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01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
分类号:
J709
页数:
5
页码:
1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美索不达米亚
乐舞
艺术研究
内容
丝绸之路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公元前5世纪波斯阿赫曼尼德朝大流士以首都苏萨为中心,广建驿路;东方的齐国自首都临淄起始,通过河北西部的中山国,跨越河套与葱岭东侧的喀什库尔干取得联系和美索不达米亚初通信息。”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出现城市,社会类型早已不同于一切平均主义的原始部落。那里人们已熟练驯化动、植物,完成了耕犁生产劳动工具的改造,开始了商业交换活动,并且有了高水平的乐舞艺术演出活动。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苏美尔人书写板上有演奏弓形竖琴的形象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遗物,它是苏美尔早期王朝第一阶段的物品,可能是公元前三四千年的产物。公元前2650年前产自比斯玛雅的一个滑石花瓶上还有两人演竖琴的图像。②它相当于早期王朝第三阶段的产物。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中还藏有从乌尔王室墓地发掘的“普阿比皇后之琴”,从琴的三角形造型,琴弦十一根,共鸣箱扩大形状来看,乌尔王室墓出土的琴比以前又有了许多进步。苏美尔出土的里尔琴共鸣箱造型上有不少动物形象:“最早的里尔琴的共鸣箱形状像一头公牛,无疑这一形象是具有宗教意义的,公牛的两腿用做大而沉重的琴身立于地面上的支脚,但是图上所示的琴还是由演奏者用手持着的。后来,琴身的式样又经历了不少改变,但是牛头仍然装饰在共鸣箱上,它还被认为是乌尔人的‘旗标’。我们可以从一块描述祝捷宴会场面的镶嵌板上看到这样一种琴,也可以在不列颠博物馆和费城的大学博物馆中看到从乌尔王墓地发掘出来的乐器的真品。费城所藏乐器的共鸣箱上用镶嵌物描绘了一头蹲着的驴正在弹奏另一种这样的里尔琴,这把里尔琴由一只在其他苏美尔艺术中作为动物音乐家的熊持着,而另一只小动物则坐在熊的脚上敲打手鼓并摇着铃鼓。”从这一段描述来看,③苏美尔乐器早在公元前2600年时,其造型就已经很精美了。从乐器的动物造型来看,公元前2600年苏美尔人的音乐演奏仍然带有浓厚的图腾气息,音乐与宗教紧密相连,仍然没有摆脱原始狩猎阶段的生活痕迹。远古时代,音乐舞蹈不分家,舞蹈是时空艺术,在没有录音录像设备的原始社会,舞蹈是人在舞蹈在,人不在舞蹈也随之消失,它不像音乐有演奏的实物遗存下来可供后人研究。要想了解远古舞蹈,只有借助遗留下来的远古社会的乐器来推知。因此,根据苏美尔出土的乐器来判断,早在公元前2600年时,苏美尔已有了弦乐器伴奏的图腾舞蹈。
公元前2370年以后,苏美尔人遭到了闪米特阿卡德人的袭击,闪米特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定居了许久,并建立了巴比伦王朝。古老的苏美尔竖琴在这一时期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竖琴不再是弓形的了,琴颈几乎与共鸣箱成直角,演奏者把琴垂直地抵在身上用手弹拨或者水平的用拨子弹奏。一副发现于拉加什的拉尔萨时期浮雕上则描绘了一只很大的、带有支脚的鼓,很像现代的定音鼓,演奏者用双拳敲打鼓面,另一个坐着的人正敲打着小铙。”①巴比伦时期的乐器比苏美尔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由此,可以想见它的舞蹈艺术肯定不再是顿足嚎叫、手牵手围着树桩团团转圈的单纯性的身体运动了,舞蹈已经有乐器伴奏,形式更加复杂多样、精美、细致,是带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观赏性舞蹈。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始于两河流域之间的平原,位于亚洲西部地区,欧洲学术界习惯将此称之为“近东”或“中东”。西亚的地理范围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等地区。在远古时代,两河流域的北部兴起亚述帝国,在南部兴起了巴比伦。苏美尔位于巴比伦的南部,两条大河滋润这一方土地,培育出人类的早期文明,养育着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两河西部叙利亚草原上的一支闪族)、亚述人、埃兰人、迦南人和希伯来人,他们共同创造着人类早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主要为特权阶层和宗教服务,“巴比伦第一王朝后,我们关于美索不达米亚音乐的知识出现了几个世纪的空白,这是由于赫梯、卡西和胡尔等新兴民族的入侵造成的……他们只有一种与伊什塔女神有关的琉特琴类木制乐器;他们的绘画艺术中所表现的只不过是双管、小里尔琴、琉特琴和鼓之类他们与之交往的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早已知道了的乐器。”②古代乐舞不分家,有乐必有舞,在没有先进发达的记录设备的远古时代,乐舞表演的传授只能靠口传身授方式进行沿承,美索不达米亚的乐器遗存说明那时已有高度发达的乐舞艺术表演了,而且所有的音乐舞蹈表演都紧紧围绕着神权展开。从乐器遗物上可以得知,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支撑着乐舞艺术的发展,在这一地区动物被当作力量和丰收崇拜的对象而被镶嵌在乐器柄把上,人们弹奏着“琉特琴”唱着歌、跳着舞进行祈祷。