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策勒县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70081
颗粒名称:
分类号: C55;G634;F426
页数: 2
页码: 4-5
摘要: 秦汉时期,策勒境内山区为古渠勒国,平原及北部沙漠属扜弥国。《汉书》中,对西域36国的情况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西汉王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治所在乌垒城(今轮台境)。都护府是西域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行使汉王朝的职权。西域36国完全是都护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在今和田地区范围内有36国之中的6国,分别是:精绝国(在今民丰县北部沙漠中),戎卢国(在今民丰县东南部),扜弥国(包括于田县全境和策勒县北部),渠勒国(在今策勒县南部山区),于阗国(今和田、墨玉、洛浦县范围),皮山国(今皮山县境内)。
关键词: 南部山区 策勒县 于阗国 公元前 和田地区

内容

秦汉时期,策勒境内山区为古渠勒国,平原及北部沙漠属扜弥国。《汉书》中,对西域36国的情况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西汉王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治所在乌垒城(今轮台境)。都护府是西域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行使汉王朝的职权。西域36国完全是都护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在今和田地区范围内有36国之中的6国,分别是:精绝国(在今民丰县北部沙漠中),戎卢国(在今民丰县东南部),扜弥国(包括于田县全境和策勒县北部),渠勒国(在今策勒县南部山区),于阗国(今和田、墨玉、洛浦县范围),皮山国(今皮山县境内)。这6国中,以于阗、扜弥为最大,两国总户数8150户,人口49980人,胜兵7540人。《汉书·西域传》中对渠勒国记载道:“渠勒、王治鞑都城,去长安9950里,户310、口2170、胜兵300人。东北至都护治所3852里;东与戎卢、西与若羌,北与扜弥接。”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西域各国王、侯皆佩汉印绶,从而完善了西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机构,与中原一样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各国军队均受汉朝节制。由此可以推断,今日策勒这块绿洲,始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发展于公元前3世纪。据《大唐西域记》所述:草原丝路大约盛行于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公元前3世纪绿洲丝路已成为中原至西方的主要通道。至西汉时期,大漠绿洲各国,灌溉便利,生态优越,生产结构以农为主,兼营畜牧。渠勒国地处山区,以畜牧为主,游牧民族有自己的界域,有固定的牧场,国王居住的鞑都城,就是古渠勒国城郭政权的中心。北部平原绿洲广大地区当时归扜弥国管辖的地域。渠勒国的历史延续时间无确切记载,但据《明史》推断,至少有700多年。《明史》卷三百三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西域篇中记载:“于阗自古为大国,隋唐间侵并戎卢、扜弥、渠勒、皮山诸国。”由此可知,隋、唐时期渠勒国始归属于阗国。因此可说明,位处今策勒南部山区的古代渠勒国政权的历史存续时间在700年以上。此后,渠勒国政权虽不复存在,但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却并没有就此中断。整个昆仑山北麓,大漠南缘,广大疆土全部归属于阗国政权管辖。唐代,于阗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原王朝册封于阗国称谓为“大宝于阗国”,于阗国王为“大宝于阗王李圣天”,随唐室姓氏。
  清光绪八年(1882),设置策勒村,归于阗县管辖;民国7年(1918),策勒村从于阗县析出,设策勒县佐,隶属新疆省和阗直隶州;民国17年(1928),策勒县佐升为县治,隶属新疆省和阗行政长官公署;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策勒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知识出处

策勒县志

《策勒县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5

本志忠实地记载了策勒各族人民共同走过的历史路程,真实地书写了策勒在不同历史年代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上限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2000年,全书包括概述、大事记、33篇专志和附录,客观记载了策勒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