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11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
分类号: J709
页数: 10
页码: 46-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古希腊 乐舞 艺术研究

内容

第一节 古罗马历史与文化
  公元前7至公元前1世纪,伊特鲁里西亚作为独立的文化在意大利中部发展起来。伊特鲁里西亚人认为命运掌握在神祗手中,因此在他们文化中特别强调对死者的崇拜。从塔克文尼亚的莱奥帕尔蒂墓葬壁画上的音乐家形象来看,意大利伊特鲁里西亚人的历史与希腊文化有一定联系。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伊特鲁里西亚的历史和文化与罗马的历史和文化衔接,伊特鲁里西亚人崇拜的神后来被融入罗马的祭神活动,如占卜师祭祀用动物肝脏来解读闪电和飞鸟等。公元前7世纪左右伊特鲁里西亚人组成的由祭祀王统领的十二个城邦联盟翻山越岭进入意大利南部,与当地人共同建立罗马。伊特鲁里西亚富有矿藏,它与许多地区展开贸易交往,与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希腊人签订贸易协约。贸易的繁荣满足了上层贵族奢侈生活,推动了体育竞赛活动以及为死者举办的祭祀活动的开展。随罗马势力不断壮大,伊特鲁里西亚成为罗马世界的一部分。
  罗马崛起于对伊特鲁里西亚的征服,罗马文明在希腊马其顿菲力二世王的儿子亚历山大征服小亚细亚、叙利亚、古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同时迅速发展起来。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建立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分裂成三块,即希腊的马其顿安提柯王朝、西亚的塞琉古王朝、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这三个王朝当权者推广亚历山大的希腊化政策,但在公元前30年左右就被罗马一一征服。古希腊的文明从此被古罗马文明所替代,古罗马文明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
  古罗马虽然成了欧洲文化的中心,但是无论从哪一方面所讲,其文化艺术成就都无法与古希腊相比。古罗马缺少矿产资源和天然良港,但它有许多可耕土地。因此,罗马人更显得严峻、务实,同时,也比较粗鄙、僵硬,不像希腊人那样浪漫多情。这种民族性格决定古罗马人具有很强的进攻性性格,他们的社会制度也很严酷。早期国家是家长制式的统治,由各氏族的族长组成人民大会和元老院,国王的权力由人民大会和元老院决定。直到公元前6世纪建立了寡员政治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200年间,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征服战争。公元前27~公元476年是罗马的帝国时期,从渥大维执政到公元193年的200年间是罗马繁荣、发展的时期。疆土辽阔、经济发达,使罗马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从公元3世纪起,罗马帝国开始衰落。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罗马、西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人所灭。
  在古罗马统治欧洲的这一时期内,由于罗马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骁勇善战的战斗精神和依法治国的理性思维,使它很快统一了希腊化时代的混乱战局,又很快建立了共和国与帝国,军事足迹遍及各国,现今在北非、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仍可见到残垣断壁的罗马建筑和埋在荒草之中的残缺石雕。若不是印度的热带疾病,中国的雪山沙漠,罗马帝国的铁蹄也许会踏进这两个地区。
