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马育种站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农二师志》
唯一号: 320031020210000417
机构名称: 焉耆马育种站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125/001
起始页: 0657.pdf
地址: 新疆
起始时间: 1958年1月10日

机构描述

1958年1月10日,农二师在师直畜牧场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种马场,并于1963年成立焉耆马育种委员会及下属焉耆马育种站,由唐观楠、王绍松规划实施。育种站以澳尔洛夫种马为父本,焉耆马为母本,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核心群。在八一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及东北专家的帮助下,马场在饲养管理改良育种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1958~1965年是农二师养马业发展的高峰时期。种马场育种站共育成杂种马1753匹,内销兵团及农二师902匹,并将850匹杂种马远销河北、河南、湖北、山东、山西、安徽、西藏、广州、北京等省市,支援内地发展养马业。1962年,中央军委总结会上,对焉耆马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的贡献,给予很高评价。1966~1978年,马场的马匹数量虽有所增长,而育种站的工作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1970年,自繁的澳尔洛夫种马被卖,700匹优秀母马用于“造骡”。1974年,种马场的马匹遭受了传染性贫血症的危害,大批病马被隔离处理,改良工作难于维持,到1978年,剩余的几匹种马也被变卖,种马场的育种工作也宣告结束。

知识出处

农二师志

《农二师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这部志书记述了农二师从战斗到生产的各个历史时期兴衰变迁、革故鼎新的发展轨迹,总结了4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突出了兵团特点和地域特色,实事求是,翔实具体地反映农二师及其前身渤海军区教导旅、二纵独六旅、步兵第六师从战斗到入疆屯戍、转业生产以来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的历史和现状。《农二师志》上限自1949年起,下限至1990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