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沙雅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5659
颗粒名称:
分类号: TU;P618;I267
页数: 2
页码: 707-708
摘要: 其次再述汉之后、唐以前龟兹都城所在地。《魏书》所记延城在白山南一百七十里;《周书》、《隋书》与《魏书》所记相同;《通典》则云都白山南二百里。今皮朗旧城遗址在库车城东郊,北距雀尔塔格山不过四十余里,与《魏书》所记不合,我疑《魏书》所记延城是另一地。由于《水经注》称“故延城”,这是因为龟兹在北魏时已不都汉延城,故称“故”。则龟兹新都必在白山南一百七十里。
关键词: 唐以前 塔里木河 政治中心 新和县 大唐西域记

内容

其次再述汉之后、唐以前龟兹都城所在地。《魏书》所记延城在白山南一百七十里;《周书》、《隋书》与《魏书》所记相同;《通典》则云都白山南二百里。今皮朗旧城遗址在库车城东郊,北距雀尔塔格山不过四十余里,与《魏书》所记不合,我疑《魏书》所记延城是另一地。由于《水经注》称“故延城”,这是因为龟兹在北魏时已不都汉延城,故称“故”。则龟兹新都必在白山南一百七十里。史书作者不辨新旧,往往以新地而沿用旧名,在新疆此例甚多,如鄯善已迁都伊循,但《汉书》仍言其都扜泥城,扜泥都是楼兰旧城;焉耆的员渠城也同此情形。《晋书·四夷传》云:“龟兹国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隋书》云:“都白山南一百七十里,都城方六里,胜兵数千。”其城郭规模均不同于汉延城,亦足证明是另一地。我们试查库车、沙雅、新和境内旧城遗址中有三重城墙及位置相当者,即不难确定新都所在。
  一为新和县之于什格提。在新和县西偏南18千米,城三重,城墙已毁,但在南部尚有夯土所筑墙的遗迹,高五米、厚五米。城中全为碱地,很少遗物,此次我们只拣到一块彩陶片及很少的红陶片。新和县政府还保存一大陶瓮,据说是城中出土,疑为五世纪前后之物。我写《塔里木盆地考古记》时曾推断此城为《大唐西域记》中之荒城,并由此而推论库木土拉为《大唐西域记》中之昭怙厘。此次又来复查,觉得第一次推断不确,因为旧城在新和县西偏南18千米,库木土拉在新和西北15千米,由旧城到库木土拉山口共33千米,不惟方位不合,距离也不一致,且玄奘路线是由东而西入龟兹境,先过荒城再到大城(即都城),现我们已肯定库车皮朗旧城即龟兹都城,则荒城不应在西。且于什格提之西再无大城可当龟兹都城也,因此,我们认为于什格提不是荒城。一说于什格提是龟兹王都,我认为若于什格提为唐以前旧都,当在“白山南一百七十里”,此则为33千米,偏在西方,位置里数都不合。如为唐都,则又与《新唐书》所云:“北倚阿羯田山”不合,且城中不见唐代遗迹、遗物。因此,于什格提只能是龟兹国几大城之一,与克拉马克沁相同,虽为三重城,而不是王都。
  另一城为沙雅北英尔默里北20千米羊达克沁大城。城亦为三重。我在1928年前往考察时,城墙已圮。现仅存基城,全为夯土所筑,残高约1米,北墙略存痕迹,大外城周约3351米,内城周约510米,中有高低土阜一线,想为当时建筑物倾圮之堆积,内城与外城中间尚有一城,北墙基址不明显,城中沙堆累累,地面全已盐碱化,检视无一遗物,连陶片亦不可得。本地人说:“此为鞑子城,已2000多年了,穆罕默德出世前即已有此城”。言虽无稽,然就此城的构筑特点,应早在3~5世纪。据《魏书》:延城在白山南一百七十里,现此城在沙雅北30千米,而沙雅距库车白山110千米,减去至沙雅里数,则此城距白山为90千米(一百六十里),与《魏书》所记延城里数大致相合。又《晋书》说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此城中间一线高地可能为当时塔庙区域。《隋书》说“都城方六里”,现此城周约3千米余,范围亦大体相当。因此《晋书》、《魏书》、《周书》、《隋书》所说龟兹国都可能即指此城,与《大唐西域记》所记龟兹大城显非一地。彼为唐时新都;此为北魏时旧都也。
  至于何时迁至此地?何时又返回库车?我们目前尚无直接证据。但据《水经注》称故延城,则北魏时已不都库车;《晋书》称其城三重,则到晋时已迁都此地;而皮朗旧城中不见魏晋以后遗物,是必在魏时已他迁了。现查新和沙雅西部古城遗址甚多:从雀尔达格以南直到沙雅附近渭干河沿岸,大小古城和遗址无虑数十,而出土物从汉到唐各代都有。可能这一带在魏晋以后,是龟兹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这些古城经考查可以证明,是唐代的,均是小城,而城郭均安好。例如通古斯巴什是其一例;而大城如于什格提、羊达克沁大城均不见唐代遗物,城为土筑而墙壁无存,显然为唐以前者,故龟兹王都迁回库车,可能在隋、唐之际。
  龟兹都城由汉时延城、到唐时伊罗卢城几经变迁,我们从中西交通路线上亦可得到旁证。两汉时通西域有南北两道,南道起自“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即由今日的若羌、且末经和阗而至莎车;北道起“自车师前庭傍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即由今日吐鲁番经焉耆、库车而至喀什。故当时和阗居南道之中心,库车居北道之中心。不仅如此,龟兹又当汉通乌孙的枢纽,如常惠自乌孙返,乌孙公主女由长安返乌孙均过龟兹。今库车皮朗旧城,正当这一通道线上。魏晋以后重开中道,据鱼豢《魏略》,“中道”由玉门关西出,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故楼兰即今罗布湖西北“楼兰故址”,由此至龟兹,必是沿塔里木河西进,转循渭干河而至龟兹。羊达克沁大城适在此一线上。中道至此与北道合,仍沿塔里木河、喀什噶尔河而至疏勒,这是汉通西域捷径。后汉班勇所谓“西当焉耆、龟兹径路”是也。故当时龟兹与疏勒于阗交往常密,晋释法显往印度取经“由乌夷转西南行至于阗”,可能经过了龟兹。隋、唐之际,北道复开,贞观初高昌内属,往西域者转取道伊吾,经高昌、焉耆而至龟兹,即玄奘所行之路。从玄奘路过荒城,距北山仅四十里看来,当时龟兹王都必已复返至库车。是时龟兹北与突厥为邻,东与焉耆接壤,而库车复居北道之冲,中西交往频繁。不久安西都护府亦移至库车。而龟兹都城即皮朗旧城遂又为西域政治经济之中心地。宋、元以后政治中心北移,库车昔时之地位遂失。
  以上所述,仅是对龟兹都城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俟将来地下有更多的材料出现,我们再作最后的修正或补充。
  (《文物》1962年第7、8期)

知识出处

沙雅县志

《沙雅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5

本书实事求是地反映沙雅县行政区域内自然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贸、经济、城乡建设、党派群团、政权政协、民政、政法、劳动 人事、军事、教育、科技、医药卫生、文化 体育和民族 宗教等,比较全面系统的历史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