这些都是古典芭蕾舞的美学核心,并成为几百年来各国芭蕾舞演员必练的基本功。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