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唯一号: 320030020210001242
人物姓名: 王彬
人物异名: 小名:王顺儿;王永武;韩丙成;韩子云
文件路径: 3200/01/object/PDF/320010020220000053/001
起始页: 0666.pdf
出生年: 1933年7月
卒年: 1982年2月1日
籍贯: 陕西省渭南县
民族: 汉族

传略

王彬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长年在外当长工。母亲生下王彬不到一个月,因生活困难,不得不下地干活,只好将他丢在家中,任其啼哭,致使他幼时右眼成疾失明。王彬7岁入学,14岁高小毕业考进渭南简易师范读书。一个学期未了,因家中生活艰难,无钱供养,被迫退学。王彬在校时结识以卖炭为掩护的地下共产党员刘兴汉,跟刘兴汉到了白水(游击区)。15岁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候补党员。1949年1月党组织送王彬到韩城延安大学分校学习;2月转到西北财校(延安)学习深造;4月被分配到西北区行(西安)工作。1954年8月保送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专业学习。1959年9月分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工作。 1960年4月“拜城事件”发生后,王彬调任拜城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任温巴什公社党委书记、县物资局局长、人委办公室主任、副县长、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和书记等职。 王彬平易近人。他在康其花园搞社教蹲点,常和社员一起劳动,平整土地,挖渠,带头上山拉运羊粪。王彬教育干部,身教胜过言教。无论是讲话稿、作报告、起草文件,他总是自己动手,有时实在忙不过来,他也是细心地告诉秘书写什么问题,注意些什么。王彬深入农村、牧区,跑遍拜城县的山山水水,是惟一去过北部天山山区阿克布拉克草场的拜城县级领导干部。他下乡时,常穿一件破棉袄,上面打了不少补丁,别人劝他换一换,他总是笑着说:“破一点穿上比较方便。” 他任县委书记时,县级干部下乡,有小汽车,也有马,但王彬不坐车,也不骑马,总是骑上他的自行车,穿梭于田间村头。1974年夏,县革委会组织检查评比,天热路又不好走,一天要跑好几个大队。夏季的乡村,路上到处都有流水、泥坑,有些地方别说骑车了,就是推也推不动,只好扛着自行车走。许多人说,少检查几个大队吧,王彬坚决不同意。他说:“不去看看,我们就不了解情况,而不了解情况也就无法指导生产。”说着,他扛起自行车,带头走在前面。 王彬在机关里,也常和大家一起参加劳动,种菜,打扫卫生。打扫厕所的活儿他也常常参加。周围的人都感到,只要和他在一起工作,再累心情也舒畅,从来都不会觉得他是管大家的领导。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彬坚持原则,对群众组织不正确的做法一概不支持。在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有一次,某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另一派群众组织的强烈不满,王彬闻讯后,声言那是他写的,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避免了两派群众组织间的一场恶战。 王彬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对给孩子起名、长子夭折、解决草场边界纠纷等,王彬都赋诗记之。然而,他又是公私分明、原则性极强的人。坐小车,他家的人连边都沾不上;工作上的事,从不告诉家人,就连他自己的工作调动,外面的人比家里的人知道得还早。 1974〜1979年王彬先后任和田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地委副书记、书记和军分区政委等职。1979年他又被送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80年他被任命为自治区农业银行行长、党组副书记。 80年代初,王彬积劳成疾。他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是十分清楚的。然而,他仍在争取用有限的生命坚持工作,住院了,还念念不忘工作。病休期间,组织上考虑到他夫妻分居,劝他回内地治疗,便于家属照顾,但他坚持不回,表示死也要死在新疆。 1982年2月1日,王彬在乌鲁木齐病逝,生前留下遗言:“将骨灰埋在天山脚下。”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都参加了追悼会。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拜城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志上限不限,下限截至2000年,从建置与区划、自然环境、人口与民族等方面记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历史与社会状况。

阅读

相关专题

副主任
职位
书记
职位
局长
职位
主任
职位
副县长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副书记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