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都城的几种说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662
颗粒名称: 龟兹都城的几种说法
分类号: I267;G634;TU
页数: 2
页码: 710-711
摘要: 从游牧到定居,从小的城郭国到丝绸之道上的通衢大国,龟兹在新疆的历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龟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的地位也可想象了。然而历史上对龟兹都城的具体位置和年代都在商榷之中。综历史文献记载,大概可分为三种。1.龟兹都城“延城”即今日之皮朗(即称哈达墩)古城。2.龟兹都城在两汉、唐时期位于皮朗。魏晋时期龟兹“伊罗卢”城即今日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古城。3.魏晋时期龟兹都城在它乾城(即今新和县之大宛库木一带)。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塔里木河 沙雅县 央塔克 西域诸国

内容

从游牧到定居,从小的城郭国到丝绸之道上的通衢大国,龟兹在新疆的历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龟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的地位也可想象了。然而历史上对龟兹都城的具体位置和年代都在商榷之中。综历史文献记载,大概可分为三种。1.龟兹都城“延城”即今日之皮朗(即称哈达墩)古城。2.龟兹都城在两汉、唐时期位于皮朗。魏晋时期龟兹“伊罗卢”城即今日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古城。3.魏晋时期龟兹都城在它乾城(即今新和县之大宛库木一带)。
  龟兹都城位于皮朗说始见于《汉书·西域传》“龟兹王治延城”。“延城”在什么地方?《汉书》没有详细的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有:龟兹川水有二源。西渊北大山南……其水南流迳赤沙山,又出山东南流,枝水左脉焉。又东南水流三分,右二水借东南流注北河……”这即是当今渭干河的流向,所谓“北河”即塔里木河。接着记载:“东川水出龟兹东北,历赤沙积黎南流,枝水右出西南入龟兹(音屈茨也)。故延城矣。”……“东川”即今日之库车河(或铜厂河)。根据《水经注》的详细记载,皮朗古城遗址就是汉代“延城”无疑了。
  《新唐书》西域传记:“……龟兹一曰屈支,王姓白氏,居伊罗卢城。北倚阿羯田山,亦曰白山。”《通典·边防》记:“……王理延城。今名伊罗卢城,白山之南二百里……今安西都护府理所则龟兹城也。”《大唐西域记》记“……大城周十七八里……”根据以上所述,皮朗古城亦是唐朝旧时的首府伊罗卢城,旧时的“延城”。
  另外根据近代考古学家黄文弼等教授的发掘、考证亦认为皮朗古城为汉、唐时期的龟兹都城。
  《水经注》在讲东川之水的时候所说的是“故延城”,因“故”字推断,也许是汉时期延城,既然有故延城,则必有新延城,当认之。《魏书》记载“延城在白山南一百七十里”。《周书》、《隋书》记述与《魏书》相同,唯有《通典·边防》记有“……白山南二百里……”。
  皮朗古城距白山(今雀尔塔格山)不足20千米,如果《通典》这记载有失误,则新延城一伊罗卢城则应在白山南85千米处。
  另外《晋书·四夷传》记有“龟兹国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寺庙千所”。《隋书》记“都白山南一百七十里,都城方六里,胜兵千数。”
  根据以上记载,可见汉朝以后,唐贞观(或显庆年间以前)的近四百年中,龟兹都城不在现今的皮朗,而另有一地,虽然都城的名称相同,或叫“延城”或叫“伊罗卢”,但新疆历史上迁址而不改名的很多,如古今两个轮台、两个鄯善等就是其例。
  根据各种古籍所提供的魏、晋时期的龟兹的地理位置、规模等情况看来,应为沙雅县英买里乡的央塔克协海尔古城。央塔克协海尔城,外城周长约3300米,现已颓废夷平。但仍有一隆起的地表,黄文弼教授1928年在实地考查后亦有这种推断,其理由之一,方位和历史典籍相符。央塔克协海尔古城在沙雅县西北,直线距离20千米处(黄误证60里)。沙雅县城距雀尔达格山(白山)的直线距离在100千米左右(黄误记220千米),它正合《魏书》上记载的“……白山南一百七十里”;其二,规模和历史典籍相符。央塔克协海尔是三重城,外城围3300米,与《晋书》、《魏书》、《隋书》等典籍中:“都城方六里”相符;至于“中有佛塔庙寺千所”,黄以中城与外城之间的“沙堆累累”和“高低土阜一线”推断,疑为塔庙的遗址。
  古城遗址虽在解放后历次平整农田而遭到破坏,但遗址残迹尚可辨认。内城方形如今还有残垣存在。全为夯土,垣基宽在5米左右,现保留的残垣最高有3.5米,城内东南方有200平方米的一个土墩,高3米,现在一农民在土墩上建房。
  学者武伯纶曾记载:“附近曾掘得桥纽铜质图章,刻字木版”(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10期)。清朝沙雅县知事李晋年著《界志》,在“央塔协尔庄”条下记有:“老城遗址尚存,往往现古物,鲁任得一古瓮,今尚存。”1980年群众在此城挖掘出两个陶缸高1.68米,口径0.42米,胸围3.5米,上有“薛监军”字样。现存于县文化馆内。
  综上所述,央塔克协海尔古城历史悠久,具体兴废时间虽然不详,但可以疑为两汉以后隋唐以前的数百年的龟兹都城——延城(或伊罗卢城)。
  至于它乾城曾一度为龟兹都城之说,近散见于报刊之中,但其根据由何而来多不见记述,虽然它乾城曾一度为历史上的名镇,与历史人物班超、梁慬等都有联系,但从其地理位置和遗址情况来看都没有作为都城的可能。
  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中外学者多有研究,关于它的起始年代,路线已基本上取得一致概念。东汉末年,中原烽起,战火弥漫,形成了许多封建割据的小王朝,魏晋时期虽有短暂的局部统一,但其势力范围都不可能保护西域诸国,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相互征伐更使西域诸国失去了和平安定的核心,因此西域诸国也产生相互征战的局面。其时柔然兴起,突厥复兴,西域诸国多有叛离中原而依附柔然突厥者,如:焉耆王龙鸠尸卑那等即是其例。所以魏、晋之后,丝绸之路又开中道,其为中道开发的历史背景。
  丝绸北道蜿蜒至吐鲁番后,依天山之南,西经焉耆逾库车至喀什……沿途沙碛戈壁,虽然由西汉始通,历数百年之久,然道路艰险亦为可见。中道由“玉门西出,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至龟兹”。根据鱼豢《魏略》的这种记载,可知路线由玉门关西出后,途径敦煌,翻越戈壁、雅丹,到达罗布泊后,即沿塔里木河西行抵库车,与北道汇合。这条道是捷于北道,也较北道有多的饮水。这亦为中道开发的自然条件。
  央塔克协海尔正值塔里木河北,应为北道中道的交汇点。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