  罗马帝国与马其顿亚历山大不同,亚历山大占领某一领地后便不再去管理,而罗马人每攻占一地之后,立即修筑公路网,以求巩固。这就使它的地盘相当大,由此也广泛传布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与古希腊不同,尽管它接受了许多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但由于它独特的民族性格,使它没有原封不动地继承、发展希腊文化。而是产生了许多与希腊不同的文化,如建筑,罗马的雕塑、绘画、建筑与古埃及不分伯仲。由于罗马人长年的流血战争再加上粗鄙落后的农民意识,使他们带有及时行乐的追求生理快感的思想。所以,有人说,罗马民族是享乐的民族,在不打仗的时候,罗马人就整天泡在剧场里,或者公共浴池里。古罗马人喜欢沐浴,这种习俗最初与诺斯替宗教有关,古罗马人认为沐浴既能清洁躯体,又能洗涤灵魂,使人摆脱物质世界的诱惑。但实际上古罗马人沐浴,不是为了对这种宗教的信仰而纯属于世俗享乐。剧场也是消磨时光的好去处。古罗马人拿生命和鲜血换取来的金钱去尽情地挥霍、享乐,终日享受物质生活,而不为精神文明的创造投放一点时间和精力。古罗马与古希腊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古罗马是创造物质文明的民族,古希腊是创造精神文明的民族。古罗马在统治期间共建造了30道城门、420座神庙、9座大剧场、2个圆形剧场、16个公共浴池,以及元老院、凯旋门,以及无数的官邸、别墅;除此之外,古罗马人还喜欢造像。古希腊以人的样子造神,而古罗马则喜欢以神的样子造人。著名的马卡斯·奥里欧斯骑马像显示出皇帝像天神一样的威严仪容。这座青铜雕塑像后来成为后世帝王将相的形象样板。此外,罗马艺术家还追求雕像的真实,在追求形似的同时也追求神似。罗马人还发明了彩石镶嵌画,世间所有的东西如人物、海洋生物,以及宗教、神话都被罗马艺术家镶嵌在画中。这种建筑、塑像、镶嵌艺术的发展完全来自于古罗马哲学家、美学家的艺术思想的指导与影响,或者说古罗马的伟大建筑艺术,人的造像艺术孕育了古罗马美学家的伟大思想。
  第二节 古罗马乐舞艺术思想
  舞蹈由人体动作姿态来表现,人的躯体是舞蹈的物质载体、舞蹈的表现工具。古希腊人注重形体美的塑造,而在塑造人体美的理论研究方面却不如古罗马。古罗马人虽然喜欢寻找感官刺激,对高雅艺术没有更多的爱好,但在关于人的形体美、心灵美研究方面却有超人或者说超世的建树。
  古罗马哲学家、美学家提出来的一些美学思想与人类的舞蹈艺术关系紧密,至今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些古罗马有关舞蹈的载体——人的形体美、精神美方面的思想和舞蹈艺术的创造美、观赏美的一些理论观点。
  古罗马的美学学派大致有:斯多噶派、伊壁鸠鲁派,还有哲学家西赛罗、普鲁塔克、贺拉斯、普洛丁等。
  斯多噶流派是古罗马时期最重要的流派。该流派的特点是强调从人的身体上去寻找美,去探讨形体美与心灵美的关系。比如斯多噶流派早期代表人物斐隆说:“形体美在于很匀称的各个部分,在于美丽的肤色和发达的肌体……而心灵美在于信条的和谐和美德的一致。”①他认为人的心灵美高于形体美,这一美学思想比古希腊进步了,古希腊人注重人的躯体的外形塑造,通过跑步、掷铁饼、举重、舞蹈体操等运动手段来塑造形体和肌肉的健美,而很少提及人的心灵美的塑造。古罗马的美学大师提出的心灵美高于形体美的思想显然是一种进步,他们更注重人类摆脱兽性,增强文明性的改造。他们提到的心灵美实际就是一种道德美,讲求伦理道德是人与动物的重大区别。动物不懂得什么伦理道德,而人类是理性思维的高级物种,只有伦理道德才会使人成为更完善的人。它要求人们在从事艺术活动时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肌体,同时也要用艺术陶冶情操,接受心灵美的教育。
  伊壁鸠鲁派是希腊化时期的学派,主要代表是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伊壁鸠鲁在美学方面提出了“快乐”说:“我们断言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端和终结,因为我们认为快乐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①在这里伊壁鸠鲁把快乐当作美的标准。它与古希腊人的世间是美好的、人间是快乐的思想追求比较相符。古希腊在进行祭祀太阳神、祭祀酒神的舞蹈娱乐活动方面,以及体育竞技方面反映了人生寻求快乐的心态。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美,快乐就是善,快乐就是幸福生活,这反映了人生积极生活和积极进取的一方面。而他的这种思想也正好符合了当时的罗马人追求快乐的心态。舞蹈艺术在当时也充当了人们追求快乐的一种手段。人们跳舞和观赏舞蹈艺术也是追求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舞蹈对欣赏者或跳舞者来说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这种快乐就是美的。