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产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68370
颗粒名称: 二、生产建设
分类号: F426;F293;I267
页数: 3
页码: 433-435
摘要: 1963年4月,从吉木萨尔县小龙口调来15名有采煤经验的老工人,加上找矿的20余人,共计30余人组成采矿队。在距矿部300米处开工建井,国家投资了5万元,经8个月艰苦努力,掘出一口斜度为80°左右,深30米左右的斜井,煤层厚9米左右。由于当时采煤条件差,主要采煤工具是十字镐、铁铣、背篓、筐子、煤油灯,没有通风设备,当年未能出煤。
关键词: 吉木萨尔县 平方米 设计生产能力 高压输电线路 国家投资

内容

1963年4月,从吉木萨尔县小龙口调来15名有采煤经验的老工人,加上找矿的20余人,共计30余人组成采矿队。在距矿部300米处开工建井,国家投资了5万元,经8个月艰苦努力,掘出一口斜度为80°左右,深30米左右的斜井,煤层厚9米左右。由于当时采煤条件差,主要采煤工具是十字镐、铁铣、背篓、筐子、煤油灯,没有通风设备,当年未能出煤。
  1964年,国家投资19.5万元进行基本建设,购置发电机、铰车、矿车、轨道等机械设备,建造了土木结构的工人住宅,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1965年,建立了一号井。1968年,国家投资45.8万元建成火力发电厂。1976年,投资19.7万元建立了二号井。1980年,国家投资87万元新建了四号井,年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1985年,新建五号井(自建),年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1988年,投资192万元对四号井进行了技术改造,年生产能力提高到了6万吨。
  1966年,建立了卫生所和小学,解决了职工看病和子女上学问题。1968年,国家投资34万元建造了锅炉房和3千米的高压输电线路。1986年,自治区煤炭厅拨款20万元建造了一个1050平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煤矿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同年,由该矿组织邻近各矿集资,建起了差转台,看上了电视,丰富了广大职工的文化生活。1990年,作为四号井技改项目的配套工程,建造了1000平方米的办公室、800平方米的招待所、1.5万平方米的职工住宅,其中包括在阿勒泰市为退休职工建造的2212平方米住宅楼一栋;铺设矿区简易公路5000米,水泥路320米。
  1963~1995年,共计产煤881225吨,实现产值2749.18万元,上缴税金(1981~1995年)164.6万元,实现利润(1979~1995年)273.39万元。其间,因事故死亡16人。

知识出处

阿勒泰地区志

《阿勒泰地区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4

《阿勒泰地区志》客观记述阿勒泰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概貌、物产资源和风土人情等内容,特别是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风貌和各项事业的新成就,是了解阿勒泰地区区情的一部资料书。记述时限,上限以事物开端为起点,追溯其渊源;下限截至1995年。

阅读