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波斯乐舞艺术传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12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波斯乐舞艺术传播
分类号: J709
页数: 3
页码: 59-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波斯乐舞艺术传播情况。
关键词: 波斯 乐舞 艺术传播

内容

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波斯帝国曾在古代世界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波斯大帝国的出现加强了西亚、中亚和南亚等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先秦时期的“丝绸”之路,也通过这个大帝国而发生作用。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处于军事和商业的需要,修筑了两条国际交通大路,“一条是从以弗所(爱琴海东岸)经过萨底斯、巴比伦,直到帝国都城苏萨。另一条要道是从巴比伦通过巴克托里亚(大夏)到达印度河流域。在道路的沿途,除了保证给养组织防卫外,还建立了驿站制度。在全程长达二千四百多公里的‘御道’上,每隔二十五公里设立一个驿站,每站都备有骑手和马匹进行轮换。保证住在苏萨的波斯国王能够吃到从爱琴海中捕捞的鲜鱼就是靠驿站传送的。”①波斯与爱琴海有着一条畅通无阻的交通大路,这条大路必然会有波斯与希腊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大流士一世除了重视陆路交通的建设之外,也注重开辟海上交通。他组织开凿了从尼罗河通向红海的运河,使得埃及通过海上航行同美索不达米亚、伊朗高原连接起来。
  波斯帝国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非常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在帝国统治的广大区域内,定居民族和游牧民族,展开了频繁的贸易往来,交换的商品有布匹、谷物、牲畜、皮毛等。除此之外,还进行了广泛的中介贸易,它既与地中海沿岸的地区发生贸易,同时也和西亚细亚各地保持着经济联系。同时又是这两方的中介桥梁,掌握着东西方的中转贸易。贸易财富的积累使波斯人在西亚、埃及和小亚细亚各地建立了许多大庄园。庄园里的奴隶基本是各国战俘。贸易交往,战俘的利用,使波斯人有机会广泛接触各国文化,可以说波斯文化是在对许多民族和地区征服,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养分基础之上建立的。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像波斯人这样喜欢采用外国风俗的人是没有的。他们穿美地亚人的衣服,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衣服比他们自己的衣服要漂亮;而在战时他们所穿的又是埃及的铠甲。”①
  古波斯人的文化是博采众长的,像蜜蜂采花一般,经过酝酿发展自己的文化,再向其他地区传播。此外,古波斯还拥有土生土长的文化,随着它的南征北战,传向远方。如起始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波斯宗教最早的表现形式是波斯人的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有牛、马、羊、犬等图腾,也有人们对太阳、火等的崇拜。对火的崇拜尤为甚。波斯帝国形成后,波斯的部落神阿胡拉·玛兹达成为主要的祭祀神,人们把它作为本部落崇拜的善神,把别的神称为恶神。由此波斯宗教出现了善恶之分。这种善恶二元论一直成为祆教的真髓。琐罗亚斯德教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波斯帝国用它来巩固政治统治,它称地上国王随时都有“永不熄灭的神光”伴随着。大流士一世将琐罗亚斯德教奉为国教,把他对其他地区侵略的行为认为是在执行阿胡拉·玛兹达的意愿。琐罗亚斯德教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代是最为兴盛的时代,它随着大流士的侵略战争而传播四方。琐罗亚斯德教于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在中国长安、洛阳还建有寺院。琐罗亚斯德教最初传入中国时以“摩诃”相称,它代表琐罗亚斯德教的“天神”。晋人崔豹作《古今注》,说西汉时张骞出使中亚、西亚,从那里传入胡乐,称为横吹乐,并得到《摩诃兜勒》。波斯人信奉的摩诃代表天神,“兜勒”代表雨神,伊朗高原常年干旱,于是《摩诃兜勒》成为波斯人重要的宗教祭祀求雨活动。在波斯,进行《摩诃兜勒》祭祀活动中常伴有求雨、祀丰收的乐舞,一般由农民表演。乐曲雄壮宏伟,鼓角嘹亮。是一部琐罗亚斯德宗教乐曲,这一乐舞后来传入中国。根据新疆一带发掘的文物考古证明,“可认为天山附近的游牧民族塞人,是早期传导琐罗亚斯德教的桥梁”。②琐罗亚斯德教的天祠或祆庙,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在西域。《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记褐盘陀国(塔什库尔干)的开国传说中,就有波斯国王娶妻因战争将中国王女安置在孤峰上,有士兵日常巡逻的传说。《大唐西域记》卷一说:屈支国(库车)“国东境城北天祠前,有大龙池”,明确记此地有天祠。由此而知,西北游牧民族对波斯宗教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波斯的文化由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传送给中国。而更远的埃及、希腊、罗马的文化也经由波斯以及西北地区游牧民族传递到中国。
  春秋战国时代,丝绸之路已经凿通。在公元前六七世纪时,相当于春秋初期,就已有希腊人到过“绢国之都”,希腊文化、罗马文化、波斯文化就通过春秋时代的早期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波斯对希腊文化的传播除了商业贸易之外,还不能排除波斯帝国对希腊国土的多次侵扰,尽管它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从客观上讲它传播了希腊文化。其根据之一就是波斯与希腊发生了三次大的战役,发生希波战争时,“有许多中亚花剌子模人,索格底亚那人,巴克特里亚人,后来都参加了波斯对希腊的战争。那时中亚曾成为波斯帝国的重要后方基地,”①“古希腊雅典的灿烂文化,招来不定居的游牧民族的羡慕,招致游牧民族纷至沓来的局面,但是他的军队是由波斯人、亚述人、阿拉伯人、印度人、非洲人以及被裹胁的奥尼亚人组成的杂牌军队,庞杂的人员,组织力量松散,最后败在希腊人手中”②。在波斯向希腊发动的三次大的侵略战争中,那些来自中亚不同地区的人眼见了希腊文化,也为希腊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附注

①卢苇:《波斯帝国》,2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①【希腊】希罗多德,王以铸译:《历史》第一卷,13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②沈福伟:《中国与西亚、非洲文化交流志》,14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①王治来:《中亚史》,3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②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182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