至于伊壁鸠鲁说的快乐就是美,不快乐就不美的观点涉及了对艺术的态度问题,带有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罗马共和国时期伊壁鸠鲁派的重要诗人和思想家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对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各种艺术的形成这样说:最原始的人像野兽一样,整天赤身裸体在丛林和大地上漫游。最初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发现了火,学会缝制皮衣,开始吃熟食,体力增强了,人类开始了欣赏自身形体的审美意识。人的审美意识离不开当时社会物质生活的现实,当时原始人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人的生活要靠采集、渔猎来维持,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不能适应艰难环境的。为了生存,需要强健的体魄。因此,原始人最初的审美意识,便是对人的形体健美的欣赏。当原始人注重强健体魄的锻炼,学会了种植,生存有了基本保障之后,便开始寻找精神生活的快乐,人们开始模拟自然、唱歌、跳舞。卢克莱修这样说:
  人们用口模仿鸟类的流畅歌声,
  远远早于他所能够唱出富于旋律,
  而合乎节拍的歌来愉悦耳朵。
  风吹芦管而引起的鸣啸,
  最先教会村民去吹毒芹的空管。
  之后他们所逐渐学会优美而凄婉的歌调,
  ……这些歌调会安慰人们的心灵,
  在他们饱餐之后使他们快乐——
  因为这种时候一切都受欢迎。
  那种时候,古怪的快活会怂恿他们,
  去把那用花朵和树叶编成的冠环,
  戴在各人头上,围在各人脖子上,
  去跳呀舞呀而不理会什么节拍,
  四肢古怪地摇来摆去,用不雅观的脚,笨重地击打着大地母亲——这样
  就引起了一阵一阵快活的大声哄笑。①
  从卢克莱修的诗中,我们可以得知,古希腊人的最早舞蹈,就是一种追求自由,不受任何约束、任何限制的舞蹈,舞蹈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于是,自由、快乐成为古希腊早期舞蹈艺术基本理念。
  古希腊的神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②在希腊神话中,有美神阿芙洛底德、文学之神阿波罗和九个缪斯(文艺女神)的美的形象。这些神的形象,不过是一些形体高大、健美的人而已。希腊神话情节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古希腊人对人体美似乎格外重视,他们十分懂得如何显示和欣赏人体的健美,以至可以赤身裸体参加体育比赛,他们还请最杰出的雕刻家为奥运会上三次冠军的获得者塑像,并将其放在天神宙斯的旁边,敬若神明,顶礼膜拜。”③由此得知,希腊神不过是更英武,更优美,更健壮的人罢了。古希腊的雕塑,表现的往往既是神,也是人,文艺之神阿波罗也许就是体育优胜者,美神阿芙洛底德也许就是婀娜美丽的女舞蹈家,九位缪斯也就是头戴花环快活舞蹈的年轻姑娘们。神被拉到人间社会,人的生活又被提高到艺术表现的境界,并被当作神而受崇拜。人的精神,人的生活,人的形体都是健康的。现实生活充满快活,充满阳光,丰富多彩,这种世界观形成古希腊人的舞蹈艺术特点,表演者追求一种诗的意境。普鲁塔克(约公元46~127年)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家,传记作家、演说家和自然科学家。他曾接受柏拉图、斯多噶派、毕达格拉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影响,他对诗和画和舞蹈提出自己的见解:“诗和舞蹈的关系比诗和绘画的关系更紧密,古希腊人歌颂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神话从绘画转移到舞蹈,称舞蹈为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舞蹈。”①
  诗是浪漫的、抒情的、优美的,古希腊的艺术写出诗的色彩。如爱奥尼亚流派大师创作的提洛岛胜利女神的形象是一种凌空展翅的胜利女神的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这可能就是中国早期石窟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源头。另外,古风时代的文物浮雕——“路德维希宝座”上表现了阿芙洛底德(维纳斯)从海中诞生的情景。阿芙洛底德和仙女们,身材秀美,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在宝座的两扶手壁画的浮雕上,有一个着衣的主妇,还有一个裸体的吹笛伎女。阿芙底洛德和仙女们、吹笛伎女都身披轻纱,轻纱衣裙更增加了人体曲线的表现,造成亦真亦幻的迷人的美的感觉。
