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罗马乐舞艺术种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12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古罗马乐舞艺术种类
分类号: J709
页数: 4
页码: 5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罗马乐舞艺术种类其中包含宗教舞、兵器舞、社会舞蹈、哑剧舞蹈。
关键词: 罗马 乐舞 艺术种类

内容

古罗马人粗鄙、落后、尚武,因而使人们认为古罗马舞蹈是一片荒漠,在那里没有舞蹈的快乐,只有类似于苦行僧似的军事训练,其实这是对古罗马舞蹈的不正确看法。
  古罗马的舞蹈虽然没有古希腊那样盛行,但不能说它没有舞蹈。古罗马的舞蹈大体包括这些内容:早期宗教舞蹈、兵器舞蹈、社会普及舞蹈、以及哑剧舞蹈即拟剧舞蹈。
  一、早期宗教舞和兵器舞
  早期宗教舞蹈主要指男子群舞,还有教士们的春耕播种的舞蹈,有训练强健体魄和学会格斗、战斗的兵器舞蹈。有的时候这两种舞蹈分开跳,有的时候合起来跳。古罗马专门有一个跳这种舞蹈的团体名叫“莎莉伊”(拉丁语)。这个用语既指舞蹈,又指舞蹈演员,还指清理田地和主持战斗训练的僧侣。舞蹈一般在每年的三月和十月时跳,演出期间为三周。演出时,表演者身穿刺绣的紧身短上衣,戴着高高的尖顶帽子,在大街上,手持木盾,边唱圣歌边行走边舞蹈,还变化着各种队形。舞蹈史学家库尔特先生说:“事实上,这类歌舞队没有什么舞蹈可表演,虽然希腊传记学家普卢塔克的确赞扬过他们的动作优美且柔和。舞蹈祭司采用三拍一小节的、‘类似漂布工人’的顿脚节奏,可以认定是抑扬顿挫的节奏。作为正统的舞蹈形式,它有一位领舞者、两队歌舞队,一队年纪大些,一队年纪很轻,随着击打乐队的节奏声成环状移动时跟着领舞者做动作。我们可以断定它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动作,否则希腊修辞学家卢奇安不会称它是最庄重的舞蹈。”①
  古罗马早期阶段的宗教舞蹈主要指祭祀“潘神”的活动。潘神主要是指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畜牧神。在每年的十二月里,还有纪念“农神”的活动。祭祀活动期间,人们大摆宴席,痛饮美酒,之后到大街上去跳舞。主持礼祭的司仪们,持鞭裸体,在罗马大街上进行舞蹈表演。后来,这种宗教舞蹈被基督圣诞节日继承。英国音乐家杰拉尔德·亚伯拉罕介绍:“萨里祭司团(每年三月的第一天在罗马大街上唱歌跳舞的战神格拉底乌斯祭司团)和最早的蒂比亚演奏团体都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传奇式的国王努马·庞庇琉斯统治时期。收获前,漫步于田野或城郊的耕地祭司团也同样唱歌;从某些迹象可以看出,萨里祭司团和耕地祭司团都采用应答歌唱或交替歌唱的形式。这种一年一度的宗教仪式、宗教团体和其他创新,标志着罗马音乐史纪年中最坚实的里程碑。”②
  二、社会舞蹈
  古罗马时期,希腊的舞蹈、古埃及舞蹈,以及东方一些国家的舞蹈对古罗马舞蹈有一定影响。古罗马的哲学、美学、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几乎都是从古希腊传来的,音乐和舞蹈活动在古罗马人的公共和私人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英国音乐家杰拉尔德·亚伯拉罕介绍:“克劳迪乌斯的弗拉库斯为‘同管’谱写他的《安德洛斯的女人》音乐,而为‘异管’谱写他的《福尔米奥》的音乐,‘异管’的管子不相等,因为其中一支管的喇叭口像利图斯管那样大而弯曲,以产生可变动的持续低音。……这种‘异管’的音量比过去的乐器大,于公元前204年前传入罗马;当人们对众神之母西布莉的狂热崇拜得到官方的认可以后,异管就被人们用来与鼓、小钹和摇响器同时演奏。..现存于罗马音乐学院大楼的一座浮雕上刻着一个西布莉的祭司,手持一支蒂比亚管、一只鼓和一副小钹,这座浮雕的年代更晚一些。”①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舞蹈成为罗马的公共和私人生活当中的重要内容,有钱人送他们的子女去学校跳舞,舞蹈的种类与形式也越来越多,群众性的集体舞蹈不仅在酒神节中表演,而且,也在各个剧院里演出。统治阶级与贵族阶层的高雅情趣推动了舞蹈艺术在罗马的繁荣与发展,使许多罗马人喜欢唱歌和跳舞,并把音乐和舞蹈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手段,古希腊的宴饮作乐的习俗也在罗马盛行起来。
