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发现西部》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9812
颗粒名称:
三
分类号:
G634;F426;G624
页数:
3
页码:
14-16
摘要:
瑞典学者彼得·滕贝里曾这样评述斯文·赫定的一生: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科学考察
中国西部
考查团
瑞典人
内容
瑞典学者彼得·滕贝里曾这样评述斯文·赫定的一生:
当斯文·赫定于1952年11月26日差不多88岁去世时,人们不能不说他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业绩:近乎无法理解的工作能力,独一无二的奋斗方向,明确的目的、力量和决心。斯文·赫定生前有各种头衔,画家、作家、地理学家、地图测绘家,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亲德代言人和国内政治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作为同时代最有名望和被人谈论最多的瑞典人,他所获得的荣誉也多得出奇:1905年被选为皇家科学院院士,1913年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被授予11个荣誉博士学位,数不清的地理学会和其他各类学会会员头衔。1902年他被封为贵族,是最后一名获此殊荣的瑞典人。同时,他选择了意志和工作作为行动口号。他的生活哲学无法概括得再简练了。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国家民族博物馆,笔者曾有幸徜徉在斯文·赫定的著作、个人藏书及其他遗物之间。笔者在其藏书中发现了一个精美的纸制文件夹,里面收集的是同时代人对他的批评甚至攻击,不但有文字,还有漫画。这显然是赫定本人精心保留的,篇篇都曾被认真批阅过。相比之下,那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荣誉证书等等,反倒不那么受主人的重视。这是否说明:斯文·赫定认为荣誉自不在话下,而批评则也是无法回避的?
之所以不想多谈他的政治态度,其根本点还在于,在我看来,赫定从来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而只是(仅仅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探险家。近百年来的丝绸之路热是与他的名字分不开的,在他那个时代,他所从事的工作无疑是最杰出的。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开发大西北的进程中重新提起科学家、中亚探险家斯文·赫定,给他一个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的评价,不但十分必要,也有其特殊意义。
斯文·赫定身后留下了等身的著作,这些著作曾被译为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余种文字;他还画有四五千幅速写、水粉画,这些绘画多数草就于漫长多阻的考察探险途中,是他那个时代的忠实记录。瑞典国家档案馆保存有他一生中的5万余封往来信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中国有关的,仅与陈宗器的通信就多达110余封。而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全部笔记、资料、观测记录、地图,还静静地站在档案馆如同林立的两米多高的轨道式书架上。这一笔如此丰富的遗产是前人留给中瑞两国人民的最好的馈赠!
斯文·赫定第一次考察新疆,著有《穿越亚洲》等著作;第二次考察新疆后,出版了《1899~1902年中亚科学考察报告》(共8卷),其中的《塔里木探秘》、《罗布泊探秘》等卷都是饮誉当时的名著;在第三次考察新疆及中国西部的八年中,则写了《长征记》、《皇城热河》、《丝绸之路》、《大马的逃亡》(中译本名为《马仲英逃亡记》)、《游移的湖》等书。而其《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则是第三次考察中国西部的一个全景式的名著。该书出版于中国抗日战争时的1943年,所以不如《长征记》、《马仲英逃亡记》、《游移的湖》(台湾省于1955年出版的徐芸书译本名为《漂泊的湖》)等那样久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是因为在此之前还从未译成中文,也从未有专文评介。《亚洲腹地探险八年》是卷帙浩繁的《中瑞科学考察报告》(全名为《斯文·赫定博士所率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报告集——中瑞联合考查团》)中的三卷,也是整个报告集的总序或导言。斯文·赫定的作品一向以文笔优美、生动,叙述准确,内涵丰富著称,而这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更是这个特点的集中的体现。
知识出处
《发现西部》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0
本书收录的是作者在近十年间写的有关中国西部探险与发现的部分纪实之作,包括世纪之迷、秘境寻真、走向地平线三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