  在古希腊,轻纱、展翅凌空等等艺术创作方法都在追求一种轻盈、飘逸的形象感觉。
  “美在和谐”这是古希腊美学大师提出来的美学观念。古希腊的人体艺术体现了这一观念,也是古希腊舞蹈艺术不断追求的美学理想。古希腊舞蹈艺术的理想与成就的形成发展,一方面接受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古希腊的舞蹈首先是为现实的需要服务。健壮的体魄才能战胜自然,才能在运动场和战场上争得荣誉。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它的舞步艺术都围绕着训练人的强健形体而展开。现实主义的突出成就是强调塑造完善的、真实的人的形象。其次,古希腊舞蹈艺术为追求一种诗的境界和“憧憬天”的宗教观念,借用轻纱和凌空展翅来追求自由、快活、运动的理想境界。这种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后来极大地影响了西欧的芭蕾舞艺术,也对键陀罗宗教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键陀罗佛教艺术对中国佛教艺术影响极大,因此,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的佛教艺术是受到了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
  第三节 古罗马乐舞艺术种类
  古罗马人粗鄙、落后、尚武,因而使人们认为古罗马舞蹈是一片荒漠,在那里没有舞蹈的快乐,只有类似于苦行僧似的军事训练,其实这是对古罗马舞蹈的不正确看法。
  古罗马的舞蹈虽然没有古希腊那样盛行,但不能说它没有舞蹈。古罗马的舞蹈大体包括这些内容:早期宗教舞蹈、兵器舞蹈、社会普及舞蹈、以及哑剧舞蹈即拟剧舞蹈。
  一、早期宗教舞和兵器舞
  早期宗教舞蹈主要指男子群舞,还有教士们的春耕播种的舞蹈,有训练强健体魄和学会格斗、战斗的兵器舞蹈。有的时候这两种舞蹈分开跳,有的时候合起来跳。古罗马专门有一个跳这种舞蹈的团体名叫“莎莉伊”(拉丁语)。这个用语既指舞蹈,又指舞蹈演员,还指清理田地和主持战斗训练的僧侣。舞蹈一般在每年的三月和十月时跳,演出期间为三周。演出时,表演者身穿刺绣的紧身短上衣,戴着高高的尖顶帽子,在大街上,手持木盾,边唱圣歌边行走边舞蹈,还变化着各种队形。舞蹈史学家库尔特先生说:“事实上,这类歌舞队没有什么舞蹈可表演,虽然希腊传记学家普卢塔克的确赞扬过他们的动作优美且柔和。舞蹈祭司采用三拍一小节的、‘类似漂布工人’的顿脚节奏,可以认定是抑扬顿挫的节奏。作为正统的舞蹈形式,它有一位领舞者、两队歌舞队,一队年纪大些,一队年纪很轻,随着击打乐队的节奏声成环状移动时跟着领舞者做动作。我们可以断定它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动作,否则希腊修辞学家卢奇安不会称它是最庄重的舞蹈。”①
  古罗马早期阶段的宗教舞蹈主要指祭祀“潘神”的活动。潘神主要是指人身羊足,头上有角的畜牧神。在每年的十二月里,还有纪念“农神”的活动。祭祀活动期间,人们大摆宴席,痛饮美酒,之后到大街上去跳舞。主持礼祭的司仪们,持鞭裸体,在罗马大街上进行舞蹈表演。后来,这种宗教舞蹈被基督圣诞节日继承。英国音乐家杰拉尔德·亚伯拉罕介绍:“萨里祭司团(每年三月的第一天在罗马大街上唱歌跳舞的战神格拉底乌斯祭司团)和最早的蒂比亚演奏团体都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传奇式的国王努马·庞庇琉斯统治时期。收获前,漫步于田野或城郊的耕地祭司团也同样唱歌;从某些迹象可以看出,萨里祭司团和耕地祭司团都采用应答歌唱或交替歌唱的形式。这种一年一度的宗教仪式、宗教团体和其他创新,标志着罗马音乐史纪年中最坚实的里程碑。”②
  二、社会舞蹈