这一类舞蹈就是宗教舞蹈,而且是有节奏有优美旋律的欢快舞蹈。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宗教领域,祭司地位很高,他们掌控着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力。考古挖掘有新石器时代用陶土、黏土材料制成的女神像和祈祷者雕像。可以得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宗教文明,是有等级之分的阶级社会,群居首领既是行政领导也是宗教领袖,他以神的名义管理国土,掌控着贸易和农业生产。不过,由于各种游牧民族的迁入和安居,美索不达米亚宗教是复杂多样的,崇拜的主要神祗既有地方英雄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神(约公元前2700~2600年),也有城邦守护神巴比伦的马杜克。而且他还成为外来入侵者崇拜的神,如“波斯阿契羌尼德王朝的统治者居鲁士大帝在征服巴比伦之后,接受了马杜克祭司的欢呼。……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在高加米拉战役中战胜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之后,向该城市的保护神马杜克奉献了贡物。”①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治是神权政治,美索不达米亚政治与宗教、艺术不分家,基本上是三位一体。那么艺术就是为政治、为宗教服务的工具。如两河东南部的苏萨是当时生产力水平较发达的城市,在苏萨遗址出土——方形平台建筑,被考古学家认为是神庙基座,早期苏萨人没有文字,主要靠彩绘图来传递生活样式及思想。“陶器上常见的山地动物野山羊图案,使人联想到当时平原居民与高原居民的往来联系。”②美索不达米亚的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和犁、灌溉技术以及驯化后用来作骑畜或驮畜的驴子、骆驼、马成为对外交流的物质基础。此外,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为苏美尔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骑马文化的最早信息来自巴比伦。……公元前12世纪开始在泾渭平原繁衍起来的姬姓周族,自称是夏禹的后代,以夏人自居,在建立强大的周王朝以前,便已开始使用马匹。向商君‘走马来朝’。接着,古公亶父(周武王的曾祖父)又将他的亲信季绰封到了葱岭东侧的塔什库尔干,统治那里的周族移民”。③说明在中国夏商时代,就已与美索不达米亚有了物质文明的辗转交往。伴随着美索不达米亚物质文明的传播,乐舞艺术传播势在必行。中国第一位巡游的周穆王曾坐着马车来到祁连山西与西王母会见,西王母摆下盛宴歌舞招待东来的君王。《海外西经》载:“诸沃之野,沃民是处。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凰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西王母招待周穆王观赏的节目是化妆装扮成鸟模样的人在歌唱,跳舞的也装扮成凤和鸟的样子。装扮成鸟模样舞蹈是远古时代人们最美的舞蹈服饰。有考古学者断定是狩猎民族的装扮。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舞蹈界普遍认为是游牧民族羌人的遗物。这里所说西王母所在的诸沃之野,“只能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了”。①公元前4000年时的苏美尔、巴比伦乐器传递出高度发达的宗教乐舞表演信息,说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舞蹈发展已经是度过了人类舞蹈对类人猿舞蹈的继承阶段。
附注
①沈福伟:《中国与西亚、非洲文化交流志》,23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②【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顾犇译:《简明牛津音乐史》,7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③【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顾犇译:《简明牛津音乐史》,9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①【英】杰拉尔德·亚伯壮罕著,顾犇译:《简明牛津者乐史》,9页,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②【英】杰拉尔德·亚伯壮罕著,顾犇译:《简明牛津者乐史》,11页,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① 【德】克劳斯·伯恩德尔,马库斯·哈特斯坦等编著:《图说世界史》,31 页,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 ② 高火编著:《古代西亚艺术》,26 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③ 沈福伟:《中国与西亚、非洲文化交流志》,39 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①沈福伟:《中国与西亚、非洲文化交流志》,4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