  三、哑剧舞蹈
  哑剧舞蹈即拟剧,是演员用手势和身体动作姿态去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艺术。古罗马的拟剧接受了古希腊和古埃及舞蹈的影响,它的许多动作都源自这两个地区。可以说,哑剧舞蹈是在古希腊戏剧和古马罗人的审美趣味结合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哑剧中没有了希腊戏剧优美、典雅的诗体对白,没有台词,只有音乐伴奏,演员靠不断变换面具、模仿不同人物的各种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在希腊早期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斯面前演一出哑剧:“击打节拍的、吹笛的、甚至合唱队都保持极端安静;哑剧表演者全靠自己的本事表演阿瑞斯(希腊战神)和阿佛洛狄忒(希腊爱神——相当罗马的维纳斯)的爱情故事。揭人隐私的太阳神、狡猾的火神赫菲斯托斯设下陷阱掳获了这对情人。周围众神一一轮流对他们指责,使阿佛洛狄忒羞愧难当,阿瑞斯手足无措并向神请求宽恕..事实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德谟克利特斯看到这个场面十分喜爱,再也没有别的东西能比他给予表演者的赞扬更高,他大声高喊:‘好家伙!这不只是用眼看,而是视听兼备的感受,你们的双手简直就是会说话的妙舌。”②
  哑剧舞蹈是一种模拟舞蹈,但它没有舞蹈动作那么优美、婀娜多姿,讲求人体线条美。它之所以受古罗马人欢迎,是因为古罗马的侵略战争使它版图增大,拥有众多的民族。这个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使用不同语言,如拉丁语、希腊语、叙利亚语等。各民族之间由于语言不通很难相互沟通,如果只用一种语言演出戏剧之类的作品,那么观赏剧目的人群就会很少,如果用多种语言同台演出又不可能,因此,哑剧舞蹈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罗马观众的欢迎。库尔特先生介绍说:“卢奇安(希腊修辞学家)进一步告诉我们:‘旁吐斯(古代小亚西亚的一个省份)皇家的一位因公来拜访皇帝的外国客人出席观赏过这出哑剧,他给予这种艺术以极高的评价。’艺术家的姿势是这么令人折服,他所显示的事物是这么清晰,连他(有一半希腊血统)听不懂讲解的人也看懂了。当客人即将回国,尼罗王为他送行,并请他选择礼物保证他不会遭到拒绝时,这位旁吐斯人说:‘请赐给我你们那位伟大的哑剧表演家,没有别的礼物能带给我更大的喜悦。’尼罗王问他,‘这些表演家到了旁吐斯后对你们有什么用处呢?’旁吐斯人回答说:‘他不会说旁吐斯语,寻找翻译人员也不容易,你们的哑剧表演家完全能胜任这一行,通过他们的手势就能应付各种频繁的需要。’这位旁吐斯人对哑剧表演艺术无懈可击的表现手段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①由此看来哑剧舞蹈在罗马非常受欢迎,连天生不喜欢舞台表演艺术的罗马人也十分热爱它。在罗马表演哑剧舞蹈的演员多是出身低微的奴隶,其中有两位最有名的哑剧表演者,巴奇路斯和皮拉德斯。他们俩最初是卑微低贱的奴隶,演了哑剧之后,一举成名为百万富翁。但是,哑剧舞蹈在古罗马并没有长盛不衰,因为其中有一些内容是讽刺、取笑当权者和诸神的,因此触犯了当权者和道德家的利益,后来被禁演,哑剧舞蹈走向衰弱,取而代之的是渐渐兴盛起来的罗马杂耍艺术。

附注

①库尔特·萨克斯著,明达译,恒思校:《世界舞蹈史》,229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②【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顾犇译:《牛津音乐史》,45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①【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顾犇译:《牛津音乐史》,45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②库尔特·萨克斯著,郭明达译,恒思校:《世界舞蹈史》,230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①库尔特·萨克斯著,郭明达译,恒思校:《世界舞蹈史》,231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