  古罗马时期,希腊的舞蹈、古埃及舞蹈,以及东方一些国家的舞蹈对古罗马舞蹈有一定影响。古罗马的哲学、美学、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多种文化几乎都是从古希腊传来的,音乐和舞蹈活动在古罗马人的公共和私人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英国音乐家杰拉尔德·亚伯拉罕介绍:“克劳迪乌斯的弗拉库斯为‘同管’谱写他的《安德洛斯的女人》音乐,而为‘异管’谱写他的《福尔米奥》的音乐,‘异管’的管子不相等,因为其中一支管的喇叭口像利图斯管那样大而弯曲,以产生可变动的持续低音。……这种‘异管’的音量比过去的乐器大,于公元前204年前传入罗马;当人们对众神之母西布莉的狂热崇拜得到官方的认可以后,异管就被人们用来与鼓、小钹和摇响器同时演奏。..现存于罗马音乐学院大楼的一座浮雕上刻着一个西布莉的祭司,手持一支蒂比亚管、一只鼓和一副小钹,这座浮雕的年代更晚一些。”①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舞蹈成为罗马的公共和私人生活当中的重要内容,有钱人送他们的子女去学校跳舞,舞蹈的种类与形式也越来越多,群众性的集体舞蹈不仅在酒神节中表演,而且,也在各个剧院里演出。统治阶级与贵族阶层的高雅情趣推动了舞蹈艺术在罗马的繁荣与发展,使许多罗马人喜欢唱歌和跳舞,并把音乐和舞蹈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手段,古希腊的宴饮作乐的习俗也在罗马盛行起来。
  三、哑剧舞蹈
  哑剧舞蹈即拟剧,是演员用手势和身体动作姿态去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艺术。古罗马的拟剧接受了古希腊和古埃及舞蹈的影响,它的许多动作都源自这两个地区。可以说,哑剧舞蹈是在古希腊戏剧和古马罗人的审美趣味结合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但哑剧中没有了希腊戏剧优美、典雅的诗体对白,没有台词,只有音乐伴奏,演员靠不断变换面具、模仿不同人物的各种动作塑造人物形象。在希腊早期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斯面前演一出哑剧:“击打节拍的、吹笛的、甚至合唱队都保持极端安静;哑剧表演者全靠自己的本事表演阿瑞斯(希腊战神)和阿佛洛狄忒(希腊爱神——相当罗马的维纳斯)的爱情故事。揭人隐私的太阳神、狡猾的火神赫菲斯托斯设下陷阱掳获了这对情人。周围众神一一轮流对他们指责,使阿佛洛狄忒羞愧难当,阿瑞斯手足无措并向神请求宽恕..事实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德谟克利特斯看到这个场面十分喜爱,再也没有别的东西能比他给予表演者的赞扬更高,他大声高喊:‘好家伙!这不只是用眼看,而是视听兼备的感受,你们的双手简直就是会说话的妙舌。”②
  哑剧舞蹈是一种模拟舞蹈,但它没有舞蹈动作那么优美、婀娜多姿,讲求人体线条美。它之所以受古罗马人欢迎,是因为古罗马的侵略战争使它版图增大,拥有众多的民族。这个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使用不同语言,如拉丁语、希腊语、叙利亚语等。各民族之间由于语言不通很难相互沟通,如果只用一种语言演出戏剧之类的作品,那么观赏剧目的人群就会很少,如果用多种语言同台演出又不可能,因此,哑剧舞蹈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罗马观众的欢迎。库尔特先生介绍说:“卢奇安(希腊修辞学家)进一步告诉我们:‘旁吐斯(古代小亚西亚的一个省份)皇家的一位因公来拜访皇帝的外国客人出席观赏过这出哑剧,他给予这种艺术以极高的评价。’艺术家的姿势是这么令人折服,他所显示的事物是这么清晰,连他(有一半希腊血统)听不懂讲解的人也看懂了。当客人即将回国,尼罗王为他送行,并请他选择礼物保证他不会遭到拒绝时,这位旁吐斯人说:‘请赐给我你们那位伟大的哑剧表演家,没有别的礼物能带给我更大的喜悦。’尼罗王问他,‘这些表演家到了旁吐斯后对你们有什么用处呢?’旁吐斯人回答说:‘他不会说旁吐斯语,寻找翻译人员也不容易,你们的哑剧表演家完全能胜任这一行,通过他们的手势就能应付各种频繁的需要。’这位旁吐斯人对哑剧表演艺术无懈可击的表现手段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①由此看来哑剧舞蹈在罗马非常受欢迎,连天生不喜欢舞台表演艺术的罗马人也十分热爱它。在罗马表演哑剧舞蹈的演员多是出身低微的奴隶,其中有两位最有名的哑剧表演者,巴奇路斯和皮拉德斯。他们俩最初是卑微低贱的奴隶,演了哑剧之后,一举成名为百万富翁。但是,哑剧舞蹈在古罗马并没有长盛不衰,因为其中有一些内容是讽刺、取笑当权者和诸神的,因此触犯了当权者和道德家的利益,后来被禁演,哑剧舞蹈走向衰弱,取而代之的是渐渐兴盛起来的罗马杂耍艺术。
  第四节 古罗马乐舞艺术特征
  古罗马建立在意大利半岛上,意大利的地理自然环境比希腊优越,它不像希腊那样被高山峻岭和众多海湾分切成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狭小的地块,纵贯全境的阿平宁山脉将半岛隔开,北部有肥沃的平原,宜于农耕,东部悬崖险滩,南部和西岸有良好港湾,古罗马就从这一端开始接受古希腊文化的传播。
  古罗马的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文化基础之上的,它对古希腊文化的接替始于希腊化时期。所谓希腊化是指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开始到公元前30年罗马彻底战胜希腊的这一段历史。在这一段历史阶段中,古罗马逐渐接替了古希腊的统治地位,成为欧洲的政治文化中心。
  古罗马的历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王政统治阶段(公元前753~公元前510年),第二阶段共和国时期(公元前610~公元前27年),第三阶段是帝国阶段(公元前27~公元476年),这一阶段从渥大维掌权执政到公元193年的二百年间里,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繁荣。
  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前后经历六个世纪,是古希腊文化逐步衰弱,古罗马文化继承兴起的时期。希腊北方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于公元前率军东征,十二年间征服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等国,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在世界范围传播了古希腊的文化。亚历山大在埃及建立了亚历山大里亚城,希腊的文化从雅典转移到这里,成为世界文化传播的中心。古罗马通过亚历山大里亚的文化传播,才得以继承古希腊文化。古罗马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主要表现在物质领域,在精神文化上,虽然也有一些著名的诗人如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哲学家卢克莱修等人出现,诗歌、戏剧、雕刻、建筑虽然取得光辉成就,但古罗马文化没有古希腊那样对文化的不断创新精神,以及作品深刻的思想理念。实用、浮华是古罗马人追求的目标,古罗马的不断对外扩张侵略、掠夺,引来大批物质财富,这也都是为了满足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的需要。
  此外,古罗马人与古希腊人不同之处在于,古希腊人生活在阳光明媚,气候温暖宜人的自然环境当中,文化艺术追求和谐、宁静、自由的气氛。所有的艺术通过和谐而统一起来,通过和谐来体现艺术的气韵,体现生动的生命力。古希腊艺术像它的传统瓶画“燕子喻春图”一样,充满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朝气,春天的温馨。这种美的艺术的创造只有注重个性,注重自由,注重民主的古希腊公民才能做到,而古罗马人则不同。古罗马人既是农民又是军人。农民出身的军人既有高度的自律性,又有不屈不挠的战斗性。古罗马自有人以来,就制定全民皆兵政策,因为无论老少均有服兵役的义务,在军事统治下生活,是不自由的公民。古罗马人自小入伍,就接受残酷的军事训练。战士稍有过失便遭到狠毒的鞭笞,军队中的残酷训练,使古罗马士兵失去了个性展示的机会。另外,古罗马人的常年战争,人命如草,造成了古罗马人及时行乐的宿命思想,人生在世吃、喝、玩、乐成为普遍生活准则,对艺术没有创新,没有追求,只一味追求低级庸俗色情的娱乐和欣赏粗野、原始、血肉狼藉的角斗游戏。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古罗马人的文化艺术基本没有什么成就,舞蹈艺术更是没有它应有的地位。在古希腊认为优秀的战斗指挥者即是优秀的舞蹈教师,而在古罗马则被认为“真正的君子不跳舞”。但是,君子不跳舞,不说明舞蹈不存在。舞蹈是古代先民普遍日常生活行为,在古罗马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古罗马早期曾有一个称为“莎莉伊”的舞蹈团即是例证。
  罗马人仰慕希腊文化,可没有对古希腊舞蹈文化进行发扬光大,而是把它作为追求刺激、色情、低级趣味的娱乐工具。这也与古罗马统治阶段的尚武的军事扩张有关。残酷的流血战争,形成了古罗马人好战善斗的性格。他们把古希腊轻松、愉快的舞蹈艺术变成了粗俗的消遣性活动。古罗马人喜欢惊险奇诡的杂耍技术等等激性的娱乐。继承了古希腊克里特岛高超杂技技术,又对此进行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技巧创造,使杂技更具有了强烈刺激感官的作用。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